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袋中袋自动包装生产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494683发布日期:2020-10-13 08:08阅读:115来源:国知局
一种袋中袋自动包装生产线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彩泥生产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袋中袋自动包装生产线。



背景技术:

彩泥是广泛用于少年儿童使用的一种益智塑型材料。为了将大块的彩泥生产为商品化的包装,需要将大块的彩泥团制定一定的形状并分切成小块并进行封装,以保持彩泥的可塑性。

现有的彩泥成型机切割后的彩泥参差不齐,无法保证彩泥切割的长度一致性,从而影响彩泥的质量,而且,彩泥都是直接用一层包装纸包装的,然后一层包装纸容易受到外力被撕开,从而导致彩泥的形状无法保持,然而现有的彩泥成型包装机只能包装一层包装袋,一层包装袋的成型机构不能很好地保护彩泥,因而不能很好地适应现有的彩泥生产包装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袋中袋自动包装生产线,能自动完成彩泥的挤出,裁切并进行袋中袋式商品化包装,以解决现有的袋中袋自动包装生产线无法保证彩泥切割的长度一致性,且只能对彩泥进行一层包装,无法很好地适应现有的彩泥生产包装需求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袋中袋自动包装生产线,包括依次设置的用于挤出彩泥的挤出机构、用于切割彩泥的切割机构、用于输送彩泥的输送机构、用于对彩泥进行一次内包装形成半成品的第一包装机构以及用于对半成品进行二次外包装的第二包装机构;

所述挤出机构包括挤出座、设置在所述挤出座上的料斗以及与所述料斗连通的螺杆挤出机,所述螺杆挤出机的前端设有挤出头,所述挤出头与所述输送机构衔接以将从料斗中挤出的彩泥输送至切割机构;

所述切割机构包括切刀座,所述切刀座上设有可转动的切刀,在所述切刀座靠近所述挤出头处设有用于感应所述输送机构上传送的彩泥的长度的编码器,所述编码器与电控系统电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切刀座上设置有转动臂,所述转动臂上连接有刀杆,所述切刀设于所述刀杆上。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包装机构包括用于放卷透明内膜的第一放卷机构、用于将所述透明内膜输送至所述输送机构的第一传送机构以及用于将所述第一传送机构传送的透明内膜成型的第一成型器,所述第一成型器设于所述输送机构上且包括两个平行布置的第一导向块,所述第一导向块具有导向斜面。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传送机构上设有张力控制机构。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包装机构与所述第二包装机构之间依次设有第一纵向热封机构和第一横向热封机构。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包装机构包括用于放卷外包装袋的第二放卷机构、用于将所述外包装袋输送至所述输送机构的第二传送机构以及用于将所述第二传送机构传送的外包装袋成型的第二成型器,所述第二成型器设于所述输送机构上且包括两个平行布置的第二导向块,所述第二导向块具有与所述第一导向块相同的导向斜面。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传送机构上设有张力控制机构。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包装机构的后端依次设有第二纵向热封机构和第二横向热封机构,所述第二横向热封机构的后方设有输出机构。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袋中袋自动包装生产线,彩泥的原料放置在挤出机构的料斗中,通过挤出机构的螺杆挤出机将彩泥从挤出头挤出,挤出的彩泥通过输送机构输送,编码器通过计算彩泥输送时其自身的转动圈数得到彩泥的输送长度信号,并将该信号反馈至电控系统,电控系统根据需要的长度控制切刀的裁切时机将彩泥切割以形成一定的形状并分切成小块的彩泥,从而保证每次切割的彩泥的长度大小一致,进而保证彩泥的质量,然后经输送机构继续输送,彩泥依次经过第一包装机构和第二包装机构,其中,第一包装机构对彩泥进行第一次内膜包装,第二包装机构对彩泥进行第二次外膜包装,从而实现对彩泥的两层包装,以避免彩泥的包装袋破裂影响其使用,更好地适应现有的彩泥生产包装需求,自动化程度高,用工少,具有较高的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袋中袋自动包装生产线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袋中袋自动包装生产线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中a处局部放大图。

图中,10、挤出机构;20、切割机构;30、输送机构;40、第一包装机构;50、第二包装机构;60、第一纵向热封机构;70、第一横向热封机构;80、第二纵向热封机构;90、第二横向热封机构;100、输出机构;101、挤出座;102、料斗;103、螺杆挤出机;104、挤出头;201、切刀座;202、切刀;203、编码器;204、电控系统;205、转动臂;206、刀杆;401、第一放卷机构;402、第一传送机构;403、第一导向块;404、导向斜面;405、第一张力控制机构;501、第二放卷机构;502、第二传送机构;503、第二导向块;504、第二张力控制机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左”、“右”、“顶”、“底”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结合图1~3所示,示意性地显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袋中袋自动包装生产线,包括依次设置的用于挤出彩泥的挤出机构10、用于切割彩泥的切割机构20、用于输送彩泥的输送机构30、用于对彩泥进行一次内包装形成半成品的第一包装机构40以及用于对半成品进行二次外包装的第二包装机构50;挤出机构10包括挤出座101、设置在挤出座101上的料斗102以及与料斗102连通的螺杆挤出机103,螺杆挤出机103的前端设有挤出头104,挤出头104与输送机构30衔接以将从料斗102中挤出的彩泥输送至切割机构20;切割机构20包括切刀座201,切刀座201上设有可转动的切刀202,在切刀座201靠近挤出头104处设有用于感应输送机构30上传送的彩泥的长度的编码器203,编码器203与电控系统204电连接。

具体地,彩泥的原料放置在挤出机构10的料斗102中,通过挤出机构10的螺杆挤出机103将彩泥从挤出头104挤出,挤出的彩泥通过输送机构30输送,编码器203通过计算彩泥输送时其自身的转动圈数得到彩泥的输送长度信号,并将该信号反馈至电控系统204,电控系统204根据设定的长度控制切刀202的裁切时间将彩泥切割以形成一定的形状并分切成小块的彩泥,从而保证每次切割的彩泥的长度大小一致,进而保证彩泥的质量,然后经输送机构30继续输送,彩泥依次经过第一包装机构40和第二包装机构50,其中,第一包装机构40对彩泥进行第一次内膜包装,第二包装机构50对彩泥进行第二次外膜包装,从而实现对彩泥的两层包装,即袋中袋包装,以避免彩泥的包装袋破裂影响其使用,更好地适应现有的彩泥生产包装需求。

优选地,切刀座201上设置有转动臂205,转动臂205上连接有刀杆206,切刀202设于刀杆206上,通过转动臂205的转动带动刀杆206转动进而带动切刀202运动以实现切割彩泥彩泥,并在切割完成后带动切刀202复位从而保证彩泥的继续输送,这里转动臂205由伺服电机驱动,伺服电机的运转由电控系统204依据编码器203提供的电信号数据及电控系统204中的设定值进行控制,。

本实施例中,第一包装机构40包括用于放卷透明内膜的第一放卷机构401、用于将透明内膜输送至输送机构30的第一传送机构402以及用于将第一传送机构402传送的透明内膜成型的第一成型器,第一传送机构402一般都为传送辊配合输送带的结构,第一成型器设于输送机构30上且包括两个平行布置的第一导向块403,第一导向块403具有导向斜面404,本实施例中的,第一导向块403为三角形导向块,第一传动机构将透明内膜传动至第一成型器处,透明内膜纵向边缘沿着两个平行布置的第一导向块403的导向斜面404输送上升,使透明内膜呈u形结构,此时彩泥向前直接被包裹在u形透明内膜中。为了保证传送的透明内膜始终保持一定的张力,第一传送机构402上设有第一张力控制机构405,第一张力控制机构405可以采用现有的张力控制装置实现,在此不做具体限定。随着输送机构30继续向后输送,在第一包装机构40与第二包装机构50之间依次设有第一纵向热封机构60和第一横向热封机构70,通过第一纵向热封机构60将包裹有彩泥的u形透明内膜的纵向开口处进行纵向热封,第一纵向热封机构60一般包括可上下调节的调节座,在调节座上设有热封头,热封头呈水平方向布置,在热封头的两侧设有导轮引导内有彩泥的u形透明内膜进入热封头处进行纵向热封,完成纵向热封后包裹有彩泥的透明内膜的两端处于敞开状态,再通过第一横向热封机构70将两端的敞开口热封即可。

同样地,第二包装机构50包括用于放卷外包装袋的第二放卷机构501、用于将外包装袋输送至输送机构30的第二传送机构502以及用于将第二传送机构502传送的外包装袋成型的第二成型器,第二成型器设于输送机构30上且包括两个平行布置的第二导向块503,第二导向块503具有与第一导向块403相同的导向斜面404,该第二包装机构50与第一包装机构40的工作原理和工作过程相同,在此不做具体赘述。进一步地,第二传送机构502上设有第二张力控制机构504以控制外包装袋在传送过程中的张力,保证外包装袋的良好成型。进一步地,第二包装机构50的后端依次设有第二纵向热封机构80和第二横向热封机构90,通过第二纵向热封机构80和第二横向热封机构90将外包装袋进行纵向热封和横向热封以保证整个包覆有透明内膜的彩泥被外包装袋完整的热封包裹住,第二横向热封机构90的后方设有输出机构100,通过输出机构100将具有两层包装成型的彩泥成品输出至下一工序。

应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中采用术语“第一”、“第二”等来描述各种信息,但这些信息不应限于这些术语,这些术语仅用来将同一类型的信息彼此区分开。例如,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范围的情况下,“第一”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二”信息,类似的,“第二”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一”信息。

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替换,这些改进和替换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