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罐装水泥的余量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286669发布日期:2020-12-15 08:26阅读:542来源:国知局
一种罐装水泥的余量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余量检测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罐装水泥的余量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水泥是建设工程中重要的原料之一,在建筑工程领域,道路桥梁工程领域,市政建设领域,港口建设等领域应用广泛,根据水泥的特性,在储存水泥时,对储存环境要求比较高,在实际生产中,人们通常将水泥储存在水泥储罐中,水泥储罐具有储存量大,取用方便,能够提供适宜的储存环境等优点。

但是在实际生产过程中,人们需要对水泥储罐中的水泥余量进行检测判断,以方便及时进料补料,现有的水泥储罐无法对水泥储罐中剩余的水泥量进行检测,人们通常采用敲击储罐外壁,通过声音判断储罐中剩余的水泥量,由于储罐较高,人们在检测水泥余量过程中,费时费力,并且这种检测方法过于简陋,检测精度不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一种罐装水泥的余量检测装置,通过设置余量检测机构和激振机构,利用压力传感器和拉线传感器相结合的方式实现储罐中水泥余量的检测目的,本装置检测精度较高,使用方便。

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罐装水泥的余量检测装置,包括水泥罐和多个余量检测机构;所述余量检测机构设置在水泥罐圆周内壁上;所述余量检测机构沿轴线方向均匀设置;所述水泥罐圆周外壁设置有多个激振机构;所述激振机构沿水泥罐轴线方向均匀设置;所述余量检测机构包括第一电机和第一箱体,所述第一箱体设置有导轨;所述第一电机设置在第一箱体内侧;所述第一电机与丝杠连接;所述丝杠设置有探测器;所述第一箱体内设置有拉线传感器。

优选的,所述丝杠上端设置有齿轮,所述齿轮为蜗轮,所述第一电机与变速器输入轴连接;所述变速器输出轴设置有蜗杆,所述蜗杆与齿轮连接,所述丝杠贯穿第一箱体下表面。

优选的,所述导轨为圆柱形结构状,所述探测器设置有通孔,所述导轨下端贯穿探测器。

优选的,所述探测器包括外壳,所述外壳内部设置有压力传感器,所述压力传感器与弹簧一端连接;所述弹簧另一端与方形板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一箱体外侧下表面设置有清洁块;所述拉线传感器的拉线贯穿第一箱体下表面、清洁块与探测器连接。

优选的,所述激振机构包括第二电机、振动块和第二箱体;所述振动块、第二电机均设置在第二箱体内侧;所述第二电机输出轴设置有第一齿轮,所述振动块设置有第二齿轮;所述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啮合。

优选的,所述振动块与第二弹簧一端连接,第二弹簧另一端与第二箱体内壁连接。

优选的,所述清洁块为柔性材料,包括但不限于橡胶、海绵。

优选的,所述振动块与水泥罐接触,在静止时受到第二弹簧的弹力。

优选的,所述第一齿轮为不完全齿轮。

优选的,所述第二箱体设置在第一箱体下方。

优选的,所述压力传感器与拉线传感器均与处理器连接,所述处理器还连接有显示器。

优选的,所述探测器上设置有毛刷,所述毛刷与丝杠接触。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一种罐装水泥的余量检测装置,通过设置多个余量检测机构,能够对水泥储罐内的水泥余量进行检测,操作简单,使用方便。

(2)本实用新型一种罐装水泥的余量检测装置,通过设置激振机构,所述激振机构通过振动击打,能够将附着在罐壁及丝杠上的水泥击落,改善了检测环境及装置的使用寿命。

(3)本实用新型一种罐装水泥的余量检测装置,通过设置压力传感器与拉线传感器,提高了检测精度。

(4)本实用新型一种罐装水泥的余量检测装置,通过设置蜗轮蜗杆,增加了传动比,提高了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主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探测器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激振机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齿轮示意图。

图中:1、水泥罐;2、余量检测机构;3、第一电机;4、变速器;5、齿轮;6、拉线传感器;7、清洁块;8、激振机构;9、丝杠;10、探测器;11、导轨;12、第二齿轮;13、第一齿轮;14、振动块;15、第二弹簧;16、压力传感器;17、第一弹簧;18、外壳;19、方形板;20、第二箱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方式。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如图1-4所示,一种罐装水泥的余量检测装置,包括水泥罐1和多个余量检测机构2;所述余量检测机构2设置在水泥罐1圆周内壁上;所述余量检测机构2沿轴线方向均匀设置;所述水泥罐1圆周外壁设置有多个激振机构8;所述激振机构8沿水泥罐1轴线方向均匀设置;所述余量检测机构2包括第一电机3和第一箱体,所述第一箱体设置有导轨11;所述第一电机3设置在第一箱体内侧;所述第一电机3与丝杠9连接;所述丝杠9设置有探测器10;所述第一箱体内设置有拉线传感器6。

所述丝杠9上端设置有齿轮5,所述齿轮5为蜗轮,所述第一电机3与变速器4输入轴连接;所述变速器4输出轴设置有蜗杆,所述蜗杆与齿轮5啮合,所述丝杠9贯穿第一箱体下表面,在第一电机3的带动下,丝杠9能够转动。

所述导轨11为圆柱形结构状,所述探测器10设置有通孔,所述导轨11下端贯穿探测器10,所述导轨11穿过探测器10的通孔,导轨11的直径小于探测器10的通孔直径,探测器10在丝杠9与导轨11的作用下能够向下及向上移动。

所述探测器10包括外壳18,所述外壳18内部设置有压力传感器16,所述压力传感器16与第一弹簧17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弹簧17另一端与方形板19连接,所述外壳18下表面设置有橡胶材料,所述方形板19与橡胶材料接触。

所述第一箱体外侧下表面设置有清洁块7;所述拉线传感器6的拉线贯穿第一箱体下表面、清洁块7与探测器10连接,所述清洁块7为柔性材料,包括但不限于橡胶、海绵,所述清洁块7用于清理拉线表面附着的水泥,使装置保持清洁的工作环境。

所述激振机构8包括第二电机、振动块14和第二箱体20;所述第二箱体20设置在第一箱体下方。所述振动块14、第二电机均设置在第二箱体20内侧;所述第二电机输出轴设置有第一齿轮13,所述第一齿轮13为不完全齿轮;所述振动块14设置有第二齿轮12;所述第一齿轮13与第二齿轮12啮合;所述振动块14与第二弹簧15一端连接,第二弹簧15另一端与第二箱体20内壁连接;所述振动块14与水泥罐1接触,在静止时受到第二弹簧15的弹力。

所述压力传感器16与拉线传感器6均与处理器连接,所述处理器用于处理压力传感器16与拉线传感器6采集的数据;所述处理器还连接有显示器,所述显示器用于显示处理器处理过的数据。

所述探测器10上设置有毛刷,所述毛刷与丝杠9接触,毛刷用于在丝杠9转动时,清理附着在丝杆9表面的水泥。

工作原理:本装置在工作过程中,首先将启动第二电机,在第二电机的作用下振动块14敲击水泥罐的外壁,将附着在丝杠9表面及水泥罐1罐壁上的水泥击落,然后启动第一电机,在第一电机的作用下,丝杆9发生转动,探测器10下降,当探测器10接触水泥时,第一弹簧17发生弹性形变,压力传感器16受力,压力传感器16输送的数据发生变化,此时,关闭第一电机,通过拉线传感器6读出探测器10下降的距离,并计算出水泥罐1内的剩余水泥量。

实施例2

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水泥罐1沿轴线方向设置有多个余量检测机构2,两个余量检测机构2之间的距离相等,通过检测机构2所在位置的高度与拉线传感器6测量的数据相结合,计算出水泥罐1内的水泥余量。例如:水泥罐1高为10米,余量检测机构检测范围为2米,此时从上之下共设置5组余量检测机构,在检测时首先启动最上面的一组余量检测机构2,若压力传感器16数据没有变化,则启动下面的一组余量检测机构2。

实施例3

与实施例1和2不同的是,所述5组余量检测机构从上之下依次为第一组余量检测机构、第二组余量检测机构、第三组余量检测机构、第四组余量检测机构、第五组余量检测机构;第一组余量检测机构所在位置距离地面为2米,第二组余量检测机构所在位置距离地面为4米,第三组余量检测机构所在位置距离地面为6米,第四组余量检测机构所在位置距离地面为8米,第五组余量检测机构所在位置距离地面为10米,例如,第三组余量检测机构拉线传感器6检测到的数据为1米,那么此时水泥罐1水泥余量为5米。

实施例2和3所列举的数字是为了帮助理解本技术方案,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方案,水泥罐1高度及余量检测机构2位置高度及检测范围根据实际需要可做调整。另外,压力传感器16与拉线传感器6均为现有成熟技术,此处不再赘述。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得到的装置是移动橡胶沥青储存加工装置,通过设置余量检测机构2、压力传感器16和拉线传感器6,提高了检测精度。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