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微电极防缠绕及短料检测送料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184157发布日期:2020-12-04 14:13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微电极防缠绕及短料检测送料机构,包括底座(1)、plc控制器(2)和红外线测距仪(3),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远离背部的一侧设置有plc控制器(2),所述底座(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机架(5),其中一个所述机架(5)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红外线测距仪(3),另一个所述机架(5)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报警灯(9),且该机架(5)的外侧设置有鸣蜂器(10),所述机架(5)的内侧转动连接有传送辊(6),其中一个所述传送辊(6)的外侧转动连接有伺服电机(8),所述传送辊(6)的表面转动连接有传送带(7),所述传送带(7)顶部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左固定筒(11),所述传送带(7)顶部远离左固定筒(1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右固定筒(12),所述右固定筒(12)和左固定筒(11)的内侧均分别开设有侧槽(13),所述左固定筒(11)远离侧槽(13)的一侧贯穿连接有转动轴(14),所述转动轴(14)的外侧固定连接有手轮(15),所述转动轴(14)的内侧固定连接有齿轮(16),所述齿轮(16)的表面啮合连接有齿条(17),所述右固定筒(12)的内部纵向固定连接有固定杆(20),所述固定杆(20)的表面滑动连接有滑套(21),所述滑套(21)与齿条(17)的内侧均固定连接有压杆(18),所述压杆(18)的底部嵌接有消磁棒(19),所述压杆(18)和传送带(7)之间的夹缝处设置有微电极主体(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电极防缠绕及短料检测送料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固定筒(11)和右固定筒(12)的侧面宽度均小于微电极主体(4)的纵向长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电极防缠绕及短料检测送料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齿轮(16)与齿条(17)之间通过啮合方式连接;且齿条(17)于左固定筒(11)的内部呈纵向安装。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电极防缠绕及短料检测送料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齿条(17)的两端均设置有限位板;且左固定筒(11)的顶部设置有与限位板相适配的通孔。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电极防缠绕及短料检测送料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杆(18)呈矩形状结构,且压杆(18)的底部设置有橡胶绝缘垫。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电极防缠绕及短料检测送料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plc控制器(2)和红外线测距仪(3)均分别与外界电源电性连接;且红外线测距仪(3)的输出端与plc控制器(2)信号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电极防缠绕及短料检测送料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伺服电机(8)、报警灯(9)及鸣蜂器(10)均与plc控制器(2)的输出端与电性连接;且伺服电机(8)的输出端与其中一个传送辊(6)转动连接。


技术总结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微电极防缠绕及短料检测送料机构,属于微电极技术领域,包括底座、PLC控制器和红外线测距仪,齿轮的表面啮合连接有齿条,右固定筒的内部纵向固定连接有固定杆,固定杆的表面滑动连接有滑套,滑套与齿条的内侧均固定连接有压杆,压杆的底部嵌接有消磁棒;本发明预先将多个微电极主体进行等距排列后,使用压杆将其进行牢牢地压紧固定,同时,消磁棒能够消除微电极主体中的电极磁性,进一步防止微电极主体两两之间相互磁吸,有效地保障了微电极的送料效果;且通过PLC控制器和红外线测距仪的配合使用,实现了对输送过程中的微电极进行短料检测,保障了微电极的输送效率,微电极生产更加地高效。

技术研发人员:何亮;吴宇飞;马彬焱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湖北宏盛昌电子有限责任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9.15
技术公布日:2020.12.04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