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抽液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506221发布日期:2022-04-06 18:42阅读:70来源:国知局
一种抽液装置的制作方法
一种抽液装置
1.【技术领域】本发明涉及一种抽液装置。
2.

背景技术:
由于食品饮料行业蓬勃发展,提高了奶制品、饮料和酒的使用量,这类液体一般都以大型盛装桶盛装或小型盛装桶盛装,因此,液体的抽取方式,大都以人力倒出或以传统的手动方式抽取,这种方式除了人工成本高外,效率也低,而且取出的液体也是没有定量的。
3.正是基于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抽液装置。
4.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目的是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能够定量抽液的抽液装置。
5.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抽液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具有容纳腔100并能够与容器口部连接的壳体1,所述壳体1上设有能够使容纳腔100和容器内腔连通的导管2,所述壳体1上还设有与容纳腔100连通且能插入容器内腔中溶液液面下方的进液管3,所述进液管3内设有能够阻止液体从容纳腔100回流至容器内腔的第一阀门31,所述壳体1包括能与容器口部连接的上壳体11,以及可上下移动地设于所述上壳体11上并与上壳体11配合形成所述容纳腔100的按压件12。
6.如上所述的抽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按压件12为压盖,且所述按压件12与所述导管2之间设有能使按压件12相对上壳体11上移并复位的弹性复位原件13。
7.如上所述的抽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按压件12为能够产生弹性形变的压泵。
8.如上所述的抽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壳体11上设有与容纳腔100连通的出液孔111,所述上壳体11上还设有出液嘴14,所述出液嘴14内设有出液通道141,且在出液嘴14相对上壳体11转动而使出液通道141与出液孔111对齐时容纳腔100内液体能够通过出液嘴14流出。
9.如上所述的抽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管2内设有能够导通或关断容纳腔100和容器内腔的第二阀门21。
10.如上所述的抽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壳体11与所述进液管3一体成型,所述导管2可移动设于所述上壳体11上。
11.如上所述的抽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壳体11与所述进液管3和导管2一体成型。
12.如上所述的抽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壳体11上还设有与其可拆卸地设置且能够与容器口部连接的连接盖4,所述进液管3和导管2穿设在连接盖4上。
13.如上所述的抽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壳体11上还设有与其可拆卸地设置且能够与容器口部连接的连接中盖5,所述导管2穿设在连接中盖5上,且所述进液管3与所述连接中盖5一体成型。
14.如上所述的抽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中盖5上设有能与容纳腔100连通的储液腔500,所述连接中盖5上设有能供导管2穿设的定位通道51,所述定位通道51的壁面上设有与储液腔500相通的出液口511,所述导管2上设有在导管2相对连接中盖5转动并与出
液口511对齐时使储液腔500内的溶液通过导管2流出的流出孔22。
15.如上所述的抽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管2上还设有可拆卸连接于其上且能够与容器口部连接的连接盖4,所述进液管3的部分穿设于所述连接盖4上。
16.如上所述的抽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管2内设有能够导通或关断容纳腔100和容器内腔的第二阀门21,所述第二阀门21设于所述导管2位于容纳腔100内的进气口的内壁上。
17.如上所述的抽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中盖5上设有方便握持的执手部15。
18.如上所述的抽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上设有方便握持的执手部15。
19.如上所述的抽液装置,其特征在于:按压件12与上壳体11之间设有密封件16。
2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有如下优点:1、本发明在使用时,向下按压按压件,按压件相对上壳体下移并使容纳腔的体积减小,从而使容纳腔内的空气被挤压至容器内使得容器内的压力增大,增大的压力将容器内的液体通过进液管挤压入容纳腔内,撤去按压件上受到的力,按压件向上移动复位,重复上述步骤,使得容纳腔内的溶液能够没过导管的管口,而得到定量的液体,本发明结构简单,使用方便。
21.2、本发明中的按压件为压盖,通过弹性复位原件使得按压件在不受力时相对上壳体上移并复位,操作简便。
22.3、本发明中的按压件为能够产生弹性形变的压泵,压泵在受力后会压缩变形,而使容纳腔的体积减小,在不受力后会自动复原,而使容纳腔的体积增大。
23.4、本发明通过旋转出液嘴,使得出液嘴内的出液通道与上壳体上的出液孔对齐,倾倒壳体,使容纳腔内的液体经过出液孔流动至出液通道倒出,当不要出液时,回转壳体,并旋转出液嘴,出液孔与出液嘴的侧壁面接触,而无法出液,结构简单,操作便利。
24.5、本发明通过在连接中盖上设置能与容纳腔连通的储液腔,通过旋转设置在连接中盖上的导管,使得导管上的流出孔与定位通道的壁面上出液口对齐,液体能够通过储液腔从出液口流动至流出孔后,通过导管倒出,当不需要倒液时,旋转导管,使得流出孔与出液口,此时导管上的流出孔与定位通道的壁面贴合,出液口与导管的外侧面接触,溶液无法从出液口流至流出孔,使导管无法出液。
25.【附图说明】图1是本发明抽液装置实施例1的剖视图之一;图2是本发明抽液装置实施例1的剖视图之二;图3是本发明抽液装置实施例2的剖视图之二;图4是本发明抽液装置实施例3的剖视图之一;图5是本发明抽液装置实施例3的剖视图之二;图6是本发明抽液装置实施例4的剖视图之一;图7是本发明抽液装置实施例4的剖视图之二;图8是本发明抽液装置实施例5的剖视图;图9是本发明抽液装置实施例6的剖视图;图10是本发明抽液装置实施例7的剖视图;图11是本发明抽液装置实施例8的剖视图;
图12是本发明抽液装置实施例9的剖视图之一;图13是本发明抽液装置实施例9的剖视图之二;图14是本发明抽液装置实施例10的剖视图;图15是本发明抽液装置实施例10中的连接中盖和导管的分解图。
26.【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实施例1:如图1至2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抽液装置,包括具有容纳腔100并能够与容器口部连接的壳体1,所述壳体1上设有能够使容纳腔100和容器内腔连通的导管2,所述壳体1上还设有与容纳腔100连通且能插入容器内腔中溶液液面下方的进液管3,所述进液管3内设有能够阻止液体从容纳腔100回流至容器内腔的第一阀门31,所述壳体1包括能与容器口部连接的上壳体11,以及可上下移动地设于所述上壳体11上并与上壳体11配合形成所述容纳腔100的按压件12,且在按压件12相对上壳体11下移时壳体1能够通过进液管3从容器内腔定量取液。在使用时,向下按压按压件12,按压件12相对上壳体11下移并使容纳腔100的体积减小,从而使容纳腔100内的空气被挤压至容器内使得容器内的压力增大,增大的压力将容器内的液体通过进液管3挤压入容纳腔100内,撤去按压件12上受到的力,按压件12向上移动复位,重复上述步骤,使得容纳腔100内的溶液能够没过导管3的管口,而得到定量的液体,本发明结构简单,使用方便。
27.所述按压件12为能够产生弹性形变的压泵。实施例中的按压件12为能够产生弹性形变的压泵,压泵在受力后会压缩变形,而使容纳腔的体积减小,在不受力后会自动复原,而使容纳腔的体积增大。
28.所述导管2内设有能够导通或关断容纳腔100和容器内腔的第二阀门21。第二阀门21用于导通或关断容纳腔100和容器内腔。
29.所述上壳体11上还设有与其可拆卸地设置且能够与容器口部连接的连接盖4,所述进液管3和导管2穿设在连接盖4上。连接盖4便于将壳体1安装在容器口部,连接盖4可以采用卡接或螺纹连接的方式,安装简单,拆卸方便。
30.所述上壳体11与所述进液管3一体成型,所述导管2可移动地设于所述上壳体11上。
31.当需要出液时,将导管2向下移动,直至导管2没入容纳腔100的液面下方,然后向下按压按压件12,能够将导管2的管口上的溶液压出,通过控制按压按压件12下移的高度,能够定量的出液,操作简便。
32.实施例2: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壳体1大部分为压泵,而且压泵的高度大于上壳体11的高度,容纳腔100的体积由压泵的高度决定。
33.实施例3:如图4和5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所述上壳体11上还设有与其可拆卸地设置且能够与容器口部连接的连接中盖5,所述导管2穿设在连接中盖5上,且所述进液管3与所述连接中盖5一体成型。所述导管2上还设有可拆卸连接于其上且能够与容器口部连接的连接盖4,所述进液管3的部分穿设于所述连接盖4上。连接中盖5和连接盖4双重配合固定导管2,连接中盖5连接在上壳体11上用于密封容纳腔100,连接盖4连接在容器口部,连接中盖5和连接盖4配合具备更好的稳定性。
34.实施例4:如图6和7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所述按压件12为压盖,
且所述按压件12与所述导管2之间设有在按压件12能使按压件12相对上壳体11上移并复位的弹性复位原件13。弹性复位原件13为压簧,弹性复位原件13的一端连接在导管2上,另一端设置按压件12的避面上。按压件12为压盖,通过弹性复位原件13使得按压件12在不受力时相对上壳体11上移并复位,操作简便。所述按压件12与上壳体11之间设有密封件16。密封件16便于密封压盖和上壳体11。
35.所述上壳体11上设有与容纳腔100连通的出液孔111,所述上壳体11上还设有出液嘴14,所述出液嘴14内设有出液通道141,且在出液嘴14相对上壳体11转动而使出液通道141与出液孔111对齐时容纳腔100内液体能够通过出液嘴14流出。当需要出液时,旋转出液嘴14,使得出液嘴14内的出液通道141与上壳体11上的出液孔111对齐,倾倒壳体1,使容纳腔100内的液体经过出液孔111流动至出液通道141倒出,当不要出液时,回转壳体1,并旋转出液嘴14,出液孔111与出液嘴14的侧壁面接触,而无法出液,结构简单,操作便利。
36.所述壳体1上设有方便握持的执手部15。上壳体11上设置执手部15,便于握持。
37.实施例5:如图8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所述按压件12为压盖,且所述按压件12与所述导管2之间设有能使按压件12相对上壳体11上移并复位的弹性复位原件13。弹性复位原件13为压簧,弹性复位原件13的一端连接在导管2上,另一端设置按压件12的避面上。按压件12为压盖,通过弹性复位原件13使得按压件12在不受力时相对上壳体11上移并复位,操作简便。
38.所述上壳体11上设有与容纳腔100连通的出液孔111,所述上壳体11上还设有出液嘴14,所述出液嘴14内设有出液通道141,且在出液嘴14相对上壳体11转动而使出液通道141与出液孔111对齐时容纳腔100内液体能够通过出液嘴14流出。当需要出液时,旋转出液嘴14,使得出液嘴14内的出液通道141与上壳体11上的出液孔111对齐,倾倒壳体1,使容纳腔100内的液体经过出液孔111流动至出液通道141倒出,当不要出液时,回转壳体1,并旋转出液嘴14,出液孔111与出液嘴14的侧壁面接触,而无法出液,结构简单,操作便利。
39.还可以通过导管2进行出液,将导管2向下移动,直至导管2没入容纳腔100的液面下方,然后向下按压按压件12,能够将导管2的管口上的溶液压出,通过控制按压按压件12下移的高度,能够定量的出液,操作简便。
40.实施例6:如图9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所述按压件12为压盖,且所述按压件12与所述导管2之间设有能使按压件12相对上壳体11上移并复位的弹性复位原件13。弹性复位原件13为压簧,弹性复位原件13的一端连接在导管2上,另一端设置按压件12的避面上。按压件12为压盖,通过弹性复位原件13使得按压件12在不受力时相对上壳体11上移并复位,操作简便。
41.所述上壳体11上设有与容纳腔100连通的出液孔111,所述上壳体11上还设有出液嘴14,所述出液嘴14内设有出液通道141,且在出液嘴14相对上壳体11转动而使出液通道141与出液孔111对齐时容纳腔100内液体能够通过出液嘴14流出。当需要出液时,旋转出液嘴14,使得出液嘴14内的出液通道141与上壳体11上的出液孔111对齐,倾倒壳体1,使容纳腔100内的液体经过出液孔111流动至出液通道141倒出,当不要出液时,回转壳体1,并旋转出液嘴14,出液孔111与出液嘴14的侧壁面接触,而无法出液,结构简单,操作便利。
42.所述上壳体11与所述进液管3和导管2一体成型。
43.所述壳体1上设有方便握持的执手部15。上壳体11上设置执手部15,便于握持。
44.实施例7:如图10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所述按压件12为压盖,且所述按压件12与所述导管2之间设有能使按压件12相对上壳体11上移并复位的弹性复位原件13。弹性复位原件13为压簧,弹性复位原件13的一端连接在导管2上,另一端设置按压件12的避面上。按压件12为压盖,通过弹性复位原件13使得按压件12在不受力时相对上壳体11上移并复位,操作简便。
45.所述上壳体11上设有与容纳腔100连通的出液孔111,所述上壳体11上还设有出液嘴14,所述出液嘴14内设有出液通道141,且在出液嘴14相对上壳体11转动而使出液通道141与出液孔111对齐时容纳腔100内液体能够通过出液嘴14流出。当需要出液时,旋转出液嘴14,使得出液嘴14内的出液通道141与上壳体11上的出液孔111对齐,倾倒壳体1,使容纳腔100内的液体经过出液孔111流动至出液通道141倒出,当不要出液时,回转壳体1,并旋转出液嘴14,出液孔111与出液嘴14的侧壁面接触,而无法出液,结构简单,操作便利。
46.所述上壳体11与所述进液管3和导管2一体成型。
47.实施例8:如图11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所述上壳体11上还设有与其可拆卸地设置且能够与容器口部连接的连接中盖5,所述导管2穿设在连接中盖5上,且所述进液管3与所述连接中盖5一体成型。所述导管2上还设有可拆卸连接于其上且能够与容器口部连接的连接盖4,所述进液管3的部分穿设于所述连接盖4上。连接中盖5和连接盖4双重配合固定导管2,连接中盖5连接在上壳体11上用于密封容纳腔100,连接盖4连接在容器口部,连接中盖5和连接盖4配合具备更好的稳定性。
48.所述连接中盖5上设有方便握持的执手部15。
49.实施例9:如图12至13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所述上壳体11上还设有与其可拆卸地设置且能够与容器口部连接的连接中盖5,所述导管2穿设在连接中盖5上,且所述进液管3与所述连接中盖5一体成型。所述导管2上还设有可拆卸连接于其上且能够与容器口部连接的连接盖4,所述进液管3的部分穿设于所述连接盖4上。导管2能够相对连接盖4和连接中盖5移动。
50.所述连接中盖5上设有能与容纳腔100连通的储液腔500,所述连接中盖5上设有能供导管2穿设的定位通道51,所述定位通道51的壁面上设有与储液腔500相通的出液口511,所述导管2上设有在导管2相对连接中盖5转动并与出液口511对齐时使储液腔500内的溶液通过导管2流出的流出孔22。
51.所述连接中盖5上还设有能够直接或间接对导管2进行转动的转动件,操作的时候通过将转动件和导管2连接或夹持,然后用户的手部握持转动件转动而使得导管2的流出孔22能够和出液口511对齐,避免用户通过手部直接握持导管2而污染导管2,产生卫生问题。
52.当需要倒液时,倾倒壳体1,使得容纳腔100内的溶液能够进入储液腔500内,然后旋转导管2,使得导管2上的流出孔22与定位通道51的壁面上的出液口511对齐,而使得液体从储液腔500经过出液口511和流出孔22后,从导管2倒出,当不需要倾倒液体时,旋转导管2,使得流出孔22与出液口511错位,出液口511与导管2的壁面接触,流出孔22与定位通道51的壁面接触,液体无法从出液口511流出,阻止出液。
53.所述壳体1上设有方便握持的执手部15。上壳体11上设置执手部15,便于握持。
54.实施例10:如图14至15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所述上壳体11上还设有与其可拆卸地设置且能够与容器口部连接的连接中盖5,所述
导管2穿设在连接中盖5上,且所述进液管3与所述连接中盖5一体成型。所述导管2上还设有可拆卸连接于其上且能够与容器口部连接的连接盖4,所述进液管3的部分穿设于所述连接盖4上。导管2能够相对连接盖4和连接中盖5移动。
55.所述连接中盖5上设有能与容纳腔100连通的储液腔500,所述连接中盖5上设有能供导管2穿设的定位通道51,所述定位通道51的壁面上设有与储液腔500相通的出液口511,所述导管2上设有在导管2相对连接中盖5转动并与出液口511对齐时使储液腔500内的溶液通过导管2流出的流出孔22。
56.所述连接中盖5上还设有能够直接或间接对导管2进行转动的转动件,操作的时候通过将转动件和导管2连接或夹持,然后用户的手部握持转动件转动而使得导管2的流出孔22能够和出液口511对齐,避免用户通过手部直接握持导管2而污染导管2,产生卫生问题。
57.当需要倒液时,倾倒壳体1,使得容纳腔100内的溶液能够进入储液腔500内,然后旋转导管2,使得导管2上的流出孔22与定位通道51的壁面上的出液口511对齐,液体从储液腔500经过出液口511和流出孔22后,从导管2倒出,当不需要倾倒液体时,旋转导管2,使得流出孔22与出液口511错位,出液口511与导管2的壁面接触,流出孔22与定位通道51的壁面接触,液体无法从出液口511流出,阻止出液。
58.所述壳体1上设有方便握持的执手部15。按压部12上设置执手部15,便于握持。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