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食品储存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031190发布日期:2020-08-28 17:18阅读:124来源:国知局
一种食品储存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食品生产加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食品储存装置。



背景技术:

颗粒状食品在生产加工完成后需要对其进行存储,以避免颗粒状食品受潮发霉。通常是将颗粒状食品存放至食品存储罐中进行存储。

而现有技术中,存储罐内的存储空间相对固定、无法调节,当需要存储具有不同数量的各批次颗粒状食品时,需要对应各批次的颗粒状食品采用具有不同存储空间的存储罐进行存储,这不仅增加了颗粒状食品加工后的存储成本,同时也降低了存储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储罐内的存储空间无法自动调节,增加了颗粒状食品加工后的存储成本,同时也降低了存储效率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食品储存装置。

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食品储存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内部收容有承载板和位于所述承载板下方的底座,所述承载板的外侧壁和所述底座的外侧壁均与所述壳体的相应内侧壁之间滑动连接,所述承载板的底部设置有立柱,所述底座的顶部开设滑槽,所述滑槽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滑块,所述立柱远离所述承载板的一端与所述滑块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滑块的底部通过弹簧一支撑在所述滑槽的槽壁底部,所述底座的一侧水平开设活动槽,所述活动槽的内部固定有承压环一,所述承压环一的中部滑动穿插有与所述活动槽相平行的卡块,所述壳体的内侧壁上开设有与所述卡块相配合的卡槽,所述卡块远离所述卡槽的顶部一侧开设楔形槽,所述承载板的底部竖立设置有与所述楔形槽相配合的楔形顶杆,位于所述卡槽和所述承压环一之间的所述卡块外侧壁上套接有承压环二,所述承压环二与所述承压环一之间的所述卡块外侧壁上套接有弹簧二。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底座的顶部开设有供所述楔形顶杆穿过的定位槽,所述定位槽与所述活动槽垂直相通。

作为上述方案的更进一步改进,所述定位槽的槽壁顶部呈扩口设置。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壳体一侧的顶部开设进料口,所述壳体另一侧的底部开设出料口。

作为上述方案的更进一步改进,所述出料口处安装有阀门。

作为上述方案的更进一步改进,所述承载板的顶部具有斜面,所述斜面的较低处朝向所述出料口。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壳体的内部设置有位于所述承载板上方的压板,所述压板的顶部竖立设置有压杆,所述压杆远离所述压板的一端穿出所述壳体。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壳体内的底部设置有液压缸,所述液压缸通过其活塞杆连接有用于承载所述底座的支撑板。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1.本发明的食品储存装置,替代了传统的存储罐,可将每批次颗粒状食品的相应数量转化为承载板上承载时的相应重量,并通过壳体内设置的底座、滑块、楔形顶杆、楔形槽等结构,根据相应重量调整壳体内的存储空间,以对颗粒状食品进行有效存储,节约了颗粒状食品加工后的存储成本,同时也提高了存储效率。

2.本发明的食品储存装置,通过在承载板上方设置的压板,可以对壳体内颗粒状食品进行夯实,以提高壳体内的空间利用率,同时保证了壳体内颗粒状食品释放排出的顺利进行。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的食品储存装置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的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的b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中的食品储存装置处于另一状态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1中的食品储存装置处于又一状态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主要符号说明:

1、壳体;2、进料口;3、出料口;4、承载板;5、立柱;6、滑块;7、底座;8、滑槽;9、弹簧一;10、定位槽;11、活动槽;12、楔形顶杆;13、卡块;14、楔形槽;15、卡槽;16、承压环一;17、承压环二;18、压板;19、压杆;20、阀门;21、弹簧二;22、液压缸;23、支撑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实施例1

请结合图1至图5,食品储存装置用于存储呈颗粒状的食品,包括壳体1,壳体1的内部收容有承载板4和位于承载板4下方的底座7,承载板4的外侧壁和底座7的外侧壁均与壳体1的相应内侧壁之间滑动连接。承压板4的顶部与壳体1的内壁顶部之间形成存储空间,该存储空间可以用于存储颗粒状食品。壳体1的内壁经过光滑处理,并且在承载板4四周的外壁、底座7四周的外壁上均安装有与壳体1内壁滑动接触的密封橡胶,使得承载板4、底座7可以在壳体1内上下滑动,同时保证承载板4、底座7在滑动过程中的密封性。承载板4的底部设置有立柱5,底座7的顶部开设滑槽8,滑槽8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滑块6。滑槽8的槽口处设置有两个相对的挡块(未标示),两个挡块之间形成供立柱5穿过的间隙,通过两个挡块,可以防止滑块6脱离滑槽8。立柱5远离承载板4的一端与滑块6的顶部固定连接,滑块6的底部通过弹簧一9支撑在滑槽8的槽壁底部,弹簧一9的两端分别与滑块6的底部、滑槽8的的槽壁底部固定连接。底座7的一侧水平开设活动槽11。活动槽11的内部固定有承压环一16,承压环一16的外侧壁与活动槽11的内侧壁之间焊接固定。承压环一16的中部滑动穿插有与活动槽11相平行的卡块13,在承压环一16的中部开设供卡块13穿过的块孔(图未示)。壳体1的内侧壁上开设有与卡块13相配合的卡槽15,通过将卡块13卡入卡槽15内,干涉底座7在壳体1内的滑动,实现底座7在壳体1内的位置固定。卡块13远离卡槽15的顶部一侧开设楔形槽14,承载板4的底部竖立设置有与楔形槽14相配合的楔形顶杆12,通过将楔形顶杆12顶入楔形槽14内,迫使卡块13与卡槽15分离,使得底座7可以在壳体1内滑动。位于卡槽15和承压环一16之间的卡块13外侧壁上套接有承压环二17,承压环二17可以跟随卡块13在活动槽11内同步运动。承压环二17与承压环一16之间的卡块13外侧壁上套接有弹簧二21。弹簧二21的两端分别与承压环二17和承压环一16的相对侧固定连接,通过卡块13在活动槽11内的运动,可以迫使承压环二17挤压弹簧二21。

底座7的顶部开设有供楔形顶杆12穿过的定位槽10,定位槽10与活动槽11垂直相通。通过定位槽10,可以方便楔形顶杆12与楔形槽14快速对接。

定位槽10的槽壁顶部呈扩口设置,可以方便楔形顶杆12进入定位槽10,使得该进入过程更加平稳、准确。

壳体1一侧的顶部开设进料口2,壳体1另一侧的底部开设出料口3。通过进料口2可以向壳体1内投入需要存储的颗粒状食品,通过出料口3可以将壳体1内存储的物料进行释放。

出料口3处安装有阀门20,通过阀门20可以方便控制出料口3的开启或者关闭。

承载板4的顶部具有斜面(未标示),斜面的较低处朝向出料口3。通过斜面方便壳体1内存储物料的出料。本实施例中出料口3在壳体1上的安装高度,应与承载板4在壳体1内可以运动到最低位置时的斜面较低一端相齐平,从而保证壳体1内存储的颗粒状食品可以通过出料口3完全排放出去。

壳体1的内部设置有位于承载板4上方的压板18,压板18的顶部竖立设置有压杆19,压杆19远离压板18的一端穿出壳体1。通过压板18可以对壳体1内存储的颗粒状食品进行夯实,增加壳体1内的空间利用率。壳体1的顶部开设供压杆19穿过的杆孔(未标示),压杆19的外侧壁与杆孔的孔壁之间可以通过螺纹连接,通过旋拧压杆19,可以使得压板18在壳体1内运动,以对壳体1内的颗粒状食品进行夯实。

壳体1内的底部设置有液压缸22,所述液压缸22通过其活塞杆连接有用于承载所述底座7的支撑板23。液压缸22的活塞杆竖直向上,通过液压缸22的活塞杆可以带动支撑板23在壳体1内向上运动或者向下运动。

本实施例1的工作原理具体为,通过进料口2向壳体1内投入待存储的颗粒状食品,颗粒状食品进入壳体1内在重力的作用下,下落至承载板4上。随着颗粒状食品的逐渐增多,承载板4上颗粒状食品的重量会通过立柱5转化为对滑块6的下压力,迫使滑块6在滑槽8内向下滑动并逐渐压缩弹簧一9,使得承载有颗粒状食品的承载板4在壳体1内向下运动,使得楔形顶杆12穿过定位槽10后,逐渐顶入卡块13的楔形槽14,迫使卡块13朝着远离卡槽15方向运动,同时承压环二17会挤压弹簧二21。随着颗粒状食品的逐渐增多,承载板4上承载重量的增大,当楔形顶杆12完全顶入楔形槽14内时,迫使卡块13与卡槽15完全分离,使底座7在壳体1内可以向下滑动至与支撑板23的顶部,增大了壳体1内的存储空间,以便于壳体1存储更多物料。在壳体1内的颗粒状食品投料结束后,旋拧压杆19,带动压板18朝向堆积在壳体1内顶部的颗粒状食品运动,以夯实壳体1内存储的颗粒状食品,提高壳体1内的空间利用率。

当需要释放出壳体1内存储的颗粒状食品时,打开阀门20,同时持续旋拧压杆19带动压板18一直挤压壳体1内的颗粒状食品,颗粒状食品会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以及压板18的持续下压力作用下,经斜面在出料口3处快速排出。期间压板18通过颗粒状食品传递给承载板4的下压力要始终大于弹簧一9的弹力,以保证斜面较低的一端始终与出料口3的高度保持齐平,使壳体1内颗粒状食品的顺利释放。

当壳体1内存储的颗粒状食品释放完毕后,反向旋拧压杆19,使压板18逐渐远离承载板4,此时承载板4上的重量较小,则立柱5传递给滑块6的下压力会小于弹簧一9的弹力,弹簧一9带动滑块6在滑槽8内向上滑动,使得承载板4相对底座7上升至初始高度,并带动楔形顶杆12从楔形槽14内分离,此时通过液压缸22的活塞杆带动支撑板23将底座7在壳体1内进行抬升,当底座7的卡块13抬升至与壳体1内壁卡槽15的相应位置时,承压环一16与承压环二17之间的弹簧二21弹力释放,推动卡块13卡入卡槽15内,使底座7在壳体1内被重新固定,以备该食品储存装置下一批次颗粒状食品的存储,随后控制液压缸22的活塞杆带动支撑板23下降至初始高度即可。

实施例2

本实施例2区别于实施例1的地方在于,在本实施例2中,壳体1内存储的颗粒状食品数量较少,即承载板4上承载的颗粒状食品重量较小,使得承载板4通过立柱5转化为对滑块6的下压力小于等于弹簧一9的弹力,则此时楔形顶杆12无法完全卡入楔形槽14,卡块13也无法与卡槽15分离,导致底座7无法在壳体1内向下运动。

则本实施例2的工作原理具体为,通过进料口2向壳体1内投入待存储的颗粒状食品,颗粒状食品进入壳体1内在重力的作用下,下落至承载板4上储存,当颗粒状食品投入完毕后,由于壳体1内存储的颗粒状食品数量较少,底座7未在壳体1内移动,始终保持在初始位置。

当需要释放出壳体1内存储的颗粒状食品时,打开阀门20,同时持续旋拧压杆19带动压板18一直挤压壳体1内的颗粒状食品,压板18通过颗粒状食品将下压力传递给承载板4,承载板4将通过立柱5将该下压力传递给滑块6,迫使滑块6在滑槽8内向下滑动并逐渐压缩弹簧一9,使得承载有颗粒状食品的承载板4在壳体1内向下运动,使得楔形顶杆12穿过定位槽10后,逐渐顶入卡块13的楔形槽14,迫使卡块13朝着远离卡槽15方向运动,使卡块13最终与卡槽15分离,同时承压环二17会挤压弹簧二21,使底座7在壳体1内可以向下滑动至支撑板23的顶部。然后打开阀门20,同时持续旋拧压杆19继续带动压板18一直挤压壳体1内的颗粒状食品,颗粒状食品会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以及压板18的持续下压力作用下,经斜面在出料口3处快速排出。期间压板18通过颗粒状食品传递给承载板4的下压力要始终大于弹簧一9的弹力,以保证斜面较低的一端始终与出料口3的高度保持齐平,使壳体1内颗粒状食品顺利释放。

当壳体1内存储的颗粒状食品释放完毕后,反向旋拧压杆19,使压板18逐渐远离承载板4,此时承载板4上的下压力消失,弹簧一9带动滑块6在滑槽8内向上滑动,使得承载板4相对底座7上升至初始高度,并带动楔形顶杆12从楔形槽14内分离,此时通过液压缸22的活塞杆带动支撑板23将底座7在壳体1内进行抬升,当底座7的卡块13抬升至与壳体1内壁卡槽15的相应位置时,承压环一16与承压环二17之间的弹簧二21弹力释放,推动卡块13卡入卡槽15内,使底座7在壳体1内被重新固定,以备该食品储存装置下一批次颗粒状食品的存储,随后控制液压缸22的活塞杆带动支撑板23下降至初始高度即可。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