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复式吊梁夹钳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546950发布日期:2020-07-17 17:57阅读:276来源:国知局
一种复式吊梁夹钳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载荷吊挂装置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复式吊梁夹钳。



背景技术:

目前,在钢铁企业大型铸造高温钢坯吊运实际作业中,采用机械重力式夹钳必须符合钢铁企业生产工况。钢铁企业中的铁水在电炉完成熔炼后铸造成矩形钢坯,钢坯又经过轧线形成钢板、棒材等成品,此时下线的成品还处于高温状态(~600摄氏度),起重机夹钳负责将高温成品将其吊离,进入缓冷坑缓冷、入水暴池、切断、码垛等下一道工序。夹钳要满足高温夹持和承受高温辐射的能力及抗气暴池中的水蒸气影响能力。

本发明提供的复式吊梁夹钳主要应用于钢厂高温特钢棒材产品的转运,最高工作环境温度达450℃,辅助铸造料框4台,棒材长度约4-9m,最高温度约600℃。特钢棒材自轧线上冷床后,由辊道输送推钢位,落入到料框。收集完8~10吨棒料后,由复式吊梁夹钳实现棒材从集钢位到高温缓冷坑的吊运,共8层。缓冷工艺结束后,再有复式吊梁夹钳实现棒材从缓冷坑到rgv小车的吊运。整个特钢棒材缓冷工艺中的吊运全部由复式吊梁夹钳实现全自动无人值守。

有鉴于上述的缺陷,本设计人,积极加以研究创新,以期创设一种夹持速度快且夹持可靠性好的复式吊梁夹钳,使其更具有产业上的利用价值。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夹持速度快且夹持可靠性好的一种复式吊梁夹钳,它利用起重机动力带动上梁升降,进而实现对物料的夹持、吊运、开钳等动作。

本发明的复式吊梁夹钳,包括导向结构和至少两组双铰链结构夹钳,所述双铰链结构夹钳均与上梁和下梁连接,所述导向结构包括引导所述上梁和下梁做相向移动从而使所述双铰链结构夹钳完成夹持和开钳动作的导向杆和导向座,还包括旋锁机构和感应机构,所述旋锁机构包括分别位于所述下梁和上梁的旋锁座以及通过与所述旋锁座抵触接触后进行机械旋转再解锁的旋锁锁头,所述感应机构包括位于所述旋锁座内的机械式感应装置,所述机械式感应装置包括感应所述旋锁锁头旋转的弹性感应块以及与所述弹性感应块抵触连接的第一感应器。

进一步的,所述旋锁座上开设有带斜面的槽口,所述旋锁锁头是两侧带有台阶面的旋锁锁头。

更进一步的,所述旋锁锁头的宽度小于所述槽口上两个斜面之间的间距,所述旋锁锁头的长度大于所述槽口上两个斜面之间的间距。

进一步的,所述弹性感应块包括一个带斜面的触头以及一端与所述触头弹性连接的连杆,所述连杆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一感应器抵触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感应机构还包括用于感应所述导向杆行程的第一触发式感应装置,所述第一触发式感应装置包括分别位于所述上梁和下梁的第二感应器和第一触发装置。

进一步的,所述双铰链结构夹钳包括悬臂、左拉板、右拉板、左钳体、右钳体以及固定在所述下梁上的夹钳座,所述左拉板、右拉板、左钳体和右钳体均设于所述夹钳座内,所述左拉板的一端与左钳体铰接,所述右拉板的一端与右钳体铰接,两个对称布置的所述左钳体和右钳体铰接固定在所述夹钳座上,所述悬臂的一端和左拉板的另一端以及右拉板的另一端铰接,所述悬臂的另一端和上梁连接。

更进一步的,感应机构还包括用于感应双铰链结构夹钳开合的第二触发式感应装置,第二触发式感应装置包括位于夹钳座上的第三感应器和第二触发装置。

更进一步的,还包括用于装载物料的料框,所述夹钳座的底部开设有大于所述料框的厚度的豁口。

更具体的,所述料框是中间开设有半圆形凹槽的料框。

进一步的,还包括两个分别焊接在所述上梁两端的滑轮机构,所述滑轮机构包括滑轮组和滑轮座。

更进一步的,所述上梁的顶部焊接有两个用于安装滑轮组的滑轮座,所述上梁的中间焊接所述旋锁锁头,所述下梁的中间焊接由位于所述旋锁锁头正下方的旋锁座。

借由上述方案,本发明至少具有以下优点:

1、本发明提供的复式吊梁夹钳操作简单、夹持速度快且夹持可靠性好,吊运生产效率高;

2、在利用起重机动力带动上梁升降的过程中,使用可靠、故障表现直观、维修方便;

3、避免了安全隐患,降低了运行成本,提高市场竞争力。

本发明提供的复式吊梁夹钳是一种自动化智能吊具,夹持速度快且夹持可靠性好,它利用起重机动力带动上梁升降,进而实现对物料的夹持、吊运、开钳等动作,定位精度达到±30mm,夹持和释放节拍时间<5,另外搬运的物体是一捆不进行捆绑的特钢棒,长度是4~9米,重量为8~10吨,操作温度在600℃以下,直径在20~90mm之间的特钢棒,由料框收集成束。

上述说明仅是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发明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复式吊梁夹钳的正视图;

图2是本发明的复式吊梁夹钳的右视图;

图3是本发明的复式吊梁夹钳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的复式吊梁夹钳的俯视图;

图5是图4中第一触发式感应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1中双铰链结构夹钳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1中双铰链结构夹钳的剖视图;

图8是图1中双铰链结构夹钳的左视图;

图9是图1中机械式感应装置两个感应状态的剖视图;

图10是图1中下梁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图1中上梁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发明的复式吊梁夹钳的夹持状态;

图13是本发明的复式吊梁夹钳解除夹持的状态。

1上梁2下梁

3导向杆4导向座

5旋锁座6旋锁锁头

7弹性感应块8第一感应器

9触头10连杆

11第二感应器12第一触发式感应装置

13第二触发式感应装置14第一触发装置

15第三感应器16第二触发装置

17悬臂18左拉板

19右拉板20左钳体

21右钳体22夹钳座

23料框24滑轮组

25滑轮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发明,但不用来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图1至图13所示的一种复式吊梁夹钳,包括导向结构和至少两组双铰链结构夹钳,双铰链结构夹钳均与上梁1和下梁2连接,导向结构包括引导上梁1和下梁2做相向移动从而使双铰链结构夹钳完成夹持和开钳动作的导向杆3和导向座4,还包括旋锁机构和感应机构,旋锁机构包括分别位于下梁2和上梁1的旋锁座5以及通过与旋锁座5抵触接触后进行机械旋转再解锁的旋锁锁头6,感应机构包括位于旋锁座5内的机械式感应装置,机械式感应装置包括感应旋锁锁头6旋转的弹性感应块7以及与弹性感应块7抵触连接的第一感应器8。

本发明提供的复式吊梁夹钳的原理如下:

复式吊梁夹钳为复式结构,复式吊梁的上梁1与下梁2中间安装有旋锁机构,旋锁机构由旋锁锁头6和旋锁座5组成,旋锁锁头6固定于上梁1中心,旋锁座5固定于下梁2中心,导向结构由导向杆3和导向筒组成,导向座4安装于上梁1,导向杆3安装在下梁2。导向杆3完全伸出即为夹钳完全夹持状态,如图12所示,完全缩回即为夹钳完全解除夹持状态,如图13所示。当导向杆3完全缩回时,中间旋锁锁头6触碰旋锁座5底部并向上运动,同时旋转,当转动90°或0°(或180°),分别保持自锁或解锁状态。双铰链结构夹钳的夹钳座内壁安装第二触发式感应装置13,检测在工作位的夹钳是否已经实际工作到位,在旋转锁锁头0°(或180°)位置安装机械式感应装置,这样,当旋锁锁头6旋转90°时,机械式感应装置中的弹性感应块7以及与弹性感应块7抵触连接的第一感应器8被触发传感器,即为自锁。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方便旋转锁头自发的进行旋转一定角度,旋锁座5上开设有带斜面的槽口,旋锁锁头6是两侧带有台阶面的旋锁锁头6。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在上梁1的升降下实现自锁和开锁的状态,旋锁锁头6的宽度小于槽口上两个斜面之间的间距,旋锁锁头6的长度大于槽口上两个斜面之间的间距。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感应旋锁锁头6所在的位置,弹性感应块7包括一个带斜面的触头9以及一端与触头9弹性连接的连杆10,连杆10的另一端和第一感应器8抵触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感应导向杆3的伸出和缩回的状态,导向杆3在完全缩回状态和伸出状态分别由安装在上梁1和下梁2的第一触发式感应装置12感应,感应机构还包括用于感应导向杆3行程的第一触发式感应装置12,第一触发式感应装置12包括分别位于上梁1和下梁2的第二感应器11和第一触发装置14。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接触式感应双铰链结构夹钳的开合状态,感应机构还包括用于感应双铰链结构夹钳开合的第二触发式感应装置13,第二触发式感应装置13包括位于夹钳座22上的第三感应器15和第二触发装置16。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在悬臂的拉动下实现双铰链结构夹钳的灵动开合,双铰链结构夹钳包括悬臂17、左拉板18、右拉板19、左钳体20、右钳体21以及固定在下梁2上的夹钳座22,左拉板18、右拉板19、左钳体20和右钳体21均设于夹钳座22内,左拉板18的一端与左钳体20铰接,右拉板19的一端与右钳体21铰接,两个对称布置的左钳体20和右钳体21铰接固定在夹钳座22上,悬臂17的一端和左拉板18的另一端以及右拉板19的另一端铰接,悬臂17的另一端和上梁1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配合双铰链结构夹钳对料框23进行夹取,还包括用于装载物料的料框23,夹钳座22的底部开设有大于料框23的厚度的豁口。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装载热轧钢管或圆钢等物料,料框23是中间开设有半圆形凹槽的料框23。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转运整体的复式吊梁夹钳,还包括两个分别焊接在上梁1两端的滑轮机构,滑轮机构包括滑轮组24和滑轮座25,上梁1的顶部焊接有两个用于安装滑轮组24的滑轮座25,上梁1的中间焊接旋锁锁头6,下梁2的中间焊接由位于旋锁锁头6正下方的旋锁座5。

本发明的操作过程:

1、上梁1起升,中间旋锁机构为自锁,旋锁锁头6处于与旋锁座5内开槽方向呈90°的位置,提升上梁1,旋锁锁头6钩住下梁2,此时,导向杆3在缩回状态,夹钳机构为打开状态;

2、上梁1下降,夹钳下降到指定位置,通过夹钳座,落座于料框23之上。上梁1继续下降导向杆3继续回缩至完全缩回状态,中间旋锁触碰旋锁座5底部并向上运动,同时旋转,当转动0°(或180°),保持解锁状态,此时,夹钳座22内的第二触发式感应装置包括位于夹钳座22上的第三感应器15和第二触发装置16,其中第二触发装置16触碰料框23,从而检查在工作的夹钳是否正常工作,如果一切正常,则起升该夹钳,转运至指定位置;

3、转运指定位置后,放下料框23后,下梁2和夹钳座22则固定不动,而上梁1随重力继续下降,带动悬臂17下降,夹钳打开,中间旋锁锁头6触碰旋锁座5底部并向上运动,同时旋转,当转动90°,保持自锁状态,并触发第一触发式感应装置12中的第一触发装置14,此时夹钳回归初始工作状态。

本发明提供的复式吊梁夹钳是一种自动化智能吊具,定位精度达到±30mm,夹持和释放节拍时间<5,另外搬运的物体是一捆不进行捆绑的特钢棒,长度是4~9米,重量为8~10吨,操作温度在600℃以下,直径在20~90mm之间的特钢棒,由料框收集成束。

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竖直”、“上”、“下”、“水平”等指示的方位或者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者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者暗示所指的装置或者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第一”、“第二”、“第三”、“第四”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者暗示相对重要性。

本发明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制,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连接,也可以是通过中间媒介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以上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型,这些改进和变型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