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烧结砖全自动堆垛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318005发布日期:2020-12-15 13:39阅读:149来源:国知局
一种烧结砖全自动堆垛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烧结砖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烧结砖全自动堆垛装置。



背景技术:

在现有技术的制砖生产过程中,当砖烧制成型之后,由窑车将其从隧道窑中运出,待砖块的温度下降一定温度后,需要将砖块从窑车上转运堆放处,而且目前这样的过程都是通过人工进行搬运,劳动强度大、效率低,不利于机械化生产。

专利号为cn2019103968816的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全自动混凝土砖堆垛打包生产线及其工作方法,左常规层混凝土砖输送线和右常规层混凝土砖输送线用于输送堆垛常规层所需的混凝土砖;常规层抓取机械手装置和留孔层抓取机械手装置分别位于堆垛输送线的两侧,常规层抓取机械手装置依次交替抓取左常规层混凝土砖输送线和右常规层混凝土砖输送线上输送的混凝土砖,并将混凝土砖安装纵、横交错的方式逐层堆叠在堆垛输送线上,每一个混凝土砖堆垛体中有一层为留孔层;留孔层混凝土砖输送线用于输送堆垛留孔层所需的混凝土砖;留孔层抓取机械手装置抓取留孔层混凝土砖输送线上的混凝土砖。

但是,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发明人发现多层堆积工作时,工作台不会自然下降,同时沿着水平方向多组堆积工作时,且占用车间水平空间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通过设置堆垛机构配合传输机构,使得烧结砖依次间断式输出,利用间断式输出的烧结砖驱动堆垛机构,使得烧结砖进入至接盘组件上,并按照2*2排列方式完成自动的堆砌工作,其自动化程度高,且前后联系紧密,连动性高,从而解决了多层堆积工作时,工作台不会自然下降,同时沿着水平方向多组堆积工作时,且占用车间水平空间的技术问题。

针对以上技术问题,采用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烧结砖全自动堆垛装置,包括:

传输机构,所述传输机构用来传输烧结砖,其包括机架、设置在所述机架上的平推组件、沿着所述平推组件伸缩方向设置的第一传输组件以及位于所述第一传输组件一侧设置的第二传输组件;

磨削机构,所述磨削机构位于所述第一传输组件以及第二传输组件之间;

堆垛机构,所述堆垛机构设置在所述传输机构的输出端,其包括支撑架以及安装在所述支撑架上的接盘组件、与所述平推组件同步传动的第一传动组件、在所述第一传动组件驱动下传动且用于驱动所述接盘组件沿竖直方向向下移动的下移组件、驱动所述接盘组件间断式转动的旋转组件以及沿着水平方向往复移动的侧移组件;以及

卡位机构,所述卡位机构设置两组且对称设置在所述接盘组件两侧,该卡位机构固定安装在所述接盘组件上。

作为优选,所述平推组件包括平推气缸、与所述平推气缸的伸缩端固定连接的连接杆、设置在所述连接杆端部且为l型结构设置的推板以及位于所述推板的另一侧且其传输方向与所述平推气缸伸缩端垂直设置的输入带。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传输组件以及第二传输组件为皮带皮带轮传输方式,所述第一传输组件还包括与皮带轮同轴且固定连接的传动齿轮以及与所述连接杆固定连接且与所述传动齿轮啮合设置的传动齿条、所述第一传输组件以及第二传输组件的皮带轮通过传输带连接同步传动;

所述传动齿条为单向齿结构;

所述第一传输组件的宽度与所述烧结砖长度匹配设置,所述第二传输组件的宽度与所述烧结砖宽度匹配设置。

作为优选,所述磨削机构包括磨刀组件以及中转台;

所述磨刀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传输组件两侧的挡板a、转动设置在所述挡板a上且竖直设置的砂轮辊a、设置在所述第二传输组件两侧的挡板b以及转动设置在所述挡板b上且竖直设置的砂轮辊b;

所述中转台的下方设置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驱动所述中转台间断式每次转动90°。

作为优选,所述接盘组件包括安装架、竖直设置在所述安装架上的伸缩单元a、设置在所述伸缩单元a上端且为十字结构的连接柱以及设置在所述连接柱上端的接料框。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传动组件包括与所述平推组件的传送端固定连接的第一单向齿、传动架、转动设置在所述传动架上且与所述第一单向齿啮合设置的第一驱动齿轮、与所述第一驱动齿轮同轴设置的第一驱动锥齿、与所述第一驱动锥齿啮合设置的第二驱动锥齿、与所述第一驱动齿轮同轴设置的第二驱动齿轮以及与所述第二驱动齿轮啮合且竖直设置的第一驱动齿条。

作为优选,所述下移组件包括与所述第一驱动齿条固定连接的连接杆,且该连接杆与所述连接柱的下端固定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旋转组件包括与所述第二驱动锥齿同轴设置且为半齿结构的第三驱动齿轮以及与所述第三驱动齿轮啮合设置且转动设置在所述机架上的第四驱动齿轮,所述第四驱动齿轮中心为十字槽结构且匹配套设在所述连接柱外。

作为优选,所述侧移组件包括:

往复件,所述往复件包括通过滑动块滑动设置在所述平推组件上的滑槽上的承载架、与所述滑动块固定连接且水平设置的第一连杆、与所述第一连杆的另一端固定连接且竖直设置的伸缩杆、与所述伸缩杆的上端固定连接且水平设置的第二连杆,所述第二连杆滑动设置在机架上;以及

驱动件,所述驱动件包括与所述平推组件的平推端固定连接的第二单向齿、与所述第二单向齿啮合设置的第五驱动齿轮、与所述第五驱动齿轮啮合设置的第六驱动齿轮、与所述第六驱动齿轮同轴设置的第七驱动齿轮、与所述第六驱动齿轮啮合设置的第二驱动齿条以及与所述第七驱动齿轮啮合设置的第三驱动齿条,所述第六驱动齿轮与所述第七驱动齿轮均为四分之一齿结构设置且两者的齿牙背向设置,所述第二驱动齿条与第三驱动齿条的齿牙相对设置。

作为又优选,所述卡位机构包括固定设置在所述连接柱上的抵靠块、两组对应设置在所述抵靠块一侧的限位架、沿着所述限位架长度方向等间距设置若干组的弹性卡扣、与所述弹性卡扣背面固定连接且水平设置的传杆a、竖直设置且与若干组所述传杆a固定连接的传杆b、与所述传杆b垂直设置且两端滑动设置在所述支撑轨道上的传杆c以及与所述传杆c铰动连接且水平设置的传杆d,两个所述传杆d的另一端铰动连接。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本发明中通过设置堆垛机构配合传输机构,使得烧结砖依次间断式输出,利用间断式输出的烧结砖驱动堆垛机构,使得烧结砖进入至接盘组件上,并按照2*2排列方式完成自动的堆砌工作,其自动化程度高,且前后联系紧密,连动性高;

(2)本发明中通过设置卡位机构配合接盘组件,使得接盘组件每次能精准的下降烧结砖的二分之一厚度,同时下降后受到卡位机构的限位,使其定位后而不会上弹,同时,完成堆垛工作后,只需人工推动两组传杆d的相交处,进而弹性卡扣避让抵靠块,实现接盘组件的复位,前后工作联系紧密且便于控制其工作的精准度;

(3)本发明中通过设置接盘组件配合升降组件以及旋转组件,进而使得每一块烧结砖输出时,升降组件下降二分之一烧结砖的厚度的高度,进而保证接盘组件上每一层烧结砖完成堆积后在旋转,并实现旋转后的接盘组件最上端始终位于同一高度区域上,进而完成输出的烧结砖稳定掉落工作,避免过高掉落导致烧结砖表面磕伤甚至破碎;

(4)本发明中通过设置侧移组件配合接盘组件,使得同层烧结砖进行堆垛工作时,侧移组件自动移出或移近,实现空位自动传输至上料工位上,进而避免两组烧结砖排列时相互撞击或解除挤压,从而提高产品的质量,同时就位精准度高。

综上所述,该设备具有结构简单、自动堆垛的优点,尤其适用于烧结砖技术领域。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的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附图。

图1为烧结砖全自动堆垛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传输机构和传输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堆垛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传输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磨削机构的剖视示意图。

图6为堆垛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堆垛机构的剖视示意图。

图8为卡位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卡位机构的俯视示意图。

图10为侧移组件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11为侧移组件的结构示意图二。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说明。

实施例一

如图1所示,一种烧结砖全自动堆垛装置,包括:

传输机构1,所述传输机构1用来传输烧结砖10,其包括机架11、设置在所述机架11上的平推组件12、沿着所述平推组件12伸缩方向设置的第一传输组件13以及位于所述第一传输组件13一侧设置的第二传输组件14;

磨削机构2,所述磨削机构2位于所述第一传输组件13以及第二传输组件14之间;

堆垛机构3,所述堆垛机构3设置在所述传输机构1的输出端,其包括支撑架31以及安装在所述支撑架31上的接盘组件32、与所述平推组件12同步传动的第一传动组件33、在所述第一传动组件33驱动下传动且用于驱动所述接盘组件32沿竖直方向向下移动的下移组件34、驱动所述接盘组件32间断式转动的旋转组件35以及沿着水平方向往复移动的侧移组件36;以及

卡位机构4,所述卡位机构4设置两组且对称设置在所述接盘组件32两侧,该卡位机构4固定安装在所述接盘组件32上。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烧结砖10为湿砖状态的砖坯,其上需要开设两个直通孔20以及两个弧槽30,任一烧结砖的宽度的两倍等于该砖块的长度;且在本实施例中针对2*2排列方式;,另外烧结砖底部压膜工作时生成的弧槽30可靠抛光工作时加工使其平整。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堆垛机构3配合传输机构1,使得烧结砖10依次间断式输出,利用间断式输出的烧结砖10驱动堆垛机构3,使得烧结砖10进入至接盘组件32上,并按照2*2排列方式完成自动的堆砌工作,其自动化程度高,且前后联系紧密,连动性高。

进一步,如图4所示,所述平推组件12包括平推气缸121、与所述平推气缸121的伸缩端固定连接的连接杆122、设置在所述连接杆122端部且为l型结构设置的推板123以及位于所述推板123的另一侧且其传输方向与所述平推气缸121伸缩端垂直设置的输入带124。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平推组件12驱动烧结砖10自动传输工作。

进一步,如图4所示,所述第一传输组件13以及第二传输组件14为皮带皮带轮传输方式,所述第一传输组件13还包括与皮带轮同轴且固定连接的传动齿轮132以及与所述连接杆122固定连接且与所述传动齿轮132啮合设置的传动齿条133、所述第一传输组件13以及第二传输组件14的皮带轮通过传输带连接同步传动;

所述传动齿条133为单向齿结构;

所述第一传输组件13的宽度与所述烧结砖10长度匹配设置,所述第二传输组件14的宽度与所述烧结砖10宽度匹配设置。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平推组件12配合第一传输组件13以及第二传输组件14,进而保证平推组件12每驱动一组烧结砖10输出时,第一传输组件13以及第二传输组件14带动烧结砖10向后传输一段行程,进而实现每一组烧结砖10在传输过程中的行程一定,且易控制。

详细的说,启动平推气缸121,平推气缸121通过连接杆122驱动推板123将机架11沿着第一传输组件13方向传输,另外,若干组烧结砖10由前一段工艺自动传输至输入带124,推板123为l型结构设置的目的在于,推动烧结砖10进入第一传输组件13时,同步将输入带124上的烧结砖10停滞在输入带124上。

进一步,如图5所示,所述磨削机构2包括磨刀组件21以及中转台22;

所述磨刀组件21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传输组件13两侧的挡板a211、转动设置在所述挡板a211上且竖直设置的砂轮辊a212、设置在所述第二传输组件14两侧的挡板b213以及转动设置在所述挡板b213上且竖直设置的砂轮辊b214;

所述中转台22的下方设置有驱动电机221,所述驱动电机221驱动所述中转台22间断式每次转动90°。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中转台22驱动烧结砖10进行平转切换工作,进而完成烧结砖10的四面磨削工作。

详细的说,烧结砖10在传输过程中,依次在第一传输组件13以及第二传输组件14完成磨削。

进一步,如图7所示,所述接盘组件32包括安装架321、竖直设置在所述安装架321上的伸缩单元a322、设置在所述伸缩单元a322上端且为十字结构的连接柱323以及设置在所述连接柱323上端的接料框324。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接盘组件32配合升降组件34以及旋转组件35,进而使得每一块烧结砖输出时,升降组件34下降二分之一烧结砖的厚度的高度,进而保证接盘组件32上每一层烧结砖完成堆积后在旋转,并实现旋转后的接盘组件32最上端始终位于同一高度区域上,进而完成输出的烧结砖稳定掉落工作,避免过高掉落导致烧结砖10表面磕伤甚至破碎。

进一步,如图6所示,所述第一传动组件33包括与所述平推组件12的传送端固定连接的第一单向齿331、传动架332、转动设置在所述传动架332上且与所述第一单向齿331啮合设置的第一驱动齿轮333、与所述第一驱动齿轮333同轴设置的第一驱动锥齿334、与所述第一驱动锥齿334啮合设置的第二驱动锥齿335、与所述第一驱动齿轮333同轴设置的第二驱动齿轮336以及与所述第二驱动齿轮336啮合且竖直设置的第一驱动齿条337。

进一步,如图6所示,所述下移组件34包括与所述第一驱动齿条337固定连接的传动杆341,且该传动杆341与所述连接柱323的下端固定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下移二分之一的目的在于,烧结砖10下降至接盘组件32的高度差为有效高度,即烧结砖10不会掉落,当下移整个烧结砖10的高度时,同层的前一个烧结砖10对下一个烧结砖10起到限位及导向作用,使其下降过程中受到缓冲,不会快速坠毁且掉落精准。

进一步,如图7所示,所述旋转组件35包括与所述第二驱动锥齿335同轴设置且为半齿结构的第三驱动齿轮351以及与所述第三驱动齿轮351啮合设置且转动设置在所述机架11上的第四驱动齿轮352,所述第四驱动齿轮352中心为十字槽结构且匹配套设在所述连接柱323外。

进一步,如图10至图11所示,所述侧移组件36包括:

往复件361,所述往复件361包括通过滑动块362滑动设置在所述接料框324上的滑槽363上的承载架364、与所述滑动块362固定连接且水平设置的第一连杆365、与所述第一连杆365的另一端固定连接且竖直设置的伸缩杆366、与所述伸缩杆366的上端固定连接且水平设置的第二连杆367,所述第二连杆367滑动设置在机架11上;以及

驱动件368,所述驱动件368包括与所述平推组件12的平推端固定连接的第二单向齿3681、与所述第二单向齿3681啮合设置的第五驱动齿轮3682、与所述第五驱动齿轮3682啮合设置的第六驱动齿轮3683、与所述第六驱动齿轮3683同轴设置的第七驱动齿轮3684、与所述第六驱动齿轮3683啮合设置的第二驱动齿条3685以及与所述第七驱动齿轮3684啮合设置的第三驱动齿条3686,所述第六驱动齿轮3683与所述第七驱动齿轮3684均为四分之一齿结构设置且两者的齿牙背向设置,所述第二驱动齿条3685与第三驱动齿条3686的齿牙相对设置。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侧移组件36配合接盘组件32,使得同层烧结砖10进行堆垛工作时,侧移组件36自动移出或移近,实现空位自动传输至上料工位上,进而避免两组烧结砖10排列时相互撞击或解除挤压,从而提高产品的质量,同时就位精准度高。

详细的说,平推组件12复位时,第二单向齿3681驱动第五驱动齿轮3682转动,转动的第五驱动齿轮3682带动第六驱动齿轮3683转动以及第七驱动齿轮3684同步转动,第二驱动齿条3685与第六驱动齿轮3683啮合时,第二驱动齿条3685通过第二连杆367带动承载架364连动,进而带动承载架364向一侧移动;平推组件12第二次复位时,第三驱动齿条3686与第七驱动齿轮3684啮合,第三驱动齿条3686通过第二连杆367带动承载架364连动,进而带动承载架364向另一侧反向移动。

需要说明的是,第二连杆367滑动设置在机架11上,进而机架11起到对第二连杆367的支撑及导向作用,使得承载架364沿水平方向往复移动;另外,通过设置伸缩杆366,使得承载架364在往复移动过程中与其进行升降工作不影响。

实施例二

如图8和图9所示,其中与实施例一中相同或相应的部件采用与实施例一相应的附图标记,为简便起见,下文仅描述与实施例一的区别点。该实施例二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

进一步,如图8和图9所示,所述卡位机构4包括固定设置在所述连接柱323上的抵靠块41、两组对应设置在所述抵靠块41一侧的限位架42、沿着所述限位架42长度方向等间距设置若干组的弹性卡扣43、与所述弹性卡扣43背面固定连接且水平设置的传杆a44、竖直设置且与若干组所述传杆a44固定连接的传杆b45、与所述传杆b45垂直设置且两端滑动设置在支撑轨道46上的传杆c47以及与所述传杆c47铰动连接且水平设置的传杆d48,两个所述传杆d48的另一端铰动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伸缩单元a322的弹性随着逐渐的压缩即不能保证每次下降的高度为同一高度。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卡位机构4配合接盘组件32,使得接盘组件32每次能精准的下降烧结砖的二分之一厚度,同时下降后受到卡位机构4的限位,使其定位后而不会上弹,同时,完成堆垛工作后,只需人工推动两组传杆d48的相交处,进而弹性卡扣43避让抵靠块41,实现接盘组件32的复位,前后工作联系紧密且便于控制其工作的精准度;随着接料框上的烧结砖逐级增大,弹性卡扣自上而下的弹性势能逐级相适配改变,进而保证其不上弹。

详细的说,抵靠块41随着连接柱323下降过程中,抵靠块41挤压弹性卡扣43后,弹性卡扣43复位并对抵靠块41的上端完成限位工作,每次向下移动时,循环上述工作;待完成堆垛工作后,人工推动两个传杆d48的铰接处,传杆d48驱动传杆c47沿着支撑轨道46的水平导向方向移动,进而使得弹性卡扣43朝外按压,抵靠块41失去弹性卡扣43的限位,连接柱323在伸缩单元a322的作用下上弹复位。

工作过程:

首先,第二传输组件14上将第一块烧结砖10推送至接料框324的过程中,推送组件34上的第一单向齿331驱动第一驱动齿轮333转动,转动的第一驱动齿轮333驱动第一驱动锥齿334转动,第一驱动锥齿334再带动第二驱动锥齿335转动,然后第一驱动齿轮333驱动第二驱动齿轮336转动,转动的第二驱动齿轮336驱动第一驱动齿条337沿竖直方向向下移动,第一驱动齿条337带动连接柱323向下移动二分之一烧结砖的厚度的高度,重复上述工作,下一块烧结砖10落入至接料框324过程中且同时上一块烧结砖10向外侧移动,两组烧结砖10均落在接料框324内;在上述工作时,第四驱动齿轮352与第三驱动齿轮351处于非啮合状态,接着推送组件34将第三块烧结砖10向后传输时,第一驱动齿轮333驱动第三驱动齿轮351转动,此时第三驱动齿轮351与第四驱动齿轮352啮合,第四驱动齿轮352带动连接柱323转动90°,在重复上次工作,待两组烧结砖10再次落入至旋转后的接料框324上,进而完成一轮的四组烧结砖10的堆垛工作,待堆垛一定数量后,将烧结砖10以及底板一起输出,再后,人工作用在两个传杆d48的相交处,接盘组件32自动复位,等待下一次的堆垛工作。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部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发明的限制。

当然在本技术方案中,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术语“一”应理解为“至少一个”或“一个或多个”,即在一个实施例中,一个元件的数量可以为一个,而在另外的实施例中,该元件的数量可以为多个,术语“一”不能理解为对数量的限制。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技术提示下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书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