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软胶囊铝塑包装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705964发布日期:2020-10-30 21:15阅读:80来源:国知局
一种软胶囊铝塑包装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软胶囊生产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软胶囊铝塑包装机。



背景技术:

软胶囊属于胶囊剂的一种包装方式,常见于药品或保健食品。它是将液体药物或液果体药物经处理密封于软质囊材中而制成的一种胶囊剂。软质囊材是由胶囊用明胶、甘油或其他适宜的药用辅料单独或混合制成。在软胶囊的生产过程中,为了保证软胶囊的品质,便于运输和存储,需要对软胶囊进行包装。但是,目前的软胶囊包装机需要人工将软胶囊放置在包装基材的放置腔内部,劳动强度大,效率低,影响软胶囊的生产。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软胶囊铝塑包装机,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包括主体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定位架,所述定位架内从右到左依次安装有第二热压装置、装料装置、铝塑膜放置装置和第一热压装置,所述定位架的前后两侧分别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内安装有输送装置,所述输送装置的位置与第二热压装置、装料装置、铝塑膜放置装置和第一热压装置的位置相对应,所述主体板的上表面安装有包装基材放置装置,所述包装基材放置装置的出料端与输送装置的进料端相对应,所述定位架上安装有电源开关组,所述电源开关组的输入端与外部电源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电源开关组的输出端与第二热压装置、装料装置、铝塑膜放置装置、输送装置、包装基材放置装置和第一热压装置的输入端电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热压装置包括第一固定板,所述第一固定板位于定位架内且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固定板上表面的中间位置固定连接有第二支撑柱,所述第二支撑柱的顶端与第一定位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固定板的上表面四角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电动伸缩杆,所述第一电动伸缩杆的伸缩端穿过第一定位板与第一按压板连接,所述第一按压板的下表面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内固定连接有第一电加热板,所述第一按压板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塑性板,所述第一塑性板的位置与第一电加热板的位置相对应。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铝塑膜放置装置包括安置板,所述安置板的数量为两个,且两个安置板分别位于定位架的前后两侧并固定连接,所述安置板上设有卡接槽,两个安置板之间固定连接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两个第二电动伸缩杆,所述第二电动伸缩杆的伸缩端与连接块,两个连接块之间转动连接有导向辊,所述导向辊上设有等距的安装槽,所述安装槽内安装有电加热管。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装料装置包括放置板,所述放置板位于定位架上且固定连接,所述放置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盛放箱,所述放置板上设有通槽,所述通槽的位置与盛放箱出料口的位置相对应,所述盛放箱内安装有第二导向板和第一导向板,所述第二导向板出料端的位置与第一导向板进料端的位置相对应,所述第一导向板出料端的位置与盛放箱出料口的位置相对应,所述盛放箱内固定连接有两个第三电动伸缩杆,所述第三电动伸缩杆的伸缩端与推板固定连接,所述推板位于第一导向板的一侧,所述放置板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输流板,所述输流板进料口的位置与放置板通槽的位置相对应。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二热压装置包括第二固定板,所述第二固定板位于定位架内且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固定板上表面的中间位置固定连接有第三支撑柱,所述第三支撑柱的顶端与第二定位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固定板的上表面四角分别固定连接有第四电动伸缩杆,所述第四电动伸缩杆的伸缩端穿过第二定位板与第二按压板连接,所述第二按压板的下表面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内固定连接有第二电加热板,所述第二按压板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塑性板,所述第二塑性板的位置与第二电加热板的位置相对应。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述输送装置包括第五电动伸缩杆、第一电机和第一活动轴,所述第五电动伸缩杆的数量为四个且等距固定连接在安装槽的上侧,所述第五电动伸缩杆的伸缩端与安装架固定连接,所述安装架内通过第二活动轴与第一导向轮连接,四个第一导向轮之间通过第二输送带连接,所述第一活动轴的数量为三个且等距安装在安装槽内,所述第一活动轴上转动连接有第二导向轮,所述安装槽内转动连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前后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二导向轮,四个第二导向轮之间通过第一输送带连接,所述连接杆上固定连接有锥齿轮,所述第一电机位于定位架内且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电机通过电机轴与电机锥齿轮连接,所述电机锥齿轮的位置与锥齿轮的位置相对应且啮合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包装基材放置装置包括第一放置架和第二放置架,所述第一放置架和第二放置架上均位于主体板上且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放置架内表面的前后两侧分别通过连接轴与第一卡接架连接,后侧的连接轴穿过第一卡接架与第二电机连接,所述第一卡接架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伸缩杆和弹簧,所述伸缩杆的位置与弹簧的位置相对应且套接,所述伸缩杆和弹簧的伸缩端与安装块固定连接,两个安装块之间转动连接有清洗辊,所述第二放置架内转动连接有带动杆,所述带动杆的一端穿过第二放置架与第三电机连接,所述带动杆上固定连接有两个转动块,所述转动块上固定连接有第六电动伸缩杆,所述第六电动伸缩杆的伸缩端与第二卡接架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包装基材放置装置方便工作人员放置包装基材,减少工作人员的工作量,方便工作人员对包装基材的更换,通过自动热压、自动铺设、自动注料和包装铝塑膜,提高自动化程度,降低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了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热压装置、铝塑膜放置装置、装料装置和第二热压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输送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包装基材放置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主体板、2-定位架、3-第一热压装置、301-第一固定板、302-第二支撑柱、303-第一电动伸缩杆、304-第一按压板、305-第一塑性板、306-第一电加热板、307-第一定位板、4-铝塑膜放置装置、401-安置板、402-连接板、403-第二电动伸缩杆、404-导向辊、405-电加热管、406-连接块、5-装料装置、501-放置板、502-盛放箱、503-第一导向板、504-推板、505-第三电动伸缩杆、506-第二导向板、507-输流板、6-第二热压装置、601-第二固定板、602-第三支撑柱、603-第四电动伸缩杆、604-第二按压板、605-第二塑性板、606-第二电加热板、607-第二定位板、7-电源开关组、8-输送装置、801-第五电动伸缩杆、802-第一导向轮、803-第二导向轮、804-第一活动轴、805-第一输送带、806-安装架、807-第二输送带、808-第二活动轴、809-连接杆、810-锥齿轮、811-电机锥齿轮、812-第一电机、9-包装基材放置装置、901-第一放置架、902-连接轴、903-第一卡接架、904-弹簧、905-伸缩杆、906-第二电机、907-第二卡接架、908-第三电机、909-第六电动伸缩杆、910-带动杆、911-转动块、912-第二放置架、913-清洗辊、914-安装块。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如图1、图2、图3、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软胶囊铝塑包装机,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包括主体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板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定位架2,所述定位架2内从右到左依次安装有第二热压装置6、装料装置5、铝塑膜放置装置4和第一热压装置3,所述定位架2的前后两侧分别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内安装有输送装置8,所述输送装置8的位置与第二热压装置6、装料装置5、铝塑膜放置装置4和第一热压装置3的位置相对应,所述主体板1的上表面安装有包装基材放置装置9,所述包装基材放置装置9的出料端与输送装置8的进料端相对应,所述定位架2上安装有电源开关组7,所述电源开关组7的输入端与外部电源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电源开关组7的输出端与第二热压装置6、装料装置5、铝塑膜放置装置4、输送装置8、包装基材放置装置9和第一热压装置3的输入端电连接,电源开关组7上设有与第二热压装置6、装料装置5、铝塑膜放置装置4、输送装置8、包装基材放置装置9和第一热压装置3一一对应的开关按钮。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热压装置3包括第一固定板301,所述第一固定板301位于定位架2内且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固定板301上表面的中间位置固定连接有第二支撑柱302,所述第二支撑柱302的顶端与第一定位板307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固定板301的上表面四角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电动伸缩杆303,所述第一电动伸缩杆303的伸缩端穿过第一定位板307与第一按压板304连接,所述第一按压板304的下表面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内固定连接有第一电加热板306,所述第一按压板304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塑性板305,所述第一塑性板305的位置与第一电加热板306的位置相对应。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铝塑膜放置装置4包括安置板401,所述安置板401的数量为两个,且两个安置板401分别位于定位架2的前后两侧并固定连接,所述安置板401上设有卡接槽,两个安置板401之间固定连接有连接板402,所述连接板402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两个第二电动伸缩杆403,所述第二电动伸缩杆403的伸缩端与连接块406,两个连接块406之间转动连接有导向辊404,所述导向辊404上设有等距的安装槽,所述安装槽内安装有电加热管405。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装料装置5包括放置板501,所述放置板501位于定位架2上且固定连接,所述放置板50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盛放箱502,所述放置板501上设有通槽,所述通槽的位置与盛放箱502出料口的位置相对应,所述盛放箱502内安装有第二导向板506和第一导向板503,所述第二导向板506出料端的位置与第一导向板503进料端的位置相对应,所述第一导向板503出料端的位置与盛放箱502出料口的位置相对应,所述盛放箱502内固定连接有两个第三电动伸缩杆505,所述第三电动伸缩杆505的伸缩端与推板504固定连接,所述推板504位于第一导向板503的一侧,所述放置板501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输流板507,所述输流板507进料口的位置与放置板501通槽的位置相对应。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二热压装置6包括第二固定板601,所述第二固定板601位于定位架2内且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固定板601上表面的中间位置固定连接有第三支撑柱602,所述第三支撑柱602的顶端与第二定位板607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固定板601的上表面四角分别固定连接有第四电动伸缩杆603,所述第四电动伸缩杆603的伸缩端穿过第二定位板607与第二按压板604连接,所述第二按压板604的下表面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内固定连接有第二电加热板606,所述第二按压板604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塑性板605,所述第二塑性板605的位置与第二电加热板606的位置相对应。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述输送装置8包括第五电动伸缩杆801、第一电机812和第一活动轴804,所述第五电动伸缩杆801的数量为四个且等距固定连接在安装槽的上侧,所述第五电动伸缩杆801的伸缩端与安装架806固定连接,所述安装架806内通过第二活动轴808与第一导向轮802连接,四个第一导向轮802之间通过第二输送带807连接,所述第一活动轴804的数量为三个且等距安装在安装槽内,所述第一活动轴804上转动连接有第二导向轮803,所述安装槽内转动连接有连接杆809,所述连接杆809前后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二导向轮803,四个第二导向轮803之间通过第一输送带805连接,所述连接杆809上固定连接有锥齿轮810,所述第一电机812位于定位架2内且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电机812通过电机轴与电机锥齿轮811连接,所述电机锥齿轮811的位置与锥齿轮810的位置相对应且啮合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包装基材放置装置9包括第一放置架901和第二放置架912,所述第一放置架901和第二放置架912上均位于主体板1上且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放置架901内表面的前后两侧分别通过连接轴902与第一卡接架903连接,后侧的连接轴902穿过第一卡接架903与第二电机906连接,所述第一卡接架903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伸缩杆905和弹簧904,所述伸缩杆905的位置与弹簧904的位置相对应且套接,所述伸缩杆905和弹簧904的伸缩端与安装块914固定连接,两个安装块914之间转动连接有清洗辊913,所述第二放置架912内转动连接有带动杆910,所述带动杆910的一端穿过第二放置架912与第三电机908连接,所述带动杆910上固定连接有两个转动块911,所述转动块911上固定连接有第六电动伸缩杆909,所述第六电动伸缩杆909的伸缩端与第二卡接架907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第三电机908通过带动杆910带动第二卡接架907进行转动,工作人员将包装基材推入第二卡接架907内,通过第三电机908带动安装有包装基材的第二卡接架907进行转动,通过第六电动伸缩杆909控制带动包装基材的第二卡接架907的高度,通过第二电机906控制第一卡接架903的角度,方便第六电动伸缩杆909将第二卡接架907内的包装基材输送至第一卡接架903内,通过第二电机906将安置有包装基材的第一卡接架903的角度,通过清洗棍913对包装基材的表面进行清理,避免包装基材沾染灰尘,工作人员将包装基材输送至输送装置8内,通过第五电动伸缩杆801控制第二输送带807的高度,通过第二输送带807对包装基材进行按压,第一电机812通过电机锥齿轮811和锥齿轮810带动连接杆809进行转动,通过连接杆809带动第二导向轮803进行转动,通过第二导向轮803带动第一输送带805进行转动,通过第一输送带805将包装基材输送至第二热压装置6内,通过第四电动伸缩杆603控制第二按压板604进行下移,通过第二电加热板606对第二塑性板605进行加热,通过第二塑性板605对包装基材进行加工,使包装基材上形成软胶囊放置腔,工作人员将软胶囊放入盛放箱502内,通过盛放箱502内的第一导向板503和第二导向板506对软降囊进行导流,通过输流板507将盛放箱502内的软胶囊放入包装基材上的软胶囊放置腔内,工作人员将铝塑膜卷放入放置板401内的卡接槽内,工作人员将铝塑膜拉到包装基材上,通过第二电动伸缩杆403控制导向辊404的高度,通过电加热管405对导向辊404进行加热,通过加热后的导向辊404将铝塑膜和包装基材进行首次热压,避免铝塑膜在后期热压时发生位移,通过首次热压后的包装基材输送至第一热压装置3内,通过第一电动伸缩杆303控制第一按压板304的位移,通过第一电加热板306对第一塑性板305进行加热,通过第一塑性板305对铝塑膜和包装基材进行再次热压,对软降囊进行密封。

本实用新型涉及的电路连接为本领域技术人员采用的惯用手段,可通过有限次试验得到技术启示,属于广泛使用的现有技术。

本文中未详细说明的部件为现有技术。

上述虽然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在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的前提下做出各种变化,而不具备创造性劳动的修改或变形仍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以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