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护储藏装置及其温湿度控制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3217753发布日期:2020-12-08 14:58阅读:161来源:国知局
养护储藏装置及其温湿度控制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储藏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养护储藏装置及其温湿度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吸食烟草制品的人群数量越来越多。烟草制品例如为雪茄与香烟等等,本文以雪茄为例进行说明。一般而言,雪茄生产后需要在适宜温度(16℃~20℃)及适宜相对湿度(60%~70%)环境下养护、熟化一段时间后,雪茄的味道才能更加醇厚、适于人们抽吸。因此对储藏雪茄的设备要求越来越高。传统的雪茄养护储藏装置包括储藏柜及设置于储藏柜内的温湿度调节机构,虽然能对储藏柜内的温度及湿度进行调整,然而传统的雪茄养护储藏装置结构体积较大,重量较重,不便于进行携带。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有必要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养护储藏装置及其温湿度控制方法,它能够实现养护箱内进行温湿度调整,且体积小巧,便于携带。

其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养护储藏装置,所述养护储藏装置包括:养护箱;温度调节机构,所述温度调节机构设置于所述养护箱的侧壁上,所述温度调节机构包括半导体制冷件、第一散热件、第二散热件、第一散热风扇与第二散热风扇,所述半导体制冷件的其中一端面与所述第一散热件相连,所述半导体制冷件的另一端面与所述第二散热件相连,所述第一散热风扇与所述第一散热件位于所述养护箱的外壁上,所述第一散热风扇用于将风吹向所述第一散热件,所述第二散热件与所述第二散热风扇位于所述养护箱的内壁上,所述第二散热风扇用于将风吹向所述第二散热件;及湿度调节机构,所述湿度调节机构设置于所述养护箱的内壁上,所述湿度调节机构用于调节所述养护箱内的相对湿度。

上述的养护储藏装置,温度调节机构能对养护箱内的温度进行调节,湿度调节机构能对养护箱内的湿度进行调节,从而能实现养护箱内的环境处于恒温恒湿的状态,保证较好的养护效果。此外,由于温度调节机构与湿度调节机构均设置于养护箱的侧壁上,位置设置较为合理,占用空间尺寸较小,能有利于减小养护储藏装置的体积尺寸;另外,由于温度调节机构采用半导体制冷件,一方面,半导体制冷件可以实现制冷,冷量传递给第二散热件,由第二散热风扇将第二散热件上的冷量带到养护箱内降低养护箱的温度,半导体制冷件切换输入正、负极性后,半导体制冷件便可以实现制热,热量传递给第二散热件,由第二散热风扇将第二散热件上的热量带到养护箱内提高养护箱的温度;另一方面,半导体制冷件的尺寸较小,一定程度地减小了温度调节机构的体积尺寸,进而能有利于减小养护储藏装置的体积尺寸,便于携带。

一种所述养护储藏装置的温湿度控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获取养护箱内的相对湿度与温度;

当温度与相对湿度均不符合于预设范围时,先调整养护箱内的温度达到预设范围,然后再将相对湿度调整到预设范围。

上述的养护储藏装置的温湿度控制方法,箱体内腔温度与相对湿度两个参数存在相互关联性,即温度调节会影响湿度变化,因此温度调节优先于湿度控制,即先完成温度调节,使箱体内腔温度控制在要求的温度范围(如16~20℃);箱体内腔温度已满足要求,再完成湿度控制,这样湿度调节(加湿/除湿)不对箱体中温度产生影响或影响最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中的养护储藏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一实施例中的养护储藏装置的盖体打开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一实施例中的养护存储装置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一实施例中的养护存储装置的养护箱隐藏后的其中一视角结构图;

图5为本发明一实施例中的养护存储装置的养护箱隐藏后的另一视角结构图;

图6为本发明一实施例中的养护存储装置的养护箱隐藏后的又一视角结构图;

图7为本发明一实施例中的养护存储装置的温度调节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温度调节机构中的第一散热风扇与第二散热风扇去除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温度调节机构中的第一散热风扇与第二散热风扇去除后的分解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所述的养护储藏装置的加湿调节组件与加湿系统罩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所述的养护储藏装置的加湿调节组件装设于加湿系统罩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所述的养护储藏装置的除湿调节组件与除湿系统罩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所述的养护储藏装置的除湿调节组件装设于除湿系统罩的一视角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所述的养护储藏装置的除湿调节组件装设于除湿系统罩的另一视角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所述的养护储藏装置中的雪茄放置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16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所述的养护储藏装置的剖视图;

图17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所述的养护储藏装置的剖视图;

图18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所述的养护储藏装置需要升高温度时并在第一控制方式下utec与时间t的关系曲线图;

图19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所述的养护储藏装置需要升高温度时并在第一控制方式下t与时间t的关系曲线图;

图20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所述的养护储藏装置需要升高温度时并在第二控制方式下utec与时间t的关系曲线图;

图2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所述的养护储藏装置需要升高温度时并在第二控制方式下t与时间t的关系曲线图;

图22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所述的养护储藏装置需要降低温度时utec与t的控制曲线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发明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发明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由于养护箱内的相对湿度在调节过程中,雾化水分子团直径越小,实现养护箱内各个部位环境的相对湿度调整得越均衡,湿度均匀分布的养护箱内腔环境对雪茄储存、养护过程越有利。

基于此,参阅图1及图2,图1示出了本发明一实施例中的养护储藏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示意出了本发明一实施例中的养护储藏装置的盖体打开时的结构示意图。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养护储藏装置,养护储藏装置包括养护箱10、温度调节机构20及湿度调节机构。

结合参阅图3与图7,图3示意出了本发明一实施例中的养护储藏装置的分解示意图;图7示意出了本发明一实施例中的养护储藏装置中的温度调节机构的结构示意图。温度调节机构20设置于养护箱10的侧壁上。温度调节机构20包括半导体制冷件21(如图9所示)、第一散热件22、第二散热件23、第一散热风扇24与第二散热风扇25。半导体制冷件21的其中一端面与第一散热件22相连,半导体制冷件21的另一端面与第二散热件23相连。第一散热风扇24与第一散热件22位于养护箱10的外壁上。第一散热风扇24用于将风吹向第一散热件22。第二散热件23与第二散热风扇25位于养护箱10的内壁上,第二散热风扇25用于将风吹向第二散热件23。湿度调节机构设置于养护箱10的内壁上,湿度调节机构用于调节养护箱10内的相对湿度。

上述的养护储藏装置,温度调节机构20能对养护箱10内的温度进行调节,湿度调节机构能对养护箱10内的湿度进行调节,从而能实现养护箱10内的环境处于恒温恒湿的状态,保证较好的养护效果。此外,由于温度调节机构20与湿度调节机构均设置于养护箱10的侧壁上,位置设置较为合理,占用空间尺寸较小,能有利于减小养护储藏装置的体积尺寸;另外,由于温度调节机构20采用半导体制冷件21,一方面,半导体制冷件21可以实现制冷,冷量传递给第二散热件23,由第二散热风扇25将第二散热件23上的冷量带到养护箱10内降低养护箱10的温度,半导体制冷件21切换输入正、负极性后,半导体制冷件21便可以实现制热,热量传递给第二散热件23,由第二散热风扇25将第二散热件23上的热量带到养护箱10内提高养护箱10的温度;另一方面,半导体制冷件21的尺寸较小,一定程度地减小了温度调节机构20的体积尺寸,进而能有利于减小养护储藏装置的体积尺寸,便于携带。

需要说明的是,利用半导体制冷材料peltier效应,给tec(thermoelectriccooler,半导体制冷件21)通以直流电,即可实现箱体11制冷功能。通过改变tec输入电压极性即改变tec电流方向,在不改变结构的情况下,则可实现箱体11制热功能。

当然,在另一个实施例中,不采用切换tec输入电压极性的方式来实现温度调节机构20的制冷功能与制热功能的切换,温度调节机构20也可采用tec制冷、ptc(ptc是一种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其材料性质应该属于半导体)制热复合结构方式,即将ptc与tec冷端制冷器接合,制冷时仅对tec通电,ptc断电,制热时ptc通电,断开tec。

请参阅图1至图3,进一步地,养护储藏装置还包括第一传感器30(如图13所示)、控制器41与显示器42。第一传感器30用于获取养护箱10内的温湿度信息,第一传感器30与控制器41电性连接。控制器41与显示器42电性连接,显示器42用于显示养护箱10内的温湿度信息。控制器41还与温度调节机构20、湿度调节机构电性连接。一方面,通过显示器42将养护箱10内的温湿度信息及时地进行显示,便于掌握养护箱10内的环境信息;另一方面,若养护箱10内的温湿度不符合要求时,则由控制器41控制温度调节机构20、湿度调节机构及时地进行调整,使得养护箱10内的温湿度符合要求。

请参阅图1及图2,在一个实施例中,养护箱10包括箱体11及可转动打开地设置于箱体11上的盖体12。箱体11包括底板111及与底板111相连的第一侧板112。

请参阅图2及图3,具体而言,第一侧板112远离于底板111的一侧连接有支撑板113。盖体12的其中一侧与支撑板113可转动连接,且盖体12的其中一侧设有与显示器42相应的缺口121。显示器42装设于支撑板113上,当盖体12盖合于箱体11时,显示器42位于缺口121处。如此,无论盖体12处于转动打开的状态或者转动闭合于箱体11的状态,都可以通过显示器42观察掌握养护箱10内的温湿度信息。具体而言,缺口121的形状与显示器42的形状相适应。此外,显示器42上不仅用于显示温湿度信息,还设有按键,通过按键可以对温湿度信息进行设定。可选地,显示器42为触控显示屏。

可选地,盖体12与箱体11之间使用铰链连接。盖体12与箱体11具体例如采用阻尼铰链连接,从而能实现盖体12的闭合和多角度开启,使用方便。

请参阅图3及图7,进一步地,温度调节机构20设置于第一侧板112上。如此,第一散热风扇24与第一散热件22位于第一侧板112的外壁上,第二散热件23与第二散热风扇25位于第一侧板112的内壁上,第一侧板112上连接的支撑板113能一定程度地设计的足够宽,一方面能用于装设显示器42,另一方面还相当于在第一散热风扇24与第一散热件22的顶面的防护装置,使得整个养护储藏装置的体积尺寸较小。

请参阅图3及图7,进一步地,养护储藏装置还包括第一防护罩60。第一防护罩60设于养护箱10的外部并罩设于第一侧板112上,第一散热风扇24与第一散热件22位于第一防护罩60内,第一防护罩60设有第一通风口61。具体而言,第一防护罩60上的第一通风口61至少为两个,其中一个第一通风口61用于进风,另一个第一通风口61则用于出风。如此,第一防护罩60能避免第一散热风扇24与第一散热件22外露,对第一散热风扇24与第一散热件22起到防护作用;此外,第一散热风扇24工作时,第一散热风扇24将第一防护罩60外的气流通过其中一个第一通风口61吸入到第一防护罩60内,对第一散热件22进行散热或散冷后再通过第一防护罩60上另一个第一通风口61排出。

请参阅图4至图7,图4至图6分别示意出了一实施例养护储藏装置隐藏掉养护箱后的不同视角结构图。同样地,养护储藏装置还包括第二防护罩70。第二防护罩70设于养护箱10的内部并罩设于第一侧板112上,第二散热风扇25与第二散热件23位于第二防护罩70内,第二防护罩70设有第二通风口71。具体而言,第二防护罩70上的第二通风口71至少为两个,其中一个第二通风口71用于进风,另一个第二通风口71则用于出风。如此,第二防护罩70能避免第二散热风扇25与第二散热件23外露,对第二散热风扇25与第二散热件23起到防护作用;此外,第二散热风扇25工作时,第二散热风扇25将第二防护罩70外的气流通过其中一个第二通风口71吸入到第二防护罩70内,对第二散热件23进行散热或散冷后再通过第二防护罩70上另一个第二通风口71排出。

具体而言,第一散热风扇24与第一散热件22位于养护箱10的外壁上,指的是,第一散热风扇24与第一散热件22位于第一侧板112面向第一防护罩60的一侧面上。

请参阅图3、图8及图9,图8为示出了一实施例的温度调节机构20中的第一散热风扇24与第二散热风扇25去除后的结构示意图;图9为示出了一实施例的温度调节机构中的第一散热风扇与第二散热风扇去除后的分解示意图。进一步地,养护储藏装置还包括导冷件26与隔热套27。第一侧板112上设有贯通口114,隔热套27设置于贯通口114处,导冷件26设置于隔热套27中,导冷件26设置于半导体制冷件21与第二散热件23之间。如此,导冷件26与隔热套27能有利于半导体制冷件21将热量或冷量传递到第二散热件23,同时能避免热量或冷量传递给箱体11的侧壁。

请再参阅图8与图9,此外,隔热套27主要用于温度调节机构20中冷、热部分间的绝热,减少热损失。为减少温度调节机构20本体厚度,第一散热风扇24与第二散热风扇25均首选离心风扇强化换热方式,也可采用轴流风扇强化换热。

请再参阅图8与图9,具体而言,隔热套27包括套设于导冷件26外的骨架套271,以及套设于骨架套271外的保温套272。骨架套271例如为塑胶套、橡胶套、木质套、铁质套等等,不进行限定。保温套272具体例如采用保护棉,只要能起到保温作用即可,也不进行限定。

请再参阅图3及图7,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散热件22为铝散热片或铜散热片。第二散热件23为铝散热片或铜散热片。控制器41包括控制电路板,控制电路板设置于第一侧板112上并位于第一散热风扇24的出风侧。如此,第一散热风扇24不仅对第一散热件22进行散热,还对控制电路板进行散热,带走控制电路板上产生的热量。此外,第一散热件22与第二散热件23采用铝散热片或铜散热片,能快速地进行热量传导,起到良好的散热或散冷作用。具体而言,第一散热件22与控制电路板依次地设置于第一散热风扇24的出风路径上,也就是第一散热风扇24吹出的风依次经过第一散热件22与控制电路板后,向外排出,从而依次对第一散热件22与控制电路板进行散热。此外,养护储藏装置还包括电源28。电源28设置于第一防护罩60内,电源28给养护储藏装置内的所有电器件进行供电。

请参阅图2及图3,在一个实施例中,箱体11还包括与底板111相连的第二侧板115、第三侧板116及第四侧板117。第一侧板112与第四侧板117相对设置,第二侧板115与第三侧板116相对设置。第一侧板112的两端分别与第二侧板115、第三侧板116相连,第四侧板117的两端分别与第二侧板115、第三侧板116相连。也就是说,箱体11为长方体状或正方体状。当然,箱体11也可以是其它形状,不进行限定。

请参阅图2及图3,进一步地,湿度调节机构包括加湿调节组件80与除湿调节组件90。需要说明的是,加湿调节组件80与除湿调节组件90可以独立设置,亦可以集成为一体。下面以相互独立设置结构为例进行详细说明。进一步地,加湿调节组件80设置于第二侧板115上,除湿调节组件90设置于第三侧板116上。如此,由于将加湿调节组件80与除湿调节组件90分别设置于第二侧板115与第三侧板116上,一方面能减小两者的相互影响,另一方面也能够减小养护储藏装置的整体体积尺寸。

请参阅图2、图10及图11,图10示出了一实施例所述的养护储藏装置的加湿调节组件与加湿系统罩的结构示意图;图11示出了一实施例所述的养护储藏装置的加湿调节组件装设于加湿系统罩后的结构示意图。在一个实施例中,加湿调节组件80包括雾化加湿组件81、蒸发组件82及加湿风扇83。雾化加湿组件81设有加湿气流输出端。蒸发组件82包括蒸发壳体821及设置于蒸发壳体821内的水分子附着体,蒸发壳体821设有两个第一进风口822与第一出风口(未标示出),其中一个第一进风口822与加湿气流输出端相连通。加湿风扇83的出风口与另一个第一进风口822对接设置,加湿风扇83用于将蒸发壳体821内的蒸发气流通过第一出风口排放到养护箱10中。

当判断到养护箱10内的相对湿度较低(具体例如低于60%)需要进行加湿处理时,开启雾化加湿组件81,雾化加湿组件81将加湿的雾化水分子气流通过加湿气流输出端送入到蒸发壳体821中,将雾化水分子附着于水分子附着体上,水分子附着体作用在于吸收雾化水分子,阻挡雾化水分子直接进入养护箱10的内腔。在雾化加湿组件81停止工作后,再启动加湿风扇83,利用加湿风扇83产生的气流对水分子附着体上吸附的水分子进行二次蒸发,并随加湿风扇83产生的风流送入箱内,提高箱内湿度。此外,提高养护箱10内气流空气湿度的同时有效降低了气流空气中分子团直径,养护箱10内的空气中水分子直径较小,易于均匀扩散至养护箱10内,使养护箱10内湿度调节更加均衡,能提高养护效果。

请参阅图10及图11,进一步地,雾化加湿组件81包括水盒811、加湿器与喷头813。加湿器包括与水盒811连通的加湿机壳812,设置于所述加湿机壳812内的雾化片。加湿机壳812与喷头813相连。喷头813与第一进风口822相连通。具体而言,加湿器为超声波加湿器,超声波加湿器还包括超声波发生器,超声波发生器例如集成设置于控制器中,当然也可以单独设置。利用超声波发生器使得雾化片产生高频震荡,雾化片高频震动过程中将水盒811导入到雾化片上的水抛离水面产生飘逸的水雾,水雾经过喷头813喷入到蒸发壳体821内。

在一个实施例中,水分子附着体为银离子物或纳米材质体。银离子物与纳米材质体均具有较好的吸附雾化水分子,实现二次蒸发的作用。本实施例中,水分子附着体选用银离子物,不仅可有效吸附雾化水分子,还具有杀菌的作用。

进一步地,水分子附着体为银离子颗粒或纳米颗粒。如此,银离子颗粒或纳米颗粒装设于蒸发壳体821内时,颗粒与颗粒之间形成气流间隙,在加湿的雾化水分子气流进入到蒸发壳体821中后,一方面,能有利于实现雾化水分子接触颗粒的外表面并被颗粒的外表面所吸附;另一方面,蒸发壳体821内装设的水分子附着体对雾化水分子气流具有一定的阻挡作用,但在加湿风扇83的作用下能通过蒸发壳体821的第一出风口向外排放到养护箱10的内腔中。

在一个实施例中,蒸发壳体821为银离子盒或纳米材质盒。如此,雾化水分子进入到蒸发壳体821内后,不仅能被水分子附着体吸附,还能被蒸发壳体821的内壁所吸附。本实施例中,蒸发壳体821选用银离子盒。

请参阅图2、图10及图11,进一步地,湿度调节机构还包括第二传感器51与加湿系统罩52。控制器包括提示器。加湿系统罩52设有第二出风口521与第二进风口522,加湿调节组件80设置于加湿系统罩52内,加湿风扇的进风口与第二进风口522对应设置。第一出风口与第二出风口521对应设置,第一出风口将加湿后的气体通过第二出风口521直接向外排放。在一个实施例中,雾化加湿组件81、蒸发组件82与加湿风扇83均罩设于加湿系统罩52的内部。具体而言,蒸发组件82的银离子盒可拆卸地装设于加湿系统罩52的内部,这样能便于取出银离子盒进行更换银离子颗粒。当然,银离子盒也可以与加湿系统罩52集成为一体,也可以是独立设计并放置于加湿系统罩52的内部,在此不进行限定。

请参阅图2、图10及图11,此外,水盒811可以独立设计,例如采用卡扣方式固定于加湿系统罩52上,或者直接与加湿系统罩52集成为一体。本实施例中,水盒811可以独立设计,方便拆卸、移动与注水。水盒811上部设置有注水口,用于给水盒811加水,注水口上有封堵件814,如胶塞,用于注水完成后水盒811的密封,满足加养护储藏装置的加湿机构在便携移动过程中水密封要求。为了提高水雾化效果及延长雾化片使用寿命,水盒811内的水优选纯净水或蒸馏水。

请参阅图2、图10及图11,进一步地,第二传感器51设置于第二出风口521处,第二传感器51用于获取第二出风口521处的相对湿度。提示器用于在第二传感器51获取到的相对湿度的差值小于预设值时进行提示动作。进一步地,提示器具体为警报器或显示器,警报器用于在第二传感器51获取到的相对湿度的差值小于预设值时进行报警动作。显示器用于在第二传感器51获取到的相对湿度的差值小于预设值时进行显示动作。

需要说明的是,第二传感器51为了获取第二出风口521排出的气体的相对湿度,既可以设置于第二出风口521处,也可以设置于第二出风口521的邻侧位置。

请参阅图12至图14,图12示出了一实施例所述的养护储藏装置的除湿调节组件与除湿系统罩的结构示意图;图13示出了一实施例所述的养护储藏装置的除湿调节组件装设于除湿系统罩的一视角结构示意图;图14示出了一实施例所述的养护储藏装置的除湿调节组件装设于除湿系统罩的另一视角结构示意图。在一个实施例中,除湿调节组件90包括除湿盒91与除湿风扇92。除湿盒91的内部装设有除湿物,除湿盒91设有第三进风口与第三出风口,除湿风扇92的出风口与第三进风口对接设置,除湿风扇92用于将养护箱10(如图2所示)内的气流抽入到除湿盒91内。具体而言,除湿风扇92与控制器41电性连接。

请参阅图12至图14,在一个实施例中,湿度调节机构还包括除湿系统罩53与第三传感器56。除湿系统罩53设有第四进风口531与第四出风口532。除湿调节组件90设置于除湿系统罩53内。第三传感器56设置于第四出风口532处用于获取第四出风口532处的相对湿度。具体而言,警报器还用于在第三传感器56获取到的相对湿度的差值小于预设值时进行报警动作。

第三传感器56能感应经过除湿盒91处理后空气的湿度,主要用于判断除湿盒91内的除湿物的吸附能力是否失效。一种具体判断方法为:判断预设时间间隔(例如60s)两次湿度感应值变化即两次湿度值差值,当小于某个值(如10%,该值取决于湿度传感器的精度),则认为除湿盒91内的除湿物吸水特性失效,控制器41控制报警器动作,报警更换除湿盒91中的除湿物。可选地,为便于更换除湿盒91内的除湿物,除湿盒91采用例如卡扣结构可拆卸地固定设于除湿系统罩53上。

需要说明的是,第三传感器56还可以设置于其它位置,例如图14中示意出的位于循环风扇54的邻侧,循环风扇54将除湿后的气体吸入到除湿系统罩53后,通过第三传感器56感应经过除湿盒91处理后空气的湿度,用于判断除湿盒91内的除湿物的吸附能力是否失效。

请参阅图2、图16及图17,图16示出了一实施例所述的养护储藏装置的其中一位置处的剖视图;图17示出了一实施例所述的养护储藏装置的另一位置处剖视图。在一个实施例中,养护箱10包括内壁板13、外壁板14及设置于内壁板13与外壁板14之间的保温层15。如此,养护箱10的保温效果较好。

为减小内壁板13与外壁板14间的厚度,增大内腔有效容积,同时确保保温性能,在保温层15可增加vip(vacuuminsulationpanel真空隔热板)板、聚氨酯发泡板或vip与聚氨酯的复合结构板,起到强化保温隔热的作用。

进一步地,需要说明的是,内壁板13的底部、保温层15的底部及外壁板14的底部三者构成底板111,内壁板13的四个侧部、保温层15的四个侧部及外壁板14的四个侧部一一对应设置,分别构成第一侧板112、第二侧板115、第三侧板116及第四侧板117。

请再参阅图1及图2,进一步地,养护箱10上设置有提手组件16,提手组件16主要用于养护箱10移动过程的提拿。此外,在提手组件16上设置有开合锁紧箱体11与盖体12的开关锁17。为保证私密性,开关锁17具体为密码锁,通过密码设置,保证养护箱10使用的专有性。

请参阅图2、图4及图15,图15示意出了一实施例所述的养护储藏装置中的雪茄放置架的结构示意图。进一步地,为便于雪茄固定与存放,且避免在移动养护箱10的过程中发生雪茄移位,在养护箱10内设置有雪茄放置架18。为更好使雪茄养护与醇化,雪茄放置架18材质首选雪松木。雪茄放置架18例如采用自攻螺钉等紧固件固定在养护箱10内腔底部。为提高空间利用率,雪茄放置架18可分为上下两层,两层雪茄放置架18使用带自锁弹扣功能的支撑柱19相连。具体而言,雪茄放置架18的四个角部分别设置有四个弹扣孔181,支撑柱19为四个,两个雪茄放置架18通过四个支撑柱19可拆卸相连。此外,雪茄放置架18上设置有若干个插孔182,雪茄插设固定于插孔182中,根据需要拿取。

在一个实施例中,雪茄放置架18为至少两层,至少两层雪茄放置架18由上至下依次叠置设置。

当养护箱10内腔空间较大时,为了保证整个养护箱10内部温度及湿度分布均匀性,强化气流在各个内壁及空间的流动。在一个实施例中,的养护储藏装置还包括循环风扇54。循环风扇54设置于养护箱10内,循环风扇54与控制器41电性连接。如此,控制器41控制循环风扇54进行工作,使得养护箱10内的气流循环流动充满整个养护箱10,有利于实现养护箱10内的相对湿度较为均衡。

具体而言,第二传感器51与警报器均与控制器41电性连接,控制器41接收第二传感器51感应到第二出风口521处的相对湿度,若判断预设时间间隔(例如60s)的相对湿度改变值小于预设值(例如为10%),则提示水盒811缺水或者雾化加湿组件81故障,此时便控制雾化加湿组件81停止工作,进行补充水源或维护雾化加湿组件81,如此能及时地提醒工作人员。若判断预设时间间隔(例如60s)的相对湿度改变值大于预设值,则开启加湿风扇83,通过加湿风扇83将加湿气流循环到整个养护箱10内,以降低整个养护箱10内的相对湿度。

需要说明的是,预设时间间隔(例如60s)的相对湿度改变值为第二传感器51在例如第0s时获取到第二出风口521处的相对湿度以及在例如第60s时获取到第二出风口521处的相对湿度的差值。

具体而言,第一传感器30为温湿度探头。

具体而言,第二传感器51为温湿度探头,第二传感器51不仅能获取到第二出风口521处的相对湿度,还能用于获取到第二出风口521处的环境温度。

具体而言,第三传感器56为温湿度探头,第三传感器56不仅能获取到第四出风口532处的相对湿度,还能用于获取到第四出风口532处的环境温度。

请参阅图2至图4,在控制器41判断到养护箱10内的相对湿度偏高(例如相对湿度大于80%)时,则相应控制除湿风扇92工作,除湿风扇92将养护箱10内的湿度较大的空气抽入到除湿盒91中,由除湿盒91进行除湿处理后排放到养护箱10中,以降低养护箱10内的相对湿度。具体而言,除湿物为干燥颗粒、干燥粉等等,还可以是亲水颗粒,例如活性氧化铝球或分子筛等等。

请参阅图2至图4,进一步地,循环风扇54有独立的进风口与出风口。循环风扇54可以设置在除湿系统罩53的前端或者后端,在此不进行限制。循环风扇54不受养护箱10内的相对湿度参数的控制,始终保持恒压工作常态,其作用就是强化气流在养护箱10内腔的流动。在非除湿模式,由于除湿风扇92不工作,养护箱10内气流不经过除湿盒91的除湿物,养护箱10内的气流湿度不发生改变;当启动除湿模式时,除湿风扇92工作,气流将经过除湿盒91,从而降低气流的相对湿度,达到改变湿度的目的。进一步地,加湿系统罩52与除湿系统罩53为塑料罩,均具体使用自攻螺钉或卡扣结构固定在箱体11内壁上,加湿系统罩52与除湿系统罩53也可以采用其它材质,也可以通过其它方式固定设置于养护箱10的内壁上。

请参阅图2、图12与图13,进一步地,除湿系统罩53内设有隔风板55,隔风板55将除湿系统罩53分成两个空间,除湿盒91与除湿风扇92设置在其中一个空间中,除湿系统罩53上的第四进风口531与第四出风口532与该空间连通。循环风扇54设置于另一个空间中,除湿系统罩53上还设置有与另一个空间相连通的第五进风口533与第五出风口534,循环风扇54工作时,养护箱10内的气流经过第五进风口533进入,并从第五出风口534排放,能实现驱动养护箱10内的气流循环流动。

请参阅图2及图3,在一个实施例中,一种上述任一实施例养护储藏装置的温湿度控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获取养护箱10内的相对湿度与温度;

当温度与相对湿度均不符合于预设范围时,先调整养护箱10内的温度达到预设范围,然后再将相对湿度调整到预设范围。

上述的养护储藏装置的温湿度控制方法,箱体11内腔温度与相对湿度两个参数存在相互关联性,即温度调节会影响湿度变化,因此温度调节优先于湿度控制,即先完成温度调节,使箱体11内腔温度控制在要求的温度范围(如16~20℃);箱体11内腔温度已满足要求,再完成湿度控制,这样湿度调节(加湿/除湿)不对箱体11中温度产生影响或影响最小。

进一步地,调整养护箱10内的温度达到预设范围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s110、获取养护箱10内的温度;

s120、当判断到养护箱10内的温度低于第一设定值时,开启温度调节机构20对养护箱10进行加热;

s130、当判断到养护箱10内的温度高于第二设定值时,开启温度调节机构20对养护箱10进行制冷。

以控制养护箱10内温度的预设范围为16℃~20℃为例,一种具体控制实施例包括如下步骤:

养护箱10内温度t<15℃或t<tset(tset为温度设定值),启动tec加热模式(加热、制冷以箱体11内腔制冷、加热为基准),即控制tec电压极性,使温度调节机构20向箱体11内腔输送热风。

根据雪茄养护、醇化温度均匀的特殊要求,避免出风口热量集中,造成箱体11内腔温度波动较大。进一步地,tec工作电压utec采用从小逐步增大的控制模式。具体而言,首先设定tec起始电压utec0,(可选择utec0≥0v),根据进风口设置的温度传感器采集到的温度参数,逐步线型增加utec,增加速率例如为1v/min~6v/min。

这时会存在两种控制方式:

第一种控制方式、utec从utec0不断增大,在某一工作电压utec1≤utecmax(tec最大工作电压,如12v)工况,满足t=tset,则utec=utec1状态一直持续下去,直至tset改变,t、utec它们与时间t的关系曲线分别如图18及图19所示;

第二种控制方式、从utec0不断增大至utecmax,依然无法满足t=tset,此时,utec1=utecmax状态会一直延续,直至温度t≈tset+δt时(δt=1~2℃),utec与t采用pid控制模式,直到实现t≈tset动态平衡,t、utec它们与时间t的关系曲线分别如图20及图21所示。

箱内温度t>20℃或t>tset时,启动tec制冷模式,即控制tec电压极性与加热模式相反,使温度调节机构20向箱体11内腔输送冷风。

电压utec与温度t的控制曲线如图22所示,在tset-δt~tset+δt温度区间,utec-t采用pid控制方式,utec在utecmin~utecmax区间,即tec最小~最大产冷量之间某个值utec1,其对应的tec产冷量与漏热量相等时,则实现了冷量与热量的动态平衡,此时,箱中温度会稳定在tset-δt~tset+δt之间,优选δt=0.5~1℃,即箱中温度对应控制在设定温度tset±0.5~tset±1℃。

对于某一类特殊使用工况,如第一次初始设定温度为18℃,且箱体11通过加热模式稳定于18℃。此时突然将设定值由18℃减小为17℃,按上述控制程序,温度调节系统应将工作模式切换为制冷,当tec通过改变正负电压极性,由加热改为制冷模式时,由于17℃与18℃两者差值较小,往往会造成温度过冲,即18℃满功率制冷过程开始后,由于箱中温度热惯性存在,感应温度滞后于实际箱中温度,一直在满功率制冷状态工作,造成最终箱中温度低于17℃,如按上述控制程序则又开始切换成加热模式,从而导致tec不断在加热、制冷工作模式间反复切换,首先会造成箱内温度波动;其二由于tec冷热不断切换,由于内部应力的不断变化,会减少tec使用寿命及稳定性。因此,为避免上述工况产生,从加热模式切换为制冷模式时,增加了缓冲控制程序,其实施方案之一为:tec正负极性切换完成后,初始工作电压设置为满工作电压的一部分,如50%utecmax,如utecmax=12v,则utec0=6v,同时稳定一段时间,如30s~60s,给箱内温度场一个缓冲变化平衡过程,而后再将tec工作电压调整到最大制冷即满工作电压状态,从而有效解决了上述加热-制冷模式不断重复切换问题,提高了tec使用寿命及工作可靠性和稳定性。

对散热、散冷风扇转速控制一种实施例为:第二散热风扇25优选采用恒压工作,且工作电压较高如12v,主要用于保障箱体11内腔气流的充分交换,确保内腔温度、湿度均匀分布。对于位于箱体11外侧的第一散热风扇24,兼顾热交换、工作噪声及使用寿命,采用变压工作方式,即第一散热风扇24的工作电压与tec工作电压一致,优选采用与tec并联模式。制冷模式下,tec工作电压高,则产热量大,需散热量也大,因此,第一散热风扇24高转速工作,即换热量大,实现了与产热量的匹配,tec产冷量及转换效率也得到提升;反之,低电压tec则对应低风扇电压,匹配换热的同时,噪声降低、第一散热风扇24使用寿命得到提高。tec制热模式也同理,tec工作电压高,第一散热风扇24转速高,tec产冷量多,根据前述的能量守恒,对应tec产热量大,提高了制热效率。

进一步地,调整养护箱10内的湿度达到预设范围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s210、获取养护箱10内的相对湿度;

s220、当判断到养护箱10内的相对湿度低于第一预设值时,开启雾化加湿组件81使得加湿雾化水分子进入到蒸发壳体821中;

s230、关闭加湿组件,开启加湿风扇83将水分子附着体上吸附的水分子进行二次蒸发并排放到养护箱10内。其中,第一预设值具体例如为60%。

如此,需要进行加湿处理时,开启雾化加湿组件81,雾化加湿组件81将加湿的雾化水分子气流通过加湿气流输出端送入到蒸发壳体821中,将雾化水分子附着于水分子附着体上,水分子附着体作用在于吸收雾化水分子,阻挡雾化水分子直接进入养护箱10的内腔。在雾化加湿组件81停止工作后,再启动加湿风扇83,利用加湿风扇83产生的气流对水分子附着体上吸附的水分子进行二次蒸发,并随加湿风扇83产生的风流送入箱内,提高箱内湿度,使得养护箱10内的相对湿度控制在60%~70%。

请参阅图10及图11,进一步地,在开启雾化加湿组件81之前包括步骤s212:获取加湿系统罩52内的相对湿度,记为第一检测值;

在开启雾化加湿组件81之后,以及在关闭加湿组件之前还包括如下步骤:

s222、雾化加湿组件81开启第一预设工作时间时,获取加湿系统罩52内的相对湿度,记为第二检测值,判断加湿系统罩52内的相对湿度(第二检测值)是否高于第一内设值;

第一预设工作时间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置,与雾化加湿组件81的加湿能力有关,不进行限定。第一内设值例如为80%,也不进行限定。

若加湿系统罩52内的相对湿度高于第一内设值,则进入到步骤s230中;若加湿系统罩52内的相对湿度低于第一内设值,则进入到步骤s224中。

请参阅图10及图11,进一步地,调整养护箱10内的湿度达到预设范围还包括:

步骤s224、雾化加湿组件81继续延时工作第二预设工作时间,并再次获取加湿系统罩52内的相对湿度,记为第三检测值;

其中,第二预设工作时间例如为2s~4s,具体例如3s。

步骤s225、根据第三检测值与第一检测值得到加湿系统罩52内的相对湿度改变值;

步骤s226、根据相对湿度改变值判断水盒811是否缺水或者雾化加湿组件81故障。

请参阅图10及图11,具体而言,若判断预设时间间隔(例如60s)的相对湿度改变值小于预设值(例如为10%),则提示水盒811缺水或者雾化加湿组件81故障,此时便控制雾化加湿组件81停止工作,进行补充水源或维护雾化加湿组件81,如此能及时地提醒工作人员。若判断预设时间间隔(例如60s)的相对湿度改变值大于预设值,则开启加湿风扇83,通过加湿风扇83将加湿气流循环到整个养护箱10内,以降低整个养护箱10内的相对湿度,并进入到步骤s212。

请参阅图10及图11,进一步地,在步骤s230之后还包括如下步骤:加湿风扇83开启第三预设工作时间后关闭,返回到步骤s210中。第三预设工作时间例如为25s~35s,具体例如30s。

请参阅图2、图12及图13,进一步地,调整养护箱10内的湿度达到预设范围还包括如下步骤:当判断到养护箱10内的相对湿度高于第二预设值时,开启除湿风扇92提高养护箱10内的相对湿度。第二预设值例如为75%,即当判断到养护箱10内的相对湿度高于75%时,进行除湿动作,以实现将养护箱10内的相对湿度控制在60%~70%。

随着养护箱10内腔体积增大及加湿系统罩52的第二出风口521、除湿系统罩53的第四出风口532与第一传感器30存在位置差距,当启动加湿或除湿模式工作时,随着养护箱10内腔气流的变化,养护箱10内湿度会呈现动态分布不均匀性,直至停止加湿或除湿工作模式一定时间后,养护箱10内的湿度才能逐渐趋于均匀静态平衡分布,即启动加湿或除湿后到最终湿度静态平衡分布均存在一个延时平衡过程。而最终需要达到的湿度是养护箱10内最终静态平衡的湿度,因此,必须准确识别养护箱10中的湿度感应值是静态平衡值还是动态变化值,从而正确运用加湿、除湿模式。基于此,进一步地,养护储藏装置的加湿方法还包括如下步骤:

当养护箱10内腔湿度与设定值相差较大时,采取连续加湿或除湿模式;

当养护箱10内湿度值与设定值接近(例如2%以内)时,采取断续加湿或断续除湿,以及延时平衡模式。

具体而言,如加湿或除湿工作5s,平衡30s,再加湿或除湿工作,不断重复,使养护箱10内湿度逐渐达到设定值。

为了避免接近设定湿度值时出现湿度调节过冲,导致除湿和加湿交替工作,即刚加湿完成,湿度超过设定值,则湿度调节系统又切换为除湿模式,除湿湿度过冲又进入加湿,造成加湿、除湿在箱体11内腔中形成恶性循环,最终使加湿水盒811中的水耗尽、除湿吸附物质失效。基于此,进一步地,养护储藏装置的加湿方法还包括如下步骤:

加大加湿、除湿上下限差值,即假设设定湿度值为rhset,则加湿限值为rhset-δrh(从低湿度加湿到该值终止,同时设定为启动加湿的上限值,小于该值启动加湿),除湿限值为rhset+δrh(从高湿度除湿到该值终止,同时设定为启动除湿的下限值,大于该值启动除湿),增大δrh(该值与要求湿度控制精度有关),拉大加湿、除湿两种不同模式切换值,减小形成除湿-加湿恶性循环的风险。

进一步地,在除湿、加湿两种模式切换时增加了延时,即加湿或除湿切换至另一种模式,首先停止该模式工作一段时间(如5min),再根据箱内湿度参数确定是否切换,充分确保养护箱10内湿度处于稳定状态,从而有效解决了除湿、加湿恶性循环问题。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