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夹持运送机构及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036745发布日期:2021-05-11 17:09阅读:89来源:国知局
一种夹持运送机构及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生产线运送装置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夹持运送机构及装置。



背景技术:

在生产线中,经常需要利用台车来将前一工序加工完成的工件物料运送到后一工序,以进行进一步的加工。在现有技术中,上述过程物料由前一工序完成品堆放点搬运到台车上的操作以及由台车搬运到后一工序原料堆放点的操作均由操作人员手动完成,不仅需要消耗大量的人工工时,而且当物料较多、较重时,操作人员的体力也会大大损耗。

经现有技术检索发现,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号为cn202625158u,公开了一种生产线工序间物料运送台车自动送料装置,包括承载面板、底座、支架、驱动支架伸缩的气缸及触发器;支架包括通过铰链交叉连接的长边架及短边架,长边架在铰链以上的长度大于短边架在铰链以上的长度;长边架上端与承载面板铰接,下端支撑在底座上部;短边架下端与底座铰接,上端支撑在承载面板下部;长边架下端与气缸的活塞相连;支架伸缩时,长边架下端在底座上移动,短边架上端在承载面板上移动;触发器与气缸可控连接。该装置仍然存在上述相关问题,且占用空间大。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夹持运送机构及装置。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夹持运送机构,包括基座和夹持杆;

所述基座为u型槽结构,包括底板和竖板,两块所述竖板上设有同轴线的轴孔;

所述夹持杆包括杆体和夹板,所述夹板包括第一夹板和第二夹板,所述第一夹板和所述第二夹板连接于所述杆体的端部后形成f型结构,所述第一夹板与所述第二夹板之间形成夹持腔,所述杆体远离所述夹板的一端设有转孔;

所述杆体设有所述转孔的一端置于两块所述竖板之间,所述转孔与两侧的所述轴孔通过销轴连接,所述夹持杆转动连接于所述基座上。

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杆体设有减轻槽,所述减轻槽自所述杆体的下表面朝上表面的方向削除一定厚度的材料形成。

一些实施方式中,位于所述夹持腔入口处的所述第一夹板以及所述第二夹板的棱边做圆弧倒角处理。

一些实施方式中,还包括弯板,所述弯板为l型结构,所述弯板的横板与所述杆体连接,所述弯板的竖板朝所述底板的方向延伸。

一些实施方式中,还包括支撑组件,所述支撑组件包括连接板和支撑柱,所述连接板与所述底板连接并位于靠近所述夹板的一侧,所述支撑柱连接于所述连接板的表面,所述支撑柱用于和所述杆体下表面接触并作为所述杆体的一个支点。

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支撑柱为弹性柱,所述弹性柱为橡胶柱或弹簧柱。

一些实施方式中,位于所述连接板上的所述支撑柱为多个,多个所述支撑柱成阵列排布。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夹持运送装置,包括所述的夹持运送机构,还包括滑轨以及顶升机构;

所述滑轨为凹槽结构,所述滑轨的凹槽内设有传动链,所述基座坐落于所述滑轨的凹槽内,所述底板与传动链连接并随所述传动链直线往复运动;

所述顶升机构包括顶板与动力装置,所述夹持运送机构通过所述传动链到达预定位置后,所述顶板通过所述动力装置向上运动,向上运动的所述顶板与所述弯板的竖板接触并将所述夹持杆顶起。

一些实施方式中,还包括承力轮,所述承力轮安装于所述弯板的竖板上,所述承力轮用于和所述顶板接触。

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承力轮为弹性橡胶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

1、本发明夹持运送机构结构简单,运送效率高,方便维护。

2、本发明夹持运送机构通过夹持杆上设置有弯板,即可用于施加向下的压力使得夹持板与被夹持件加持的更加牢固,同时可与机械自动化设备相适配作为推动杆体的支点,实现与被夹持件的分离解锁,方便快捷。

3、本发明夹持运送机构通过设置支撑组件可使夹持板保持在预定高度,防止夹持杆前端的夹板因向下延伸而与物件进行钩挂,同时还通过进一步优化设计消除夹持杆解锁过程中因回落的硬接触而造成的损害。

4、本发明夹持运送装置通过在弯板下端连接有承力轮,不仅有效增大了与顶板的接触面积,而且进一步将承力轮设计为具有一定弹性橡胶轮,防止解锁时突然受力造成的卡死问题。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为本发明一种夹持运送机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一种夹持运送装置整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以下实施例将有助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进一步理解本发明,但不以任何形式限制本发明。应当指出的是,对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化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实施例1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夹持运送机构,包括基座1以及与基座1转动连接的夹持杆2。基座1为u型槽结构,由一块底板11和两块竖板12一体成型。在两块竖板12上分别开设有轴孔121,两个轴孔121为同轴设置。夹持杆2包括有杆体21和夹板22形成的f型结构杆,具体的,夹板22包括第一夹板221和第二夹板222,第一夹板221和第二夹板222间隔一定距离且相互平行地连接于杆体21的同一侧面。优选的,连接后第一夹板221与杆体21的端面相齐平,第二夹板222远离第一夹板221一定距离,两者形成倒u型结构的夹持腔。与夹板22连接位置相对的杆体21的另一端设有转孔211,转孔221与轴孔121相适配。杆体21设有转孔211的一端位于两块竖板12之间,销轴3的端部依次经过一侧竖板12的轴孔121、转孔211以及另一侧竖板12的轴孔121后锁定,实现夹持杆2与基座1的转动连接。

本发明夹持运送机构的工作原理为:通过手动或机械手将杆体21以销轴3为支点抬起,装载有物料的承载板9的一侧设有手柄,其手柄与第一夹板221和第二夹板222形成的夹持腔相适配并被夹持后,通过传动机构拖动基座运动,载有物料的承载板则被夹持杆2推送或拖动到相应位置,进而完成物料于生产线上的转移转运。本发明结构简单,运送效率高,方便维护。

优选的,u型夹持腔的开口内侧的第一夹板221和第二夹板222的棱边座圆弧倒角处理,即通过圆弧倒角处理使得待夹持的手柄可较为方便的进入u型夹持腔内,提高工作效率。

优选的,自杆体21的下表面朝上表面的方向消除一定厚度的材料形成有减轻槽212,减轻槽212自第二夹板222向着转孔211的方向延伸一定距离。进一步的减轻槽212的两端均为曲线圆滑过渡,确保良好的承力效果。减轻槽212的设置可进一步降低夹持运送机构的整体重量。

进一步的,杆体21上连接有l型结构的弯板5,弯板5的横板与杆体21的上表面或下表面连接,其连接方式优选为螺接,弯板5的竖板朝向下方,即朝向底板11所在的方向。弯板5可用于施加向下的压力使得第一夹板221和第二夹板222与被夹持件加持的更加牢固,同时可与机械自动化设备相适配作为推动杆体21的支点,实现与被夹持件的分离解锁,方便快捷。

实施例2

本实施例2是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形成,通过设置支撑组件可使夹持板保持在预定高度,防止夹持杆前端的夹板因向下延伸而与物件进行钩挂,同时还通过进一步优化设计消除夹持杆解锁过程中因回落的硬接触而造成的损害。具体地:

支撑组件4包括连接板41和连接于连接板41上的支撑柱42,支撑柱42为柱体结构,优选以垂直的方式固定于连接板41上。连接板41与底板11相连,连接方式通过焊接或螺接等实现,连接板41位于底板11朝向夹持板2方向延伸。支撑柱42与销轴相距一定距离,夹持杆2通过销轴4作为转动支点,当向下转动到一定位置时,夹持杆2的下表面与支撑柱42的上表面相接触,此时,支撑柱42作为夹持杆2的另一个支点就可使得夹持杆2保持一定的水平度或保持预定的倾斜度,进而通过预留一定空间可有效防止向下延伸的第一夹板221和第二夹板222的下端部与流水线中的物件进行钩挂的技术问题。

优选的,支撑柱42设计为弹性柱体,弹性主体可为橡胶柱或弹簧柱。通过将支撑柱42设计为弹性柱体,可使得夹持杆2与被夹持件解锁脱离时,夹持杆2因自由落体与支撑柱42的硬性接触变为弹性接触,消除硬接触而造成的结构件的损坏。

进一步的,设置于连接板41上的支撑柱42有多个,多个支撑柱42通过并排设置或其他方式成阵列排布,以增大对夹持杆2的支撑效果。

实施例3

本实施例3是在实施例1或实施例2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夹持运送装置,包括实施例1或实施例2任一实施例中的夹持运送机构,还包括,滑轨6和顶升机构7。滑轨6设计为凹槽结构,其滑轨6的凹槽内设有传动链61,传动链61可在滑轨6内做直线往复运动。基座1的部分置于滑轨6的凹槽内,其底板与传动链61连接,通过传动链61的直线往复运动带动夹持运送机构的往复运动,以达到夹持运送物件的目的。顶升机构7包括顶板和动力装置(动力装置未在图中显示),动力装置用于顶板的上下运动,顶板位于滑轨6的侧面。当传动链6带动基座1到达预定位置后,弯板5的竖板位于顶板的上方,通过动力装置将顶板顶起,顶板与弯板5的竖板相接触,进而使得第一夹板221和第二夹板222与被夹持物件脱离,实现自动解锁,提高自动化效率,且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提升物件运送的周转率。

优选的,在弯板5的下端连接有承力轮8,承力轮8可通过销轴连接于弯板5的下端。当顶板被顶起时,承力轮8与顶板相接触,相对于弯板5与顶板的直接接触,增大了与顶板的接触面积,降低了对结构件弯板5的损害以及弯板5和夹持杆2连接处的牢固度。

进一步的,承力轮8设计为具有一定弹性的橡胶轮,通过橡胶轮的弹性作用可有效防止因第一夹板221和第二夹板222与被夹持件存在错位等情况下突然受力而产生的卡死问题以及产生卡死问题时冲击力对弯板以及弯板和夹持杆连接造成的不良影响。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以上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进行了描述。需要理解的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特定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权利要求的范围内做出各种变化或修改,这并不影响本发明的实质内容。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和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任意相互组合。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