漏液防止用容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542710发布日期:2021-04-02 10:27阅读:61来源:国知局
漏液防止用容器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漏液防止用容器,更具体地涉及防止内容物失常地泄漏的漏液防止用容器。



背景技术:

最近,对如下的内容物保存容器的需求急剧增加:该内容物保存容器能够将如化妆品、眼药等作为包含液体状态的保存对象物的内容物进行分装而容易携带。

然而,在一般情况下,增加了携带性的内容物保存容器为了增加携带性而紧凑地设置,因此,不具备将内容物吐出一定量的另设的装置,从而通过将用于吐出内容物的吐出口朝向下方而利用重力来自然地吐出内容物的方式使用。

这样,在增加了携带性的内容物保存容器为了排出内容物而将吐出口朝向下方来自然地吐出的方式的情况下,存在无法将内容物排出一定量的问题,为了容易地吐出内容物,对容器外部进行加压来向内容物传递外压,并且通过传递至内容物的外压来吐出内容物的情况下,可能发生过多地吐出内容物的内容物过度吐出的问题。

因此,实情是需要研究开发如下的内容物保存用容器:该内容物保存用容器能够将内容物吐出一定量的同时防止内容物向外部失常地泄漏,并且防止内容物过度吐出。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0001:韩国授权专利第10-2003537号((株式会社)hajin)、2019年07月18日



技术实现要素:

技术问题

因此,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漏液防止用容器,该漏液防止用容器设置成能够将作为保存对象物的内容物排出一定量,并且防止内容物失常地泄漏。

技术方案

本发明的一个方面的漏液防止用容器,其特征在于,该漏液防止用容器包括:

容器主体,其在内部收容内容物,并且在一侧具有排出部;以及按压按钮,其设置于上述容器主体的另一侧,在加压时将内容物吐出到上述排出部,上述按压按钮包括:按压部,其在加压时朝向收容于上述容器主体的内容物发生弹性变形;以及漏液防止部,其设置于上述按压部的周缘,并且密封上述容器主体与上述按压按钮之间,上述漏液防止部包括:引入部,其设置于上述按压部的周缘,并且向上述容器主体的内侧被引入;台阶,其在上述引入部的外表面突出形成,并且与上述容器主体的内表面啮合;以及支撑翼,其设置于上述引入部的一端,并且卡止于上述容器主体的另一侧端。

具体而言,可以为,上述漏液防止部还包括:连接突起,其在上述引入部的内表面延伸而与上述按压部连接;以及内侧突起,其在上述引入部从连接突起的延伸点朝向上述容器主体的内侧延伸。

具体而言,可以为,该漏液防止用容器还包括按压侧帽,该按压侧帽将上述按压按钮固定于上述容器主体的另一侧,上述按压部具有朝向外侧而凸出的圆顶形状,上述漏液防止部形成有用于安放上述按压侧帽的结合槽,该结合槽位于上述引入部的内表面与上述按压部之间且设置于上述连接突起的外侧。

具体而言,可以为,上述按压侧帽具有引入到上述结合槽的漏液防止壁,该漏液防止壁覆盖上述支撑翼并且固定于上述容器主体。

具体而言,可以为,上述按压侧帽设置为开放的形态,以将上述按压部露出到外部,上述按压侧帽包括动作限制部,该动作限制部以能够移除的方式设置于上述按压部的外侧,并限制上述按压部的加压。

具体而言,可以为,上述按压部的厚度比上述连接突起薄,上述按压部由低密度聚乙烯(ldpe)、线性低密度聚乙烯(lldpe)以及热塑性弹性体(tpe)中的至少一种构成。

具体而言,可以为,上述排出部包括:吐出口,其用于将上述内容物吐出到外部;聚集口,其与上述吐出口连接,并且以越靠近上述吐出口而横截面逐渐减小的方式倾斜地设置,上述排出部还包括排出侧帽,该排出侧帽对上述吐出口进行开闭。

具体而言,可以为,上述排出侧帽包括:插入端,其在上述排出侧帽结合于上述容器主体时,插入于上述吐出口;以及周缘端,其包围上述吐出口的周缘。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通过简单且紧凑的结构来以容易地携带的方式保存作为保存对象物的内容物,并且能够将内容物排出一定量,能够防止内容物失常地泄漏或过度吐出。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漏液防止用容器的分解立体图。

图2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漏液防止用容器的分解截面立体图。

图3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漏液防止用容器的结合状态截面图。

图4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漏液防止用容器的使用状态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目的、特定的优点以及新的特征将通过下面的与附图相关联的详细说明以及优选的实施例变得更加清楚。需要说明的是,在本说明书中,在为各附图的结构要素标注附图标记时,即使在不同的附图中示出,对于相同的结构要素还是尽可能标注相同的标记。并且,在说明本发明时,当判断为对于相关的公知技术的具体说明有可能混淆本发明的宗旨时,省略其详细说明。

下面,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

图1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漏液防止用容器的分解立体图,图2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漏液防止用容器的分解截面立体图,图3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漏液防止用容器的结合状态截面图。另外,图4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漏液防止用容器的使用状态截面图。

参照图1至图4,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漏液防止用容器100包括容器主体110、按压按钮120、按压侧帽130以及排出侧帽140。

容器主体110具备用于收容内容物的收容空间111。此时,内容物可以包括如化妆品、液态药、食用液态物等作为保存对象且处于液体状态的液相。

当然,内容物不限定于液相,可以包括能够通过后述的按压按钮120的动作受到压力而排出的所有组成、剂型。

关于容器主体110,内容物排出到一侧,而另一侧设置有后述的按压按钮120。通过设置于另一侧的按压按钮120的按压动作而收容空间111内的内容物吐出到一侧。为了按压按钮120的加压等,容器主体110具有中空的形态。

在容器主体110的一侧具有排出部112。排出部112形成于容器主体110的一侧并且结合有排出侧帽140而被开闭。排出部112具备将内容物向外部吐出的吐出口112a以及与吐出口112a连接的聚集口112b。

吐出口112a根据内容物的剂型或组成而具有适当的尺寸,在本实施例中为了点点滴滴地排出内容物,可以具备微细尺寸(约1mm左右)的吐出口112a。另外,在排出部112可以设置一个以上的吐出口112a。

吐出口112a具有向外侧突出的形态,在排出侧帽140设置有插入于吐出口112a内部的插入端144以及包围吐出口112a的周缘的周缘端145,从而对吐出口112a部分进行双重密封,能够防止漏液。

聚集口112b连接于吐出口112a,并且以越靠近吐出口112a而横截面逐渐减小的方式倾斜地设置。聚集口112b可以具有相对于截面的半径而高度低的圆锥形态,并且在利用按压按钮120排出内容物的情况下,使内容物朝向吐出口112a集中,从而能够有效地排出内容物。

这样的排出部112可以包括在容器主体110向一侧延伸的嘴部(未图示),在构成排出部112的嘴部的外表面可以具备用于排出侧帽140的结合的螺纹112c或凹凸结构等。

嘴部可以具有在容器主体110中相对于收容空间111的中心而直径减小的的形状,在嘴部的远离吐出口112a的基端侧设置有环框112d,从而在排出侧帽140的结合时能够加强密封。

另外,在设置于嘴部的螺纹112c或环框112d设置有楔形件(未图示),在联接排出侧帽140时,与止挡块143啮合而能够限制排出侧帽140失常地开放。

在容器主体110的另一侧设置有操作部113。即,容器主体110以收容空间111的中心为基准而在一侧设置有排出部112,并在另一侧设置有操作部113,通过设置于操作部113的按压按钮120的动作,通过排出部112排出内容物。

操作部113为了将利用按压按钮120产生的压力传递至收容空间111内部,可以设置为中空的形态。操作部113结合有按压侧帽130,但是即使结合有按压侧帽130,操作部113也并没有完全被覆盖,而是一部分露出而按压按钮120的至少一部分可以露出到外部。

此时,当使用者对按压按钮120中的露出到外部的部分进行加压时,按压按钮120朝向收容空间111发生弹性变形并且对收容空间111内的内容物施加压力,从而将内容物推送至排出部112。对此,将在下文中详细说明。

操作部113可以与排出部112类似地具备用于按压侧帽130的结合的螺纹113a。另外,在操作部113设置有楔形件113b,从而能够进行固定,以在按压侧帽130结合到操作部113之后不会发生失常地松开的现象。

特别是,关于按压侧帽130对操作部113的结合,与排出侧帽140对排出部112的结合不同地在内容物的一般的吐出过程中不需要开放。因此,用于按压侧帽130的结合的操作部113的螺纹113a以及楔形件113b可以设置为比排出部112维持更加牢固的结合力。作为一例,操作部113的螺纹113a可以比排出部112更加细密地设置,操作部113的楔形件113b可以设置为与排出部112相比突出高度等更高。

容器主体110可以具有排出部112的截面相对于操作部113的截面缩小的形态,为此,容器主体110的内部可以设置为以在排出部112的基端处截面缩小的方式形成阶梯差的形态。由此,操作部113中的压力能够有效地传递至位于排出部112的内容物。

容器主体110可以由不受限制的合成树脂等制备,形成为透明或半透明而能够在外部确认内部中储存的内容物。

按压按钮120设置于在容器主体110的另一侧设置的操作部113。按压按钮120能够在加压时将内容物吐出到排出部112的吐出口112a。按压按钮120夹入结合于容器主体110,在本实施例中通过简单且紧凑的结构来实现按压按钮120对容器主体110的拆装,能够增加使用者的方便性的同时提高按压按钮120对容器主体110的紧贴稳定性。

即,本实施例的按压按钮120以能够紧贴于容器主体110的方式夹入结合于容器主体110,能够防止内容物向外部失常地泄漏,在使用者对按压按钮120进行加压的情况下,能够将内容物向外部正常地吐出一定量。

这样的按压按钮120包括按压部121以及漏液防止部122。按压部121能够在加压时朝向收容于容器主体110中的内容物发生弹性变形,从而向内容物传递压力。此时,按压部121为了顺利的加压等而可以由朝向外侧凸出的圆顶形状的加圧板121a形成。

按压部121形成为与后述的漏液防止部122的连接突起122c等相比厚度更薄,并且由弹性部件构成,在加压时将外压传递至内容物,从而能够将内容物从容器主体110向外部吐出一定的量。

作为一例,按压部121可以由低密度聚乙烯(lowdensitypolyethylene、ldpe)、线性低密度聚乙烯(linearlowdensitypolyethylene、lldpe)以及热塑性弹性体(thermoplasticelastomer、tpe)中的至少一种构成。当然,按压部121的材质不限定于上述材质,可以选择能够反复地发生弹性变形的所有材质。

漏液防止部122设置于按压部121的周缘而密封上述容器主体110与按压按钮120之间。漏液防止部122可以包括引入部122a、台阶122b、连接突起122c、内侧突起122d、支撑翼122e以及结合槽122f。

引入部122a设置于按压部121的周缘,并且向容器主体110的内侧被引入。此时,引入部122a插入于容器主体110的内侧,但可以不是紧贴成能够与容器主体110内表面实现密封的程度,与容器主体110内表面的密封是可以通过后述的台阶122b来实现。

引入部122a与容器主体110的操作部113的形状对应地形成为圆筒形形状等,能够向操作部113的内侧被引入。但是,本发明的权利范围不限定于此,在操作部113的形状形成为多边形形状等的情况下,本发明的引入部122a当然可以形成为多边形形状等,以根据需要而能够引入至操作部113。

台阶122b在引入部122a的外表面突出形成而与容器主体110的内表面啮合。如图3中详细图示那样,台阶122b以在引入部122a的一侧末端形成阶梯差的方式突出形成而防止漏液。

此时,台阶122b以越靠近后述的支撑翼122e侧而横截面逐渐减小的方式倾斜地设置,从而能够形成为容易进行夹入结合。或者,台阶122b可以形成为具有半圆等形状的环形。即,台阶122b位于引入部122a与容器主体110之间,实现按压按钮120与容器主体110之间的第一次密封。

连接突起122c在引入部122a的内表面延伸而与按压部121连接。通过连接突起连接引入部122a与按压部121,按压部121的周缘能够位于容器主体110的内侧。

在该情况下,按压部121即使受到外压也不会被容器主体110(该容器主体110相对于按压按钮120来说是刚性材质)按压,而是通过连接突起122c被漏液防止部122支撑,从而即使反复地发生弹性变形,也不存在撕开或破损的担忧。

按压部121的外表面可以形成为相对于引入部122a的内表面较小,按压部121的外侧周缘与引入部122a的内侧周缘通过连接突起122c连接。此时,在连接突起122c的外侧可以形成有用于安放按压侧帽130的结合槽122f。

内侧突起122d设置为在引入部122a比连接突起122c更靠近内侧延伸。具体而言,内侧突起122d在引入部122a从连接突起122c的延伸点朝向容器主体110的内侧延伸。

与台阶122b不同,内侧突起122d可以在引入部122a的引入时以不紧贴于容器主体110的内表面的状态来位于容器主体110内,在按压部121的加压时向外侧发生变形并且紧贴于容器主体110的内表面。

在引入部122a以及内侧突起122d等的外表面可以与台阶122b类似地附加朝向容器主体110的内表面突出形成的周缘突起122g。周缘突起122g可以设置为,当按压按钮120安放于容器主体110时,紧贴于容器主体110的内表面而能够实现夹入结合。

如图1至图3中详细图示那样,本实施例的周缘突起122g由一个环形件构成,但是可以根据需要而由多个环形件构成或者由多个分段的圆弧等构成,从而有效地防止失常地漏液。

支撑翼122e设置于引入部122a的一端而卡止于容器主体110的另一侧端。支撑翼122e在容器主体110中具有比操作部113内周面的直径大的外周面的直径,并且与台阶122b的外侧末端连接,以卡止于操作部113的下方侧末端而被支撑。

因此,本实施例的支撑翼122e卡止于容器主体110而被支撑,所以按压按钮120形成为能够以闭合容器主体110的盖形式来使用。另外,即使按压按钮120夹入于容器主体110的操作部113,按压按钮120也会借助支撑翼122e卡止于适当的位置处而不会完全插入于容器主体110内部。

另外,支撑翼122e可以一个表面卡止于操作部113的顶端并且另一个表面抵接于按压侧帽130,能够相对于操作部113牢固地安放。这样的支撑翼122e能够在按压按钮120中实现第二次密封。

即,按压按钮120通过台阶122b来第一次防止漏液,并且通过支撑翼122e来第二次防止漏液。周缘突起122g能够进一步补充基于台阶122b的密封。

结合槽122f位于引入部122a的内表面与按压部121之间且设置于连接突起122c的外侧,按压侧帽130安放于结合槽122f。通过将按压部121的外侧周缘和引入部122a的内侧周缘以彼此不同的尺寸形成,由按压部121与引入部122a之间的间隙形成结合槽122f,但是,结合槽122f的内侧可以被连接突起122c堵塞。

结合槽122f设置于按压部121周边,并且形成为在引入部122a以及支撑翼122e的周面向容器主体110侧凹陷的形态。此时,结合槽122f可以设置为比按压部121靠近容器主体110侧引入,并且与按压侧帽130紧贴。对此,将详细后述。

按压侧帽130将按压按钮120固定于容器主体110另一侧的操作部113。按压侧帽130具有按压侧帽主体131,按压侧帽主体131设置为开放的形态,以将按压按钮120的按压部121露出到外部。

按压侧帽主体131覆盖支撑翼122e并且固定于容器主体110。为此,在按压侧帽主体131的内表面可以设置有用于与容器主体110的操作部113结合的螺纹132。

即,按压侧帽130设置为,通过在按压侧帽主体131的内侧沿着长度方向形成的螺纹132而能够与容器主体110螺合。因此,按压侧帽主体131能够牢固地结合于容器主体110的操作部113,能够将按压按钮120与容器主体110的紧贴力极大化。

另外,在按压侧帽主体131除了螺纹132以外还可以附加止挡块133,止挡块133在容器主体110侧末端与螺纹132分开形成,以与容器主体110的操作部113的楔形件113b对应,从而防止与容器主体110的结合任意松开,来增加使用者的使用上的方便性。

按压侧帽130具有引入于结合槽122f并且紧贴而能够防止内容物失常地泄漏的漏液防止壁134。此时,漏液防止壁134设置为位于结合槽122f并且支撑连接突起122c,从而能够限制按压部121的外侧变形。

在按压侧帽主体131的设置有螺纹132的外壁与漏液防止壁134之间可以安放支撑翼122e以及引入部122a。另外,外壁与漏液防止壁134之间可以作为储存空间135而用作在内容物的泄漏时储存所泄漏的内容物的用途。

即,本实施例能够实现通过按压按钮120的台阶122b进行的第一次密封、通过支撑翼122e进行的第二次密封、通过漏液防止壁134与连接突起122c的啮合进行的第三次密封等,上述储存空间135能够在第二次密封与第三次密封之间临时储存内容物。

按压侧帽130可以包括动作限制部(未图示),动作限制部以能够移除的方式设置于按压侧帽主体131中的为了露出按压部121而开放的部分。动作限制部在按压侧帽主体131中设置于按压部121的外侧,并且可以设置为临时连接的结构,以在施加了一定的外力时从按压侧帽主体131分离。

动作限制部设置为临时遮蔽按压部121,并且构成为相对于按压部121来说是刚性材质,从而即使被施加外力也不会发生弹性变形,另外,能够防止外力不必要地传递至按压部121。

这样的动作限制部仅在使用之前连接于按压侧帽主体131,使用者能够将动作限制部从按压侧帽主体131强制地揭下来移除。在移除了动作限制部时,按压侧帽主体131充分地露出按压部121。

排出侧帽140以能够与容器主体110结合的方式隔着容器主体110而设置于按压按钮120的相反侧。即,本实施例的排出侧帽140防止内容物在吐出口112a上过度吐出而泄漏,在使用者不使用内容物的情况下,能够防止由于失常地加压而导致内容物吐出。

这样的排出侧帽140设置于容器主体110的排出部112而对吐出口112a进行开闭。排出侧帽140可以包括与容器主体110的排出部112结合的排出侧帽主体141,在排出侧帽主体141的内表面可以设置有用于与容器主体110的排出部112的结合的螺纹142。螺纹142以与后述的周缘端145分开的方式沿着长度方向形成于排出侧帽主体141的内侧而设置为能够与容器主体110螺合。

另外,与按压侧帽130同样,在排出侧帽140以与螺纹142分开的方式设置有止挡块143,从而能够防止排出侧帽140失常地松开。但是,如上说明那样,在内容物的排出时,即使按压侧帽130维持联接状态,也需要分离排出侧帽140,因此排出侧帽140的止挡块143与按压侧帽130不同地被省略或者设置成比较容易地解除卡止。

排出侧帽140包括插入于吐出口112a的插入端144以及包围吐出口112a的周缘的周缘端145,能够通过插入端144以及周缘端145而针对吐出口112a实现至少双重密封。此时,当排出侧帽140结合于容器主体110的排出部112时,插入端144以与吐出口112a的内侧啮合的方式结合而对吐出口112a进行密封。

另外,当排出侧帽140结合于容器主体110时,周缘端145与吐出口112a的周缘抵接并紧贴而对吐出口112a周边进行密封来能够防止内容物从排出部112向外部过度吐出。换言之,当排出侧帽140结合于容器主体110时,周缘端145设置为包围吐出口112a的外周面,从而能够防止内容物过度吐出而泄漏,在使用者不使用内容物的情况下,能够抑制由于失常地加压而导致内容物吐出。

在下文中,对具有这样的结构的漏液防止用容器100的使用方法进行说明。

再次参照图4,本实施例的漏液防止用容器100将内容物保存于容器主体110的收容空间111,并且通过简单且紧凑的结构来容易地携带作为液体状态等保存对象物的内容物。另外,使用者可根据需要而对按压部121的圆顶形加圧板121a进行加压来将内容物排出一定的量。

当使用者对按压部121进行了加压时,内容物通过设置于排出部112的吐出口112a而吐出到外部。此时,内容物沿着倾斜的倾斜路朝向吐出口112a聚集到聚集口112b,因此本实施例具有能够将少量的内容物也容易地排出到外部的优点。

另一方面,在本实施例的按压按钮120设置有防止内容物泄漏的漏液防止部122,因此如上所述地能够有效地防止内容物向外部失常地泄漏。

特别是,能够通过紧贴于容器主体110的内表面的台阶122b/周缘突起122g而第一次防止内容物向外部失常地泄漏,台阶122b以朝向支撑翼122e侧而横截面变窄的方式倾斜地设置,从而能够有效地防止漏液并且设置为相对于容器主体110容易地拆装。即,通过按压按钮120来确保第一次漏液防止效果。

另外,按压侧帽130包括漏液防止壁134以及储存空间135,能够进一步防止内容物向外部失常地泄漏,因此,通过按压侧帽130来可获得第二次漏液防止的效果。

此外,本实施例在容器主体110与按压侧帽130之间隔着按压按钮120而将按压侧帽130螺合于容器主体110,将按压按钮120紧贴于容器主体110,从而能够有效地增加基于按压按钮120的第一次漏液防止效果。

在此基础上,排出侧帽140设置为能够以周缘端145包围吐出口112a的方式结合,因此,在排出侧帽140结合于容器主体110的情况下,能够防止由于失常地加压导致内容物泄漏到吐出口112a,并且能够有效地防止由于过度吐出导致的漏液。

以上,通过具体实施例详细说明了本发明,但是,这些只是用于具体说明本发明,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应该可以理解,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在本发明的技术思想内对其进行变形或改良。

本发明的简单的变形以及变更均包括在本发明的范围内,根据所附的权利要求书而明确了本发明的具体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