一种防抑爆便携式油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934250发布日期:2020-06-02 19:15阅读:355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抑爆便携式油箱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储油装置的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防抑爆便携式油箱。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汽车使用越来越普及。对于自驾游长途旅行来说,汽车自身油箱的燃油储备往往是不够的,尤其是在加油站较少的偏远地区和野外,各种可随车携带的油箱(桶)就是必备品了。

现有的油箱多为塑料箱,在其盛装好油料后直接通过塑料箱顶部的把手进行提拉,在搬运过程中极为不便,并且在油箱运输储存的过程中,容易被其他的尖刺物体扎穿而出现漏油或是爆炸的危险,因此,急需一种具有一定抗撞击且便携的油箱。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意在提供一种防抑爆便携式油箱,以解决现有的油箱容易被尖刺物体扎穿而出现泄漏或爆炸的风险,以及现有的油箱不利于野外携带的问题。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防抑爆便携式油箱,包括内部中空的箱体,所述箱体上设有把手和加油口,所述加油口上盖合有用于密封加油口的盖体,所述箱体内填装有多块形状不同的盛油块,所述盛油块的内部为网状结构,所有的所述盛油块共同将箱体内部填充满,所述盛油块由抑爆材料制成,所述箱体一侧的底部对称设有两个第一凹槽,每个所述第一凹槽内均设有第一转动轴,所述第一转动轴外包覆有蜗卷弹簧,所述蜗卷弹簧的自由端连接有背带,所述背带的一端固定在箱体上;所述箱体的一侧开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内设有滚轮机构,所述滚轮机构包括拉杆和滚轮,所述滚轮机构用于同时展开或收缩拉杆、滚轮。

技术方案的原理及效果:采用本方案的油箱进行储存油料时,将油料从加油口充入箱体内,此时油料分布在盛油块的网状缝隙中,该抑爆材料不会对油料本身造成污染,借助网状的结构能够增大储油的空间,并且在油箱发生爆炸时还能借助网状结构阻断爆炸所产生的冲击波的传播,已经降低爆炸所产生的能量。

在油箱的搬运过程中,运输工人可采用多种不同运输的方式,在平地运输的过程中,运输工人可借助箱体顶部的把手进行手提,也可利用滚轮机构进行拖拉运输,此种方式能大大的节省运输工人的劳动强度;在野外山地运输时,还能借助背带进行背负运输,由于滚轮机构在未展开时拉杆和滚轮均处于收缩状态,因此在运输工人进行背负运输时不会产生影响。

进一步的,所述滚轮机构包括壳体、拉杆和滚轮,所述壳体可拆卸连接在箱体上,所述壳体为内部中空的“几”字形状,所述壳体左右两侧的相同位置处均开有第一通孔,所述壳体的左右两侧均滑动连接有延伸管,所述延伸管左右两侧下端的侧壁上均穿设有与第一通孔相卡合的第一凸块,所述第一凸块的一端与延伸管内壁之间连接有第一弹簧;所述延伸管左右两侧上端的侧壁上均开有第二通孔;所述拉杆的形状同样采用“几”字形,所述拉杆的左右两侧与对应的延伸管内壁滑动连接,所述拉杆左右两侧的下端均穿设有与第二通孔相卡合的第二凸块,所述第二凸块与拉杆的内壁之间均连接有第二弹簧;所述拉杆的顶部穿设有按压块,所述按压块与拉杆的内壁之间连接有第三弹簧,所述按压块的两侧均连接有“l”形状的推杆,所述推杆的一端设有用于推动第二凸块的楔面,所述第二凸块的相应位置设有与推杆楔面相配合的楔槽;所述滚轮外均包覆有夹持架,所述夹持架转动连接在第二凹槽内,所述夹持架上转动连接有穿过滚轮的第二转动轴,所述夹持架上设有弧线的滑槽,两个所述滑槽内滑动连接有位于延伸管的下方的固定杆,所述固定杆贯穿壳体的两侧,所述壳体的相应位置均开有与滑槽形状箱体的开口,所述箱体和固定杆的两端均链接有第四弹簧。

进一步的,所述箱体由碳纤维增强热塑性复合材料制成。该材料能够减轻油箱的整体重量,并且还具有耐腐蚀、耐疲劳、抗蠕变、防静电、导热和热膨胀系数低等优异性能。

进一步的,所述箱体外涂有聚脲弹性体涂层。借助聚脲弹性体涂层能在箱体出现破孔后实现自愈合,从而再次将箱体的破孔处密封,避免了箱体内油料的损失。

进一步的,所述把手的两端还转动连接有“几”字形的转动架,所述转动架的顶部一体成型有“u”字形的支架,所述支架内转动链接有第三转动轴,所述第三转动轴上包覆有滑轮。借助滑轮便于本装置在野外高低起伏的山丘之间,利用山丘之间的地势差进行滑轮滑索传送,大大的降低了运输的劳动强度。

本方案的有益效果:1、本装置提供了多种油箱的不同运输方式,使得油箱便于携带;2、本装置中滚轮机构的拉杆和滚轮能在未展开时处于收缩状态,从而不会对其他的运输方式产生影响,增强了本装置的稳定性;3、本装置整体采用碳纤维增强热塑性复合材料,能够减轻本装置的整体重量,并且还具有耐腐蚀、耐疲劳、抗蠕变、防静电、导热和热膨胀系数低等优异性能;4、本装置还能在箱体发生细小破孔后实现自动愈合密封,避免了能源的损失。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种防抑爆便携式油箱的后视图;

图2是本发明一种防抑爆便携式油箱的右视图;

图3是本发明一种防抑爆便携式油箱的俯视图;

图4是本实施例中拉杆、延伸管和壳体展开状态下的示意图;

图5是本实施例中左侧夹持架上滑槽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箱体1、把手2、支架3、第三转动轴4、滑轮5、盖体6、第一转动轴7、蜗卷弹簧8、背带9、壳体10、拉杆11、滚轮12、第一通孔13、延伸管14、第一凸块15、第二通孔16、第二弹簧17、按压块18、第三弹簧19、推杆20、夹持架21、第二转动轴22、滑槽23、固定杆24、第四弹簧25、第二凸块26。

实施例

基本如附图1至附图5所示:一种防抑爆便携式油箱,包括内部中空的箱体1,箱体1由碳纤维增强热塑性复合材料制成,该材料具有重量轻、耐腐蚀、耐疲劳、抗蠕变、防静电、导热和热膨胀系数低等特点,大大的降低了箱体1的整体重量,并且为油箱内盛装的能源提供一个安全稳定的储存环境。箱体1外表面还涂有一层聚脲弹性体涂层,借助聚脲弹性体涂层能在箱体1出现细小的破孔后实现自愈合,从而再次将箱体1的破孔处密封,避免了箱体1内能源的损失。

箱体1上设有把手2和加油口,把手2的两端转动连接在箱体1的顶部,把手2的两端还转动连接有“几”字形的支架3,支架3内转动链接有第三转动轴4,第三转动轴4上包覆有滑轮5;借助滑轮5便于本油箱在野外高低起伏的山丘之间,可利用山丘之间的地势差与滑索配合进行快速传送,提高了传送的效率,降低了运输工人的劳动强度。加油口与箱体1内部连通且位于箱体1顶部的右侧,加油口上螺纹连接有用于密封加油口的盖体6。

箱体1内填装有多块形状不同的盛油块,盛油块的内部为网状结构,网孔的平均尺寸在1.8-3.6mm范围内,所有的盛油块共同将箱体1的内部填充满,每个盛油块均由抑爆材料制成,该材料与燃油具有良好的相容性,同时具有良好的水解稳定性,制作成的网孔结构弹性强,可长期稳定维持自身空间结构,从而借助将该网孔材料浸泡到油箱内的燃油中即可实现抑爆功能,高维持度的网孔结构也可有效阻断爆炸波的传播、降低爆炸波的能量。

箱体1前侧的底部左右对称开有两个第一凹槽,每个第一凹槽内均转动连接第一转动轴7,第一转动轴7外包覆有蜗卷弹簧8,蜗卷弹簧8的自由端粘附有背带9,背带9的自由端粘附在箱体1上。箱体1后侧的中部开有第二凹槽,第二凹槽内设有滚轮机构,滚轮机构包括壳体10、拉杆11和滚轮12,壳体10螺栓连接在箱体1的第二凹槽内,壳体10为内部中空的“几”字形状,壳体10左右两侧的相同位置处均开有第一通孔13,壳体10的左右两侧均滑动连接有延伸管14,延伸管14左右两侧下端的侧壁上均贯穿有与第一通孔13相卡合的第一凸块15,第一凸块15上设有与第一通孔13相配合的楔面,第一凸块15的后端与延伸管14内壁之间粘附有第一弹簧;延伸管14左右两侧上端的侧壁上均开有第二通孔16;拉杆11的形状同样采用“几”字形,拉杆11的左右两侧与对应的延伸管14内壁滑动连接,拉杆11左右两侧的下端均贯穿有与第二通孔16相卡合的第二凸块26,第二凸块26的后端与拉杆11的内壁之间均粘附有第二弹簧17;拉杆11的顶部贯穿有矩形的按压块18,按压块18与拉杆11顶部的内壁之间粘附有第三弹簧19,按压块18的左右两侧均连接有“l”形状的推杆20,推杆20的下端设有用于推动第二凸块26的楔面,第二凸块26的相应位置开有与推杆20楔面相配合的楔槽;两个滚轮12分布在箱体1底部的左右两侧,滚轮12外均包覆有“几”字形的夹持架21,夹持架21的顶部转动连接在第二凹槽内,夹持架21上转动连接有穿过滚轮12的第二转动轴22,第二转动轴22与滚轮12粘附在一起,两个夹持架21的相对一侧均上螺栓连接有弧线的滑槽23,两个滑槽23之间滑动连接有位于延伸管14的下方的固定杆24,固定杆24贯穿壳体10的两侧,壳体10的相应位置均开有与滑槽23形状箱体1的开口,箱体1和固定杆24的两端均链接有第四弹簧25。

本方案的工作原理:滚轮机构在收缩状态时,延伸管14与固定杆24相抵,且固定杆24位于轨道的底部,第四弹簧25处于拉伸状态;并且第一凸块15未与第一通孔13卡合,第二凸块26卡合在第二通孔16内,推杆20下端的楔面未与楔槽相抵,而第一弹簧、第二弹簧17和第三弹簧19在滚轮机构中一直处于压缩状态,并且均未达到其极限值。利用本油箱进行储油时,借助盖体6和加油口可实现油料的储存,油料进入箱体1后分布在盛油块的网状结构中,利用网状结构能够最大限度的增加油料的容积。当油料储存完毕后,若需要在平整的路面上进行运输时,运输工人可以转动箱体1顶部的把手2,借助把手2能够实现手提油箱。

若需要长距离运送油箱时,可以按下按压块18并拉动拉杆11,推杆20下端的楔面进入楔槽中并推动第二凸块26向拉杆11内移动,使得延伸管14在壳体10内滑动,当延伸管14内的第一凸块15移动至第一通孔13时,此时第一凸块15在第一弹簧的弹力作用下,第一凸块15向外移动与第一通孔13卡合固定,从而实现了延伸管14与壳体10的固定;并且延伸管14与固定杆24相分离,固定杆24在第四弹簧25的弹力作用下向上移动,并借助弧形的轨道和固定杆24来带动夹持架21转动,从而将滚轮12展开至第二凹槽外。当拉杆11在延伸管14内滑动并使得第二凸块26移动至第二通孔16处时,第二凸块26在第二弹簧17的作用下伸出拉杆11,使得拉杆11与延伸管14固定,借助延伸管14能使本油箱适用于不同身高的运输工人。

当借助滚轮机构运输完毕后,再次按下按压块18并向下推动拉杆11,此时推杆20推动第二凸块26相拉杆11内移动,使得第二凸块26与延伸管14的内壁相抵,而拉杆11在延伸管14内滑动,当拉杆11完全滑入延伸管14后,继续推动拉杆11可使第一凸块15在其楔面的作用下滑入壳体10内,并使得延伸管14在壳体10内滑动并复位;当延伸管14与固定杆24相抵后推动固定杆24移动,使得第四弹簧25拉升而夹持架21在固定杆24和滑槽23的作用下转入第二凹槽内。

以上的仅是本发明的实施例,方案中公知的具体结构和/或特性等常识在此未作过多描述。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结构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发明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本申请要求的保护范围应当以其权利要求的内容为准,说明书中的具体实施方式等记载可以用于解释权利要求的内容。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