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轿厢的轿底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944924发布日期:2020-11-19 19:27阅读:90来源:国知局
一种轿厢的轿底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梯轿底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轿厢的轿底结构。



背景技术:

电梯是指服务与建筑物内若干个特定的楼层的运输设备,而轿厢是电梯用于承载和运送人员和物资的箱型空间。轿厢一般由轿底、轿壁、轿顶、轿门等主要部件构成,是电梯用来运载乘客或货物以及其他载荷的轿体部件。电梯的轿厢形状一般为矩形,轿架中心与门中心垂直布置。

中国专利授权公告号cn205045662u,公告日为2016年2月24日,公开了一种电梯轿底框架,包括方型框架、轿底板、轿底梁、加强筋;所述方型框架包括侧梁ⅰ、侧梁ⅱ、前梁、后梁;所述方型框架内设有复数个轿底梁,所述轿底梁与侧梁ⅰ、侧梁ⅱ固定连接;所述方型框架上端固定连接有轿底板;所述轿底板的两侧边与侧梁ⅰ、侧梁ⅱ固定连接,所述轿底板包括前轿底板、后轿底板。电梯轿底框架构件加工方便快捷,可实现批量生产,在电梯安装现场拼接轿底与轿壁时人员只需在轿底上施工,不需要在井道内施工,施工更安全、方便。

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轿底在轿厢的底端供坐电梯的人站立使用,在轿厢内人居多时,在轿底与支撑梁的抵接下给予乘客一个冲击力,会使得乘客在乘坐电梯时导致乘坐不稳,无法保证乘客乘坐电梯的舒适度,有改进空间。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种在乘客乘坐电梯时,对乘客和底板起到一个缓冲效果的轿厢的轿底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轿厢的轿底结构,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底端设置有支撑梁,所述支撑梁的底端设置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梁之间于支撑板上滑动连接有两个连接杆,两所述连接杆相对的一端铰接有抵接板,所述抵接板抵接于所述底板的底端,所述抵接板与底板之间固定连接有压缩弹簧一,所述压缩弹簧一的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抵接板朝向所述底板的一端,所述压缩弹簧一的另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支撑板的上端,所述压缩弹簧一呈竖直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乘客站立在底板上通过抵接板与压缩弹簧一给予乘客一个缓冲的力,减少底板与支撑梁之间的冲击力,在压缩弹簧一的作用下,在乘客走出轿厢时,对抵板起到一个弹力,使得底板回归到正常位置,通过连接杆和支撑梁对底板施加一个支撑力,具有在乘客乘坐电梯时,对乘客和底板起到一个缓冲的效果,提高了乘客乘坐电梯的舒适度。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支撑板上开设有滑槽,所述连接杆朝向所述滑槽的一端铰接有滑块,所述滑块滑动连接于所述滑槽内,所述滑块朝向所述滑槽的端部的侧壁上固定连接有压缩弹簧二,所述压缩弹簧二的一端与所述滑槽端部的侧壁固定连接,所述压缩弹簧二的另一端与所述滑块朝向所述滑槽的端部侧壁的一端固定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压缩弹簧二给予滑块一个抵紧力,在抵接板下降时,连接杆向两侧移动给予滑块一个抵紧力,在压缩弹簧二的抵紧时,使得抵接板下降时在滑块的支撑下,具有一个良好的减震缓冲效果,提高了乘客乘坐电梯的舒适度。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滑块朝向所述滑槽槽底的一端转动连接有滚珠,所述滚珠抵接于所述滑槽的槽底。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滑块朝向滑槽槽底的一端转动连接有滚珠,将滑块与滑槽槽底之间的滑动摩擦转变为滚动摩擦,减少了滑块与滑槽槽底支架你的摩擦力,具有提高滑块使用寿命的效果,使得滑块在滑槽内的滑动更加稳定。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滑槽的截面为t形,所述滑块为t形块。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滑槽的截面为t形,可以使得滑块稳定在滑槽内移动,避免滑块在连接杆的抵紧下弹射处滑槽,从而导致抵接板的减震缓冲效果降低。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支撑板的上端固定连接有抵接柱,所述抵接柱朝向所述抵接板的一端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内滑动连接有支撑柱,所述支撑柱朝向所述凹槽的一端设置有弹性件,所述支撑柱的上端抵接于所述抵接板的中心。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抵接柱内滑动连接有支撑柱,可以增大抵接板处的抵紧力,避免抵接板处位于支撑梁之间导致支撑力不够,在乘客过多时,会导致底板凹陷,在抵接柱与支撑柱的作用下给予抵接板一个稳定的支撑力,使得抵接板处的支撑力提高。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弹性件为压缩弹簧三,所述压缩弹簧三的一端与所述凹槽的槽底固定连接,所述压缩弹簧三的另一端与所述支撑柱的底端固定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压缩弹簧三的作用下,在抵接板下降时给予支撑柱一个缓冲力,使得支撑柱在凹槽内滑动,对抵接板的压力进行一个缓冲,增加了底板的缓冲减震效果。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抵接板的上端固定连接有橡胶层,所述橡胶层的上端抵接于所述底板的底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抵接板的上端固定连接有橡胶层,可以增大抵接板与底板的缓冲效果,使得乘客在站立在底板上,通过橡胶层给予底板第一次减震缓冲,使得底板的缓冲效果增加,提高了乘客的乘坐舒适度。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橡胶层的上端呈波浪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橡胶层的上端设置为波浪状可以降低橡胶层与底板的接触面积,减少了橡胶层与底板的摩擦力,减少了橡胶层的摩擦损坏,提高了橡胶层的使用寿命。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1.本实用新型轿厢的轿底结构在乘客站立在底板上通过抵接板与压缩弹簧一给予乘客一个缓冲的力,减少底板与支撑梁之间的冲击力,在压缩弹簧一的作用下,在乘客走出轿厢时,对抵板起到一个弹力,使得底板回归到正常位置,通过连接杆和支撑梁对底板施加一个支撑力,具有在乘客乘坐电梯时,对乘客和底板起到一个缓冲的效果,提高了乘客乘坐电梯的舒适度;

2.本实用新型轿厢的轿底结构通过压缩弹簧二给予滑块一个抵紧力,在抵接板下降时,连接杆向两侧移动给予滑块一个抵紧力,在压缩弹簧二的抵紧时,使得抵接板下降时在滑块的支撑下,具有一个良好的减震缓冲效果,提高了乘客乘坐电梯的舒适度;

3.本实用新型轿厢的轿底结构在压缩弹簧三的作用下,在抵接板下降时给予支撑柱一个缓冲力,使得支撑柱在凹槽内滑动,对抵接板的压力进行一个缓冲,增加了底板的缓冲减震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抵接板的轴线剖面局部示意图。

图中,1、底板;2、支撑梁;3、支撑板;4、抵接板;5、连接杆;6、滑槽;7、橡胶层;8、滑块;9、压缩弹簧一;10、压缩弹簧二;11、滚珠;12、弹性件;13、压缩弹簧三;14、凹槽;15、抵接柱;16、支撑柱。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使用的词语“前后两端”、“左右两侧”、“上方”、“下方”等表示方位的词语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底面”和“顶面”、“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此外,“安装在……上”、“设置在……上”等描述方式是指两个部件具有一定的连接关系和位置关系,并不是指一个部件在另一个部件的上表面。在本实用新型中,除另有明确固定和限定,如有术语“组装”、“相连”、“连接”术语应作广义去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也可以是机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是通过中间媒介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相连通。本实用新型中所说的斜面,可以理解为类似倒角的弧形斜面,也可以理解为是一个平面倾斜设置,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的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参照图1、图2,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轿厢的轿底结构,包括底板1,底板1的形状优选为方形,其材料优选为金属材料。底板1的底端设置有支撑梁2,支撑梁2的形状优选为方形,其材料优选为金属材料。支撑梁2的底端固定连接有支撑板3,支撑板3的形状优选为方形,其材料优选为金属材料。支撑梁2之间于支撑板3上滑动连接有连接杆5,连接杆5相对的一端铰接有抵接板4。连接杆5的形状优选为方形杆,其材料优选为金属材料。抵接板4的形状优选为方形,其材料优选为金属材料。抵接板4与支撑板3之间竖直固定连接有压缩弹簧一9。压缩弹簧一9的材料优选为金属材料。在乘客站立在底板1上通过抵接板4与压缩弹簧一9给予乘客一个缓冲的力,减少底板1与支撑梁2之间的冲击力,在压缩弹簧一9的作用下,在乘客走出轿厢时,对抵板起到一个弹力,使得底板1回归到正常位置,通过连接杆5和支撑梁2对底板1施加一个支撑力,具有在乘客乘坐电梯时,对乘客和底板1起到一个缓冲的效果,提高了乘客乘坐电梯的舒适度。

支撑板3上开设有滑槽6,连接杆5朝向滑槽6的一端铰接有滑块8,滑块8滑动连接于滑槽6内。滑块8的形状为t形块,其材料优选为金属材料。滑槽6的截面为t形。滑块8与滑槽6端部的内侧壁之间固定连接有压缩弹簧二10,压缩弹簧二10的材料优选为金属材料。滑块8朝向滑槽6槽底的一端转动连接有滚珠11,滚珠11抵接于滑槽6槽底,滚珠11的材料优选为金属材料。

支撑板3的上端固定连接有抵接柱15,抵接柱15的上端开设有凹槽14,凹槽14内滑动连接有支撑柱16。抵接柱15的形状优选为圆柱形,其材料优选为金属材料。支撑柱16的形状优选为圆柱形,其材料优选为金属材料。支撑柱16朝向凹槽14的槽底的一端与凹槽14槽底之间设置有弹性件12。支撑柱16抵接于抵接板4的中心。弹性件12为压缩弹簧三13,压缩弹簧三13固定连接于支撑柱16的底端与凹槽14槽底之间。压缩弹簧三13的材料优选为金属材料。抵接板4的上端固定连接有橡胶层7,橡胶层7的上端抵接于底板1的底端。橡胶层7的上端呈波浪设置。橡胶层7的形状为一端为波浪状的方形板,其材料为橡胶材料。

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在乘客站立在底板1上通过抵接板4与压缩弹簧一9给予乘客一个缓冲的力,减少底板1与支撑梁2之间的冲击力,在压缩弹簧一9的作用下,在乘客走出轿厢时,对抵板起到一个弹力,使得底板1回归到正常位置,通过连接杆5和支撑梁2对底板1施加一个支撑力,具有在乘客乘坐电梯时,对乘客和底板1起到一个缓冲的效果,提高了乘客乘坐电梯的舒适度。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