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缆井盖提拉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855986发布日期:2021-02-05 15:16阅读:70来源:国知局
电缆井盖提拉装置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发明属于抽水蓄能电站用的电缆井盖的提拉装置领域。


背景技术:

[0002]
抽水蓄能电站内用的电缆井盖为圆形,材质为铸铁或钢筋混凝土,用于电缆井道的防护作用,避免行人掉落进电缆井道,电缆井盖的中部具有圆形的通孔,用于辅助电缆井盖的打开,通孔的下方设有碗状的兜袋,兜袋与电缆井盖的底面相连,用于承接从通孔掉落的杂物。
[0003]
电缆井盖依靠j形的拉钩提起,工人将拉钩伸入到通孔中,勾住电缆井盖,然后提起电缆井盖,电缆井道得以打开。由于拉钩提起电缆井盖,拉钩与电缆井盖之间为点接触,电缆井盖容易倾斜,当电缆井盖倾斜提起时,电缆井盖的重心改变,拉钩在电缆井盖上易于产生滑移,导致拉钩从通孔脱出,电缆井盖掉落,有可能砸到工人的脚,危险性较大。
[0004]
由于抽水蓄能电站的电缆井道内具有很多的高压电缆以及一些精密度比较多的检测元器件,所以要求电缆井盖务必先全部提起,与电缆井道口分离后,再行防止,而不能是先将电缆井盖提起一部分再横向拖动使其离开电缆井道口,以避免杂物掉进电缆井道造成线路破损短路或精密的元器件受损,但是现在的拉钩不能确保与电缆井盖的接触点在于电缆井盖的重心点上,电缆井盖只能是倾斜的被提起,倾斜角度有时能达到60
°
,导致工人需要将电缆井盖提起较大高度才能与电缆井道口彻底分离,然而电缆井盖很重,使得工人的劳动强度大。
[0005]
此外,由于电缆井盖容易在提起过程中掉落,掉落时会将地面灰尘或石块等杂物带入电缆井道中,导致电缆井道内的线路破损短路或精密的元器件易于受损。
[0006]
因此,现有拉钩用于电缆井盖的提拉存在危险性较大、工人劳动强度较大、线路破损短路和元器件易于受损的缺点。


技术实现要素:

[0007]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缆井盖提拉装置。本发明用于电缆井盖的提拉具有危险性小、工人劳动强度较低、线路不易破损短路合元器件不易受损的优点。
[0008]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电缆井盖提拉装置,包括管状的外壳,外壳的下端设有圆锥形的导向部,导向部的上方设有四到六片周向分布的支撑片,外壳的侧壁上设有与支撑片对应的外槽孔,外壳的顶部设有把手,外壳内设有联动机构,把手通过联动机构连接支撑片,把手通过联动机构可使支撑片向内翻转。
[0009]
前述的电缆井盖提拉装置中,所述联动机构包括位于外壳内的转接柱,转接柱位于外壳的下端;转接柱上设有凸环,凸环上设有多个与支撑片连接的转接板,支撑片为三角形,支撑片的其中一角与转接板铰接,位于支撑片其余两角之间的底边上设有凹槽;转接柱的通过连杆连接把手,外壳内设有被连杆穿过的挡板,挡板通过弹簧连接转接柱。
[0010]
前述的电缆井盖提拉装置中,所述凹槽的底面由两个互为垂直的侧面构成。
[0011]
前述的电缆井盖提拉装置中,所述转接柱上设有凸台,弹簧设置于凸台与挡板之间且被连杆穿过。
[0012]
前述的电缆井盖提拉装置中,所述导向部为空心结构,导向部内设有向上的导向杆,转接柱的底面上设有被导向杆插入的导向孔。
[0013]
前述的电缆井盖提拉装置中,所述转接柱为空心结构,转接柱的侧壁上设有与外槽孔对应的多个内槽孔。
[0014]
前述的电缆井盖提拉装置中,所述把手为直线形,把手的中部与连杆固定;所述外壳上端的设有向上鼓起的片板,片板的截面为c形,把手设置于片板与外壳之间;所述片板的两端均设有向下的挂环,挂环为c形,挂环的两端均通过转轴与片板转动连接,挂环被把手穿过。
[0015]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通过多片支撑片同时带动电缆井盖向上移动,多个支撑片构成一个平面,使得电缆井盖不易发生倾斜,不会因电缆井盖的倾斜而砸到工人的脚,安全性好。并且,当多个支撑片同时伸出外壳时,多个支撑片构成的支撑面大于电缆井盖通孔,从而保证电缆井盖在提拉过程中不可能从本发明上脱离开,电缆井盖不会掉落,从而进一步保证了工人的安全性。由于本发明可以保证电缆井盖的水平提起,使得电缆井盖只需要提拉很少的高度就能横向移动放置于电缆井道口一边的地面上,从而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此外,由于电缆井盖不容易在提起过程中掉落,地面灰尘或石块等杂物不易带入电缆井道,电缆井道内的线路不易破损短路、精密的元器件不易受损。
[0016]
因此,本发明用于电缆井盖的提拉具有危险性小、工人劳动强度较低、线路不易破损短路合元器件不易受损的优点。
附图说明
[0017]
图1是本发明的正视图。
[0018]
图2是本发明的左视图。
[0019]
图3是本发明支撑片缩进外壳时的左视图。
[0020]
附图中的标记为:1-外壳,2-导向部,3-支撑片,4-外槽孔,5-把手,6-转接柱,7-凸环,8-转接板,9-凹槽,10-连杆,11-挡板,12-弹簧,13-凸台,14-导向杆,15-导向孔,16-内槽孔,17-片板,18-挂环,19-转轴,20-升降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21]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但并不作为对本发明限制的依据。
[0022]
实施例。电缆井盖提拉装置,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管状的外壳1,外壳1与电缆井盖的通孔间隙配合,配合间隙不超过0.5mm,外壳1的下端设有圆锥形的导向部2,导向部2的上方设有四、五或六片周向分布的支撑片3,外壳1的侧壁上设有与支撑片3对应的外槽孔4,外壳1的顶部设有把手5,外壳1内设有联动机构,把手5通过联动机构连接支撑片3,把手5通过联动机构可使支撑片3向内翻转。
[0023]
所述联动机构包括位于外壳1内的转接柱6,转接柱6位于外壳1的下端;转接柱6上设有凸环7,凸环7上设有多个与支撑片3连接的转接板8,支撑片3为三角形,支撑片3的其中
一角与转接板8铰接,位于支撑片3其余两角之间的底边上设有凹槽9;转接柱6的通过连杆10连接把手5,外壳1内设有被连杆10穿过的挡板11,挡板11通过弹簧12连接转接柱6。
[0024]
所述凹槽9的底面由两个互为垂直的侧面构成。
[0025]
所述转接柱6上设有凸台13,弹簧12设置于凸台13与挡板11之间且被连杆10穿过。
[0026]
所述导向部2为空心结构,导向部2内设有向上的导向杆14,转接柱6的底面上设有被导向杆14插入的导向孔15。
[0027]
所述转接柱6为空心结构,转接柱6的侧壁上设有与外槽孔4对应的多个内槽孔16。
[0028]
所述把手5为直线形,把手5的中部与连杆10固定;所述外壳1上端的设有向上鼓起的片板17,片板17的截面为c形,把手5设置于片板17与外壳1之间;所述片板17的两端均设有向下的挂环18,挂环18为c形,挂环18的两端均通过转轴19与片板17转动连接,挂环18被把手5穿过。
[0029]
所述把手5中间细、两端粗,所述外壳1的上端设有被把手5较细部位穿过的升降槽20,把手5较粗的两端部位位于升降槽20的外侧。
[0030]
本发明的使用:将挂环18向上翻转,使挂环18与把手5脱开。在弹簧12的弹力作用下,弹簧12推动凸台13向下移动,凸台13带动转接柱6向下移动,转接柱6带动把手5在升降槽20内向下移动,转接柱6通过凸环7带动转接板8向下移动,转接板带动支撑片3向下移动,支撑片3与外槽孔4的底面接触向内转动并插入到内槽孔16中,支撑片3隐藏于外壳1内,状态如图3所示。
[0031]
以导向部2朝下,将外壳1插入到电缆井盖的通孔内,向上提把手5,然后将挂环18向下翻转绕过把手5的端部,支撑片3向外侧翻转伸出外槽孔4。双手分别抓住把手5的两端,向上提起电缆井盖,电缆井盖被水平状的提起,然后移至一旁的地面上。
[0032]
本发明用于电缆井盖的提拉具有危险性小、工人劳动强度较低、线路不易破损短路合元器件不易受损的优点。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