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实施例涉及电器设备技术,尤其涉及一种自动收线装置。
背景技术:
手机、笔记本电脑、剃须刀等使用蓄电池的小家电在电池电量较少时需要通过电源数据线连接供电设备进行充电。
通常使用的电源数据线长度一定,使用完毕后需要人为进行收纳。
在使用多条电源数据线时,容易缠绕在一起,无法准确找到要使用的电源数据线;在电源数据线较短时,某些情况下不能便捷使用,在电源数据线较长时不便于携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供一种自动收线装置,以实现对电源数据线的便捷收纳与携带。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自动收线装置,包括:
绕线装置;
第一端口,用于连接外部供电模块获取供电电压,所述供电电压用于驱动所述绕线装置;
第二端口,用于连接外部用电负载,以将所述供电电压提供至所述外部用电负载;
第一导线,所述第一导线的一端连接第一端口或第二端口,所述绕线装置被所述供电电压驱动时以缠绕的方式收容所述第一导线的部分或全部;
开关,所述开关用于控制所述供电电压是否提供给所述绕线装置。
可选的,还包括:
收线盒,所述收线盒包括盒体以及设于盒体内的所述绕线装置;所述盒体为方形或圆形,所述绕线装置可将所述第一导线的部分或全部收入所述盒体内。
可选的,所述第一端口和所述第二端口均暴露于所述收线盒一侧之外。
可选的,还包括:控制板;
所述第二端口通过所述第一导线连接控制板,所述第一端口直接连接所述控制板或通过第二导线连接所述控制板,所述绕线装置包括电机和由所述电机驱动的绕线轮,所述电机的电源端连接所述控制板。
可选的,还包括:所述第一端口通过所述第一导线连接控制板,所述第二端口直接连接所述控制板或通过第二导线连接所述控制板,所述绕线装置包括电机和由所述电机驱动的绕线轮,所述电机的电源端连接所述控制板。
可选的,还包括导线滚轮;所述导线滚轮设置在收线盒内靠近第二端口处;所述导线滚轮处设置第一传感器,所述导线滚轮停止转动则触发所述第一传感器,所述控制板断开所述电机的供电电压。
可选的,还包括在所述收线盒靠近所述第二端口处设置第二传感器,所述第二端口与所述第一导线连接处设置磁体,所述磁体接触所述第二传感器,所述控制板断开所述电机的供电电压。
可选的,所述收线盒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收线盒侧面的凹槽,所述凹槽形状与所述第二端口和所述第一导线形状相同,用于将第二端口收纳其中。
可选的,还包括:负载识别模块,所述负载识别模块与所述控制板连接,用于监测所述第二端口是否连接负载。
可选的,所述开关设置在第一端口、第二端口或自动收线装置外表面上。
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自动收线装置,通过设置绕线装置和一定长度的第一导线,并通过第一导线的一端连接第一端口或第二端口,解决了电源线长度不能任意调节及不便于收纳和随身携带的问题,可以根据需求选择电源数据线的合适长度,达到了电源数据线快速收纳和便于携带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自动收线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自动收线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三提供的一种自动收线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三替代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自动收线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四提供的一种自动收线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五提供的一种自动收线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六提供的一种自动收线装置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七提供的一种自动收线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八提供的一种自动收线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非对本发明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发明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
实施例一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自动收线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一种自动收线装置1,包括:
绕线装置10;
第一端口20,用于连接外部供电模块2获取供电电压,供电电压用于驱动绕线装置10;
第二端口30,用于连接外部用电负载3,以将供电电压提供至外部用电负载;
第一导线41,第一导线41的一端连接第一端口20或第二端口30,绕线装置10被供电电压驱动时以缠绕的方式收容第一导线41的部分或全部;
开关50,开关50用于控制供电电压是否提供给绕线装置10。
示例性的,当自动收线装置1应用在手机充电上时,第一端口20作为供电端口连接外部供电模块获取供电电压,例如充电器或移动电源等,供电电压用于满足驱动绕线装置10的电力需求和第二端口30连接的外部用电负载的电力需求;第二端口30作为充电端口与手机充电接口相连接,用于给手机充电;第一导线41与第一端口20或第二端口30相连,缠绕收容在绕线装置10内,当第一导线41与第一端口20连接,需要使用自动收线装置1充电时,用户通过第一端口20将第一导线41从绕线装置10内拉出至适合的长度,再将第一端口20与供电模块连接;当第一导线41与第二端口30连接,需要使用自动收线装置1充电时,用户通过第二端口30将第一导线41从绕线装置10内拉出至适合的长度,再将第二端口30与待充电手机连接;开关50用于控制供电电压是否提供给绕线装置10,当开关50不提供供电电压给绕线装置10时,绕线装置10的电机不工作,第一导线41无法自动收入绕线装置10内,当用电负载充电完成或用电完成后,操作开关50导通,将第一端口20获取的供电电压提供给绕线装置10时,绕线装置10在供电电压的驱动下将第一导线41自动缠绕收入绕线装置10内。
其中,第一端口20和第二端口30可以设计成任何通电的形态,例如usb-a、usb-c、type-c、mirco、lighting、dc、aux和磁吸等,示例性的,若第一端口20和第二端口30为同类型接口时,第一端口20和第二端30口均为type-c接口,则第一端口20和第二端口30可以互换,第一端口20和第二端口30中任意一个接口均可连接供电模块或用电负载;若第一端口20和第二端口30设置为磁吸接口,连接时更准确快捷,吸附接口移除方便,不容易带动自动收线装置;当第一导线41为电源数据线时,自动收线装置1不仅能给手机充电还能传输数据;开关50包括机械开关、感应开关和远程开关中的一种或多种,进一步的,远程开关用于远程启动电机并驱动绕线装置,将第一导线收进装置内,远程开关包含wifi或其它无线连接模块,无线连接模块与控制板连接,远程开关可由移动终端进行控制,在自动收线装置1使用完毕后,可通过移动终端启动电机进行自动收线控制。
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自动收线装置,通过设置绕线装置和一定长度的第一导线,并通过第一导线的一端连接第一端口或第二端口,解决了电源线长度不能任意调节及不便于收纳和随身携带的问题,可以根据需求选择电源数据线的合适长度,达到了电源数据线快速收纳和便于携带的效果。
实施例二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自动收线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一种自动收线装置,可选的,自动收线装置还包括:
收线盒60,收线盒60包括盒体以及设于盒体内的绕线装置10;盒体为方形或圆形,本实施例为方形,绕线装置10可将第一导线41的部分或全部收入盒体内。本实施例以第一导线41连接第二端口30,开关50位于收线盒60表面为例。
其中,绕线装置10设置于收线盒60内,收线盒60对绕线装置10进行机械保护,避免灰尘、油污、撞击和电磁等损坏绕线装置10,提高了绕线装置10的稳定性;收线盒60的形状可以根据用户需求进行设计。
继续参考图2,可选的,第一端口20和第二端口30均暴露于收线盒60一侧之外。
其中,一实施例中,第一端口20和第二端口30不能完全收入收线盒内,便于再次使用时,可以通过第一端口20或第二端口30将第一导线41拉出收线盒60;第一端口20和第二端口30可以设置于收线盒60的任何位置,为了避免第一端口20和第二端口30使用时相互影响,以及避免第一导线41互相缠绕,第一端口20与第二端口30可以设置于收线盒60的不同侧边。优选的,第一端口20和第二端口30位于收线盒60的相对侧面上。替代实施例第一端口20与第二端口30也可以位于收线盒60相邻的两个侧边。
实施例三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三提供的一种自动收线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可选的,自动收线装置还包括:控制板70;
第二端口30通过第一导线41连接控制板70,第一端口20直接连接控制板70,绕线装置10包括电机13和由电机13驱动的绕线轮11,电机13的电源端连接控制板70。
其中,第二端口30与第一导线41的一端连接,第一导线41缠绕在绕线轮11上,第一导线41的另一端与控制板70连接,本实施例第二端口30作为充电端口与用电负载连接;第一端口20直接与控制板70连接;绕线装置10包括电机13和由电机驱动的绕线轮11,进一步,电机13通过传动轴驱动绕线轮11(通过电机转轴的齿轮和绕线轮外周的齿轮配合实现驱动,或者电机转轴和绕线轮11同轴设置同步转动实现驱动);电机13的电源端连接控制板,控制板70对电机提供供电电压,电机13驱动绕线轮11转动进行自动收线;开关50与控制板70相连接,用于控制控制板70是否对电机提供供电电压。示例性的,当自动收线装置用于手机充电时,第一端口20连接供电模块,第二端口30连接待充电手机的充电接口,可根据需求通过第二端口30将第一导线41拉出至合适长度,在充电完毕后,断开第二端口30与手机充电接口的连接,对开关50进行相应操作,控制板70对电机13提供供电电压,电机13转动,电机13的传动轴12带动绕线轮转动,从而将第一导线41收入收线盒内。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三替代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自动收线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4所示,替代实施例中,第一端口与控制板通过第二导线42与控制板70连接,其中第二导线42与第一导线41的材质相同。
实施例四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四提供的一种自动收线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5所示,可选的,还包括导线滚轮15;导线滚轮15设置在收线盒60内靠近第二端口30处;导线滚轮15处设置第一传感器80,导线滚轮15停止转动则触发第一传感器80,控制板70根据第一传感器80的电信号断开电机13的供电电压。本实施例以第一端口20与第二导线42连接控制板70,第二端口30连接第一导线41,开关50位于收线盒60表面为例。
具体的,导线滚轮15为一对滑轮,分别设置在第一导线41的两侧,用于自动收线时,保证第一导线41同方向收入且避免摩擦。
可选的,绕线轮包括一对啮合的齿轮(11和14);具体的,绕线轮包括绕线齿轮11和传动齿轮14;其中,电机13动作时,绕线齿轮11缠绕第一导线41,将第一导线41收入收线盒60内,传动齿轮14一侧与绕线齿轮11啮合,另一侧与电机13的传动轴12连接,具体的,传动齿轮14的齿轮轴与电机13的传动轴12的主动齿轮啮合,进行传动,当控制板70对电机13进行供电时,电机13转动,电机13的传动轴12带动传动齿轮14转动,传动齿轮14带动绕线齿轮11转动,从而将第一导线41收入收线盒60内。
导线滚轮15处设置第一传感器80,第一传感器80对导线滚轮15的转速进行检测,当自动收线正常时,导线滚轮15保持预设速度进行旋转,当自动收线过程中,第一导线41遇到障碍或使用者想要中止收线动作,使用者可以对第一导线41施加一定的拉力,此时导线滚轮15的速度低于预设速度;当导线滚轮15的速度低于预设速度时,控制板70切断对电机13的供电电压,电机13停止转动,自动收线装置停止收线动作。进一步的,在检测到导线滚轮15的速度低于预设速度,并停止电机13转动后,自动收线装置发出警示,例如灯光闪烁或警报声,用以提醒使用者第一导线41可能在收线过程中遇到障碍,如果此时是使用者通过施加拉力停止电机转动,则使用者可以双击开关50,解除警示。进一步的,当使用者想要恢复自动收线动作时,可以单击开关50,控制板70再次给电机13供电,使得自动收线装置再次进行自动收线动作。
实施例五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五提供的一种自动收线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6所示,可选的,还包括在收线盒60靠近第二端口30处设置第二传感器90,第二端口30与第一导线41连接处设置磁体(未画出),磁体接触第二传感器90,控制板70断开电机13的供电电压。本实施例以第一端口20与第二导线42连接控制板70,第二端口30连接第一导线41,开关50位于收线盒60表面为例。
在收线盒60靠近第二端口30处设置第二传感器90,第二端口30与第一导线41连接处设置磁体,当磁体接触或靠近第二传感器90时,根据感应,产生相应电信号发送至控制板70,控制板70控制断开电机13供电电压。示例性的,当自动收线动作完成时,位于第二端口30与第一导线41连接处的磁体(未画出)接触或靠近第二传感器90,控制板70控制电机断开,停止收线动作。
实施例六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六提供的一种自动收线装置的侧面结构示意图,如图7所示,可选的,收线盒60还包括:设置在收线盒60侧面的凹槽16,凹槽16形状与第二端口和第一导线形状相同,用于将第二端口收纳其中。
其中,因为第二端口暴露于收线盒之外,在收线盒完成收线后,第二端口仍在收线盒60外,不利于收线盒60的收纳与存放,因此需要在收线盒60的相应侧边设置能够收纳第二端口的凹槽16,因为第二端口与第一导线连接,进一步的,为了便于将第二端口收纳入凹槽16内,会同时收纳一段与之连接的第一导线,因此凹槽16形状与第二端口和第一导线形状相同。
可选的,在收线盒60侧面的凹槽16处还设置限位模块16,在收线盒60另一个侧面设置有限位开关18,限位开关18用于控制限位模块17的伸缩状态;在第二端口收纳入凹槽16后,限位模块17对第二端口形成遮挡,避免第二模块从凹槽16中脱落,在需要使用第二模块时,点击限位开关18,限位模块17收缩进入收线盒60壳体中。
实施例七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七提供的一种自动收线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8所示,可选的,还包括:负载识别71,负载识别模块71与控制板70连接,用于监测第二端口30是否连接负载。本实施例以第一端口20与第二导线42连接控制板70,第二端口30连接第一导线41,开关50位于收线盒60表面为例。
示例性的,在使用者使用完毕自动收线装置后,忘记及时进行收线时,第一导线41长时间在自动收线装置外不仅占用空间,还容易与其他线缠绕在一起或形成障碍绊倒路过的宠物或小孩;在自动收线装置中设置负载识别模块71,用于监测第二端口30是否连接负载,且未连接负载的时间是否超过预设时长,当第二端口30未连接负载的时间超过预设时长时,与负载识别模块71连接的控制板70控制电机转动进行自动收线,优选的,预设时长为30分钟,保障自动收线装置的使用安全。
可选的,开关50设置在第一端口20、第二端口30或自动收线装置1外表面上。
示例性的,开关50设置在第二端口30时,使用者在夜晚使用第二端口30对手机充电完成后,点击第二端口30上的开关50,即可完成自动收线,避免需要开灯找自动收线装置上的开关50,操作方便。
可选的,还包括备用电源,用于紧急情况下,给第二端口和绕线装置供电。
可选的,控制板上设置相应的保护电路,对电机和用电负载进行保护,避免过流、过压、阻抗等因素导致对电子设备的损坏。
实施例八
在上述实施例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还包括:
自动收线装置可作为标准模块内置于移动电源或充电器内部,将第一端口设置成触点,自动收线装置通过触点与供电模块连接即可供电。
相应的,开关还可设置在内置自动收线装置的产品外表面上。
进一步的,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九提供的一种自动收线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9所示,多个自动收线装置2集成在一个盒体1内,盒体1一侧为供电板3,供电板3与多个自动收线装置2通过触点a连接进行供电,供电板3通过插头c连接电源,自动收线装置2的第一端口b位于盒体1外部,用于连接用电负载,盒体1另一侧挡板4可以活动,根据需求对盒体1内的自动收线装置2进行更换,满足多种充电接口的需求,示例性的,可以应用于会议室、多媒体教室和家庭日常充电中,极大的提高了用电设备充电的便捷性。
注意,上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及所运用技术原理。本领域技术人员会理解,本发明不限于这里所述的特定实施例,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各种明显的变化、重新调整和替代而不会脱离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虽然通过以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说明,但是本发明不仅仅限于以上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情况下,还可以包括更多其他等效实施例,而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范围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