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微退扭收线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366455发布日期:2020-12-22 10:44阅读:75来源:国知局
一种微退扭收线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绞线收卷设备,特别涉及一种微退扭收线架。



背景技术:

绞线通过绞线机绞制好后通常内部存在应力,尤其较硬材质的绞线残余的应力较大,残余应力较大的绞线在收卷后易导致绞线起鼓和打扭。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微退扭收线架。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微退扭收线架,包括机架、设置于所述机架中部左侧的左顶锥、设置于机架中部右侧的右顶锥、设置于所述机架右侧且与所述右顶锥驱动连接的收线电机,所述左顶锥与所述右顶锥同轴,所述机架顶部设有左右延伸的导柱和排线丝杠,所述导柱上设有沿所述导柱滑动的滑座,所述滑座上设有与所述排线丝杠配合的排线螺母,所述机架上设有与所述排线丝杠连接的排线电机,所述滑座上设有退扭底座,所述退扭底座前端设有两个轴线竖直且左右排列的引导辊,所述退扭底座中部设有退扭架,所述退扭架设有右侧开口且前后延伸的通槽,所述通槽内设有沿所述通槽上下滑动的退扭滑座,所述退扭滑座右侧底部设有上退扭轮,所述通槽底部右侧设有下退扭轮,所述上退扭轮与所述下退扭轮前后排列设置,所述上退扭轮与所述下退扭轮交错设置,即两个所述下退扭轮之间上方的退扭滑座上设有一个上退扭轮,所述退扭架螺纹连接有调整螺杆,所述调整螺杆头部伸入所述通槽且抵止所述退扭滑座顶部,所述退扭滑座底部与所述通槽底部设置设有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顶部抵止所述退扭滑座底部,所述复位弹簧底部抵止所述通槽底部,即所述复位弹簧对所述退扭滑座施加有向上的弹力,所述退扭底座尾端设有排线架,所述排线架尾端向下弯折,所述排线架前端转动连接有引导轮,所述排线架尾端设有排线轮。

上述设计中通过在排线轮前设置相互错开的上退扭轮和下退扭轮实现对收卷的绞线退扭,结构简单,能够有效消除绞线残余的应力,上退扭轮和下退扭轮之间距离采用调整螺杆调整,调整方便,便于对不同残余应力的绞线退扭。

作为本设计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机架底部设有升降板,所述升降板前侧设有竖直的提升架,所述提升架上设有蜗轮蜗杆减速机,所述蜗轮蜗杆减速机的输入轴上设有升降电机,所述蜗轮蜗杆减速机的输出轴竖直设置且底部与所述机架连接,便于升降线轴,实现对线轴拆装,结构简单。

作为本设计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提升架后侧顶部设有与所述机架后侧配合的升降滚轮,对提升架限位,提升架升降更加顺畅。

作为本设计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升降板上设有左右延伸的滑槽,所述滑槽内设有沿所述滑槽左右滑动的滑板,所述滑板前后两侧边缘设有与所述升降板顶部配合的平移滚轮。滑板便于线轴左右平移,便于装夹。

作为本设计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机架底部后侧设有引导斜坡,所述引导斜坡前高后低,便于将线轴从机架内移出和移入。

作为本设计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滑板顶部设有左右延伸的凹槽,便于对线轴限位。

作为本设计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退扭架的通槽内设有左右延伸的滑销,所述退扭滑座内设有与所述滑销配合的条形孔,便于对退扭滑座的升降导向。

作为本设计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上退扭轮和所述下退扭轮为钢轮,使用寿命长,退扭效果好。

作为本设计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调整螺杆上螺纹连接有锁紧螺母,所述锁紧螺母底部与所述退扭架顶面贴合,便于包装调整螺杆的稳定,防止调整螺杆意外转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利用通过在排线轮前设置相互错开的上退扭轮和下退扭轮实现对收卷的绞线退扭,结构简单,能够有效消除绞线残余的应力,上退扭轮和下退扭轮之间距离采用调整螺杆调整,调整方便,便于对不同残余应力的绞线退扭。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纵向剖面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横向剖面示意图。

在图中1.机架,2.左顶锥,3.凹槽,4.滑板,5.引导斜坡,6.提升架,7.升降电机,8.蜗轮蜗杆减速机,9.升降滚轮,10.下退扭轮,11.引导辊,12.条形孔,13.滑销,14.调整螺杆,15.上退扭轮,16.退扭架,17.通槽,18.锁紧螺母,19.退扭滑座,20.滑槽,21.复位弹簧,22.滑座,23.引导轮,24.排线架,25.排线轮,26.排线电机,27.右顶锥,28.收线电机,29.平移滚轮,30.导柱,31.排线丝杠,32.排线螺母,33.退扭底座,34.升降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其中的示意性实施例以及说明仅用来解释本实用新型,但并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实施例:一种微退扭收线架,包括机架1、设置于所述机架1中部左侧的左顶锥2、设置于机架1中部右侧的右顶锥27、设置于所述机架1右侧且与所述右顶锥27驱动连接的收线电机28,所述左顶锥2与所述右顶锥27同轴,所述机架1顶部设有左右延伸的导柱30和排线丝杠31,所述导柱30上设有沿所述导柱30滑动的滑座22,所述滑座22上设有与所述排线丝杠31配合的排线螺母32,所述机架1上设有与所述排线丝杠31连接的排线电机26,所述滑座22上设有退扭底座33,所述退扭底座33前端设有两个轴线竖直且左右排列的引导辊11,所述退扭底座33中部设有退扭架16,所述退扭架16设有右侧开口且前后延伸的通槽17,所述通槽17内设有沿所述通槽17上下滑动的退扭滑座19,所述退扭滑座19右侧底部设有上退扭轮15,所述通槽17底部右侧设有下退扭轮10,所述上退扭轮15与所述下退扭轮10前后排列设置,所述上退扭轮15与所述下退扭轮10交错设置,即两个所述下退扭轮10之间上方的退扭滑座19上设有一个上退扭轮15,所述退扭架16螺纹连接有调整螺杆14,所述调整螺杆14头部伸入所述通槽17且抵止所述退扭滑座19顶部,所述退扭滑座19底部与所述通槽17底部设置设有复位弹簧21,所述复位弹簧21顶部抵止所述退扭滑座19底部,所述复位弹簧21底部抵止所述通槽17底部,即所述复位弹簧21对所述退扭滑座19施加有向上的弹力,所述退扭底座33尾端设有排线架24,所述排线架24尾端向下弯折,所述排线架24前端转动连接有引导轮23,所述排线架24尾端设有排线轮25。

上述设计中通过在排线轮25前设置相互错开的上退扭轮15和下退扭轮10实现对收卷的绞线退扭,结构简单,能够有效消除绞线残余的应力,上退扭轮15和下退扭轮10之间距离采用调整螺杆14调整,调整方便,便于对不同残余应力的绞线退扭。

作为本设计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机架1底部设有升降板34,所述升降板34前侧设有竖直的提升架6,所述提升架6上设有蜗轮蜗杆减速机8,所述蜗轮蜗杆减速机8的输入轴上设有升降电机7,所述蜗轮蜗杆减速机8的输出轴竖直设置且底部与所述机架1连接,便于升降线轴,实现对线轴拆装,结构简单。

作为本设计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提升架6后侧顶部设有与所述机架1后侧配合的升降滚轮9,对提升架6限位,提升架6升降更加顺畅。

作为本设计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升降板34上设有左右延伸的滑槽20,所述滑槽20内设有沿所述滑槽20左右滑动的滑板4,所述滑板4前后两侧边缘设有与所述升降板34顶部配合的平移滚轮29。滑板4便于线轴左右平移,便于装夹。

作为本设计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机架1底部后侧设有引导斜坡5,所述引导斜坡5前高后低,便于将线轴从机架1内移出和移入。

作为本设计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滑板4顶部设有左右延伸的凹槽3,便于对线轴限位。

作为本设计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退扭架16的通槽17内设有左右延伸的滑销13,所述退扭滑座19内设有与所述滑销13配合的条形孔12,便于对退扭滑座19的升降导向。

作为本设计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上退扭轮15和所述下退扭轮10为钢轮,使用寿命长,退扭效果好。

作为本设计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调整螺杆14上螺纹连接有锁紧螺母18,所述锁紧螺母18底部与所述退扭架16顶面贴合,便于包装调整螺杆14的稳定,防止调整螺杆14意外转动。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