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盒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975112发布日期:2020-08-25 19:07阅读:192来源:国知局
一种盒体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盒体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盒体。



背景技术:

饮品的承装盒等盒体一般都是采用一整块的纸板折叠拼接而成,对于纸板而言,其纸纹方向通常都是单一的,当纸纹方向与该纸板的受力方向一致时,纸板可以具有最大的承载强度。但是,当采用一整块的纸板直接折叠组装形成具有六个盒壁的盒体时,其四个侧向盒壁中必然会存在两个侧向盒壁的纸纹方向处于与上盒壁、下盒壁相平行的状态,进而影响整个盒体的强度。

因此,如何提供一种方案,以克服上述缺陷,仍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盒体,其各侧向盒壁的纸纹方向均可以处于与上盒壁、下盒壁相垂直的状态,进而能够保证盒体的结构强度。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盒体,包括第一分体和第二分体,所述第一分体、所述第二分体均包括三个盒壁部,同一分体的三个所述盒壁部之间设有第一折叠痕;所述第一分体的三个所述盒壁部中位于中间的所述盒壁部为上盒壁、位于两侧的所述盒壁部能够与所述第二分体相连,所述第二分体的三个所述盒壁部中位于中间的所述盒壁部为下盒壁、位于两侧的所述盒壁部能够与所述第一分体相连;所述第一分体、所述第二分体均采用纸板制备,组装状态下,所述第一分体的三个所述盒壁部中位于两侧的所述盒壁部的纸纹方向处于与所述上盒壁、所述下盒壁相垂直的状态,所述第二分体的三个所述盒壁部中位于两侧的所述盒壁部的纸纹方向处于与所述上盒壁、所述下盒壁相垂直的状态。

采用上述结构,本发明实施例采用第一分体和第二分体两块纸板拼装形成盒体,每一个分体均包括三个盒壁部,这样,在组装状态下,第一分体的三个盒壁部中位于两侧的盒壁部的纸纹方向以及第二分体的三个盒壁部中位于两侧的盒壁部的纸纹方向均可以处于与上盒壁、下盒壁相垂直的状态,使得各侧向盒壁内的纸纹方向均可以与受力方向相同,进而可以大幅提高盒体的侧向盒壁的支承性能,以保证盒体的结构强度。

可选地,所述第一分体的三个所述盒壁部中位于两侧的所述盒壁部在远离所述上盒壁的一端设有第一卡接件,所述第一分体通过所述第一卡接件与所述第二分体卡接;所述第二分体的三个所述盒壁部中位于两侧的所述盒壁部在远离所述下盒壁的一端设有第二卡接件,所述第二分体通过所述第二卡接件与所述第一分体卡接。

可选地,所述第二分体的三个所述盒壁部中位于两侧的所述盒壁部还设有第一卡接配合部,组装状态下,所述第一卡接件与所述第一卡接配合部卡连。

可选地,所述第一卡接配合部为卡槽,且所述卡槽采用缩口设计。

可选地,所述上盒壁还设有第二卡接配合部,组装状态下,所述第二卡接件与所述第二卡接配合部卡连。

可选地,所述上盒壁设有待承装物的插入孔,所述第二卡接配合部为所述插入孔。

可选地,所述第二卡接件呈t型,组装状态下,所述第二卡接件能够伸入所述插入孔,并通过所述t型的横部与所述上盒壁的上壁面相抵。

可选地,所述上盒壁和/或所述下盒壁设有待承装物的插入孔。

可选地,所述插入孔的孔壁连接有防护片,且在二者的连接处设有第二折叠痕,所述防护片能够绕所述第二折叠痕进行翻转;插接状态下,所述防护片能够翻转至与所述待承装物的外壁相贴合。

可选地,所述防护片还设有至少一条易断痕,所述易断痕自所述防护片的内缘向外缘延伸。

可选地,所述第一分体、所述第二分体均采用瓦楞纸板制备,所述瓦楞纸板包括至少一层瓦楞芯体,所述瓦楞芯体的延伸方向为所述瓦楞纸板的纸纹方向。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所提供盒体的另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第一分体的展开图、并显示局部剖面结构;

图3为图1中第二分体的展开图、并显示局部剖面结构。

图1-3中的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盒体、11上盒壁、111插入孔、113防护片、113a第二折叠痕、113b易断痕、12下盒壁、13侧向盒壁、132第一卡接件、133第二卡接件、134第一卡接配合部;

b第一分体、b1第一折叠痕、c第二分体、d瓦楞芯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本文中所述“第一”、“第二”等词,仅是为了便于描述结构和/或功能相同或者相类似的两个以上的结构或部件,并不表示对顺序和/或重要性的某种特殊限定。

请参考图1-3,图1为本发明所提供盒体的另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第一分体的展开图、并显示局部剖面结构,图3为图1中第二分体的展开图、并显示局部剖面结构。

如图1-图3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盒体,包括第一分体b和第二分体c,第一分体b、第二分体c均包括三个盒壁部,同一分体的三个盒壁部之间设有第一折叠痕b1;第一分体b的三个盒壁部中位于中间的盒壁部为上盒壁11、位于两侧的盒壁部(形成了盒体1的两个侧向盒壁13)能够与第二分体c相连,第二分体c的三个盒壁部中位于中间的盒壁部为下盒壁12、位于两侧的盒壁部(形成了盒体1的另外两个侧向盒壁13)能够与第一分体b相连;第一分体b、第二分体c均采用纸板制备,组装状态下,第一分体b的三个盒壁部中位于两侧的盒壁部的纸纹方向处于与上盒壁11、下盒壁12相垂直的状态,第二分体c的三个盒壁部中位于两侧的盒壁部的纸纹方向处于与上盒壁11、下盒壁12相垂直的状态。

需要说明,对于单一结构的纸板而言,如灰板、对裱等,在纸张制备时,绝大多数纤维都是沿同一方向延伸,该方向即可以称之为纸板的纸纹方向;对于复合纸板而言,如瓦楞纸板,其一般具有一层以上的瓦楞芯体d,瓦楞芯体d的延伸方向即可以称之为瓦楞纸板的纸纹方向。

以瓦楞纸板制备的第一分体b、第二分体c为例,采用上述结构,本发明实施例采用第一分体b和第二分体c两块瓦楞纸板拼装形成盒体1,每一个分体均包括三个盒壁部,这样,在组装状态下,第一分体b的三个盒壁部中位于两侧的盒壁部的瓦楞芯体d以及第二分体c的三个盒壁部中位于两侧的盒壁部的瓦楞芯体d均可以处于与上盒壁11、下盒壁12相垂直的状态,使得各侧向盒壁13内的瓦楞芯体d的延伸方向可以与受力方向相同,进而可以大幅提高盒体1的侧向盒壁13的支承性能,以保证盒体1的结构强度。

为便于描述,可以将第一分体b的三个盒壁部中位于两侧的盒壁部称之为第一分体b的侧向盒壁13、将第二分体c的三个盒壁部中位于两侧的盒壁部称之为第二分体c的侧向盒壁13。这里,本发明实施例并不限定第一分体b的侧向盒壁13与第二分体c的连接结构、连接部位以及第二分体c的侧向盒壁13与第一分体b的连接结构、连接部位,在具体实施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计,只要能够满足连接的可靠性需求即可,一般而言,上述的两分体之间的连接方式可以为粘结、插接、卡接等。

在附图的方案中,如图2、图3所示,第一分体b的两侧向盒壁13在远离上盒壁11的一端可以设有第一卡接件132,第一分体b可以通过第一卡接件132与第二分体c卡接;第二分体c的两侧向盒壁13在远离下盒壁12的一端可以设有第二卡接件133,第二分体c可以通过第二卡接件133与第一分体b卡接。

上述的两卡接件与另一分体的连接部位在此并不做限定,以第一卡接件132为例,其可以与第二分体c的两侧向盒壁13相连,也直接与下盒壁12相连。

具体而言,第二分体c的两侧向盒壁13还可以设有第一卡接配合部134,组装状态下,第一卡接件132可以直接与侧向盒壁13上的第一卡接配合部134进行卡连。第一卡接配合部134位于第二分体c的侧向盒壁13靠近下盒壁12的端部,其具体的结构形式可以为卡槽,且卡槽可以采用缩口设计,即卡槽的槽口尺寸小于槽内尺寸,使得第一卡接件132在卡入卡槽后不易脱出。

第一分体b的卡接配合结构则可以为设置在上盒壁11的第二卡接配合部,组装状态下,第二卡接件133能够与第二卡接配合部卡连。详细地,第二卡接配合部可以为设置在上盒壁11的插入孔111,该插入孔111用于承装待承装物,待承装物一般可以为杯装的饮品、食物等,承装用的杯具一般可以为上粗下细的渐缩结构,如此,杯具可以直接卡入插入孔111内,以便于运输。

第二卡接件133可以呈t型,组装状态下,第二卡接件133能够伸入插入孔111,并通过t型的横部与上盒壁11的上壁面相抵,进而连接第二分体c与第一分体b。

上述的插入孔111不仅可以设置在上盒壁11,也可以设置在下盒壁12,或者,还可以同时设置于上盒壁11和下盒壁12,具体可以结合实际需求进行设置。

进一步地,还可以包括防护片113,防护片113可以连接于插入孔111的孔壁,且在二者的连接处可以设有第二折叠痕113a,防护片113能够绕第二折叠痕113a进行翻转;插接状态下,防护片113能够翻转至与待承装物的外壁相贴合,以增大与待承装物的接触面积,有利于保证对于待承装物的可靠固定。

如图所示,上述防护片113的数量可以为多个,各防护片113可以沿周向间隔分布,使得待承装物外壁周向上的多个位置均可以有防护片113与之贴合,以尽可能地提高待承装物周向受力的均匀性,可更大程度地保证待承装物定位的可靠性。

这里,本发明实施例并不限定防护片113的翻转方向,其可以外翻,即翻转至盒体1的外侧,也可以内翻,即翻转至盒体1的内部,具体可以结合实际情况进行确定。

防护片113可以呈扇环状,当然,也可以为其他形状,其外缘可以通过前述的第二折叠痕113a与插入孔111的内壁相连。防护片113还可以设有至少一条易断痕113b,各易断痕113b均可以自防护片113的内缘向外缘处延伸;这样,在待承装物插装于插入孔111后,由于待承装物外壁与防护片113的抵接,防护片113的内缘部可以沿各易断痕113b分断为多个分片,各分片可以与待承装物的外壁(通常为弧型柱面)进行更好地匹配,使得防护片113与待承装物的外壁可以具有更大的接触面积,可更大程度地提高待承装物周向受力的均匀性,进而可保证待承装物与插入孔111的可靠定位。

以上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