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安全电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551124发布日期:2020-10-17 02:27阅读:164来源:国知局
一种安全电梯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电梯安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安全电梯。



背景技术:

电梯是一种服务于建筑物内若干特定的楼层,其轿厢运行垂直于水平面的刚性轨道运动的永久运输设备,随着现今社会的不断发展,电梯日益深入人们的生活中,但是电梯作为现代化的必然产物,其也存在故障问题。

电梯故障主要有三种:一是电梯突然停止运行;二是电梯失去控制急速下坠;三是电梯突然失去控制急速上升。现代电梯在运行时出现故障一般都是由于牵引电梯运行的钢丝绳突然断裂造成的。在钢丝绳出现断裂后,传统电梯一般是采用安全钳来与井道导轨相钳制,从而固定住电梯轿厢,使电梯轿厢稳定停车,从而保护电梯以及电梯内的人员。

电梯安全钳的操作机构是一组连杆系统,作为机械结构,其响应速度相对较慢。而且安全钳对于其自身的材料、制造精度要求极高,并以此来保证安全钳使用的精准性,但实际情况却是安全钳在使用中会出现电梯正常运行时钳住导轨来使电梯停滞的错误锁停现象,这种现象出现的几率还比较高。此外,安全钳直接刚性连接固定到轿厢上,在安全钳起作用时,轿厢失速时会对安全钳产生巨大的冲击,严重情况下甚至会直接导致安全钳组件发生形变或被破坏,安全钳直接失去安全抱死作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安全电梯,该安全电梯上设置的安全索装置可用于替代传统的安全钳装置,用于制动电梯轿厢,防止轿厢加速坠落或是上升,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本发明解决上述问题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安全电梯,包括轿厢、曳引电机、配重、钢丝绳,所述钢丝绳一端连接到轿厢上,另一端绕过曳引电机再与配重连接固定,还包括设置在轿厢所在的井道四周避免上的引导轨道,轿厢的上、下端面处分别设置有多个安全索装置,所述安全索装置包括一连接安全索,所述连接安全索的一端固定到轿厢上,另一端连接固定有一轨道锁定构件,所述轨道锁定构件上开设有一套接开槽,还包括设置在套接开槽的一组相对侧壁上的限位滚球,和设置在套接开槽的另一组相对侧壁方向上的液压止退装置。

进一步地,所述液压止退装置包括两根相对朝向设置的液压伸缩轴,和一控制所述液压伸缩轴伸长或是缩端的液压缸。

进一步地,还包括设置在所述轨道锁定构件上的用以安装所述液压止退装置的安装槽。

进一步地,所述引导轨道设置为圆柱体,且表面较为光滑。

进一步地,还包括套接设置在所述连接安全索上的缓冲弹性件。

进一步地,还包括设置在所述轿厢上的速度检测传感器。

进一步地,所述速度检测传感器电连接到液压缸处,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液压缸上用以控制液压缸运行的信号接收控制器。

进一步地,所述液压伸缩轴的轴端处还设置有一贴合引导轨道弧面结构的止退杆套,所述止退杆套上与引导轨道接触的一面设置的较为粗糙。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本发明的一种安全电梯,该装置通过在电梯轿厢的上下两端面上设置多个安全索装置,通过安全索装置来连接电梯轿厢和设置在电梯轿厢四周的引导轨道;在电梯正常运行时,安全索装置上与引导轨道连接的一端的轨道锁定构件通过一组相对设置的限位滚球来与引导轨道相接触,使轨道锁定构件与引导轨道之间的接触面积达到最小,这样在电梯运行时,轨道锁定构件在连接安全索的牵引下可以跟随电梯轿厢一起运动,不会出现轨道锁定构件卡在引导轨道上的问题。

(2)而在电梯出现故障时,可由速度检测传感器检测不合理运行速度信号并通过连接线路传递到液压缸处的信号接收控制器处,信号接收控制器一旦接收到信号,就激馈性控制液压缸工作,从而使两根相对设置的液压伸缩轴在液压力作用下伸长,来与引导轨道相接触,从而卡住轨道锁定构件,再作用到电梯轿厢处,来使轿厢停滞。

(3)相应的,用于连接轨道锁定构件和轿厢支架的连接安全索就需要有较高的强度,能够承受电梯失速的冲击,也就使连接安全索与钢丝绳采用相同的材料、设有相同的直径等。并且在连接安全索上套接缓冲弹性件,来抵消部分冲击力,保护连接安全索,并借此来保障安全索装置的使用稳定性。

附图说明

并入到说明书中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的附图示出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并且与描述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的原理。在这些附图中,类似的附图标记用于表示类似的要素。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具体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具体实施例的轨道锁定构件结构示意图。

图中:1-轿厢、2-曳引电机、3-配重、4-钢丝绳、5-引导轨道、6-安全索装置、7-连接安全索、8-轨道锁定构件、9-套接开槽、10-限位滚球、11-液压止退装置、12-液压伸缩轴、13-液压缸、14-缓冲弹性件、15-速度检测传感器、16-信号接收控制器、17-止退杆套。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任意组合。

请参阅图1至图2。本发明具体实施例的一种安全电梯,包括轿厢1、曳引电机2、配重3、钢丝绳4,所述钢丝绳4一端连接到轿厢1上,另一端绕过曳引电机2再与配重3连接固定,还包括设置在轿厢1所在的井道四周避免上的引导轨道5,轿厢1的上、下端面处分别设置有多个安全索装置6,所述安全索装置6包括一连接安全索7,所述连接安全索7的一端固定到轿厢1上,另一端连接固定有一轨道锁定构件7,所述轨道锁定构件7上开设有一套接开槽9,还包括设置在套接开槽9的一组相对侧壁上的限位滚球10,和设置在套接开槽9的另一组相对侧壁方向上的液压止退装置11。

在本实施例中,引导轨道5设置在电梯的运行井道中,引导轨道5可以采用多段式结构,其首尾相连固定,其连接方式可以采用内螺纹固定方式,这样既能够保证引导轨道5有足够的长度,也能够使其表面尽量光滑,方便轨道锁定构件7在其上发生滑动。而且引导轨道5的最上端在井道的顶部固定,最下端在井道底部固定,在安装时预先将轨道锁定构件7套接在引导轨道5上。

作为本实施例的优选项之一,本实施例中轨道锁定构件7设置为一个长方体,其中轨道锁定构件7的中心处开设有套接开槽9。轨道锁定构件7借助于该套接开槽9套接在引导轨道5上,套接开槽9有两组相对侧边,其中一组相对侧边上分别设置有限位滚球10,本实施例中限位滚球10设置有四组,其成弧形围绕设置在引导轨道5的四周,而引导轨道5设置成圆柱体结构,表面光滑,也就可以使限位滚球10与引导轨道5之间形成点接触。同时也可以使轨道锁定构件7的中心与引导轨道5的中心位于一条直线上,方便轨道锁定构件7在引导轨道5上滑动。本实施例中套接开槽9上设置有限位滚球10的一组相对侧边可以设置为弧形侧边,而限位滚球10则嵌套在套接开槽9的侧边上,其滚动也不受限制。

本实施例中,套接开槽9的另一组相对侧边上分别开设有安装槽,而液压止退装置11的液压伸缩轴12则安装固定在安装槽中,而与液压伸缩轴12连接的液压缸13则是固定在轨道锁定构件7上,液压伸缩杆在液压杆的控制下可伸长或是缩短。在液压伸缩轴12的轴端处还设置有一贴合引导轨道5弧面结构的止退杆套17,该止退杆套17底部设置为平面结构,其可以以焊接的方式来固定到液压伸缩轴12的轴端部位置处,其头部则设置为贴合于引导轨道5的侧面形状的弧面结构,并且限定其头部端面处的粗糙度,使其头部端面粗糙。

作为本实施例的优选项之一,在连接安全套上还设置有缓冲弹性件14,该缓冲弹性件14同样一端连接到轨道锁定构件7,另一端连接到轿厢1,本实施例中缓冲弹性件14设置为弹簧,实际上也可以设置为弹性橡胶绳等类似的弹性绳索。其中缓冲弹性件14的长度略短于连接安全索7的长度,以便于由缓冲弹性件14先接受部分拉力,形成缓冲。连接安全索7与钢丝绳4相同,以保证连接安全索7能够在电梯失速时安全拉住轿厢1不发生断裂。

作为本实施例的优选项之一,本装置以电信号传输信息。当电梯出现故障导致失速时,由设置在轿厢1上的速度检测传感器15来检测电梯的上升或是下坠速度,当速度超过限定安全值时,速度检测传感器15传输到液压缸13的信号才会使信号接收控制器16发生作用,来控制液压缸13开始工作,从而控制液压伸缩轴12伸长,是液压伸缩轴12的端面上的止退杆套17顶靠在引导导轨侧面。而电梯本身的重量从连接安全索7传递到轨道锁定构件7上时,借助于液压缸13的液压作用力,就可以形成稳定的锁定结构,使轨道锁定构件7锁定在引导轨道5的某一高度位置处,拉动电梯不再下坠或是上升。

上面描述的内容可以单独地或者以各种方式组合起来实施,而这些变型方式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的术语“上端”、“下端”、“底端”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申请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含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