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浮顶的双向通气阀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295013发布日期:2020-09-23 01:18阅读:168来源:国知局
内浮顶的双向通气阀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气阀,特别是涉及一种内浮顶的双向通气阀。



背景技术:

内浮顶是用于储放挥发性有机物的储液槽中,所述内浮顶罩覆储液的液面,且随着液面的起落上升及下降,如此可达到大幅减少储液挥发的作用。虽然储液槽需要良好的密闭性来避免储液挥发而造成减损,但储液槽在进行注液及汲液的过程中,仍需使所述储液槽内产生空气流动,以便于储液进出,并同时具有调节压力的功能。

参阅图1及图2,因此一般的内浮顶上会设有通气阀1。所述通气阀1设置在所述内浮顶的两个彼此相间隔的浮板2上,并包含设置于所述浮板2上且围绕出上下延伸的通孔111的外框基座11、可相对于所述外框基座11上下移动地穿设所述通孔111的支柱12,及固定于所述支柱12顶端而位于所述外框基座11上方的盖板13。所述外框基座11具有固定于所述浮板2上的外围绕壁112、位于所述外围绕壁112内且围绕界定出所述通孔111的内围绕壁113,及连接所述外围绕壁112及所述内围绕壁113且界定出多个气孔114的顶壁115。所述外围绕壁112及所述内围绕壁113相配合界定出向下连通液面且向上连通所述气孔114的内部空间116。

所述外框基座11会与所述浮板2随着液面的上升下降而浮动,平时所述支柱12因自身重量而带动所述盖板13向下紧压所述顶壁115,以如图1所示地封闭所述气孔114,如此可避免储液因挥发而逸散,使内浮顶维持密封的功能。当需要维修而将储液抽出,导致液面大幅下降至接近储液槽内底面3时,所述支柱12的底端会以撞击方式触抵所述内底面3,使所述支柱12及所述盖板13无法再下降,当所述外框基座11随所述浮板2继续下降时,所述外框基座11会如图2所示地相对于所述支柱12及所述盖板13向下移动,使所述盖板13不再紧抵所述顶壁115而使所述气孔114开启,因此空气得以由所述气孔114通过所述内部空间116,并进入所述内浮顶下方,以避免所述内浮顶在维修高度时。所述内浮顶下方的挥发气体积存过多。

然而,所述通气阀1仅能在所述支柱12触及所述储液槽内底面3时开启,无法在维修高度以外的情况进行气体及压力的调节。而所述支柱12在上下移动的过程中,整个外周面都会与所述外框基座11的内围绕壁113相互摩擦,摩擦面积过大,造成金属制成的所述支柱12及所述内围绕壁113容易磨损,并因真空吸附而导致所述盖板13难以开启的问题。另外,所述支柱12以撞击所述储液槽内底面3的方式启动,但一般所述储液槽内底面3往往凹凸不平,故所述支柱12容易在触底后因接触面非平整面而歪斜,这造成所述支柱12无法以直上直下的方式上下作动,不仅使行程不顺畅,甚至会因过度磨损及推挤而造成所述通气阀1的组件损毁或无法运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调节能力强,且滑动顺畅的通气阀。

本实用新型内浮顶的双向通气阀,包含固定于所述内浮顶上的外框基座、被所述外框基座围绕且形成多个气孔的通气孔盒、固定于所述通气孔盒顶面且位于所述外框基座上方并形成开口的密封盖、位于所述密封盖下方的浮箱,及多个滑动件,所述通气孔盒界定出与所述气孔相连通的内部空间,并与所述外框基座相配合界定出环形气槽,当所述密封盖压抵所述外框基座时,所述密封盖封闭所述环形气槽,且所述气孔连通所述环形气槽,当所述密封盖向上远离所述外框基座时,开启所述环形气槽,所述浮箱位于所述内部空间中,当所述浮箱顶抵所述密封盖时,所述浮箱封闭所述开口,使所述开口不与所述内部空间相连通,当所述浮箱向下远离所述密封盖时,所述内部空间连通所述开口,所述滑动件设置于所述环形气槽及所述内部空间内且呈条状,位于所述环形气槽内的滑动件与所述外框基座及所述通气孔盒的其中一个滑动接触,位于所述内部空间内的滑动件与所述通气孔盒及所述浮箱的其中一个滑动接触。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可采用以下技术措施进一步实现。

较佳地,前述内浮顶的双向通气阀,其中位于所述环形气槽内的滑动件固定于所述外框基座,并与所述通气孔盒滑动接触。

较佳地,前述内浮顶的双向通气阀,其中位于所述内部空间内的滑动件固定于所述浮箱,并与所述通气孔盒滑动接触。

较佳地,前述内浮顶的双向通气阀,其中所述滑动件的轴心线沿水平方向延伸。

较佳地,前述内浮顶的双向通气阀,其中所述双向通气阀还包含多个设置于所述环形气槽及所述内部空间内的导引件,所述导引件的轴心线沿高度方向延伸,位于所述环形气槽内的导引件与所述外框基座及所述通气孔盒的其中一个滑动接触,位于所述内部空间内的导引件与所述通气孔盒及所述浮箱的其中一个滑动接触。

较佳地,前述内浮顶的双向通气阀,其中位于所述环形气槽内的导引件固定于所述通气孔盒,并与所述外框基座滑动接触。

较佳地,前述内浮顶的双向通气阀,其中位于所述内部空间内的导引件固定于所述通气孔盒,并与所述浮箱滑动接触。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的效果在于:当储液注入时,增加的压力及上升的液面会带动所述浮箱向上推顶所述密封盖,使所述密封盖远离所述外框基座,以使所述环形气槽开启,让压力可由所述环形气槽宣泄,并带动空气流动以利于注液。当汲出储液时,下降的液面及压力减少所产生的吸力会带动所述浮箱向下移动,使所述浮箱向下开启所述密封盖,让所述开口连通所述内部空间而不再被封闭,此时空气可由所述开口进入所述内部空间,产生空气流动以使汲液顺畅。此外,所述外框基座、所述通气孔盒,及所述浮箱间是通过所述滑动件产生非滚动的滑动接触,从而减少彼此间的相互摩擦,由于所述滑动件呈条状,因此是以弧形的外周面产生滑动接触,可减少摩擦的面积,提升滑动顺畅度并避免所述外框基座、所述通气孔盒或所述浮箱卡死。

附图说明

图1是示意图,说明现有的通气阀;

图2是示意图,说明图1中的通气阀的开启状态;

图3是立体图,说明本实用新型所适用的内浮顶;

图4是侧视剖视图,说明本实用新型内浮顶的双向通气阀的一实施例;

图5是立体图,说明图4的立体态样;

图6是侧视剖视图,说明本实施例在注液时的开启状态;

图7是立体图,说明图6的立体态样;

图8是侧视剖视图,说明本实施例在汲液时的开启状态;及

图9是立体图,说明图8的立体态样。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参阅图3、图4,及图5,本实用新型内浮顶4的通气阀5的一个实施例,适用于设置在一个内浮顶4上。所述通气阀5包含一个固定于所述内浮顶4上的外框基座51、一个被所述外框基座51围绕且形成多个气孔521的通气孔盒52、一个固定于所述通气孔盒52顶面且位于所述外框基座51上方的密封盖53、一个位于所述密封盖53下方的浮箱54、多个设置于所述外框基座51、所述通气孔盒52及所述浮箱54间的滑动件55,及多个设置于所述外框基座51、所述通气孔盒52及所述浮箱54间的导引件56。所述通气孔盒52围绕界定出一个与所述气孔521相连通的内部空间522。且所述通气孔盒52与所述外框基座51相配合界定出一个沿水平方向位于两者间的环形气槽57。所述密封盖53在中央形成一个开口531。

所述滑动件55呈条状且轴心线沿水平方向延伸,并设置于所述环形气槽57及所述内部空间522中。位于所述环形气槽57中的滑动件55固定于所述外框基座51,且通过弧形的外周面与所述通气孔盒52滑动接触。位于所述内部空间522中的滑动件55固定于所述浮箱54,且通过弧形的外周面与所述通气孔盒52滑动接触。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滑动件55是以非金属材质制造,具耐酸抗碱性而能耐受挥发性有机物液体,且摩擦系数低具有良好的滑动作用。

所述导引件56呈条状且轴心线沿高度方向延伸,并设置于所述环形气槽57及所述内部空间522中。位于所述环形气槽57中的导引件56固定于所述通气孔盒52外侧,且通过弧形的外周面与所述外框基座51滑动接触。位于所述内部空间522中的导引件56固定于所述通气孔盒52内侧,且通过弧形的外周面与所述浮箱54滑动接触。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导引件56同样是以非金属材质制造,具耐酸抗碱性而能耐受挥发性有机物液体,且摩擦系数低具有良好的滑动作用。

本实施例在储液稳定时,是如图4及图5所示地,所述密封盖53向下压抵所述外框基座51,从而将所述环形气槽57封闭,而所述浮箱54受到浮力影响而向上顶抵所述密封盖53,以封闭所述开口531,此时的通气阀5呈密闭状态,以避免气化的储液挥发逸散,需要特别说明的是,虽然所述浮箱54受到浮力影响而有上升至与所述内浮顶4同高度的趋势,但由于受到所述密封盖53的重量抵消部分浮力,因此最后呈现出图4的平衡状态。

参阅图6及图7,当由外部注入储液时,上升的液面及增加的压力带动所述浮箱54继续向上移动,如此将会使所述密封盖53被所述浮箱54带动而向上远离所述外框基座51,进而使所述环形气槽57不再被封闭,如此可使压力由所述环形气槽57宣泄,减少所述内浮顶4的晃动而保持稳定,并带动空气流动以使注液顺畅。

参阅图8及图9,当将储液汲取至外部时,下降的液面及因压力减少而产生的吸力会带动所述浮箱54向下移动,从而不再封闭所述开口531,使空气可由所述开口531经所述内部空间522进入,并在通过所述气孔521及所述环形气槽57后进入所述内浮顶4下方,通过前述的空气流动可使汲液动作顺畅。通过前述的作动方式,使本实施例可通过储液浮力驱使而开启,从而达到调节气压的功能,可避免一般通过撞击方式驱动的缺点。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当所述内浮顶4停在最低使用状态或维修高度时,因所述浮板41(见图3)间没有任何液体压力,因此所述浮箱54在没有浮力支撑的情况下会自然向下,呈现如图9的状态。

复参阅图4及图5,所述滑动件55及所述导引件56通过弧形的外周面与所述外框基座51、所述通气孔盒52,及所述浮箱54滑动接触,不仅可大幅减少摩擦面积及增加滑动顺畅度,且因以非金属材质制造,而可避免金属间相互摩擦而产生高温及火花等危险情形。此外,由于所述滑动件55及所述导引件56是采用不会滚动或转动的固定方式,因此安装及维护时不须顾虑转动或滚动的顺畅度,在安装及拆换上都相当容易,有效提升方便性。所述滑动件55及所述导引件56的配置,也使本实施例能采用所述外框基座51、所述通气孔盒52,及所述浮箱54的三层式设计,结构简单且组件数少。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虽然本实施例中是以每一个滑动件55两侧设有两个导引件56的方式排列,但实际上可以因需求改变所述滑动件55及所述导引件56的排列方式,所述滑动件55及所述导引件56的固定处也可更换(例如将设置于外框基座51上的滑动件55固定于所述通气孔盒52上),更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也可仅设置滑动件55或导引件56,并依平衡条件改变数量及分布位置,且不以此为限。此外,也可根据储液种类及所需的透气性来选用不同重量的所述浮箱54,以调整所述浮箱54的浮力而改变其行程(例如改变所述开口531的开度),并藉此产生适合的泄压通气功能。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在一般状态时呈密闭状态,以避免储液挥发逸散,并在汲液和注液时呈开启状态,以达到空气流通及卸压的功效,此种双向通气的方式较旧款通气阀的单向通气效果佳,所述滑动件55及所述导引件56可降低摩擦面积并提升滑动顺畅度,避免金属整面摩擦接触而造成危险及磨耗,且安装拆卸容易,故确实能达成本实用新型的目的。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