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造生产线过渡转运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204074发布日期:2020-12-08 13:31阅读:101来源:国知局
铸造生产线过渡转运机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铸造生产线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铸造生产线过渡转运机构。



背景技术:

目前铸造领域,随着铸造生产线的不断发展,一定程度上实现了机械自动化取代人工作业。

然而,现有铸造生产线基本上为平面式结构布置,占地面积较大,影响产能;立体多层生产线可节约占地面积,但在铸造领域中并列多层输送线之间砂型转运是一难题,转运效率以及稳定性差,影响生产能力。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不足,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铸造生产线过渡转运机构,其可实现砂型在不同列输送线各层间稳定高效转运。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该铸造生产线过渡转运机构,所述铸造生产线包括并列设置两条以上砂型转运车输送线,输送线包括用于砂型转运车可在上移动的一层轨道或上下设置两层以上轨道,所述过渡转运机构设在并列设置输送线之间或端部,所述过渡转运机构包括过渡转运结构和升降转运结构,过渡转运结构和升降转运结构两者相对接形成过渡转运线,所述过渡转运结构包括上下设置两层以上,过渡转运结构的每层与输送线的每层相对应,过渡转运结构每层上均设有与输送线相垂直的转运轨道,转运轨道上设有可移动的过渡转运车,过渡转运车上设有可与输送线上对应层轨道相对接的过渡车轨道;升降转运结构包括机架、升降车以及设在升降机架上用于驱动升降车升降的升降驱动缸,升降车上设有用于与输送线上轨道相对接的升降车轨道或设有用于与转运轨道相对接的升降车轨道。

进一步的,所述过渡转运线的一端外侧对应输送线端部设有推动结构。

所述过渡转运结构和升降转运结构对接形成直线型过渡转运线,升降转运结构的机架上对应过渡转运线每层均设有一个推动缸或升降转运结构的升降车上设有推动缸。

所述过渡转运结构包括框架,转运轨道设在框架上,框架上设有用于驱动过渡转运车移动的驱动结构。

所述升降转运结构的机架为框架结构,升降车位于升降机架中。

所述推动结构包括对应过渡转运线各层上下设置的一组推缸。

所述驱动结构为驱动缸,驱动缸设在框架上,驱动缸的驱动杆与过渡转运车的底部或侧部相连。

所述升降车为框架结构,升降车包括相连的顶架和底架,所述顶架与升降驱动缸的活塞杆相连,所述升降车轨道设在底架上。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该铸造生产线过渡转运机构结构设计合理,不同列输送线各层之间可通过过渡转换线使砂型转运车转运,从而实现不同形式的立体循环运行,并且转运稳定高效,提高了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下面对本说明书各幅附图所表达的内容及图中的标记作简要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过渡转运机构示意图一。

图2为本实用新型过渡转运机构示意图二。

图3为本实用新型过渡转运机构示意图三。

图4为本实用新型过渡转运机构侧视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生产线上层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升降转运机构示意图。

图中:

1.砂型转运车输送线ⅰ、101.输送线二层轨道、102.输送线一层轨道、2.砂型转运车输送线ⅱ、3.砂型、4.过渡转运结构、5.过渡转运车、6.推动结构、7.升降转运结构、701.机架、702.升降缸、703.升降车、704.导杆、8.推动缸、9.砂型转运车。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照附图,通过对实施例的描述,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如图1至图6所示,铸造生产线包括并列设置两条砂型转运车输送线,并列设置的两条输送线之间具有一定距离,每条输送线包括用于砂型转运车可在上移动的上下设置两层轨道,两层轨道分别为位于下层的输送线一层轨道102和位于上层的输送线二层轨道101。

或根据生产线布置情况,一条输送线只包括一层轨道,另一条输送线包括上下设置的两层轨道。或一条输送线包括上下设置的两层轨道,另一条输送线包括上下设置的三层轨道。过渡转运线的层数与层数多的输送线的层数相对应。

砂型转运车9用于承载砂型3移动,砂型转运车为平板结构,砂型转运车下部设有用于在输送线轨道移动的滚轮。

两条输送线要实现立体循环运行,其两条输送线各层之间需要实现砂型转运车稳定高效过渡转运。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两条输送线端部之间的过渡转运机构实现砂型转运车及上的砂型同层或不同层稳定转运。

过渡转运机构对应两条输送线的端部设置,过渡转运机构包括过渡转运结构4和升降转运结构7,过渡转运结构和升降转运结构两者相对接形成过渡转运线,过渡转运结构包括上下设置的两层以上,过渡转运结构的每层与输送线的每层相对应,过渡转运结构每层上均设有与输送线相垂直的转运轨道,转运轨道上设有可移动的过渡转运车5,过渡转运车上设有可与输送线上对应层轨道相对接的过渡车轨道;升降转运结构包括机架701、升降车703以及设在升降机架上用于驱动升降车升降的升降驱动缸702,升降车上设有用于与输送线上轨道相对接的升降车轨道或设有用于与转运轨道相对接的升降车轨道。其可实现不同列输送线各层轨道间砂型转运车及上的砂型稳定高效转运,从而实现不同形式的立体循环运行。

过渡转运线的一端外侧对应输送线端部设有推动结构6;推动结构包括对应过渡转运线各层上下设置的一组推缸,每个推缸与输送线的各层相对应,用于将过渡转运车上的砂型转运车推入输送线的轨道上。

过渡转运结构4包括框架,转运轨道设在框架上,框架上设有用于驱动过渡转运车移动的驱动结构;驱动结构为驱动缸,驱动缸设在框架上,驱动缸的驱动杆与过渡转运车的底部或侧部相连。

过渡转运结构和升降转运结构对接形成直线型过渡转运线,驱动缸可驱动过渡转运车在过渡转运结构和升降转运结构上来回运动,从而实现过渡转运车在过渡转运结构的转运轨道和升降车上的升降轨道之间运动。

升降机构的机架和升降车均为方形框架结构,升降车位于升降机架中,结构紧凑,占用空间小。

升降车为框架结构,升降车包括相连的顶架和底架,顶架与升降驱动缸的活塞杆相连,升降车轨道设在底架上。

升降转运结构的机架上对应过渡转运线每层均设有一个推动缸或升降转运结构的升降车上设有推动缸8。

导杆704的下端通过下端固定座固定在升降机架的底座,导杆的上端通过上端固定座固定在升降机架的顶部,导杆704为竖直一根圆柱杆,升降车的顶架上设有与导杆相适配的导套ⅰ,升降车的底架上设有与导杆相适配的导套ⅱ;导杆可为并排设置的一组,整根导杆式升降结构上下升降转运时稳定可靠,升降车升降不易晃动。

如图1和图2所示,过渡转运结构和升降转运结构对接形成直线型过渡转运线,过渡转运结构的外端与砂型转运车输送线ⅱ2的端部相对应,升降转运结构与砂型转运车输送线ⅰ1的端部相对应。

升降车上的升降车轨道与过渡转运结构的转运轨道可相对接;如升降车与过渡转运结构的一层相对应时,升降车上的升降轨道与过渡转运结构的一层转运轨道相对接,过渡转运车可在升降车轨道和一层转运轨道上移动;如升降车与过渡转运结构的二层相对应时,升降车上的升降轨道与过渡转运结构的二层转运轨道相对接,过渡转运车可在升降车轨道和二层转运轨道上移动。

过渡转运车位于升降车上,过渡转运车上的过渡车轨道与输送线ⅰ某层轨道相对应,输送线ⅰ上的砂型转运车可移动至升降转运结构中的过渡转运车上,之后升降转运结构中过渡转运车以及上的砂型转运车可一起移动至过渡转运结构上,最后通过过渡转运结构移动至输送线ⅱ的轨道上。

由于升降车可上下升降,砂型转运车及上的砂型可实现输送线ⅰ和输送线ⅱ同层之间转运,也可实现输送线ⅰ和输送线ⅱ不同层之间转运,从而实现不同形式的立体循环运行。

如图3所示,过渡转运结构和升降转运结构对接形成l型过渡转运线,过渡转运结构的一端与砂型转运车输送线ⅱ2的端部相对应,过渡转运结构的另一端与升降转运结构相对应,升降转运结构位于过渡转运结构另一端与砂型转运车输送线ⅰ1的端部之间。

升降车上的升降车轨道与输送线的轨道可相对接;输送线ⅰ上的砂型转运车先移动至升降车上,升降车升降调整,升降车轨道与对应层过渡转运结构的过渡转运车上过渡车轨道相对接,砂型转运车移动至过渡转运车上,过渡转运车在过渡转运结构上移动至与输送线ⅱ的端部相对应,从而转运至输送线ⅱ对应层轨道上。

由于升降车可上下升降,砂型转运车及上的砂型可实现输送线ⅰ和输送线ⅱ同层之间转运,也可实现输送线ⅰ和输送线ⅱ不同层之间转运,从而实现不同形式的立体循环运行。

本实用新型铸造生产线过渡转运机构结构设计合理,不同列输送线各层之间可通过过渡转换线使砂型转运车转运,从而实现不同形式的立体循环运行,并且转运稳定高效,提高了生产效率。

上述仅为对本发明较佳的实施例说明,上述技术特征可以任意组合形成多个本发明的实施例方案。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示例性描述,显然本实用新型具体实现并不受上述方式的限制,只要采用了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和技术方案进行的各种非实质性的改进,或未经改进将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和技术方案直接应用于其它场合的,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