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锥形套管自动输入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016592发布日期:2020-08-28 15:59阅读:285来源:国知局
一种锥形套管自动输入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锥形套管自动装盘用工具,具体涉及一种锥形套管自动输入设备。



背景技术:

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申请号为cn201811581536.1锥形套管自动装盘工艺及锥形套管自动装盘机,该自动装盘机包括:料仓、推件机械手、间距隔栏、送件机械手以及过渡托盘,料仓内存储有多排锥形套管,一排排横卧的锥形套管在料仓内,推件机械手需要将料仓内最底排锥形套管推送到间距隔栏内,间距隔栏翻转锥形套管,使得锥形套管在竖直方向上,送件机械手将装有锥形套管的间距隔栏推送到过渡托盘的一排孔正上方,间距隔栏上安装有开闭机构,以在翻转过程中封闭间距隔栏,到达过渡托盘一排孔上方后打开间距隔栏释放锥形套管,从而实现向过渡托盘一排排地输送位于竖直方向上的锥形套管,但是开闭机构需要在动力源驱动下在锥形套管进入到间距隔栏后封闭间距隔栏,执行此步骤需要耗费能源,增加使用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提供一种锥形套管自动输入设备,解决现有技术中开闭机构需要在动力源驱动下在锥形套管进入到间距隔栏后封闭间距隔栏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锥形套管自动输入设备,包括:料仓、推件机械手、翻转箱、弹性开闭装置、推开驱动装置、安装座、旋转驱动装置以及送件机械手;料仓内用于叠放至少三排锥形套管;在料仓一侧安装有推件机械手,在料仓另一侧安装有翻转箱,推件机械手用于将锥形套管推送至翻转箱内;翻转箱与料仓接触的端部安装有弹性开闭装置,弹性开闭装置用于开闭翻转箱与料仓接触的端部,在弹性开闭装置内设置有第一弹性件,在第一弹性件弹力下能保持弹性开闭装置关闭翻转箱与料仓接触的端部,当推件机械手将锥形套管推送至翻转箱内时锥形套管能挤压弹性开闭装置打开翻转箱;在翻转箱侧壁上安装有与弹性开闭装置作用的推开驱动装置,推开驱动装置用于推动弹性开闭装置打开翻转箱;翻转箱与安装座铰接,在安装座与翻转箱的连接处旋转驱动装置,旋转驱动装置用于驱动翻转箱旋转;送件机械手用于使安装座和翻转箱在料仓与过渡托盘之间移动。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通过设置弹性开闭装置内的第一弹性件,实现了在第一弹性件弹力下保持弹性开闭装置翻转箱与料仓接触的端部,实现了当推件机械手将锥形套管向翻转箱内推送时锥形套管能够通过挤压力将弹性开闭装置挤开,不需要推开驱动装置运动,减少打开翻转箱时需要的能源,节约了成本,有利于环保,而从翻转箱内挤出时挤压弹性开闭装置不易挤开弹性开闭装置,这样能保证在翻转箱旋转过程中锥形套管突然外漏,保证了翻转箱到达制定位置后才能打开翻转箱释放锥形套管,从而保证了灌入、翻转、放出锥形套管的工作能够有序进行。

本实用新型的其它优点、目标和特征将部分通过下面的说明体现,部分还将通过对本实用新型的研究和实践而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

附图说明

图1为锥形套管自动输入设备中料仓与翻转箱处的剖视图;

图2为锥形套管自动输入设备的侧视图;

图3为第二弹性件处的剖视图;

图4为图1中a处的放大图。

附图标记:料仓1、推件机械手2、翻转箱3、铰接轴30、弹性开闭装置4、开闭块41、移动杆42、顶板43、弹簧44、推开驱动装置5、安装座6、旋转驱动装置7、齿轮71、齿条72、限转组件73、限位条731、滑轮732、安装架733、第二弹性件74、送件机械手8、第二气缸81、铰接板82、锥形套管9。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作用更加清楚及易于了解,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阐述:

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锥形套管9自动输入设备,包括:料仓1、推件机械手2、翻转箱3、弹性开闭装置4、推开驱动装置5、安装座6、旋转驱动装置7以及送件机械手8;料仓1内用于叠放至少三排锥形套管9;在料仓1一侧安装有推件机械手2,在料仓1另一侧安装有翻转箱3,推件机械手2用于将锥形套管9推送至翻转箱3内;翻转箱3与料仓1接触的端部安装有弹性开闭装置4,弹性开闭装置4用于开闭翻转箱3与料仓1接触的端部,在弹性开闭装置4内设置有第一弹性件,在第一弹性件弹力下能保持弹性开闭装置4关闭翻转箱3与料仓1接触的端部,当推件机械手2将锥形套管9推送至翻转箱3内时锥形套管9能挤压弹性开闭装置4打开翻转箱3;在翻转箱3侧壁上安装有与弹性开闭装置4作用的推开驱动装置5,推开驱动装置5用于推动弹性开闭装置4打开翻转箱3;翻转箱3与安装座6铰接,在安装座6与翻转箱3的连接处旋转驱动装置7,旋转驱动装置7用于驱动翻转箱3旋转;送件机械手8用于使翻转箱3在料仓1与过渡托盘之间移动。

为了设计结构简单且使用方便的弹性开闭装置4,弹性开闭装置4包括:开闭块41、移动杆42、顶板43以及弹簧44,开闭块41用于开闭翻转箱3与料仓1接触的端部,开闭块41为三角形柱体结构,开闭块41靠近料仓1的面为倾斜面,倾斜面与水平方向之间夹角为锐角,倾斜面靠近料仓1的边缘所在位置高于倾斜面靠近过渡托盘的边缘所在位置,倾斜面的设计,避免了当锥形套管9从翻转箱3挤出时即便是挤压力度很大也很难挤开开闭块41,开闭块41固定至移动杆42一端,移动杆42另一端穿出且与顶板43固定,顶板43固定至弹簧44一端,弹簧44另一端固定至翻转箱3,弹簧44为第一弹性件,推开驱动装置5位于顶板43与翻转箱3之间。推件机械手2将最底排锥形套管9从料仓1向着翻转箱3内推送,锥形套管9挤压开闭块41,开闭块41慢慢升高,从而使得开闭块41打开翻转箱3,锥形套管9进入到翻转箱3内,由于推动机械手的输出端不会越过开闭块41,因此开闭块41在弹簧44弹力下下降时不会阻碍推动机械手的输出端缩回,锥形套管9刚刚越过锥形套管9就缩回,这样也能保证开闭块41将锥形套管9阻挡在翻转箱3内,避免锥形套管9在翻转过程中漏出。

为了设计结构简单的推开驱动装置5,推开驱动装置5包括:第一气缸,第一气缸安装在翻转箱3上,第一气缸的活塞杆用于与顶板43接触,第一气缸的活塞杆不与顶板43连接,是直接将顶板43顶开。

为了设计结构简单的旋转驱动装置7,旋转驱动装置7包括:齿轮71、齿条72、限转组件73以及第二弹性件74,翻转箱3两侧壁上均延伸有铰接轴30,两铰接轴30分别穿过两安装座6开设的导向槽内,铰接轴30与送件机械手8的输出端铰接,在铰接轴30上固定有齿轮71,在安装座6中部安装有齿条72,齿条72能齿轮71啮合,铰接轴30与送件机械手8的输出端铰接处安装有第二弹性件74,第二弹性件74用于保持翻转箱3内锥形套管9位于竖直方向上,齿条72用于铰接轴30在安装座6上移动时驱动齿轮71旋转90°,在安装座6上安装有限转组件73,限转组件73用于保持翻转箱3装载横卧锥形套管9的状态。当翻转箱3位于过渡托盘上方时,在第二弹性件74弹力下保持翻转箱3内锥形套管9位于竖直方向上,第二弹性件74的作用使得翻转箱3内锥形套管9位于竖直方向上时翻转箱3不会随意翻转,避免从翻转箱3内落下的锥形套管9因不在竖直方向上而无法进入到过渡托盘内,实现了锥形套管9自动插入到过渡托盘内。当翻转箱3从过渡托盘上方向着料仓1移动过程中,由于送件机械手8与铰接轴30的铰接,因此翻转箱3遇到一点阻碍也不会与送件机械手8脱离,此过程中,齿轮71开始与齿条72啮合,齿条72相对齿轮71的移动,使得翻转箱3翻转90°,翻转箱3背离弹性开闭装置4的端部就翻转到翻转箱3背离料仓1一侧,翻转完成后限转组件73马上作用,限转组件73限制翻转箱3翻转,以保持翻转箱3能够承接料仓1排出的卧式锥形套管9,在此之后限转组件73一直不会与翻转箱3脱离,在送件机械手8的带动下翻转箱3与料仓1靠近,整个旋转驱动装置7内没有需要动力的旋转驱动设备,减少了使用,减少了设备成本,只需要借助送件机械手8的力量,减少了能源的消耗,有利于环保。

为了设计结构简单的限位组件,限位组件包括:限位条731、滑轮732以及安装架733,在翻转箱3靠近齿条72的侧壁凸出形成有限位条731,限位条731背离弹性开闭装置4的段部与位于翻转箱3内锥形套管9中心线平行,限位条731背离安装座6一侧与滑轮732紧贴,滑轮732能转动地安装在安装架733上,安装架733与安装座6固定,安装架733位于齿条72旁。

限位条731靠近弹性开关装置的端部向安装座6倾斜。为了使得滑轮732与限位条731的配合时不会与齿条72和齿条72脱离时衔接不上,避免齿轮71与齿条72一脱离、且滑轮732与限位条731还没作用而导致无法保持翻转箱3能承接料仓1排出的卧式锥形套管9的状态,且限位条731的倾斜也配合了齿条72通过齿轮71带动翻转箱3旋转。

为了设计结构简单的送件机械手8,且实现送件机械手8与铰接轴30的铰接,送件机械手8包括:第二气缸81以及铰接板82,第二气缸81的活塞杆与铰接板82固定,铰接板82与铰接轴30铰接,铰接轴30外壁凹陷形成环形槽,环形槽内卷积有卷簧,卷簧内端固定至铰接轴30,铰接轴30另一端固定至铰接板82。

当翻转箱3从过渡托盘上方向着料仓1移动过程中,齿轮71开始与齿条72啮合,齿条72相对齿轮71的移动,使得翻转箱3翻转,翻转到中途,滑轮732与限位条731向着安装座6倾斜的端部开始接触,当翻转到90°时滑轮732就刚刚越过限位条731的倾斜段,滑轮732与限位条731背离弹性开闭装置4的段部紧贴,翻转箱3背离弹性开闭装置4的端部就翻转到翻转箱3背离料仓1一侧,翻转完成后滑轮732位于限位条731背离安装座6一侧以限制翻转箱3翻转,以保持翻转箱3能够承接料仓1排出的卧式锥形套管9。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