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自动称重包装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393543发布日期:2020-12-22 14:00阅读:131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自动称重包装机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自动包装机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自动称重包装机。



背景技术:

随着智能制造的发展,生产流水线的设备愈来愈趋向自动化,以克服传统制造业的人工成本高、部分生产工序对操作人员健康危害大、因人员经验差别造成工作效率及产品品质不稳定等问题。现有的包装机存在着以下的问题:(1)在农药、化肥、化工等行业的包装机设备中,一般地,容易产生较大地物料粉尘,而且部分产品有毒,对于有毒地物料产生的粉尘容易危害工作人员健康,现有的设备无法做到百分百将粉尘收集走。目前在行业中,25kg自动化包装机都是裸装,极易造成物料粉尘和扬尘,对车间的工作环境具有较大地影响;(2)普通包装机的上袋机框架和推包袋机构都是分别固定在地面上,这在设备安装时,对安装人员的技术具有较高地要求,如果安装不到位,则会在后期进行繁琐的调试工作,影响工作效率;(3)市面上普遍的带自动上袋的包装机,都是在称重斗里称完了再往下放料,灌入包装袋里,但遇到一些有细粉,容易挂壁吸附等特性的物料,就会造成精度差,使称重斗里的物料无法全部倒入袋子中,会在称重斗、下料斗等地方留有积料;另外,由于上方称重斗至包装袋袋底的距离过大,一般都在袋子长度的1.5倍以上,在物料落料过程中就存在高度落差引起的扬尘,影响车间环境。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目的:本发明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新型自动称重包装机,用以保护车间环境以及解决包装机中易粘壁物料称重误差大的问题。

实现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本发明所述一种新型自动称重包装机,包括自动上袋机构、夹袋机构、垂直加料机构和推包机构;所述自动上袋机构将包装袋安装至夹袋机构上,所述夹袋机构通过垂直加料机构将物料加入夹袋机构上的包装袋内,所述夹袋机构设有称重装置,所述称重装置对夹袋机构上包装袋内的物料进行称重,所述包装袋内的物料达到预定重量时,所述垂直加料机构停止加料;装有物料的包装袋通过推包机构推送进入下一加工工位。

本发明进一步优选地技术方案为,所述自动上袋机构包括上袋装置、拖袋装置、上袋定位装置、上袋推送装置、上袋开袋装置和上袋夹板装置;所述包装袋放于上袋装置上,所述拖袋装置将位于上袋装置上的包装袋拖入上袋定位装置上,所述夹袋机构位于上袋定位装置的前侧上方,所述包装袋的开口朝向夹袋机构侧,所述上袋定位装置的前端设有上袋推送装置和上袋开袋装置,所述上袋推送装置将包装袋推送至上袋开袋装置处,所述上袋开袋装置将包装袋的开口打开,通过上袋夹板装置将开口的包装袋运转至夹袋机构上。

优选地,所述上袋夹板装置位于上袋开袋装置上方,所述上袋夹板装置包括驱动组件、撑开组件和夹板组件,所述撑开组件伸入包装袋的开口内,所述夹板组件夹住包装袋的侧边,所述驱动组件驱动撑开组件和夹板组件同步旋转至夹袋机构上。

优选地,所述垂直加料机构包括加料支架、动力装置、混合机构和螺旋机构;所述加料支架的平台位于夹袋机构的上方,所述加料支架的平台上固定有倒锥形的加料壳体,所述加料壳体的底部设有中空的导料管,所述加料壳体的上方设有动力装置,其顶部设有加料口,所述加料壳体内设有混合机构,所述导料管内设有螺旋机构,所述导料管的底部设有封堵装置;所述动力装置驱动混合机构对加料壳体内的物料进行搅拌混合,所述动力装置驱动螺旋机构在导料管内螺旋向下输送物料,所述动力装置驱动封堵装置来控制导料管底部的开闭。

优选地,所述垂直加料机构包括第一吸尘装置,所述第一吸尘装置包括第一吸尘口和第一吸尘筒,所述第一吸尘筒设于导料管的外圆周外侧,所述第一吸尘筒与导料管的外圆周之间留有空隙,所述第一吸尘口位于导料管的顶部侧面的第一吸尘筒上,所述第一吸尘筒的顶部与导料管的外圆周密封连接,其底部留有开口,并位于导料管的底部侧面。

优选地,所述夹袋机构安装于框架结构上,包括下料仓和称重传感器,所述下料仓的外周通过称重传感器固定于框架结构上,所述下料仓的底部开口设有控制下料仓底部开闭的门板,所述门板闭合时,自动上袋机构将包装袋运转至门板底部,所述门板底部伸入包装袋的开口内,所述门板上设有捂袋装置,所述捂袋装置将紧贴门板的包装袋捂紧,所述下料仓外部设有第三夹板,所述第三夹板夹持位于门板侧边的包装袋;所述导料管伸入下料仓内部,其不与下料仓接触,所述称重传感器达到设定重量时,所述导料管停止加料。

优选地,所述下料仓外侧设有第二吸尘装置,所述第二吸尘装置包括吸尘管、吸尘通道和第二吸尘口,所述吸尘通道设于门板闭合接触面上方的下料仓上,所述吸尘通道的底部设有第二吸尘口,其顶部设有吸尘管。

优选地,所述推包机构包括滑行支架、夹持装置,所述滑行支架的一端设有承接盘,所述承接盘底部设有粉尘收集器;所述滑行支架紧挨承接盘处设有传送机,所述承接盘上设有升降装置,当位于夹袋机构上的称重装置达到预定重量时,所述承接盘上升至包装袋底部承接包装袋,所述包装袋随着承接盘下降至与传送机平台相同高度;所述滑行支架外侧设有滑行导轨,所述夹持装置设于滑行导轨上,相对于承接盘前后位移,所述夹持装置上设有调节机构,所述调节机构调节夹持装置的夹持力;所述夹持装置夹持包装袋至传送机上,通过夹持装置和传送机的作用将包装袋推送进入下一加工工位。

优选地,所述推包机构还包括推送组件,所述推送组件位于传送机的上方,所述推送组件包括传送组件和驱动组件,所述传送组件包括平行设置的两皮带传输装置,所述驱动组件驱动皮带传送并调节两皮带传输装置的相对间隔,所述包装袋的顶部伸入两皮带传输装置之间,通过驱动组件驱动包装袋进行推送。

优选地,所述自动上袋机构、夹袋机构、垂直加料机构和推包机构均安装于框架结构上,所述框架结构内形成u型安装空间,所述自动上袋机构与推包机构平行设置,所述推包机构的上方固定有夹袋机构,所述夹袋机构的上方固定有垂直加料机构。

优选地,所述框架结构的外侧均配有环保外框,所述环保外框采用钢化玻璃或有机玻璃。

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具有以下的有益效果:

(1)本发明中的自动称重包装机通过设置自动上袋机构、夹袋机构、垂直加料机构和推包机构;自动上袋机构将包装袋自动安装于夹袋机构上,夹袋机构夹紧包装袋,然后由垂直加料机构对夹袋机构进行加料操作,夹袋机构上设有称重装置,通过称重装置对包装袋内的物料进行精准称重,称重完后的包装袋由推包机构推送至下一加工工位;本发明通过全自动实现包装袋的上袋、加料、称重、和推送,能提高包装精度、提高包装质量、节约人工成本。

(2)本发明中的自动上袋机构通过设置上袋装置、上袋定位装置、上袋推送装置、上袋开袋装置和上袋夹板装置;将包装袋进行整理定位、推送至预定位置,再对包装袋的开口打开,便于将包装袋安装于夹袋机构上;最后通过上袋夹板装置将包装袋运转至夹袋机构上,从而实现包装袋的自动安装,能够进一步节约人工成本。

(3)本发明中的自动称重包装机的垂直加料机构中设有混合机构和螺旋机构,通过混合机构将物料进行混合均匀,再通过螺旋机构将混合后的物料进行挤出物料,将物料加入包装袋内,实现加料操作;本发明中的垂直加料机构不仅适用于流动性良好的物料,而且适用于易粘壁易结块物料,能够顺畅地实现添加物料,可适用于不同行业物料的添加,实用性强。

(4)本发明中的垂直加料机构上还设有第一吸尘装置,第一吸尘装置能够吸附导料管底部出料口出现的物料粉尘和扬尘,以保护车间环境。

(5)本发明中的夹袋机构上安装有称重传感器,称重传感器监测夹袋机构自身的重量,夹袋机构上的包装袋通过垂直加料机构直接加料,而且垂直加料机构和夹袋机构不接触,避免了那些易粘壁易结块物料,在落料过程中,物料存在挂壁现象引起的计量不准问题的发生,夹袋机构上的称重传感器能够准确测量出包装袋内所加物料的重量,具有较高地测量精度。

(6)本发明中的垂直加料机构中的导料管直接伸入夹袋机构上的下料仓内,这样的结构设计,缩短了导料管底部的出料口与包装袋袋底之间的距离;由于导料管底部的出料口至包装袋袋底的距离大大小于传统包装机中国称重斗至包装袋袋底的距离,更大范围地降低了由于物料下落过程中较大地高度落差引起的扬尘问题,实现安全生产,改善车间环境。

(7)本发明中的夹袋机构上设有第二吸尘装置,通过二重防护吸附物料粉尘和扬尘,改善车间环境。

(8)本发明中的垂直加料机构中的加料支架上设有爬行梯,爬行梯上设有安全防护栏,加料支架的平台四周设有防护栏;这样的结构设计能够保障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实现安全生产。

(9)本发明中的自动上袋机构、夹袋机构、垂直加料机构和推包机构均安装于框架结构上,框架结构内形成u型安装空间,自动上袋机构与推包机构平行设置,推包机构的上方固定有夹袋机构,所述夹袋机构的上方固定有垂直加料机构;这样的结构设计能够节省安装空间,最大程度地优化自动称重包装机的空间配备,充分考虑了车间空间的使用,实现最优空间配备;框架结构的外侧四周均配有环保外框,环保外框采用钢化玻璃或有机玻璃,环保外框的设计不仅可以有效隔绝工作人员和包装产生的粉尘,还增加了车间的安全防护性。

附图说明

为了使本发明的内容更容易被清楚地理解,下面根据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其中:

图1为本发明所述包装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所述自动上袋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所述上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所述自动上袋机构的正视图;

图5为本发明所述自动上袋机构的后视图;

图6为本发明所述上袋开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所述垂直加料机构的安装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所述垂直加料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所述垂直加料机构的正视图;

图10为图9中a-a剖切面的剖视图;

图11为本发明所述垂直加料机构的侧视图;

图12为图11中b-b剖切面的剖视图;

图13为本发明所述夹袋机构的正视图;

图14为图13中c-c剖切面的剖视图;

图15为本发明所述夹袋机构的侧视图;

图16为图15的剖视图;

图17为本发明所述下料仓的结构示意图;

图18为本发明所述垂直加料机构和夹袋机构的组装示意图;

图19为图18中e-e剖切面的剖视图;

图20为本发明所述夹袋机构上第一连杆组件和第二连杆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1为本发明所述第一连杆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2为本发明所述第二连杆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3为本发明所述推包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4为本发明所述推包机构中夹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5为本发明所述推包机构中第三连杆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6为本发明所述推包机构中推送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自动上袋机构,11-上袋装置,111-上袋支架,112-第一推杆,113-第一推板,114-第一固定板,115-第一导杆,116-第一气缸,117-第一丝杆,118-第一手轮,119-上袋吸盘,120-第一连接板,121-第二气缸,12-上袋定位装置,122-第三气缸,123-第二导杆,124-第二连接板,125-第一手指气缸,126-第一夹爪,127-定位杆,128-第四气缸,129-第三导杆,130-第二手轮,13-上袋推送装置,131-第一传送辊,132-第一电机,133-下压轮,134-第五气缸,14-上袋开袋装置,141-开袋吸盘,1411-开袋上吸盘,1412-开袋下吸盘,1413-第六气缸,1414-开袋平台,1415-第七气缸,142-第八气缸,143-第一连接件,144-第二手指气缸,145-第一夹板,146-第九气缸,147-撑口板;2-垂直加料机构,21-加料支架,211-爬行梯,212-防护栏,22-动力装置,221-第二电机,222-第一链传动,223-第三电机,224-第二链传动,225-第十气缸,23-混合机构,231-加料口,232-搅拌叶片,233-搅拌轴,24-螺旋机构,241-旋转轴,242-旋转叶片,243-封堵头,244-封堵轴,25-第一吸尘装置,251-第一吸尘口,252-第一吸尘筒;3-夹袋机构,31-下料仓,311-称重传感器,321-门板,322-第一连杆组件,323-第十一气缸,324-第二夹板,325-第十二气缸,326-第十三气缸,327-第二连杆组件,328-第三手指气缸,329-第三夹板,33-第二吸尘装置,331-吸尘管,332-吸尘通道,333-第二吸尘口,4-推包机构,41-滑行导轨,411-第四导杆,42-滑行支架,421-承接盘,422-第十四气缸,423-第五导杆,424-粉尘收集器,43-推送组件,431-推送支架,432-第四电机,433-万向节联轴器,434-主动轮,435-从动轮,436-皮带,437-支撑板,438-第十五气缸,44-夹持装置,441-夹持支架,442-第四夹板,443-第十六气缸,444-第五夹板,445-第三连杆组件,446-第十七气缸,447-第三连接板,448-第十八气缸,449-辊子传送机,5-框架结构,51-环保外框,6-包装袋。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附图对本发明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但是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局限于所述实施例。

实施例:一种新型自动称重包装机,如附图1所示,称重包装机包括自动上袋机构1、夹袋机构3、垂直加料机构2和推包机构4;本实施例中自动上袋机构1、夹袋机构3、垂直加料机构2和推包机构4均集成安装于框架结构5上,框架结构5内形成u型的安装空间,其中自动上袋机构1和推包机构4平行设置,夹袋机构3位于自动上袋机构1的前侧上方,并位于推包机构4的上方,垂直加料机构2位于夹袋机构3的上方,框架结构5的外框四周均配有环保外框51,环保外框51采用钢化玻璃或者有机玻璃,不仅可以有效隔绝工作人员和包装产生的粉尘,还增加了安全防护性;自动上袋机构1将包装袋6安装至夹袋机构3上,夹袋机构3通过垂直加料机构2将物料加入夹袋机构3上的包装袋6内,夹袋机构3设有称重装置,称重装置对夹袋机构3上包装袋6内的物料进行称重,包装袋6内的物料达到预定重量时,垂直加料机构2停止加料;装有物料的包装袋6通过推包机构4推送进入下一加工工位。

如附图2和4所示,本实施例中的自动上袋机构1包括上袋装置11、拖袋装置、上袋定位装置12、上袋推送装置13、上袋开袋装置14和上袋夹板装置;包装袋6放于上袋装置11上,拖袋装置将位于上袋装置11上的包装袋6拖入上袋定位装置12上,夹袋机构3位于上袋定位装置12的前侧上方,包装袋6的开口朝向夹袋机构3侧,上袋定位装置12的前端设有上袋推送装置13和上袋开袋装置14,上袋推送装置13将包装袋6推送至上袋开袋装置14处,上袋开袋装置14将包装袋6的开口打开,通过上袋夹板装置将开口的包装袋6运转至夹袋机构3上。如附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的上袋装置11包括上袋支架111、第一推杆112、第一推板113、第一固定板114、第一导杆115、第一气缸116、第一丝杆117和第一手轮118;上袋支架111包括放置包装袋6的支架平台,上袋支架111的内侧设有上袋定位装置12;支架平台上设有平行设置的若干行滑行槽,滑行槽上均穿设有第一推杆112,第一推杆112的顶部位于支架平台的上方,第一推杆112的底部位于支架平台的下方,第一推杆112的底部通过第一推板113固定一体,支架平台的底部设有两组第一导杆115,两第一导杆115之间设有第一丝杆117,其中第一导杆115和第一丝杆117平行设置,第一推板113穿设于第一导杆115和第一丝杆117上,第一推板113在第一导杆115和第一丝杆117上进行相对于上袋定位装置12滑行,第一推板113上安装有第一气缸116,第一推杆112和第一推板113通过第一气缸116相对于上袋定位装置12进行平行移动,第一推杆112把支架平台上的包装袋6推送至支架平台的最内侧,支架平台与上袋定位装置12之间设有限位板,支架平台的高度低于上袋定位装置12的高度,支架平台邻近推包机构4侧也设有一定高度的限位板,通过这两个限位板对包装袋6进行限位定位,便于后续工作的进行;第一气缸116固定于第一固定板114上,第一固定板114均穿过第一导杆115和第一丝杆117,第一丝杆117的外端位于支架平台的外侧,第一丝杆117的外端设有第一手轮118,通过旋转第一手轮118来控制第一丝杆117的转动,再通过第一丝杆117的转动来调节第一固定板114在第一丝杆117上的相对位置,从而调节第一气缸116的相对位置,可以根据不同包装袋6的大小来设定第一气缸116的相对位置。包装袋6在第一推杆112的推动作用下,推动至支架平台的最内侧,包装袋6的开口朝向推包机构4侧,支架平台的最内侧上方设有提升装置,如附图2所示,提升装置包括若干上袋吸盘119、第一连接板120和第二气缸121;上袋吸盘119均匀设在第一连接板120的底部,第一连接板120固定于第二气缸121,第二气缸121固定于框架结构5上,第二气缸121带动第一连接板120和上袋吸盘119进行竖向的上下运动,第二气缸121带动上袋吸盘119向下移动,通过上袋吸盘119吸附包装袋6,第二气缸121带动上袋吸盘119和包装袋6向上移动;如附图5所示,上袋定位装置12的平台上设有若干第二滑行槽,上袋装置11平台上的滑行槽与第二滑行槽的设置方向相同,第二滑行槽的两端均设有定位杆127,定位杆127的顶部位于上袋定位装置12的上方,其底部位于上袋定位装置12的下方;位于同侧的定位杆127的底部均固定在定位板上,同侧的定位杆127分别通过第四气缸128进行定位杆127进行相对运动;第四气缸128上设有第二固定板,第二固定板上分别穿设有第三导杆129和第二丝杆;第三导杆129和第二丝杆平行于第二滑行槽设置,第三导杆129的两端均固定于上袋定位装置12上,第二丝杆的一端设于上袋定位装置12的内侧,另一端设于上袋定位装置12的外侧,第二丝杆的外端均设有第二手轮130,通过旋转第二手轮130转动第二丝杆,通过第二丝杆调整第四气缸128的相对位置,从而对不同侧的定位杆127之间的最大和最小间距进行调整,包装袋6通过拖袋装置从上袋装置11推送到两定位杆127之间;拖袋装置滑动设于上袋定位装置12的上方,拖袋装置的滑动方向与第二滑行槽的设置方向一致,拖袋装置包括第三气缸122、第二导杆123、第二连接板124、两第一手指气缸125和第一夹爪126;第二导杆123固定于框架结构5上,第二导杆123的设置方向与第二滑行槽的设置方向一致,第二连接板124穿设于第二导杆123,并在第三气缸122的驱动下在第二导杆123上进行滑行;第二连接板124上设有第一手指气缸125,第一手指气缸125上设有第一夹爪126,第一手指气缸125控制第一夹爪126来夹持包装袋6,当提升装置中的上袋吸盘119将包装袋6吸附起后,通过第一夹爪126来夹持住包装袋6,再通过第三气缸122的驱动下将包装袋6推送到两定位杆127之间。为了将包装袋6推送至夹袋机构3处,设置上袋推送装置13;上袋推送装置13设于包装袋6开口侧即上袋定位装置12的前侧,包装袋6的下方的上袋定位装置12上转动设有第一传送辊131,第一传送辊131通过第一电机132驱动进行转动,第一电机132固定于上袋定位装置12的底部;与第一传送辊131对应的包装袋6的上方设有下压轮133,下压轮133通过第五气缸134驱动进行竖向的上下位移,第五气缸134固定于下压轮133上方的框架结构5上,当包装袋6在拖袋装置的作用下推送到上袋定位装置12时,向下移动下压轮133,通过下压轮133和第一传送辊131的共同作用下将包装袋6向夹袋机构3侧进行推送;位于第一传送辊131的前方设有上袋开袋装置14和上袋夹板装置,上袋开袋装置14包括开袋吸盘141、第六气缸1413、开袋平台1414、第七气缸1415;开袋吸盘141包括开袋上吸盘1411和开袋下吸盘1412,开袋平台1414固定于上袋定位装置12的前侧,开袋平台1414上设有安装开袋下吸盘1412的开孔;开袋上吸盘1411位于开袋下吸盘1412的上方,开袋上吸盘1411通过第六气缸1413进行上下移动,第六气缸1413固定于框架结构5上,开袋平台1414的前侧固定有第七气缸1415,第七气缸1415上设有阻挡板;当包装袋6在上袋推送装置13的推送下运动至开袋平台1414上时,第七气缸1415向上驱动阻挡板,防止包装袋6继续向前运动,包装袋6在开袋上吸盘1411和开袋下吸盘1412的作用下,包装袋6的开口被打开。如附图6所示,上袋开袋装置14的上方设有上袋夹板装置,上袋夹板装置包括第八气缸142、第一连接件143、第二手指七杠、第一夹板145、第九气缸146和撑口板147;第八气缸142固定于框架结构5上,第一连接件143包括l型的第一连接杆、第一转轴、三组第二连接杆;第一转轴转动固定于开袋吸盘141上方的框架结构5上,第一转轴平行于包装袋6的开口侧设置;第一转轴上均匀固定有第二连接杆,位于两侧的第二连接杆的自由端均设有第二手指气缸144,第二手指气缸144上均设有第一夹板145,位于中部的第二连接杆的自由端设有撑口板147,撑口板147为呈u型结构,撑口板147的一端通过转轴与第二连接杆的自由端转动连接;第九气缸146固定于中部的第二连接杆上,第九气缸146通过第三连接杆与转轴连接;通过第九气缸146的驱动,撑口板147能够进行一定角度的转动;撑口板147的另一端的端部为锐角结构,便于插入包装袋6的开口内侧;第八气缸142通过第一连接杆与第一转轴固定连接,通过第八气缸142的驱动,使第一转轴上的第二连接杆在夹袋机构3和开袋吸盘141之间进行转动;当上袋开袋装置14将包装袋6的开口打开后,第八气缸142驱动第一转轴上的第二连接杆转动至垂直方向,第二连接杆上的两第一夹板145分别夹持住包装袋6开口两侧边处,第二连接杆上的撑口板147的锐角结构伸入包装袋6的开口内,使包装袋6的开口保持撑开状态;然后通过第八气缸142驱动第一转轴上的第二连接杆进行逆时针转动90度,使包装袋6的开口安装于夹袋机构3上,本实施例中的自动上袋机构能够实现包装袋自动上袋功能,节约人工成本。

如附图7和8所示,本实施例中的垂直加料机构2包括加料支架21、动力装置22、混合机构23和螺旋机构24;加料支架21的平台位于夹袋机构3的上方,加料支架21的外侧边设有供员工进行上下的爬行梯211,在爬行梯211的外侧设有防护装置,并在加料支架21的平台的四周设置防护栏212,加料支架21的平台的中部固定有倒锥形的加料壳体,加料壳体的底部设有中空的导料管,加料壳体的上方设有动力装置22,其顶部设有加料口231,加料壳体内设有混合机构23,导料管内设有螺旋机构24,导料管的底部设有封堵装置;动力装置22驱动混合机构23对加料壳体内的物料进行搅拌混合,动力装置22驱动螺旋机构24在导料管内螺旋向下输送物料,动力装置22驱动封堵装置来控制导料管底部的开闭;如附图9、10、11和12所示,本实施例中的动力装置22包括第二电机221、第三电机223和第十气缸225;混合机构23包括搅拌叶片232和搅拌轴233;螺旋机构24包括旋转轴241、旋转叶片242;封堵装置包括封堵头243和封堵轴244;其中搅拌轴转动设置于加料壳体和导料管中部贯通的通道内,第二电机221通过第一链传动222驱动旋转轴241进行转动,位于导料管内的搅拌轴上设有螺旋的旋转叶片242;旋转轴241为内部中空,其中部穿设有封堵轴244,封堵轴244的底部固定有封堵头243,封堵轴244的顶部与第十气缸225连接,第十气缸225通过上下驱动封堵轴244带动封堵头243对导料管的底部进行开闭控制;位于加料壳体中部的旋转轴241外圆周转动设有搅拌轴,搅拌轴的外圆周上设有搅拌叶片232,第三电机223通过第二链传动224与搅拌轴连接,第三电机223单独驱动搅拌轴进行旋转,从而带动搅拌叶片232对加料壳体内的物料进行搅拌;如附图11和12所示,搅拌叶片232根据加料壳体的内部空腔进行合理设置,搅拌叶片232可采用呈斜z型的搅拌叶片232,搅拌叶片232的倾斜角度可根据加料壳体的倾斜角度进行设置。为了防止在加料过程中,物料产生扬尘影响工作环境,因此在垂直加料机构2上设有第一吸尘装置25;第一吸尘装置25包括第一吸尘口251和第一吸尘筒252;第一吸尘筒252设于导料管的外圆周外侧,第一吸尘筒252与导料管的外圆周之间留有空隙;第一吸尘口251位于导料管的顶部侧面的第一吸尘筒252上;第一吸尘筒252的顶部与导料管的外圆周密封连接,其底部留有开口,并位于导料管的底部侧面;当导料管的底部有飞扬的物料时,通过第一吸尘筒252底部的开口将飞扬的物料吸附进第一吸尘筒252内,避免飞扬的物料对工作环境造成影响,尤其是针对那种带有毒性物料以及有刺激性气味的物料,设置第一吸尘装置25极为重要,避免影响工作人员的工作环境和保证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

如附图13、14、15和16所示,本实施例中的夹袋机构3设于加料支架21的下方的框架结构5上,夹袋机构3包括下料仓31和称重传感器311;下料仓31为上下贯通的中空结构,垂直加料机构2的导料管伸入下料仓31内,且不与下料仓31接触。如附图17所示,下料仓31为呈四棱台结构,其截面面积从上至下逐渐减少,下料仓31的顶部设有比导料管外径大的圆形开口,下料仓31的底部对称设有两门板321,通过两门板321的开闭来控制下料仓31底部的开闭;下料仓31的上部四周分别设有称重传感器311安装座,将称重传感器311安装于称重传感器311安装座上,下料仓31通过称重传感器311固定于框架结构5上,通过在下料仓31上设置称重传感器311,可以监控下料仓31重量变化,从而计算出夹袋机构3上包装袋6内物料的精准数值,由于物料是直接通过垂直加料机构2的导料管直接落入包装袋6内,在这过程中,物料不与下料仓31接触,避免物料发生挂壁吸附等现象,从而影响包装袋6内的重量精度;也由于垂直加料机构2不与下料仓31接触,使得下料仓31上的称重传感器311只监控下料仓31自身重量的变化,从而能精准测量包装袋6中新添加物料的重量。下料仓31底部设置的门板321闭合时,自动上袋机构1中的上袋夹板装置将包装袋6转运至门板321底部,门板321底部伸入包装袋6的开口内;门板321上设有捂袋装置,捂袋装置将紧贴门板321的包装袋6捂紧;捂袋装置包括第二夹板324和第十二气缸325;第十二气缸325固定于门板321上,第二夹板324呈长条状设于第十二气缸325上;第十二气缸325驱动第二夹板324相对于门板321面进行平面运动,在包装袋6运转至门板321底部时,第十二气缸325驱动第二夹板324捂住包装袋6开口上部。如附图20和21所示,下料仓31上设有夹包组件,夹包组件包括第一连杆组件322和第十一气缸323;其中门板321与下料仓31的底部转动连接,门板321上均连接有第一连杆组件322,第一连杆组件322分别通过第十一气缸323来控制门板321的开闭,第十一气缸323固定于下料仓31上;本实施例中将下料仓的外周设有闭合的安装架,位于门板侧的下料仓面的安装架正面边固定于下料仓上,安装架的另两侧边对称设有第三转轴,其中一第三转轴的下方的安装架向下延伸设有第四转轴,第十一气缸323分别平行固定于安装架的两正面边上,第一连杆组件322对称设于第十一气缸323上,并与门板连接,门板分别与下料仓的底部铰接,第一连杆组件322依次连接有v型连杆,第一竖向连杆;其中v型连杆的一端与第十一气缸323连接,v型连杆的转角处转动设于第四转轴上,v型连杆的另一端伸向门板侧,v型连杆的另一端与第一竖向连杆转动连接,第一竖向连杆与门板转动连接,通过驱动第十一气缸323,由第十一气缸323驱动第一连杆组件中的v型连杆转动,由v型连杆带动第一竖向连杆进行上下移动,最后由第一竖向连杆的上下移动来调节门板的开闭;进而可以在需要门板开闭时,由第十一气缸323控制门板的开闭;根据实际工作需要,本实施例中通过第十一气缸323来控制门板的开闭,方便快捷;如附图20和22所示,位于门板321交接处的包装袋6侧边处设有夹持组件,夹持组件包括第十三气缸326、第二连杆组件327、第三手指气缸328和第三夹板329;第十三气缸326固定于下料仓31上,下料仓31正对着门板321交接处的上方设有第三转轴,第三转轴对称设于安装架的两侧边上;第三转轴上安装有第三手指气缸328,第三手指气缸328底部安装有第三夹板329,第十三气缸326通过第二连杆组件327与第三转轴连接;本实施例中的第二连杆组件包括第一横向连杆、两第二横向连杆和两第二竖向连杆;第一横向连杆的中部转动固定于下料仓上,第一横向连杆的两端分别转动连接第二横向连杆的一端,两第二竖向连杆的顶端分别固定于第三转轴上,其底端与第二横向连杆的另一端转动连接,第十三气缸326的驱动杆与第一横向连杆的一端部固定连接,通过驱动第十三气缸326上的驱动杆,来带动第一横向连杆的转动,第一横向连杆的转动带动第二横向连杆连动,由第二横向连杆带动两第二竖向连杆进行同步转动,由第二竖向连杆的转动同步带动第三转轴上的第三手指气缸上的第三夹板相对于包装袋进行移动,从而通过第十三气缸调节第三夹板的相对位置;第十三气缸326驱动第二连杆组件327带动第三转轴进行转动,通过转动第三转轴来调节第三夹板329相对于包装袋6侧边的距离,调整好距离后,再通过第三手指气缸328夹持住包装袋6侧边与捂袋装置配合,将包装袋6开口封紧;为了防止物料从门板321交接处飞扬飘散发生扬尘现象,在门板321交接处上方的下料仓31外侧设有第二吸尘装置33,第二吸尘装置33包括吸尘管331、吸尘通道332和第二吸尘口333,吸尘通道332设于下料仓31上,吸尘通道332的底部设有第二吸尘口333,其顶部设有吸尘管331;在实际工作时,如附图18和21所示,将导料管伸入下料仓31内部,其不与下料仓31接触,包装袋6通过自动上袋机构1进行安装后,再通过捂袋装置和夹持组件对包装袋6的开口进行捂紧,设置称重传感器311的预设定重量;打开门板321,再打开垂直加料机构2中导料管底部的封堵头243,使物料进入包装袋6中,在称重传感器311达到预设定重量时,关闭垂直加料机构2中导料管底部的封堵头243,使导料管停止加料,再关闭门板321,完成包装袋6内物料的自动加料和称重;在此过程中,垂直加料机构2中的第一吸尘装置25和夹袋机构3中的第二吸尘装置33均处于吸尘状态,避免对工作环境造成影响,物料通过垂直加料机构2直接加入包装袋内,在此过程中,垂直加料机构2与安装有包装袋的夹袋机构3不接触,由称重传感器对夹袋机构上的包装袋的增重进行测量,避免了在传统加料方式中,先将物料在称重斗里称完了再往下放料,灌入包装袋里,在这过程中,容易有些细粉发生挂壁吸附现象,就会造成称重斗里的物料无法全部进入包装袋中,从而造成精度差的劣势;而本实施例中的称重方式完全避开了传统加料方式的弊端,提高包装袋6内物料的称重精准度;本实施例中的垂直加料机构2中的导料管由于伸入夹袋机构的下料仓内,使导料管底部的出料口与包装袋袋底的距离大大小于传统包装机中称重斗至包装袋袋底的距离,更大范围地降低了由于物料下落过程中较大地高度落差引起的扬尘问题,实现安全生产。

如附图23所示,本实施例中推包机构4包括滑行支架42、滑行导轨41、夹持装置44,滑行支架42的一端设有承接盘421,承接盘421位于夹袋机构3的正下方,为了解决可能出现倒袋或漏粉事故发生时,能及时将散料清理处理完毕,在承接盘421底部设有粉尘收集器424,将散料全部集中在粉尘收集器424中;粉尘收集器424的中部向下凹陷;在滑行支架42紧挨承接盘421处设有传送机,传送机可选用辊子传送机449,承接盘421上设有升降装置,升降装置包括第十四气缸422和第五导杆423,承接盘421的底部与第十四气缸422连接,承接盘421的底部设有与第十四气缸422中的活塞杆平行的第五导杆423,第十四气缸422固定于升降板上,升降板固定于滑行支架42上,第五导杆423穿过升降板与升降板滑动连接;当位于夹袋机构3上的称重装置达到预定重量时,承接盘421上升至包装袋6底部承接包装袋6,包装袋6随着承接盘421下降至与传送机平台相同高度,便于将包装袋6平稳地运送到传送机上进行同步传送;如附图24所示,滑行支架42外侧分别设有第四导杆411,夹持装置44设于第四导杆411上,相对于承接盘421前后位移,夹持装置44上设有调节机构,调节机构调节夹持装置44的夹持力;如附图24和25所示,本实施例中的夹持装置44包括夹持支架441,夹持支架441的底部与第四导杆411转动连接,夹持支架441的中部均设有第五夹板444,第五夹板444呈弧形结构,两第五夹板444夹持包装袋6的中部位置;夹持支架441的顶部均设有第四夹板442,第四夹板442呈长条状结构,两第四夹板442夹持住包装袋6的上部开口;第四夹板442上设有第十六气缸443,第十六气缸443调节第四夹板442的高度,从而调节其夹持包装袋6的位置;如附图25所示,夹持支架441的底部设有第十七气缸446,第十七气缸446通过第三连杆组件445调节两夹持支架441的相对位置,从而使第五夹板444和第四夹板442将包装袋6夹持住;夹持支架441的底部通过第三连接板447连接一体,第三连接板447上设有第十八气缸448,第十八气缸448驱动夹持支架441在滑动导轨上,相对于承接盘421进行往复运动;夹持装置44夹持包装袋6至传送机上,通过夹持装置44和传送机的作用将包装袋6推送进入下一加工工位。

如附图23和26所示,本实施例中为了保证包装袋6能够顺畅地在传送机上进行输送,推包机构4还包括推送组件43,推送组件43位于传送机的上方,推送组件43包括传送组件和驱动组件,传送组件包括平行设置的两皮带传输装置,驱动组件驱动皮带传送并调节两皮带传输装置的相对间隔,包装袋6的顶部伸入两皮带传输装置之间,通过驱动组件驱动包装袋6进行推送;本实施例中传送组件包括推送支架431,推送支架431包括与框架结构5固定的顶板,顶板通过固定件与框架结构5固定连接,顶板的底部沿包装袋6的移动方向设有两组传送杆,每个传送杆上分别转动连接有两组竖向杆,两竖向杆的底部固定有底板,底板的底部一端设有主动轮434,另一端设有从动轮435,主动轮434和从动轮435上安装有皮带436,顶板的上固定有第四电机432,第四电机432通过万向节联轴器433连接并驱动主动轮434转动,两相邻皮带436的内侧分别设有支撑板437,支撑板437的设置能够支撑两皮带436之间的摩擦力;为了调节两皮带436之间的间距,在每个传送杆上分别设有调节杆,每个调节杆分别安装有第十五气缸438,第十五气缸438通过固定件固定于顶板上,通过第十五气缸438的驱动调节两皮带436之间的间距,从而调节两皮带436的摩擦力;推送组件43能够对包装袋额外地施加一个作用力,保证包装袋稳定进行输送;本实施例中的推包机构4,在包装袋6位于承接盘421上,承接盘421的高度与传送机的高度一致时,通过第十八气缸448驱动夹持支架441向承接盘421侧进行移动,夹持支架441移动到位后,此时包装袋6位于第四夹板442和第五夹板444之间,第四夹板442和第五夹板444能够不仅能够输送包装袋6,还能保证包装袋在运输过程中保持稳定,避免发生倾倒事件,以免影响整个包装袋工作流程的进度;再通过第十七气缸446调节夹持支架441上第四夹板442和第五夹板444对包装袋6的夹持力;夹持支架441夹持包装袋6向远离承接盘421侧的传送机上输送,包装袋6在夹持支架441的作用下移动时,位于传送机上方的推送组件43上的传送组件进行工作,包装袋6顶部伸入推送组件43上的传送组件的两皮带436之间,再通过调节第十五气缸438来调整两皮带436对包装袋6向前的推送力,包装袋6在夹持支架441、传送机和推送组件43的三重作用下将包装袋6推送至下一加工工位。

本实施例中通过将自动上袋机构、夹袋机构、垂直加料机构和推包机构均集成安装于框架结构上,在框架结构上外侧上安装有环保外框,以保护车间环境,不仅可以有效隔绝工作人员和包装产生的粉尘,还增加了安全防护性;通过垂直加料机构放入夹袋机构内,将垂直加料机构内的物料不接触夹袋机构放入包装袋内,可以解决在自动包装中易粘壁物料称重误差大的问题,本实施例中包装袋的称重只通过夹袋机构进行称重,再由垂直加料机构将物料不接触夹袋机构的情况下将物料直接放入包装袋内,提高了包装袋内物料称重的精准度;本实施例中的垂直加料机构内设有混合机构和螺旋机构,再通过夹袋机构进行称重,不仅对流动性良好的物料适用,还解决处理了易粘壁易结块的物料在落料过程中存在挂壁现象引起的计量不准的问题;本实施例中的垂直加料机构的出料口至包装袋袋底的距离大大小于传统包装机中称重斗至包装袋底的距离,更大范围地降低了由于物料下落过程中较大地高度落差引起的扬尘问题;本实施例中在垂直加料机构上还设有第一吸尘装置,在夹袋机构上设有第二吸尘装置,第一吸尘装置和第二吸尘装置进一步对包装过程中产生的物料扬尘进行吸附,以保护车间环境。本实施例中的自动称重包装机能提高包装精度,提高包装质量,节约人工成本,改善车间环境。

如上所述,尽管参照特定的优选实施例已经表示和表述了本发明,但其不得解释为对本发明自身的限制。在不脱离所附权利要求定义的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前提下,可对其在形式上和细节上作出各种变化。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