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检测油杯及液面自动检测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2342141发布日期:2020-09-25 18:14阅读:215来源:国知局
一种自动检测油杯及液面自动检测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电梯配件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自动检测油杯及液面自动检测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在电梯领域,普遍在导靴处附加安装油杯,并通过棉线将油杯中的润滑油均匀地涂抹在电梯导轨上,以保证在电梯运行过程中电梯导靴和导轨之间存在持续的润滑层,减少导靴及导轨的磨损,提高电梯部件的使用寿命。

但目前的普通油杯,大都没有液面自动检测装置,在加油过程中仅依靠储油杯中的刻度线判断油量。而且对于电梯运行过程中,油杯中实时的油量并不清楚,需要在电梯定期维保时进入电梯井道,打开油杯后才能判断是否需要补充润滑油,而且在实际判断过程中时常因为油杯内导油装置过长导致油量判断偏差甚至误报等情况。在这些情况下,一旦出现维保不到位,即遗漏检查油杯内油量或维保期间没有随身携带润滑油的情况时,便会出现油杯内余油过少或润滑油耗尽的情况,这对于电梯正常运行时的舒适性、电梯导靴和导轨的使用寿命都有很大的影响。容易造成不必要的维保成本上升,甚至引起安全事故。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现提供一种自动检测油杯及液面自动检测方法,具体技术方案如下所示:

一种自动检测油杯,应用于电梯装置,具体包括:

储油杯,储油杯设置于电梯装置的导靴处,用于存储润滑油;

盖体,盖体与储油杯相适应,通过第一连接件可开合的连接储油杯;

盖体包括一空心凸台和一液位传感器,液位传感器设置于空心凸台内,用于检测并输出储油杯内的储油液位;

导油装置,用于导出润滑油以保证导靴与电梯导轨间存在一持续润滑层,导油装置包括多根吸油线和压块组件:

压块组件固定设置于储油杯内,用于固定吸油线的设置位置;

吸油线的第一端均浸没于储油杯的润滑油中,吸油线的第二端伸出储油杯并与电梯导轨相接触,用于将润滑油均匀涂抹于电梯导轨上;

油毛分离器,油毛分离器设置于储油杯内,用于阻隔吸油线进入液位传感器的检测区域。

优选的,该种自动检测油杯,其中液位传感器为tof传感器,包括一探测头,探测头所在平面与润滑油的液面相平行;

tof传感器记录探测头发出红外光的时间以及红外光接触液面后反射至tof传感器的时间,通过计算时间差得到储油液位。

优选的,该种自动检测油杯,其中油毛分离器包括多块挡板,多块挡板均关于检测区域对称分布;

挡板的一端固定连接盖体,挡板的另一端设置有半圆状开孔;

当盖体与储油杯呈闭合状态时,挡板位于检测区域与吸油线的第一端之间,挡板的另一端与储油杯的底面相接触,润滑油可通过半圆状开孔保持流通。

优选的,该种自动检测油杯,其中油毛分离器包括多块挡板,多块挡板均关于检测区域对称分布;

挡板固定连接储油杯并设置于检测区域与吸油线的第一端之间,每块挡板与储油杯的底部之间存在间隙,润滑油可通过间隙保持流通。

优选的,该种自动检测油杯,其中油毛分离器呈凹字形,包括一第一挡板、一第二挡板和一第三挡板;

储油杯的底部设置有一安装凸台,第一挡板设置有一安装孔,油毛分离器通过安装孔与安装凸台相连接;

于第一挡板处设置有一第一流通孔,与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的连接处设置有一第二流通孔,于第一挡板和第三挡板的连接处设置有一第三流通孔,润滑油可通过第一流通孔、第二流通孔和第三流通孔保持流通。

优选的,该种自动检测油杯,其中储油杯的底部设置有多个柱形凸起,每个柱形凸起均关于检测区域对称分布并设置于吸油线的第一端附近;

油毛分离器包括多个限位圈,用于对吸油线进行限位;

每个限位圈设置有一安装孔,安装孔与柱形凸起相适应;

每个限位圈对应一柱形凸起,通过安装孔设置于柱形凸起处。

优选的,该种自动检测油杯,其中限位圈采用大密度材料制成。

一种液面自动检测方法,应用于上述任意一种自动检测油杯,自动检测油杯还电连接一远程终端,液位传感器实时将储油液位传输给远程终端;

于远程终端中设置一提示液位和一报警液位,报警液位低于提示液位;

液面自动检测方法具体包括:

步骤a1,液位传感器持续对储油杯内的液位高度进行检测,判断液位高度是否低于提示液位:

若是,则转向步骤a2;

若否,则返回步骤a1;

步骤a2,通过远程终端发出加油提示,同时液位传感器持续对液位高度进行检测,判断液位高度是否低于提示液位;以及

液位高度是否低于报警液位:

若液位高度低于报警液位,则转向步骤a3;

若液位高度高于等于报警液位且低于提示液位,则返回步骤a2;

若液位高度高于等于提示液位,则返回步骤a1;

步骤a3,通过远程终端持续发出报警提示,直至液位传感器检测到的液位高度达到报警液位,随后返回步骤a2。

一种液面自动检测方法,应用于上述任意一种自动检测油杯,自动检测油杯还电连接一远程终端,液位传感器实时将储油液位传输给远程终端;

于远程终端中设置一提示液位、一报警液位和一超量液位,报警液位低于提示液位,提示液位低于超量液位;

液面自动检测方法具体包括:

步骤b1,液位传感器持续对储油杯内的液位高度进行检测,判断液位高度是否低于提示液位;以及

判断液位高度是否高于超量液位;

若液位高度高于超量液位,则转向步骤b2;

若液位高度高于等于提示液位且低于等于超量液位,则返回步骤b1;

若液位低于提示液位,则转向步骤b3;

步骤b2,通过远程终端持续发出溢油提示,直至液位传感器检测到的液位高度低于等于超量液位,随后返回步骤b1;

步骤b3,通过远程终端发出加油提示,同时液位传感器持续对液位高度进行检测,判断液位高度是否低于提示液位;以及

液位高度是否低于报警液位:

若液位高度低于报警液位,则转向步骤b4;

若液位高度高于等于报警液位且低于提示液位,则返回步骤b3;

若液位高度高于等于提示液位,则返回步骤b1;

步骤b4,通过远程终端持续发出报警提示,直至液位传感器检测到的液位高度达到报警液位,随后返回步骤b3。

本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及有益效果:

通过本技术方案,能够实现对油杯内液面位置的实时检测,并能在液面低于安全位置时发出警报信号,提醒我维护人员及时为油杯加注润滑油,以达到在不停梯检修的状态下实时掌握油杯中油量的目的,减少了维护人员的工作量及用户的停梯成本,同时增加了维护人员的工作安全系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种自动检测油杯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一种自动检测油杯中,第一实施例中储油杯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一种自动检测油杯中,第一实施例中盖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一种自动检测油杯中,第二实施例中储油杯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一种自动检测油杯中,第三实施例中储油杯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一种自动检测油杯中,第四实施例中油毛分离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一种自动检测油杯中,第四实施例中储油杯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发明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但不作为本发明的限定。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现提供一种自动检测油杯及液面自动检测方法,应用于电梯配件领域,具体技术方案如下所示:

一种自动检测油杯,应用于电梯装置,如图1-5所示,具体包括:

储油杯1,储油杯1设置于电梯装置的导靴处,用于存储润滑油;

盖体2,盖体2与储油杯1相适应,通过第一连接件21可开合的连接储油杯1;

盖体2包括一空心凸台22和一液位传感器23,液位传感器23设置于空心凸台22内,用于检测并输出储油杯1内的储油液位;

导油装置3,用于导出润滑油以保证导靴与电梯导轨间存在一持续润滑层,导油装置包括多根吸油线31和压块组件32:

压块组件32固定设置于储油杯1内,用于固定吸油线31的设置位置;

吸油线31的第一端均浸没于储油杯1的润滑油中,吸油线31的第二端伸出储油杯1并与电梯导轨相接触,用于将润滑油均匀涂抹于电梯导轨上;

油毛分离器4,油毛分离器4设置于储油杯1内,用于阻隔吸油线31进入液位传感器23的检测区域。

在本发明的一较佳实施例中,该种自动检测油杯能够实现对储油量的自动检测,包括储油杯1,盖体2,导油装置3和油毛分离器4,其中:

于上述较佳实施例中,如图1、2、4、5所示,储油杯1的横剖面呈凸字形,其中凸字形的顶端设置有一凹形缺口,该处凹形缺口即用于设置导油装置3,导油装置3包含吸油线31和压块组件32,如图1、2、4、5所示,吸油线31和压块组件32均被分为对称的两组,吸油线31的一端分别位于凹形缺口的两侧,另一端经压块组件的固定和引导伸入储油杯1的深处,压块组件32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储油杯1。当电梯开始运行后,通过吸油线31将该种自动检测油杯中的润滑油均匀地涂抹在电梯导轨上,以保证在电梯运行过程中电梯导靴和导轨之间存在持续的润滑层,减少导靴及导轨的磨损,提高电梯部件的使用寿命。

于上述较佳实施例中,储油杯1的两侧设置有两个柱体凸起,盖体2的两侧设置有相应的圆形通孔,两者组合成前述第一连接件,使得盖体2可开合的连接储油杯1;盖体2包括一空心凸台22和一设置其中的液位传感器23,其中于液位传感器23外侧加工有外螺纹,于空心凸台22的内壁加工有内螺纹,液位传感器23通过螺纹连接的方式设置于空心凸台22内,且空心凸台22上方设置有一根与外部远程终端相电连接的连接线,用于将液位传感器23的检测情况向外部进行输出。

特别地,于上述较佳实施例中,空心凸台23的上方不再设置一与外部远程终端相电连接的连接线,而是替换设置一远程通讯装置,该种远程通讯装置连接液位传感器22,能够将液位传感器22的检测情况远程发送给外部。远程通讯装置可根据用户的需要和空心凸台22的形状进行适应性设置,于上述较佳实施例中采用rs485端口进行远程信息传输,取电dc12v,功率为1w,传输过程采用通讯协议信号。

于上述较佳实施例中,油毛分离器4设置于储油杯1内,用于阻隔吸油线31进入液位传感器23的检测区域,能够在盖体2闭合的情况下,阻挡导油装置,使其不进入传感器检测区域,保证检测数据的准确性不受导油装置的影响。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该种自动检测油杯,其中液位传感器为tof传感器,包括一探测头,探测头所在平面与润滑油的液面相平行;

tof传感器记录探测头发出红外光的时间以及红外光接触液面后反射至tof传感器的时间,通过计算时间差得到储油液位。

在本发明的另一较佳实施例中,液位传感器为tof传感器,在此对液位传感器的具体设置进行进一步说明:

于上述较佳实施例中,空心凸台23的内部设置有一安装螺纹孔,tof传感器的插入部分设置有与安装螺纹孔相适应的外螺纹和一环形限位凸台,当tof传感器完全安装至安装螺纹孔时,环形限位凸台与安装螺纹孔的外部相抵使得tof传感器无法进一步拧入;此时tof传感器的探测头所在平面缩于空心凸台23内,防止电梯上下运行摇晃时油杯内液面与探测头发生接触污染探测头。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该种自动检测油杯,如图3所示,其中油毛分离器4包括多块挡板41,多块挡板41均关于检测区域对称分布;

挡板41的一端固定连接盖体2,挡板41的另一端设置有半圆状开孔;

当盖体2与储油杯1呈闭合状态时,挡板41位于检测区域与吸油线31的第一端之间,挡板41的另一端与储油杯1的底面相接触,润滑油可通过半圆状开孔保持流通。

现提供一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方案进行进一步阐释和说明:

在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中,油毛分离器4被设置为两块挡板41的样式,如图3所示,当盖体2闭合时,挡板41与储油杯1形成一个相对封闭的区域,以保证液位传感器23检测区域不受导油装置的影响;同时挡板41的下端设置有半圆状开孔,用以保障润滑液在储油杯1内的通畅流通。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该种自动检测油杯,如图4所示,其中油毛分离器4包括多块挡板41,多块挡板41均关于检测区域对称分布;

挡板41固定连接储油杯1并设置于检测区域与吸油线31的第一端之间,每块挡板41与储油杯1的底部之间存在间隙,润滑油可通过间隙保持流通。

现提供另一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方案进行进一步阐释和说明:

在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中,与前述第一实施例不同的是,挡板41固定于储油杯1而非盖体2,能够在盖体1非闭合的状态下就对液位传感器23的检测区域进行有效保护;同样的,为了保持润滑油的有效流动,挡板41与储油杯1的底部之间存在一定的间隙。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该种自动检测油杯,如图5所示,其中储油杯的底部设置有多个柱形凸起11,每个柱形凸起11均关于检测区域对称分布并设置于吸油线31的第一端附近;

油毛分离器4包括多个限位圈41,用于对吸油线31进行限位;

每个限位圈41设置有一安装孔,安装孔与柱形凸起11相适应;

每个限位圈41对应一柱形凸起11,通过安装孔设置于柱形凸起11处。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该种自动检测油杯,其中限位圈41采用大密度材料制成。

现提供另一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方案进行进一步阐释和说明:

在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中,与前述第一实施例和第二实施例不同的是,油毛分离器4不再以挡板的形式呈现,而是以限位圈41的形式呈现:限位圈41采用钢铁材料制作成矩形铁圈的结构,并在其中间开有安装孔,将限位圈41套在吸油线31尾部,使吸油线31与限位圈41一同集中沉入储油杯1的底部,并通过设置于储油杯1底部的柱形凸起11配合安装孔进行安装,从而避免了因吸油线31因长期使用和电梯振动造成的吸油线31在储油杯1内杂乱运动,特别是左右移动后进入液位传感器23的检测区域,进而造成传感器检测精度的下降甚至产生误报警的情况。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该种自动检测油杯,其中油毛分离器4呈凹字形,包括一第一挡板401、一第二挡板402和一第三挡板403;

储油杯1的底部设置有一安装凸台101,第一挡板401设置有一安装孔4011,油毛分离器4通过安装孔4011与安装凸台101相连接;

于第一挡板401处设置有一第一流通孔4012,与第一挡板401和第二挡板402的连接处设置有一第二流通孔4021,于第一挡板401和第三挡板403的连接处设置有一第三流通孔4031,润滑油可通过第一流通孔4012、第二流通孔4021和第三流通孔4031保持流通。

现提供另一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方案进行进一步阐释和说明:

在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中,与前述第一实施例至第三实施例均不同的是,油毛分离器4不再以分离组合的形式出现而是由三块挡板组成了一凹字形的分离器,如图6至图7所示,第一挡板401上设置的安装孔4011通过储油杯1底部的安装凸台101完成安装,于实际应用中安装凸台101为一安装螺柱,第一挡板401通过安装孔4011嵌套于安装螺柱上并满足一定配合使得其不能绕安装螺柱随意转动并与油杯本体的底面存在一定的微小距离,以保证存储于储油杯内的润滑油能够于间距间进行顺畅移动;两侧的第二挡板402和第三挡板403分别于储油杯1的两侧外壳保持平行,其高度不能高于储油杯1本体外壳的高度,同时需要保证导油装置3无法越过——在设置时第二挡板402和第三挡板403需要与储油杯1的对应两侧外壳保持一定距离以为倒油装置3提供足够的导油空间。

于上述第四实施例中,在第一挡板401、第二挡板402和第三挡板403上均需要开半圆孔作为连通孔,如图6至图7所示,其半径不易过大,需以既保证润滑液可以通过连通孔正常流动,又不会让导油装置3通过连通孔进入信号采集区域以破坏信号采集的精度为标准。

在上述第一实施例至第四实施例中,油毛分离器4的具体尺寸和连接方式可以随具体的储油杯1的安装方式和电梯的需求而变化,材料可以选用具有耐腐蚀性各类材料。

一种液面自动检测方法,应用于上述任意一种自动检测油杯,自动检测油杯还电连接一远程终端,液位传感器实时将储油液位传输给远程终端;

于液位传感器中设置一提示液位和一报警液位,报警液位低于提示液位;

液面自动检测方法具体包括:

步骤a1,液位传感器持续对储油杯内的液位高度进行检测,判断液位高度是否低于提示液位:

若是,则转向步骤a2;

若否,则返回步骤a1;

步骤a2,通过远程终端发出加油提示,同时液位传感器持续对液位高度进行检测,判断液位高度是否低于提示液位;以及

液位高度是否低于报警液位:

若液位高度低于报警液位,则转向步骤a3;

若液位高度高于等于报警液位且低于提示液位,则返回步骤a2;

若液位高度高于等于提示液位,则返回步骤a1;

步骤a3,通过远程终端持续发出报警提示,直至液位传感器检测到的液位高度达到报警液位,随后返回步骤a2。

现提供另一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方案进行进一步阐释和说明:

在本发明的第五实施例中,对应用上述任意一种自动检测油杯的液面自动检测方法进行说明:液位传感器电连接连接一外部的远程终端,并于液位传感器中预设两档液位高度:提示液位和报警液位,其中提示液位高于报警液位,当实际液位低于提示液位时,意味该油杯内的油量即将处于不足的状态,从而提醒维保人员及时进行加油;而若维保人员一直未响应提示从而导致液面进一步降低,当实际液面低于报警液面时,意味着电梯即将面临无润滑油而引发摩擦所导致的紧急风险,此时需要维保人员及时采取必要措施补充润滑油以防止发生电梯故障甚至安全问题。通过两档液位高度的设置给予了维保人员一定的缓冲空间,有利于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对于维保人员的工单调度。

一种液面自动检测方法,应用于上述任意一种自动检测油杯,自动检测油杯还电连接一远程终端,液位传感器实时将储油液位传输给远程终端;

于液位传感器中设置一提示液位、一报警液位和一超量液位,报警液位低于提示液位,提示液位低于超量液位;

液面自动检测方法具体包括:

步骤b1,液位传感器持续对储油杯内的液位高度进行检测,判断液位高度是否低于提示液位;以及

判断液位高度是否高于超量液位;

若液位高度高于超量液位,则转向步骤b2;

若液位高度高于等于提示液位且低于等于超量液位,则返回步骤b1;

若液位低于提示液位,则转向步骤b3;

步骤b2,通过远程终端持续发出溢油提示,直至液位传感器检测到的液位高度低于等于超量液位,随后返回步骤b1;

步骤b3,通过远程终端发出加油提示,同时液位传感器持续对液位高度进行检测,判断液位高度是否低于提示液位;以及

液位高度是否低于报警液位:

若液位高度低于报警液位,则转向步骤b4;

若液位高度高于等于报警液位且低于提示液位,则返回步骤b3;

若液位高度高于等于提示液位,则返回步骤b1;

步骤b4,通过远程终端持续发出报警提示,直至液位传感器检测到的液位高度达到报警液位,随后返回步骤b3。

现提供另一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方案进行进一步阐释和说明:

在本发明的第六实施例中,与前述第五实施例不同的是,于液位传感器中新增设了一个超量液位作为传感器的判断标准,能够在加油过程中提醒维保人员可能出现的过量溢油情况,进一步提升了该种自动检测油杯的功能性以及该种液面检测方法的全面性。

综上,通过本技术方案,能够实现对油杯内液面位置的实时检测,并能在液面低于安全位置时发出警报信号,提醒我维护人员及时为油杯加注润滑油,以达到在不停梯检修的状态下实时掌握油杯中油量的目的,减少了维护人员的工作量及用户的停梯成本,同时增加了维护人员的工作安全系数。

以上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及保护范围,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应当能够意识到凡运用本发明说明书及图示内容所作出的等同替换和显而易见的变化所得到的方案,均应当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