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观检查机及其上板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401832发布日期:2021-03-26 15:02阅读:88来源:国知局
外观检查机及其上板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申请涉及线路板外观缺陷检测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上板装置。此外,本申请还涉及一种外观检查机。


背景技术:

2.外观检查机(automated visual inspection,简称avi)是用来检测线路板的外观缺陷的设备,在工业生产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
3.外观检查机一般包括上板装置、输送装置、图像采集装置及图像分析装置等,上板装置用于将线路板抓取,输送装置用于完成线路板的输送,图像采集装置用于在线路板输送过程中采集线路板的图像,图像分析装置用于分析图像是否存在缺陷。上板装置用于吸附线路板将其由初始位置运至上板位置。
4.一般说来,上板装置包括驱动部件和吸附部件,驱动部件伸长或回缩从而带动吸附部件运动从而实现线路板的吸附,由初始位置到上板位置。然后该现有技术中的上板装置具有如下缺陷:
5.第一、吸附部件一般为一排或一个,通过单一吸附着力点吸附线路板,因而运动过程中,不能太快,太快的话容易损伤线路板,因而导致线路板运动速度低,一般情况下最快也就是 800片/小时。
6.第二、在上板过程中,由于单一着力点,并水平施加作用力,因而容易产生摔板、脱离及受力不足等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7.本申请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为提供一种上板装置,该装置的结构设计能够提升线路板的上板速度,并且使得线路板受力均匀,避免产生摔板、脱离及吸力不足的问题。此外,本申请另一个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为提供一种外观检查机。
8.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待测板材上板装置,用于将待测板材从初始位置搬运至上板位置,该上板装置包括驱动部件及与所述驱动部件连接的抓取部件,所述抓取部件用于吸附待测板材;在所述驱动部件的驱动下,所述抓取部件带动被抓取的所述待测板材由初始位置运至上板位置;所述驱动部件带动所述抓取部件发生周期转动,以便所述抓取部件带动所述待测板材由所述初始位置围绕预定的旋转轴线转动至所述上板位置。
9.在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
10.所述旋转轴线设置在所述待测板材的下方,所述旋转轴线与所述待测板材在初始位置时所在的平面重合。
11.在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
12.所述驱动部件包括转轴,所述转轴与所述旋转轴线分离,并位于所述旋转轴线的在所述上板位置的一侧;所述转轴带动所述抓取部件发生周期转动,以便所述抓取部件带
动所述待测板材由所述初始位置围绕预定的旋转轴线转动至所述上板位置。
13.在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
14.所述上板装置还包括u型基座,所述u型基座包括位于所述待测板材的上板位置一侧的第一支撑臂、及位于所述待测板材的初始位置一侧的第二支撑臂;所述转轴可转动设于所述第一支撑臂上,所述旋转轴线位于所述第二支撑臂上。
15.在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
16.所述驱动部件还包括与所述转轴固定随其转动的滑板、及在所述滑板上滑动的滑块;所述连接杆与所述滑块转动连接,随着所述滑板转动,带动所述滑块在所述滑板上来回滑动并转动,所述滑块带动所述连接杆发生周期转动,以便所述连接杆与所述滑板、滑块配合发生增速、减速的周期圆周摆动。
17.在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
18.所述上板装置还包括缓冲杆件集成,所述缓冲杆件集成包括多个相互铰接的缓冲杆件;所述缓冲杆件集成的一端与所述滑块铰接,所述缓冲杆件集成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支撑臂铰接。
19.在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
20.所述上板装置还包括缓冲弹簧,所述缓冲弹簧一端与所述u型基座的底部支撑臂铰接,另一端与所述缓冲杆件集成铰接,以便缓冲所述连接杆速度变化时的冲击力。
21.在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
22.所述缓冲杆件集成包括直杆件、v型杆件及铰接于所述直杆件与所述v型杆件之间的铰接座,所述直杆件的另一端与所述滑块铰接,所述v型杆件的另一端与所述旋转中心铰接;所述缓冲弹簧与所述铰接座铰接。
23.在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
24.所述上板装置还包括安装部件,所述抓取部件固定安装于所述安装部件上,并朝向所述待测板材;所述驱动部件与所述安装部件连接,以便带动所述安装部件与所述抓取部件发生周期转动。
25.此外,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还提供一种外观检查机,包括检查机本体;所述外观检查机还包括上述任一项所述的一种上板装置,所述上板装置设于所述检查机本体上。
26.此外,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还提供一种外观检查机,包括检查机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外观检查机还包括上述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外观检查机的上板装置,所述上板装置设于所述检查机本体上。
27.以下介绍本申请的技术效果:
28.在现有技术中,第一、抓取部件一般为一排或一个,通过单一吸附着力点吸附待测板材,因而运动过程中,不能太快,太快的话容易损伤待测板材,因而导致待测板材运动速度低,一般情况下最快也就是800片/小时。第二、在上板过程中,由于单一着力点,并水平施加作用力,因而容易产生摔板、脱离及受力不足等问题。而在本申请中,所述抓取部件包括至少两排;所述驱动部件带动所述抓取部件发生周期转动,以便所述抓取部件带动所述待测板材由所述初始位置围绕预定的旋转中心转动至所述上板位置。
29.工作时,驱动部件驱动抓取部件顺时针转动,转动到初始位置,并使得抓取部件吸
附待测板材;接着,驱动部件驱动抓取部件逆时针转动,经过中间位置;在驱动部件的驱动下,抓取部件继续逆时针转动,到达上板位置。在本申请中,由于抓取部件具有包括至少两排,因而使得基本受力更加均匀。此时,由于是采用转动运输,因而速度可以加快,因而该装置的结构设计能够提升待测板材的上板速度,并且使得待测板材受力均匀。此外,由于至少两排抓取部件,因而吸附更加牢固,避免产生摔板、脱离及吸力不足的问题。
30.经过试验和测试,上述结构的上板装置的上板速度可以达到1900片/小时,相对于现有技术中800片/小时,上板速度提升了超过100%,因而显著增加了上板速度。
附图说明
31.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32.图1为本申请一种实施例中上板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33.图2为图1中的上板装置在另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34.图3为图1中的上板装置在初始位置、扭矩最小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35.图4为图1中的上板装置在中间位置、扭矩最大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36.图5为图1中的上板装置在上板位置时的结构示意图。
37.图1至图5中部件名称与附图标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38.抓取部件200;
39.安装板300、卡槽301、
40.驱动电机401、转轴402、连接杆403、滑板404、滑块405;第一转盘406、第二转盘 407;皮带408;
41.u型基座500、旋转轴线501;
42.直杆件601、铰接座602、v型杆件603、缓冲弹簧604;
43.待测板材700。
具体实施方式
44.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申请方案,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45.在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描述的一些流程中,包含了按照特定顺序出现的多个操作,但是应该清楚了解,这些操作可以不按照其在本文中出现的顺序来执行或并行执行,操作的序号如101、102等,仅仅是用于区分开各个不同的操作,序号本身不代表任何的执行顺序。另外,这些流程可以包括更多或更少的操作,并且这些操作可以按顺序执行或并行执行。需要说明的是,本文中的“第一”、“第二”等描述,是用于区分不同的消息、设备、模块等,不代表先后顺序,也不限定“第一”和“第二”是不同的类型。
46.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
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请参考图1为本申请一种实施例中上板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的上板装置在另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中的上板装置在初始位置、扭矩最小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1中的上板装置在中间位置、扭矩最大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1中的上板装置在上板位置时的结构示意图。
47.在一种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待测板材700外观检查机的上板装置,包括驱动部件及与所述驱动部件连接的抓取部件200,所述抓取部件200用于吸附待测板材700;在所述驱动部件的驱动下,所述抓取部件200将所述待测板材700由初始位置运至上板位置;所述抓取部件200包括至少两排;所述驱动部件带动所述抓取部件200发生周期转动,以便所述抓取部件200带动所述待测板材700由所述初始位置围绕预定的旋转轴线501转动至所述上板位置。
48.具体的,旋转轴线501设置在待测板材700的下方,旋转轴线501与待测板材700在初始位置时所在的平面重合。需要说明的是,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由于待测板材的偏移,旋转轴线501不一定与待测板材700在所述初始位置时的平面重合。本申请所说的旋转轴线501与待测板材700在初始位置时所在的平面重合,是指旋转轴线501与待测板材700 在初始位置时所在的平面大致在同一个平面内,这是为了保证不同的抓取装置可以同时与待测板材700接触,便于抓取。
49.在现有技术中,第一、抓取部件一般为一排或一个,通过单一吸附着力点吸附待测板材 700,因而运动过程中,不能太快,太快的话容易损伤待测板材700,因而导致待测板材700 运动速度低,一般情况下最快也就是800片/小时。第二、在上板过程中,由于单一着力点,并水平施加作用力,因而容易产生摔板、脱离及受力不足等问题。
50.而在本申请中,所述抓取部件200包括至少两排;所述驱动部件带动所述抓取部件200 发生周期转动,以便所述抓取部件200带动所述待测板材700由所述初始位置围绕预定的旋转中心501转动至所述上板位置。
51.在该种结构中,如图3所示,对初始位置、中间位置及上板位置做出说明如下:
52.如图3所示,待测板材700处于右侧,并且上方向右侧倾斜,下方向左侧倾斜,此时的待测板材700所在的位置为初始位置。
53.如图4所示,待测板材700在运输过程中,待测板材700处于竖直状态,此时待测板材 700定义为中间位置。
54.如图5所示,当待测板材700运动到位,处于左侧,并且上方向左侧倾斜,下方向右侧倾斜,此时的待测板材700所在的位置为上板位置。然后待测板材700在传送装置运动,进入下一个环节。
55.对本申请的运动过程做出介绍如下:
56.如图3所示,驱动部件驱动抓取部件200顺时针转动,转动到初始位置,并使得抓取部件200吸附待测板材700;接着,如图4所示,驱动部件驱动抓取部件200逆时针转动,经过中间位置;如图5所示,在驱动部件的驱动下,抓取部件200继续逆时针转动,到达上板位置。
57.在本申请中,由于抓取部件200具有包括至少两排,因而使得基本受力更加均匀。此时,由于是采用转动运输,因而速度可以加快,因而该装置的结构设计能够提升待测板材700的上板速度,并且使得待测板材700受力均匀。此外,由于至少两排抓取部件200,因而吸附更加牢固,避免产生摔板、脱离及吸力不足的问题。
58.经过试验和测试,上述结构的上板装置的上板速度可以达到1900片/小时,相对于现有技术中800片/小时,上板速度提升了超过100%,因而显著增加了上板速度。
59.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对上述结构做出进一步改进。比如,如图1和图2所示,驱动部件包括转轴402,转轴402与旋转轴线501分离,并位于旋转轴线501的在上板位置的一侧;转轴402带动吸附部件发生周期转动,以便吸附部件带动待测板材由初始位置围绕预定的旋转轴线501转动至上板位置。
60.在该种结构中,由于转轴402与旋转轴线501分离,因而当驱动部件的转轴402在带动抓取部件绕着旋转轴线501转动时,由于转轴402位于旋转轴线501在上板位置的一侧,因而可以具有较大的位置空间,用来设置缓冲装置。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中,由于用周期转动代替了水平平移,因而在上板速度提升的同时,也存在当速度变化产生较大冲击力的问题。而在本结构中,由于转轴402与旋转轴线501分离,并位于旋转轴线501的在上板位置的一侧,因而可以具有较大的位置空间,用来设置缓冲装置,从而降低速度提升时带来的较大冲击力的问题。
61.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对上述结构做出进一步设计。比如,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上板装置还包括安装部件,所述抓取部件200固定安装于所述安装部件上,并朝向所述待测板材700;所述驱动部件与所述安装部件连接,以便带动所述安装部件与所述抓取部件200发生周期转动。
62.在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该安装部件的设计,该安装部件起到中间过渡的作用,驱动部件通过驱动安装部件运动,安装部件进而带动抓取部件200一块运动,使得驱动部件能够更好的与抓取部件200连接驱动。
63.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对于安装部件的具体结构不做限制。比如板件、杆件、框架件或其他结构,只要能够起到固定抓取部件200,并且在驱动部件驱动下一块运动的结构,均应该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64.作为一种举例,我们可以具体设计一种安装部件的结构。比如,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安装部件为安装板300,所述安装板300上设置卡槽301;所述抓取部件200以其吸附手柄固定连接于所述卡槽301中,并以其末端的吸盘朝向所述待测板材700。
65.如图1和图2所示,在上述结构中,安装板300包括三个支撑板,每个支撑板上开设卡槽301,抓取部件200固定于该卡槽301中。该种结构涉及一方面减轻重量,另一方面能够保证固定的可靠性。从而在固定可靠的前提下,进一步提升上板速度。
66.在一些实施例中,对上述技术方案还可以做出进一步设计。比如,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驱动部件包括驱动电机401、由所述驱动电机401带动的转轴402及由所述转轴402旋转带动的连接杆403,所述连接杆403与所述安装部件固定连接,以便带动所述安装部件发生周期转动。
67.在该种结构中,通过驱动电机401提供动力,带动转轴402转动,转轴402进而带动连接杆403摆动,连接杆403进而带动安装部件摆动,最终实现抓取部件200摆动。
68.在前文介绍的现有技术中,驱动部件只能水平运动,从而带动抓取部件200水平运动,因而抓取部件200水平施加作用力,导致待测板材700运动速度低,一般情况下最快也就是 800片/小时。同时,因而容易产生摔板、脱离及受力不足等问题。
69.而在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电机输出转动动力,进而通过转轴402及连接杆403,最
终实现安装部件及抓取部件200的摆动,再加上抓取部件200具有至少两排,因而能够显著提升上板速度,并且抓取部件200吸附待测板材700比较牢固,从而也避免了产生摔板、脱离及受力不足等问题。因而该装置的结构设计能够使得抓取部件200由水平运动吸附变为周期转动吸附,从而能够增加吸附力,提升上板速度,并且避免产生摔板、脱离及受力不足等问题。
70.在上述任一种实施例中,如前文所述,在本申请中,由于用周期转动代替了水平平移,因而在上板速度提升的同时,也存在当速度变化产生较大冲击力的问题。而在本结构中,由于转轴402与旋转轴线501分离,并位于旋转轴线501的在上板位置的一侧,因而可以具有较大的位置空间,用来设置缓冲装置,从而降低速度提升时带来的较大冲击力的问题。
71.因而,在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中,上板装置包括基座和缓冲装置,缓冲装置设于基座与驱动部件之间,以便缓冲驱动部件受到的冲击力。
72.具体的,如图1和图2所示,可以对上述缓冲装置的结构做出具体设置。比如,驱动部件包括转轴及与转轴连接的连接杆403,转轴通过连接杆403驱动抓取部件转动;缓冲装置包括与转轴固定随其转动的滑板404、及在滑板404上滑动的滑块405;连接杆403与滑块 405转动连接,随着滑板404转动,带动滑块405在滑板404上来回滑动并转动,滑块405 带动连接杆403发生周期转动,以便连接杆403与滑板404、滑块405配合发生增速、减速的周期圆周摆动。
73.在上述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驱动部件还包括与所述转轴402固定随其转动的滑板404、及在所述滑板404上滑动的滑块405;所述连接杆403与所述滑块405转动连接,以便随着所述滑板404转动,带动所述滑块405在所述滑板404上来回滑动并转动,所述滑块405带动所述连接杆403发生周期转动。
74.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要实现抓取部件200左右摆动,并且需要进行左右限位。为了实现该功能,上述技术方案进一步设计了由转轴402到安装部件的传动结构。具体的,如图1和图2所示,述驱动部件还包括与所述转轴402固定随其转动的滑板404、及在所述滑板404 上滑动的滑块405;所述连接杆403与所述滑块405转动连接,以便随着所述滑板404转动,带动所述滑块405在所述滑板404上来回滑动并转动,所述滑块405带动所述连接杆403发生周期转动。
75.需要说明的是,当电机401顺时针转动时,第一转盘406通过皮带408带动第二转盘407 转动,由于第一转盘406的直径远小于第二转盘407,电机401转动几圈后,第二转盘407 顺时针转动一定的角度,此时的运动过程为由图3中的位置,经过图4中的位置,到图5中的位置,实现对待测板材由初始位置到上板位置的吸附过程。然后,当电机401逆时针转动时,再反推上述运动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76.工作时,如图3所示,当待测板材700由初始位置运动至中间位置时,在驱动电机401 及转轴402带动下,滑板404向下转动,滑块405沿着滑板404向左发生移动,进而带动抓取部件200发生逆时针转动。如图4和图5所示,当待测板材700由中间位置运动至上板位置时,在驱动电机401及转轴402带动下,滑板404继续向下转动,滑块405沿着滑板404 向右发生移动,进而带动抓取部件200继续发生逆时针转动,直到上板位置。
77.然后,当抓取部件200复位,重新处于初始位置时,上述过程进行相反工作,便可实现。
78.显然,上述结构设计很好的实现了抓取部件200左右摆动,并且需要进行左右限位。此外,对上述结构进行受力分析如下:
79.如图3所示,电机通过皮带408装置将动力传输到吸板结构,最终的动力为a,由于a是斜向力,被分解为b和c,实际有效的力为b,由于着力方向是围绕着旋转中心501,因此b被分解为b1和b2,相应的,c也被分解为c1和c2。随着整个吸板结构的上升,b1急剧减小,而c1则急剧增大,最终导致b1和c1平衡,从而极大地减小了整个吸板结构运动时巨大的冲击力。因而在保证高速转动,提升上板速度时,上述结构设计能显著减小整个吸板结构运动时的巨大冲击力。
80.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可以对上述技术方案做出具体设计。比如,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上板装置还包括u型基座500,所述转轴402可转动设于所述u型基座500的一侧的支撑臂上,所述旋转中心501设于所述u型基座500另一侧的支撑臂上。
81.在上述结构中,通过u型基座500设计,一方面提供转轴402和电机的支撑座,从而便于转轴402转动,从而带动抓取部件200摆动。另一方面提供了待测板材700摆动的旋转中心501,从而使得待测板材700在运动过程中,定位更加精准。
82.在上述任一种实施例中,为了进一步降低冲击力,还可以做出进一步改进。比如,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缓冲装置还包括缓冲杆件集成,所述缓冲杆件集成包括多个相互铰接的缓冲杆件;所述缓冲杆件集成的一端与所述滑块405铰接,所述缓冲杆件集成的另一端与所述旋转轴线501铰接。此外,所述缓冲装置还包括缓冲弹簧604,所述缓冲弹簧604一端与所述u 型基座500的底部支撑臂铰接,另一端与所述缓冲杆件集成铰接。
83.在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缓冲杆件和缓冲弹簧604配合的缓冲作用,能够显著减低抓取部件200在运动过程中产生的冲击力。
84.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对上述缓冲杆件做出具体设计。比如,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缓冲杆件集成包括直杆件601、v型杆件603及铰接于所述直杆件601与所述v型杆件603之间的铰接座602,所述直杆件601的另一端与所述滑块405铰接,所述v型杆件603的另一端与所述旋转中心501铰接;所述缓冲弹簧604与所述铰接座602铰接。
85.在上述结构中,直杆件601、v型杆件603通过铰接座602进行铰接,此外,直杆件601 与滑块405进行铰接,v型杆件603与旋转中心501进行铰接,缓冲弹簧604与铰接座602 铰接。在工作是,随着抓取部件200摆动,该缓冲杆件也进行旋转联动,从而起到缓冲冲击力的作用。
86.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连接杆403为l型杆件。通过该l型杆件的作用,能够更好的实现安装部件和抓取部件200的摆动。
87.此外,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驱动电机401包括输出轴,所述输出轴固定有第一转盘 406,所述转轴402上固定有第二转盘407,并所述第二转盘407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一转盘406 的直径;所述第一转盘406与所述第二转盘407通过皮带408传动。
88.在上述结构中,由于第二转盘407的直径大于第一转盘406,因而增大了输出扭转力,从而提供更大的转动力。
89.需要说明的是,任何形状的基座,只要能够在一侧为转轴402提供支撑,在另一侧可以放置旋转轴线501,就均应该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作为一种举例,在一种实施例中,如图4和图5所示,基座为u型基座500,u型基座500包括位于待测板材700的上板位置一
侧的第一支撑臂、及位于待测板材700的初始位置一侧的第二支撑臂;转轴可转动设于第一支撑臂上,旋转轴线位于第二支撑臂上。需要说明的是,如图4和图5所示,u型基座500 左侧的支撑臂为第一支撑臂,右侧的支撑臂为第二支撑臂。该种结构设计能够非常方便实现对转轴的支撑,此外还能够提供了足够的空间,便于上述缓冲装置的设置。
90.此外,本申请还提供一种待测板材外观检查机,包括检查机本体;所述待测板材外观检查机还包括上述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待测板材外观检查机的上板装置,所述上板装置设于所述检查机本体上。
91.最后,经过试验和测试,上述结构的上板装置的上板速度可以达到1900片/小时,相对于现有技术中800片/小时,上板速度提升了超过100%,因而显著增加了上板速度。
92.本说明书通篇提及的“多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一个实施例”或“实施例”等,意味着结合该实施例描述的具体特征、部件或特性包括在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因此,本说明书通篇出现的短语“在多个实施例中”、“在一些实施例中”、“在至少另一个实施例中”或“在实施例中”等并不一定都指相同的实施例。此外,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具体特征、部件或特性可以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因此,在无限制的情形下,结合一个实施例示出或描述的具体特征、部件或特性可全部或部分地与一个或多个其他实施例的特征、部件或特性进行组合。这种修改和变型旨在包括在本申请的范围之内。
93.此外,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本申请的各方面可以通过若干具有可专利性的种类或情况进行说明和描述,包括任何新的和有用的工序、机器、产品或物质的组合,或对他们的任何新的和有用的改进。相应地,本申请的各个方面可以完全由硬件执行、可以完全由软件(包括固件、常驻软件、微码等)执行、也可以由硬件和软件组合执行。以上硬件或软件均可被称为“数据块”、“模块”、“引擎”、“终端”、“组件”或“系统”。此外,本申请的各方面可能表现为位于一个或多个计算机可读介质中的计算机产品,该产品包括计算机可读程序编码。
94.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
……”
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95.以上所述仅是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或实现本申请。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申请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96.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