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载可组合拆卸的杯式垃圾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596426发布日期:2020-10-23 12:20阅读:111来源:国知局
一种车载可组合拆卸的杯式垃圾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车载垃圾桶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车载可组合拆卸的杯式垃圾桶。



背景技术:

垃圾桶,又名废物箱或垃圾箱,是指装放垃圾的容器。多数以金属或塑胶制,用时放入塑料袋,当垃圾一多便可扎起袋丢掉。垃圾桶是人们生活中“藏污纳垢”的容器,也是社会文化的一种折射,多数垃圾桶都有盖以防垃圾的异味四散。随着我国家庭汽车保有量的不断提升,家用车的车载垃圾是一个难以回避的问题,而垃圾桶在车内使用时,特点是方便携带、占用面积小,通常情况下是放置在车门置物槽内部或者一侧,但是这样车门开闭时,驾驶员或者乘客的腿部容易刮蹭到垃圾桶,这导致垃圾桶容易脱落,使用起来相当不便,同时现有的垃圾桶在祛味方面并不友好,一般异味解决办法只是单纯的设置密封腔作为容纳垃圾的部分,基于这种情况,我公司研发了一款车载杯式垃圾桶,可以放入中控台下方储物盒内,使得车内垃圾方便放置且不影响正常乘驾动作,同时设置祛味结构,能够方便快捷地进行祛味,避免打开垃圾桶时垃圾桶内的异味扩散到车内有限空间内,造成开车窗通气等不便动作。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以上现有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车载可组合拆卸的杯式垃圾桶,外形呈杯状结构,通过按压按钮,弹性卡钩结构与盖卡钩脱离开,桶盖发生开盖动作,使得内筒上端口与外界连通,且内筒内可以套入垃圾袋,垃圾袋的袋口可以套入内筒与外筒之间,提高卫生程度,同时在使用时,由于整体放入中控台下方储物盒内,使得车内垃圾方便放置且不影响正常乘驾动作,且设置祛味结构,能够方便快捷地进行祛味,避免打开垃圾桶时垃圾桶内的异味扩散到车内有限空间内,造成开车窗通气等不便动作。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在于: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车载可组合拆卸的杯式垃圾桶,包括桶盖、盖筒、筒体、内筒和底座,所述底座的中央设有内筒且边沿处可拆卸地设有筒体,所述筒体上端可拆卸地设有盖筒,所述筒体和盖筒形成一个嵌套在内筒外的外筒;

所述盖筒的上端内壁设有内凹聚拢的盖托环,所述盖托环上压靠有桶盖且两者之间设有弹性铰接结构,所述桶盖将盖托环覆盖住且远离与盖托环的铰接处的端部设有盖卡钩,所述盖卡钩竖直向下延伸且下端呈钩状,所述盖卡钩的下端伸入盖筒内且钩卡有弹性卡钩结构,所述弹性卡钩结构的一端伸出盖筒形成按钮,通过按压按钮,所述弹性卡钩结构相对盖筒发生弹性运动,所述弹性卡钩结构与盖卡钩脱离开,所述桶盖与盖托环弹性地铰接连接的作用下产生开盖动作,使得盖托环的开口漏出,所述内筒上端口与外界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内筒的上端高于筒体的上端,使得内筒的上端伸入盖筒内。

进一步地,所述弹性卡钩结构包括摆动卡钩、摆动按钮、侧铰接轴和侧扭簧,所述摆动卡钩的一端与盖卡钩可拆卸地钩在一起且另一端伸出盖筒侧壁上的侧孔,所述摆动卡钩伸出侧孔的一端设有摆动按钮,所述摆动按钮处于侧孔之外下方的部分通过侧铰接轴铰接在盖筒外侧,所述侧铰接轴上设有侧扭簧,使得按动摆动按钮上端后,所述摆动按钮上端的摆动卡钩随之绕着侧铰接轴摆动,所述摆动卡钩与盖卡钩脱离开,继而摆动卡钩在侧扭簧的弹性作用下复位,等待盖卡钩卡钩在摆动卡钩上。

进一步地,所述盖筒外侧在侧孔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按钮座,所述摆动按钮嵌套在按钮座内且摆动按钮的下端通过侧铰接轴铰接在按钮座上。

进一步地,所述盖筒内侧在侧孔的左右两端设有卡钩座,所述摆动卡钩在卡钩座内与盖卡钩可拆卸地钩连在一起。

进一步地,所述弹性铰接结构包括上铰接轴和上扭簧,所述桶盖通过上铰接轴铰接在盖托环上且上铰接轴上设有上扭簧,通过上扭簧的弹性作用,在盖卡钩脱离摆动卡钩后,所述桶盖绕着上铰接轴发生摆动,使得外筒打开,所述内筒与外界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盖筒与内筒之间设有套袋间隙,使得垃圾袋能够套入内筒内并在内筒上端翻折套入套袋间隙内。

进一步地,所述筒体与内筒之间设有除味间隙,使得除味间隙内能够塞入祛味块,对外筒内的空间进行祛除异味,且通过筒体下端与底座的可拆卸,方便祛味块取出。

进一步地,所述底座上嵌套并螺纹连接有筒体,所述筒体上嵌套并螺纹连接有盖筒,使得外筒在底座上可拆卸成两段,在向内筒套入垃圾袋时,所述盖筒能够相对筒体可拆卸。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使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体的积极有益效果为:

1、本实用新型外形呈杯状结构,适于放入汽车中控台下方的储物盒内,而通过按压按钮,弹性卡钩结构与盖卡钩脱离开,桶盖发生开盖动作,使得内筒上端口与外界连通,且内筒内可以套入垃圾袋,垃圾袋的袋口可以套入内筒与外筒之间,提高卫生程度,同时在使用时,由于整体放入中控台下方储物盒内,使得车内垃圾方便放置且不影响正常乘驾动作。

2、本实用新型在底座上设置一个外筒套在内筒外的双层结构,外筒为可拆卸的两段筒状结构,即盖筒和筒体,内筒高于筒体,这是方便放置垃圾袋,而在筒体与内筒之间,这是方便放置活性炭、固定清新剂等祛味块,祛味块优选地是环形的,能够套在筒体与内筒之间,以保证垃圾桶内的味道不会在有限的车内空间扩散。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中:1-桶盖,2-盖托环,3-盖筒,4-筒体,5-摆动按钮,6-按钮座,7-侧铰接轴,8-摆动卡钩,9-盖卡钩,10-卡钩座,11-上铰接轴,12-内筒,13-底座。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如附图1-附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车载可组合拆卸的杯式垃圾桶,包括桶盖1、盖筒3、筒体4、内筒12和底座13,底座13的中央设有内筒12且边沿处可拆卸地设有筒体4,筒体4上端可拆卸地设有盖筒3,筒体4和盖筒3形成一个嵌套在内筒12外的外筒;

盖筒3的上端内壁设有内凹聚拢的盖托环2,盖托环2上压靠有桶盖1且两者之间设有弹性铰接结构,桶盖1将盖托环2覆盖住且远离与盖托环2的铰接处的端部设有盖卡钩9,盖卡钩9竖直向下延伸且下端呈钩状,盖卡钩9的下端伸入盖筒3内且钩卡有弹性卡钩结构,弹性卡钩结构的一端伸出盖筒3形成按钮,通过按压按钮,弹性卡钩结构相对盖筒3发生弹性运动,弹性卡钩结构与盖卡钩9脱离开,桶盖1与盖托环2弹性地铰接连接的作用下产生开盖动作,使得盖托环2的开口漏出,内筒12上端口与外界连通。

应当注意,内筒12的上端要高于筒体4的上端,使得内筒12的上端伸入盖筒3内,而盖筒3与内筒12之间设有套袋间隙,使得垃圾袋能够套入内筒12内并在内筒12上端翻折套入套袋间隙,筒体4与内筒12之间设有除味间隙,使得活性炭、固体清新剂片等祛味块能够塞入除味间隙内,对外筒内的空间进行祛除异味,且通过筒体4下端与底座13的可拆卸,方便祛味块取出,而具体地,也就是在底座13上嵌套并螺纹连接有筒体4,筒体4上嵌套并螺纹连接有盖筒3,使得外筒在底座13上可拆卸成两段,在向内筒12套入垃圾袋时,盖筒3能够相对筒体4可拆卸,而在盖筒3拆卸下来套入垃圾袋时,能够自上而下向除味间隙内塞入活性炭等。

其中,弹性卡钩结构包括摆动卡钩8、摆动按钮5、侧铰接轴7和侧扭簧,摆动卡钩8的一端与盖卡钩9可拆卸地钩在一起且另一端伸出盖筒3侧壁上的侧孔,摆动卡钩8伸出侧孔的一端设有摆动按钮5,摆动按钮5处于侧孔之外下方的部分通过侧铰接轴7铰接在盖筒3外侧,侧铰接轴7上设有侧扭簧,使得按动摆动按钮5上端后,摆动按钮5上端的摆动卡钩8随之绕着侧铰接轴7摆动,摆动卡钩8与盖卡钩9脱离开,继而摆动卡钩8在侧扭簧的弹性作用下复位,等待盖卡钩9卡钩在摆动卡钩8上。

针对弹性卡钩结构,在盖筒3上侧孔内外两侧分别设置对应结构,以方便使用,也就是在盖筒3外侧在侧孔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按钮座6,摆动按钮5嵌套在按钮座6内且摆动按钮5的下端通过侧铰接轴7铰接在按钮座6上;而在盖筒3内侧在侧孔的左右两端设有卡钩座10,摆动卡钩8在卡钩座10内与盖卡钩9可拆卸地钩连在一起。

其中,弹性铰接结构包括上铰接轴11和上扭簧,桶盖通过上铰接轴11铰接在盖托环2上且上铰接轴11上设有上扭簧,通过上扭簧的弹性作用,在盖卡钩9脱离摆动卡钩8后,桶盖1绕着上铰接轴11发生摆动,使得外筒打开,内筒12与外界连通。

在使用时,由于整体外形呈杯状结构,适于放入汽车中控台下方的储物盒内,而在需要向内筒12内投入垃圾时,在外筒一侧按压摆动按钮5上端,弹性卡钩结构与盖卡钩9脱离开,桶盖1发生开盖动作,使得内筒12上端口与外界连通,在放完垃圾头,通过按压桶盖1,使得桶盖1盖到外筒上,盖卡钩9与摆动卡钩8卡钩在一起,完成垃圾桶的盖上盖的动作,而内筒12内可以套入垃圾袋,垃圾袋的袋口可以套入内筒12与外筒之间,提高卫生程度,同时在使用时,由于整体放入中控台下方储物盒内,使得车内垃圾方便放置且不影响正常乘驾动作,当然整个方案的发明点在于:在底座13上设置一个外筒套在内筒12外的双层结构,外筒为可拆卸的两段筒状结构,即盖筒3和筒体4,内筒12高于筒体4,这是方便放置垃圾袋,而在筒体4与内筒12之间,这是方便放置活性炭、固定清新剂等祛味块,祛味块优选地是环形的,能够套在筒体4与内筒12之间,以保证垃圾桶内的味道不会在有限的车内空间扩散。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