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核电机组稳压器人孔盖板吊装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861460发布日期:2021-02-05 16:43阅读:45来源:国知局
一种核电机组稳压器人孔盖板吊装装置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发明涉及吊装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核电机组稳压器人孔盖板吊装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方家山两台百万机组的稳压器人孔的中心线与盖板吊装的方向有45
°
的夹角(参见图1)。稳压器人孔盖板直径为686mm,厚度为130mm,整个盖板由16个m48
×
4的螺栓与稳压器本体连接,盖板重量约370kg(参见图2)。稳压器人孔的检修,需要打开和回装人孔盖板。由于稳压器人孔位置辐照剂量相当高,不适合检修人员长时间停留。在回装人孔盖板时,人孔盖板的吊装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步骤,直接影响人孔盖板的对中,一旦人孔盖板刚开始放置时有点错位,会加大稳压器人孔盖板对中的难度以及需要对中的时间。盖板中心线与稳压器本体的位置成45
°
角安装以及盖板本身重量重对检修人员进行人孔盖板吊装存在一定的风险和难度。
[0003]
据以往经验,在吊装稳压器人孔盖板时,需要使用吊耳、吊带以及手拉葫芦配合使用,但是吊带的长度需要不断的调整,以保证人孔盖板在吊装时的平稳。但在人孔盖板回装过程中进行吊装时,无法通过吊带的调整精确将人孔盖板的倾斜角度调整至45
°
,以保证人孔盖板与人孔本体法兰面保持平行。这样就使得人孔盖板在回装时,增加粗对中的难度。从减少放射性区域的工作时间和提高现场工作效率考虑,需要一套可以保证人孔盖板的倾斜角度的吊装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0004]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现场人孔盖板的粗对中操作难度大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有效调整人孔盖板的倾斜角度,实现人孔盖板的粗对中,减少检修人员的高辐照区域的工作时间,提高检修效率的核电机组稳压器人孔盖板吊装装置。
[0005]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6]
一种核电机组稳压器人孔盖板吊装装置,包括上部钢丝绳模块、吊具和下部钢丝绳模块;所述上部钢丝绳模块、吊具和下部钢丝绳模块依次连接;所述上部钢丝绳模块与稳压器人孔盖板上方的手拉葫芦吊装连接;所述下部钢丝模块与人孔盖板侧面的吊环吊装连接,调节人孔盖板与吊装的方向的角度。
[0007]
在稳压器人孔盖板拆除之前,利用所拆除的稳压器人孔盖板上方的手拉葫芦,将上部钢丝绳模块与手拉葫芦吊装连接;将下部钢丝绳模块与人孔盖板侧面吊环吊装连接,调节稳压器人孔盖板在吊装的过程中始终保持倾斜45
°
,与人孔本体法兰面平行。
[0008]
优选地,所述吊具包括第一矩管、吊环和2个第二矩管,所述第一矩管和第二矩管对接焊连接,所述第一矩管和第二矩管的上、下两个面分别螺纹连接吊环。
[0009]
优选地,所述吊具还包括加强螺母,所述第一矩管和第二矩管的上、下两个面分别有圆孔,所述圆孔为通孔,所述吊环下部表面设有与加强螺母相适配的外螺纹,所述吊环穿过所述圆孔与加强螺母配合形成螺纹连接。
[0010]
优选地,所述吊具还包括加强盘,所述第一矩管和第二矩管的上、下两个面分别角接焊连接加强盘。
[0011]
优选地,所述吊具还包括矩管盖板,所述第一矩管和第二矩管的顶部分别焊接矩管盖板。
[0012]
优选地,所述第一矩管和第二矩管与吊环接触的表面均角接焊连接。
[0013]
优选地,所述上部钢丝绳模块包括第一弹簧钩和3个第一钢丝绳组件,所述第一弹簧钩与第一钢丝绳组件连接,所述第一钢丝绳组件与第一矩管/第二矩管上面的吊环连接。
[0014]
优选地,所述第一钢丝绳组件包括第一钢丝绳和第一钢丝绳锁扣,所述第一钢丝绳的一端穿过第一矩管/第二矩管上面的吊环后,通过第一钢丝绳锁扣固定;所述第一钢丝绳的另一端通过第一钢丝绳锁扣固定形成一个圆环与第一弹簧钩连接。
[0015]
优选地,所述下部钢丝绳模块包括第二钢丝绳组件、第二弹簧钩和2个钢丝绳组合件,所述第二钢丝绳组件一端与第一矩管下面的吊环连接,另一端与第二弹簧钩连接;所述钢丝绳组合件与第二矩管下面的吊环连接。
[0016]
优选地,所述钢丝绳组合件包括第三钢丝绳组件、第四钢丝绳组件、开式uu型螺杆模锻螺旋扣和第三弹簧钩,所述第三钢丝绳组件一端与第二矩管下面的吊环连接,另一端依次与开式uu型螺杆模锻螺旋扣、第四钢丝绳组件和第三弹簧钩连接。
[0017]
优选地,所述第二钢丝绳组件包括第二钢丝绳和第二钢丝绳锁扣;所述第二钢丝绳的一端穿过第一矩管下面的吊环后,通过第二钢丝绳锁扣固定;所述第二钢丝绳的另一端通过第二钢丝绳锁扣固定形成一个圆环与第二弹簧钩连接。
[0018]
优选地,所述第三钢丝绳组件包括第三钢丝绳和第三钢丝绳锁扣;所述第三钢丝绳的一端穿过第二矩管下面的吊环后,通过第三钢丝绳锁扣固定;所述第三钢丝绳的另一端通过第三钢丝绳锁扣固定形成一个圆环与开式uu型螺杆模锻螺旋扣连接。
[0019]
优选地,所述第四钢丝绳组件包括第四钢丝绳和第四钢丝绳锁扣;所述第四钢丝绳的两端分别通过第四钢丝绳锁扣固定形成一个圆环后,分别与开式uu型螺杆模锻螺旋扣以及第三弹簧钩连接。
[0020]
优选地,所述第一弹簧钩、第二弹簧钩和第三弹簧钩为葫芦形。
[0021]
本发明的有益技术效果:
[0022]
本发明提供的核电机组稳压器人孔盖板吊装装置,能够承受人孔盖板的重量,快速、准确、安全地将人孔盖板吊运至人孔法兰面,实现对人孔盖板的吊装;并能够使得人孔盖板处于45
°
的倾斜位置,并在一定角度范围内(
±5°
)进行调节,完成人孔盖板的粗对中。本发明提供的核电机组稳压器人孔盖板吊装装置,装置轻便、易操作、可靠、安全,能够减少检修人员的高辐照区域的工作时间约一半;降低人孔盖板回装时的操作难度,提高现场操作的安全性;提高检修效率约1倍,缩短大修时间,为核电电站争取更多的经济效益。
附图说明
[0023]
图1为稳压器人孔结构示意图;
[0024]
图2为稳压器人孔盖板结构示意图;
[0025]
图3为本发明的稳压器人孔盖板吊装装置结构示意图;
[0026]
图4为吊具2俯视图;
[0027]
图5为吊具2侧视图;
[0028]
图6为吊具2主视图;
[0029]
图7为第一矩管21剖视图;
[0030]
图8为第一矩管21侧视图;
[0031]
图9为第一矩管21俯视图;
[0032]
图10为第二矩管22剖视图;
[0033]
图11为第二矩管22侧视图;
[0034]
图12为第二矩管22俯视图;
[0035]
图13为加强螺母24主视图;
[0036]
图14为加强螺母24侧视图;
[0037]
图15为加强螺母24俯视图;
[0038]
图16为加强盘25主视图;
[0039]
图17为加强盘25俯视图;
[0040]
图18为矩管盖板26俯视图;
[0041]
图19为矩管盖板26侧视图;
[0042]
图20为第一钢丝绳组件11结构示意图;
[0043]
图21为第二钢丝绳组件31结构示意图;
[0044]
图22为第三钢丝绳组件32结构示意图;
[0045]
图23为第四钢丝绳组件33结构示意图;
[0046]
图24为开式uu型螺杆模锻螺旋扣34结构示意图;
[0047]
图25为第一弹簧钩12/第二弹簧钩35/第三弹簧钩36结构示意图;
[0048]
图26为本发明的稳压器人孔盖板吊装装置安装示意图。
[0049]
其中:
[0050]
1-上部钢丝绳模块、2-吊具、3-下部钢丝绳模块;
[0051]
11-第一钢丝绳组件、12-第一弹簧钩、21-第一矩管、22-第二矩管、23-吊环、24-加强螺母、25-加强盘、26-矩管盖板;
[0052]
31-第二钢丝绳组件、32-第三钢丝绳组件、33-第四钢丝绳组件、34-开式uu型螺杆模锻螺旋扣、35-第二弹簧钩、36-第三弹簧钩;
[0053]
111-第一钢丝绳111、112-第一钢丝绳锁扣、311-第二钢丝绳、312-第二钢丝绳锁扣、321-第三钢丝绳、322-第三钢丝绳锁扣、331-第四钢丝绳、332-第四钢丝绳锁扣。
具体实施方式
[0054]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左端”、“右端”、“上部”、“下部”、“上面”、“下面”“顶部”、“底部”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0055]
参见图3,本发明提供的核电机组稳压器人孔盖板吊装装置,包括上部钢丝绳模块1、吊具2和下部钢丝绳模块3。
[0056]
参见图4-6,吊具2包括第一矩管21、2个第二矩管22、吊环23、加强螺母24、加强盘
25和矩管盖板26。
[0057]
第一矩管21和第二矩管22对接焊连接。
[0058]
第一矩管21和第二矩管22的上、下两个面分别角接焊连接加强盘25,增加吊具2的整体强度。
[0059]
第一矩管21和第二矩管22的上、下两个面分别有1个圆孔,圆孔为通孔,吊环23下部表面设有与加强螺母24相适配的外螺纹,吊环23穿过圆孔与加强螺母24配合形成螺纹连接。
[0060]
第一矩管21和第二矩管22与吊环23接触的表面均角接焊连接,增强第一矩管21和第二矩管22与吊环23的连接稳定性。
[0061]
第一矩管21和第二矩管22的顶部分别焊接矩管盖板26。
[0062]
参见图3,上部钢丝绳模块1包括第一弹簧钩12和3个第一钢丝绳组件11,第一弹簧钩12与第一钢丝绳组件11连接,第一钢丝绳组件11与第一矩管21/第二矩管22上面的吊环23连接。
[0063]
参见图3,下部钢丝绳模块3包括第二钢丝绳组件31、第二弹簧钩35和2个钢丝绳组合件,钢丝绳组合件包括第三钢丝绳组件32、第四钢丝绳组件33、开式uu型螺杆模锻螺旋扣34和第三弹簧钩36。
[0064]
第二钢丝绳组件31一端与第一矩管21下面的吊环23连接,另一端与第二弹簧钩35连接。
[0065]
第三钢丝绳组件32一端与第二矩管22下面的吊环23连接,另一端依次与开式uu型螺杆模锻螺旋扣34、第四钢丝绳组件33以及第三弹簧钩36连接。
[0066]
参见图7-9,第一矩管21,长度为400mm,横截面为尺寸为40*80mm的矩形,壁厚为2.4mm,左端为平面,右端为带有112
°
的锥角。第一矩管21的上、下两个面分别有一个直径为17.5mm的圆孔;第一矩管21上面的圆孔的中心点距离第一矩管21左端为100mm;第一矩管21下方的圆孔的中心点距离第一矩管21左端为140mm。
[0067]
参见图10-12,第二矩管22,长度为400mm,横截面为尺寸为40*80mm的矩形,壁厚为2.4mm,左端为平面,右端为带有124
°
的锥角,锥角的中心线与一边的夹角为68
°
,锥角的中心线与另一边的夹角为56
°
。第二矩管22的上、下两个面分别有一个直径为17.5mm的圆孔;第二矩管22上面的圆孔的中心点距离第二矩管22左端为100mm;第二矩管22下方的圆孔的中心点距离第二矩管22左端为40mm。
[0068]
参见图13-15,加强螺母24,整体为长*宽*高为50*35*15mm的长方体,在长方体的四个角上倒有45
°
的直角,在长方体的中心加工一个m16mm的螺纹通孔。
[0069]
参见图16-17,加强盘25,由3mm厚的不锈钢板切割而成,为不规则六边形形状。
[0070]
参见图18-19,矩管盖板26,由3mm厚度的不锈钢板切割而成,横截面为尺寸为40*80mm的矩形,并且在四个角上倒有半径为2mm的圆角。
[0071]
参见图20,第一钢丝绳组件11包括第一钢丝绳111和第一钢丝绳锁扣112,第一钢丝绳111的长度为700mm,两端各预留175mm的长度制作圆环。第一钢丝绳111的一端穿过第一矩管21/第二矩管22上面的吊环23后,通过第一钢丝绳锁扣112固定;第一钢丝绳111的另一端通过第一钢丝绳锁扣112固定形成一个圆环与第一弹簧钩12连接。
[0072]
参见图21,第二钢丝绳组件31包括第二钢丝绳311和第二钢丝绳锁扣312。第二钢
丝绳311的长度为500mm,两端各预留185mm的长度制作圆环。第二钢丝绳311的一端穿过第一矩管21下面的吊环23后,通过第二钢丝绳锁扣312固定;第二钢丝绳311的另一端通过第二钢丝绳锁扣312固定形成一个圆环与第二弹簧钩35连接。
[0073]
参见图22,第三钢丝绳组件32包括第三钢丝绳321和第三钢丝绳锁扣322。第三钢丝绳321的长度为400mm,两端各预留191mm的长度制作圆环。第三钢丝绳321的一端穿过第二矩管22下面的吊环23后,通过第三钢丝绳锁扣322固定;第三钢丝绳321的另一端通过第三钢丝绳锁扣322固定形成一个圆环与开式uu型螺杆模锻螺旋扣34连接。
[0074]
参见图23,第四钢丝绳组件33包括第四钢丝绳331和第四钢丝绳锁扣332。第四钢丝绳331的长度为620mm,两端各预留252.5mm的长度制作圆环。第四钢丝绳331的两端分别通过第四钢丝绳锁扣332固定形成一个圆环后,分别与开式uu型螺杆模锻螺旋扣34以及第三弹簧钩36连接。
[0075]
参见图24,开式uu型螺杆模锻螺旋扣34为d=m10的标准件。
[0076]
参见图25,第一弹簧钩12、第二弹簧钩35和第三弹簧钩36结构尺寸均一致,均为葫芦形的d3=8mm的标准件。
[0077]
上述吊环23为不锈钢材质的m16mm的标准件。
[0078]
图中的长度尺寸均以mm为单位。
[0079]
在稳压器人孔盖板拆除之前,利用所拆除的稳压器人孔盖板上方的手拉葫芦,将第一弹簧钩12与手拉葫芦的挂钩连接。将第二弹簧钩35和第三弹簧钩36分别与人孔盖板侧面的吊环连接,第三弹簧钩36对应于人孔盖板上方的侧面吊环。拉动手拉葫芦使得第二钢丝绳组件31稍微绷紧,再通过调整开式uu型螺杆模锻螺旋扣34上、下拉杆螺栓的外露长度,使得第三钢丝绳组件32的绷紧程度和第二钢丝绳组件31一样,拧紧拉杆螺栓的背紧螺母,从而固定开式uu型螺杆模锻螺旋扣34的长度。
[0080]
通过上述调节,可以保证稳压器人孔盖板在吊装的过程中始终保持倾斜45
°
,与人孔本体法兰面平行。只要初次使用时调整完成,在后续的人孔盖板拆装时,只要未动过开式uu型螺杆模锻螺旋扣34的背紧螺母,就可以直接使用无需再次进行调整。在使用稳压器人孔盖板吊装装置进行人孔盖板的拆装时,只需要将第一弹簧钩12与手拉葫芦的挂钩连接,将第二弹簧钩35和第三弹簧钩36分别与人孔盖板侧面的吊环连接即可,然后操作手拉葫芦进行人孔盖板的上、下移动,利用稳压器人孔盖板上方的行车进行水平移动。
[0081]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