瓶类缓冲包装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056332发布日期:2022-05-17 18:25阅读:64来源:国知局
瓶类缓冲包装体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缓冲包装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瓶类缓冲包装体。


背景技术:

2.物流运输过程中,时常需要对易碎物体尤其是采用玻璃瓶包装的产品进行 缓冲包装。目前常用的缓冲包装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采用充气包材比如气 柱袋将产品包装起来。但充气类包材容易在运输过程中被压坏,造成缓冲性能 失效。若为了避免缓冲失效而增加充气类包材体积的话又会造成轻抛过大以及 材料的浪费,直接导致运输或存储过程中包裹占据较大的空间,间接提高了运 输或仓储成本;另外一种是采用泡沫托比如eps发泡体将产品包装起来。这种 包装方式虽然能够很好地保证缓冲材料不被压坏,但存在包裹在运输或仓储时 占据的空间过大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3.本技术提供一种瓶类缓冲包装托,以解决现有缓冲包装不理想的技术问 题。
4.本技术提供一种瓶类缓冲包装体,包括:上包装体和下包装体;
5.所述上包装体包括第一底部、自所述第一底部朝第一方向延伸形成的瓶颈 保护部和第一支撑部,所述瓶颈保护部包括瓶颈容置段;所述第一支撑部设置 于所述瓶颈保护部的外侧;
6.所述下包装体包括第二底部、自所述第二底部朝第二方向延伸形成的第二 支撑部和瓶底容纳部,所述第二支撑部设置于所述瓶底容纳部的外侧。
7.在本技术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底部和/或所述第二底部呈正多边形或 矩形结构,所述瓶颈保护部位于所述第一底部的中心处。
8.在本技术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支撑部为中空的棱台,多个所述第一支 撑部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底部的多个内角处。
9.在本技术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支撑部的侧面与所述第一底部的夹角在 90
°
至110
°
之间。
10.在本技术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瓶颈保护部还包括瓶口缓冲部,所述瓶口缓 冲部与所述瓶颈容置段连接,且置于所述瓶颈容置段的上方。
11.在本技术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瓶口缓冲部为碟型缓冲结构。
12.在本技术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上包装体还包括瓶肩保护部,所述瓶肩保护 部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支撑部和所述瓶颈保护部连接,且能够与待包装瓶的瓶 肩抵接。
13.在本技术一些实施例中,相邻两个所述第一支撑部之间设有连接加强部。
14.在本技术一些实施例中,在相邻两个所述第一支撑部之间设有瓶肩保护 部,在所述第一支撑部与所述瓶颈保护部之间设有连接加强部。
15.在本技术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瓶肩保护部的内侧面为弧面结构,且与待包 装瓶的瓶肩相配合。
16.在本技术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支撑部的外轮廓为“十字”形结构。
17.在本技术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瓶底容纳部和所述第二支撑部之间还设有加 强筋。
18.在本技术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底部的边缘处设有能够使多个所述上包 装体相互扣合在一起的第一扣合结构和/或所述第二底部的边缘处设有能够使 多个所述下包装体相互扣合在一起的第二扣合结构。
19.在本技术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瓶类缓冲包装体包含多个上包装体和/或多 个下包装体,多个所述上包装体通过撕拉部连接或多个所述下包装体通过撕拉 部连接或多个所述上包装体和多个所述下包装体之间通过撕拉部连接。
20.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瓶类缓冲包装体,包括上包装体和下包装体;所述 上包装体包括第一底部、自所述第一底部朝第一方向延伸形成的瓶颈保护部和 第一支撑部,所述瓶颈保护部包括瓶颈容置段;所述第一支撑部设置于所述瓶 颈保护部的外侧;所述下包装体包括第二底部、自所述第二底部朝第二方向延 伸形成的第二支撑部和瓶底容纳部,所述第二支撑部设置于所述瓶底容纳部的 外侧。本技术提供的瓶类缓冲包装体在使用时,待包装瓶体的瓶颈和瓶口容置 在所述瓶颈保护部内,待包装瓶体的瓶底和靠近瓶底部的瓶身容置在所述瓶底 容纳部内,并且分别在所述瓶颈保护部的外侧设置所述第一支撑部,在瓶底容 纳部的外侧设置所述第二支撑部加强缓冲包装体的整体强度和缓冲保护效果, 在保证了缓冲性能的同时,占据的空间小而且节约包装材料。
附图说明
21.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 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 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 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2.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上包装体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23.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上包装体的另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24.图3是图2中上包装体的主视图;
25.图4是图3中f-f处的剖视图;
26.图5是图2所示上包装体在另一视角的结构图;
27.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上包装体的又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
28.图7是图6中上包装体的仰视图;
29.图8是图6中上包装体的主视图;
30.图9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下包装体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31.图10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下包装体的另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32.图11是图10中下包装体的b向视图;
33.图12是图11中下包装体a-a处的剖视图;
34.图13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下包装体的又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35.图14是图13中下包装体的c向视图;
36.图15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下包装体的再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37.图16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上包装体组合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38.图17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下包装体组合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39.图18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瓶类缓冲包装体的包装效果示意图。
40.附图标记:上包装体10;第一底部11;上底面111;下底面112;第一翻边 113;瓶颈保护部12;瓶颈容置段121;瓶口缓冲部122;第一支撑部13;第一 凹槽131;瓶肩保护部14;连接加强部15;下包装体20;第二底部21;第二支 撑部22;第二凹槽221;瓶底容纳部23;瓶底容纳部内侧表面231;瓶底容纳部 底面232;瓶底边缘支撑面233;加强筋24;第一扣合结构31;第一凸面部311; 第一凹面部312;第二扣合结构32;第二凸面部321;第二凹面部322;撕拉部 40。
具体实施方式
41.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 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 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 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42.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
ꢀ“
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
ꢀ“
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 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 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 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 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 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所述特征。在本发明的描 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43.在本技术中,“示例性”一词用来表示“用作例子、例证或说明”。本技术中 被描述为“示例性”的任何实施例不一定被解释为比其它实施例更优选或更具 优势。为了使本领域任何技术人员能够实现和使用本发明,给出了以下描述。 在以下描述中,为了解释的目的而列出了细节。应当明白的是,本领域普通技 术人员可以认识到,在不使用这些特定细节的情况下也可以实现本发明。在其 它实例中,不会对公知的结构和过程进行详细阐述,以避免不必要的细节使本 发明的描述变得晦涩。因此,本发明并非旨在限于所示的实施例,而是与符合 本技术所公开的原理和特征的最广范围相一致。
44.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瓶类缓冲包装体,包括上包装体和下包装体;所述 上包装体包括第一底部、自所述第一底部朝第一方向延伸形成的瓶颈保护部和 第一支撑部,所述瓶颈保护部包括瓶颈容置段;所述第一支撑部设置于所述瓶 颈保护部的外侧;所述下包装体包括第二底部、自所述第二底部朝第二方向延 伸形成的第二支撑部和瓶底容纳部,所述第二支撑部设置于所述瓶底容纳部的 外侧。本技术提供的瓶类缓冲包装体在使用时,待包装瓶体的瓶颈和瓶口容置 在所述瓶颈保护部内,待包装瓶体的瓶底和靠近瓶底部的瓶身容置在所述瓶底 容纳部内,并且分别在所述瓶颈保护部的外侧设置所述第一支撑部,在瓶底容 纳部的外侧设置所述第二支撑部加强缓冲包装体的整体强度和缓冲保护效果, 在保证了缓冲性能的同时,占据的空间小而且节约包装材料。
45.请参阅图1,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上包装体10的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 意图。
上包装体10包括第一底部11、自所述第一底部11朝第一方向f1延伸形成 的瓶颈保护部12和第一支撑部13。其中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是,所述第一底部 11包括上底面111和下底面112,所述上底面111和所述下底面112平行设置,所 述第一底部11上具有第一贯通孔(图中未示出),所述第一贯通孔的延伸方向 与所述上底面111和所述下底面112垂直,自所述第一贯通孔的侧壁朝所述第一 方向f1(即从下底面112至上底面111的方向)延伸形成瓶颈保护部12。可以理 解的是,所述瓶颈保护部12包括瓶颈容置段121,所述瓶颈容置段121为中空结 构,待包装瓶体的瓶颈段通过所述第一贯通孔可进入所述瓶颈容置段121中, 从而对待包装瓶体的瓶颈段形成保护。进一步地,所述瓶颈容置段121的内表 面与待包装瓶体的瓶颈外表面相匹配,从而有利于对瓶体的瓶颈进行限位。需 要说明的是,在本技术的另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上底面111和下底面112也可以 不平行设置。在本技术的另一些实施例中,也可以先在所述上底面111上形成 所述瓶颈保护部12,然后再在所述第一底部11上开贯通孔与所述瓶颈保护部12 的内腔连通,在此不作限定。
46.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底部11呈正多边形结构或矩形结构。具体的,所述第 一底部11可为方形,所述瓶颈保护部12位于所述第一底部11的中心处,有利于 减少上包装体10的尺寸。
47.进一步地,在本技术的另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瓶颈保护部12还包括瓶口缓 冲部122,所述瓶口缓冲部122与所述瓶颈容置段121连接且置于所述瓶颈容置 段121的上方。可以理解的是,在瓶颈保护部12的上方设置瓶口缓冲部122,能 够使待包装瓶体瓶口处受到的冲击力进一步得到减缓。具体的,所述瓶口缓冲 部122为中空的蝶形缓冲结构,可在瓶口上方及四周均形成较好的缓冲保护效 果。
48.在本技术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支撑部13设置于所述瓶颈保护部12的外侧。 具体地,所述第一支撑部13可以是自上底面111或下底面112朝第一方向f1延伸 形成的凸起部。进一步地,所述凸起部为中空结构,有利于提高缓冲包装体的 缓冲保护效果。
49.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支撑部13为中空的环形凸台,所述环 形凸台环绕设置在所述瓶颈保护部12的外侧,从在瓶体瓶颈的外周形成缓冲保 护圈,可进一步提高缓冲保护效果。
50.在本技术的另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支撑部13为中空的棱台形结构,多 个所述第一支撑部13均匀设置在所述瓶颈保护部12的外侧。具体地,所述上包 装体10包括4个第一支撑部13,4个第一支撑部13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底部11 的四个内角处。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支撑部13的侧面与所述第一底部11(上底 面111)的夹角大于90
°
,具体地,优选90
°
~110
°
,该结构设计有利于缓冲 包装体的制备,且提高整体强度和缓冲保护效果,能有效避免第一支撑部13 在受力冲击时在其与所述第一底部11的连接处发生断裂。当然,在本技术的另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支撑部13也可以是其他缓冲性能较好的非中空或者中 空的结构,例如圆柱体或圆锥体等,在此不作限定。
51.请参阅图2,在本技术的另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支撑部13的外侧面还 设有第一凹槽131,所述第一凹槽131的长度方向与所述第一支撑部13的长度方 向相同。在所述第一支撑部13的外侧面设置所述第一凹槽131,能使所述第一 支撑部13的强度得到进一步的提高,有利于增强第一支撑部13的强度和缓冲性 能。
52.请继续参阅图1,在本技术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支撑部13与所述瓶颈保护 部12等
高。可以理解的是,所述第一支撑部13与所述瓶颈保护部12等高有利于 进一步增大缓冲面积,提高缓冲效果。在本技术的另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 支撑部13也可以高于所述瓶颈保护部12。可以理解的是,所述第一支撑部13 高于所述瓶颈保护部12可以进一步避免瓶颈受到外力的直接冲击,提高缓冲保 护效果。
53.进一步地,所述上包装体10还包括瓶肩保护部14,所述瓶肩保护部14两端 分别与所述第一支撑部13和所述瓶颈保护部12相连接。具体的,所述上包装体 10包括4个瓶肩保护部14,每个所述瓶肩保护部14的外端(远离瓶颈保护部12 的一端)分别与相应的所述第一支撑部13靠下端的侧面连接,每个所述瓶肩保 护部14的内端均与所述瓶颈保护部12靠下端的侧面连接,每个所述瓶肩保护部 14的底部与所述第一底部11连接。可以理解的是,一方面,每个所述第一支撑 部13的上端均与所述瓶颈保护部12的上端间隔设置,所述第一支撑部13的上端 在受到外力冲击时具有一定的缓冲空间,且作用在第一支撑部13上的外力需要 经瓶肩保护部14传递至待包装瓶体,可有效避免外力直接传递至待包装瓶体 (如瓶颈底部),有利于提高缓冲保护效果。另一方面,所述瓶肩保护部14 使所述第一底部11、所述第一支撑部13和所述瓶颈保护部12三者连为一体,能 有效提高上包装体10的整体强度以及缓冲保护效果。
54.进一步地,所述瓶肩保护部14的内表面抵接于待包装瓶体的瓶肩外表面 上,且具有与瓶肩外表面相配合的曲面,有利增加瓶肩保护部14与待包装瓶瓶 肩的接触受力面积,进一步增加缓冲保护效果。同时,所述瓶肩保护部14内表 面上的曲面能对待包装瓶进行限位,从而提高包装瓶的稳定性,避免包装瓶在 运输过程中出现晃动。
55.进一步地,请继续参阅图1,相邻两个所述第一支撑部13之间设有连接加 强部15。可以理解的是,连接加强部15可有效提高所述第一支撑部13以及第一 底部11的强度,进一步增加缓冲保护效果。
56.当然在本技术的另一些实施例中,具体请参阅图2至图5,所述连接加强部 15也可以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撑部13和所述瓶颈保护部12之间,所述瓶肩保护部 14位于相邻两第一支撑部13之间。
57.具体地,所述连接加强部15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支撑部13与所述瓶颈保护 部12,并同时与所述第一底部11相连接,使所述第一底部11、所述第一支撑部 13和所述瓶颈保护部12三者连为一体,有利于上包装体10的整体强度以及缓冲 保护效果。
58.所述瓶肩保护部14位于相邻两第一支撑部13之间,所述瓶肩保护部14内侧 面为与待包装瓶体的瓶肩形状相匹配的弧面。所述瓶肩保护部14将所述第一底 部11、相邻两第一支撑部13、相邻两连接加强部15和瓶颈保护部12连为一体, 能够进一步提高上包装体10的整体强度和缓冲保护效果。同时,瓶肩保护部14 内侧的所述弧面与所述瓶肩形状相匹配有利于增大所述瓶肩保护部14与瓶肩 的贴合面积,进一步降低外力对瓶肩的冲击,有效提高缓冲性能。
59.请参阅图6至图8,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底部11边缘处设有 能够使得多个上包装体10相互扣合在一起的第一扣合结构31。在一些具体的实 施例中,所述第一扣合结构31为锯齿结构,并设置在第一底部11的两条对边处。 所述第一扣合结构31包括第一凸面部311和第一凹面部312,所述第一凸面部 311和所述第一凹面部312形状相配合。当需要将两个上包装体10组合使用时, 只需将其中一个上包装体10相应位置处的第一凹面
部312对准另一个上包装体 10相应位置处的第一凸面部311,并使第一凸面部311和第一凹面部312紧密贴 合即可实现。当需要将多个(二个或以上)上包装体10组合使用时,只需重复 上述步骤即可,此处不再赘述。当然,可以理解的是,在所述第一底部11的同 一个边缘处所述第一扣合结构31的数量可以是一个或多个,可以是在所述第一 底部11的部分边缘处设有第一扣合结构31,也可以是在所述第一底部11的全部 边缘处设有第一扣合结构31,在此不作限定。
60.进一步地,在本技术的另一些实施例中,在第一底部11中未设有第一扣合 结构31的边缘处设置有第一翻边113,所述第一翻边113自上底面111沿f1方向 延伸而出。当然,所述第一翻边113也可以自下底面112沿f1反方向延伸,或者 自上底面111和下底面112同时沿f1方向和与f1相反方向延伸,在此不作限定。 可以理解的是,在第一底部11上设置所述第一翻边113,能够增大所述上包装 体10与外包装盒内侧面的接触面积,避免包装体在收到外力冲击时第一底部11 边缘对外包装盒造成损伤。
61.请参阅图9,图9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下包装体20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 意图。所述下包装体20包括第二底部21、自所述第二底部21朝第二方向f2延伸 形成的第二支撑部22和瓶底容纳部23,所述第二支撑部22设置于所述瓶底容纳 部23的外侧。需要说明的是,请参阅图18,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瓶类缓冲包 装体的包装效果示意图。在使用本技术中的缓冲包装体对待包装瓶体进行包装 时,所述上包装体10和所述下包装体20相对设置,所述第二底部21与所述第一 底部11相对设置,所述第二方向f2与所述第一方向f1为相反方向。待包装瓶体 的瓶颈和瓶口容置在所述瓶颈保护部12内,待包装瓶体的瓶底和靠近瓶底部的 瓶身容置在所述瓶底容纳部23内。
62.请继续参阅图9,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底部21呈正多边形结构或矩形结构。 例如,所述第二底部21可为方形。具体地,所述瓶底容纳部23为中空圆柱体, 且位于所述第二底部21中心处。所述瓶底容纳部内侧面231为与瓶身紧密配合 的圆柱面。将瓶底容纳部内侧面231设置成圆柱面,能够增大瓶底容纳部内侧 面231与瓶身的贴合面积,一方面能够使瓶身在下包装体20中的定位稳定性更 好,另一方面有利于增强对身的缓冲保护作用。
63.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支撑部22的外轮廓为“十字”形结构。所述第二支撑 部22的中心和所述瓶底容纳部23的中心重合,且所述第二支撑部22高于所述瓶 底容纳部23。可以理解的是,将所述第二支撑部22的外轮廓设置成“十字”形,, 不仅能够起到缓冲作用,还具有“加强筋”的作用,能使所述下包装体20的结 构稳定性及强度得到有效提高。所述第二支撑部22高于所述瓶底容纳部23,有 利于避免待包装瓶底部直接受力。
64.在本技术另一些实施例中,具体的请参阅图10至图12,所述瓶底容纳部23 包括瓶底容纳部内侧表面231、瓶底容纳部底面232和瓶底边缘支撑面233。所 述瓶底容纳部内侧表面231和瓶底边缘支撑面233相连,所述瓶底容纳部内侧表 面231和瓶底边缘支撑面233位于相邻两个第二支撑部22之间,并使得相邻的两 个第二支撑部22相连接。所述瓶底容纳部底面232为与瓶底凹面形状相匹配的 凸面,所述瓶底容纳部底面232边缘与所述瓶底边缘支撑面233相连。由于瓶底 与瓶身的连接处属于受力易损的部位,本技术实施例在瓶底容纳部23中设置瓶 底边缘支撑面233用于支撑和保护瓶底边缘,有利于提高下包装体20的缓冲包 装性能。同时,将瓶底容纳部底面232设置成与瓶底凹槽型底面形状相一致的 凸面,不仅增大了瓶底容纳部底面232与瓶底的贴合面面积,提高下包装体20 缓冲性能,而且
有利于提高待包装瓶在下包装体20中的定位稳定性,有利于减 少物流运输过程中受到的晃动。
65.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支撑部22为中空的棱台结构,多个所述第二支撑部22 均匀设置在所述瓶底容纳部23的外侧。具体地,所述下包装体20包括4个第二 支撑部22,4个第二支撑部22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二底部21的四个内角处。所述 第二支撑部22外表面侧面还设有第二凹槽221,所述第二凹槽221长度方向与所 述第二支撑部22长度方向相同。在所述第二支撑部22外侧表面长度方向设置所 述第二凹槽221,能使所述第二支撑部22的强度得到进一步的提高,有利于增 强下包装体20整体的缓冲性能。当然,在本技术的另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 支撑部22也可以是其他缓冲性能较好的非中空或者中空的结构,例如圆柱体或 圆锥体等,在此不作限定。
66.进一步的,请参阅图13和图1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下包装体20的又一 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所述瓶底容纳部底面232和所述第二支撑部22之间还 设有加强筋24。所述加强筋24连接于所述瓶底容纳部底面232和所述第二支撑 部22,所述加强筋24长度方向与所述第二支撑部22长度方向大体一致,有利于 在提高所述第二支撑部22的结构稳定性和强度的同时,增强下包装体20整体的 结构稳定性和强度。
67.请参阅图15,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底部21的边缘处设有能 够使得多个下包装体20相互扣合在一起的第二扣合结构32。在一些具体的实施 例中,所述第二扣合结构32设置在第二底部21的两条对边处,所述第二扣合结 构32为锯齿结构。所述第二扣合结构32包括第二凸面部321和第二凹面部322, 所述第二凸面部321和所述第二凹面部322形状相配合。
68.进一步地,所述上包装体10和/或所述下包装体20由纸制成。具体地,所 述上包装体10和所述下包装体20均由纸浆模塑形成的一体结构,从而使本技术 中的所述上包装体10和所述下包装体20具有更高的强度,且环保性更好。
69.请参阅图16和图17,图16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上包装体10组合结构的结 构示意图,图17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下包装体20组合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具 体地,多个所述上包装体10通过撕拉部(40)连接或多个所述下包装体10通过 撕拉部(40)连接或多个所述上包装体10和多个所述下包装体10之间通过撕拉 部(40)连接。当需要单个使用时,只需撕开边缘处的撕拉部40取出一个上包 装体10或下包装体20即可。当需要多个一起使用时,只需撕开对应位置的撕拉 部40即可。将多个上包装体10或下包装体20通过撕拉部40制成组合结构,可使 上包装体10或下包装体20的使用更灵活,便于运输和使用。
70.以上对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瓶类缓冲包装体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 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 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依据本发明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 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