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十字翻折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697713发布日期:2021-01-23 11:08阅读:125来源:国知局
一种十字翻折机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布料生产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十字翻折机。


背景技术:

[0002]
目前在超细纤维合成革生产中,对产品的正反面的内质及表观有所区别,势必要求产品制造工序的工艺不同,对于整个流水生产线而言,某段工序要求合成革正反面翻向。一般的处理方法就是,要么把整条生产流水线设备一分为二;要么在某段中间插入收卷机,把中间产品暂时卷装起来,然后去下一工序翻向后,再进入下段工序生产,这样造成工序繁琐,产品质量不易保证,设备效率低下,费工费时。


技术实现要素:

[0003]
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4]
鉴于以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十字翻折机,解决了超细纤维合成革生产时需要先收卷,进行翻向后才能进入下一工序继续生产的问题。
[0005]
技术方案
[0006]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十字翻折机,包括下折辊、中折辊与上折辊,所述下折辊、中折辊与上折辊都固定在一个矩形支架上,所述上折辊下侧是中折辊,所述中折辊下侧是下折辊,所述下折辊两端分别固定在矩形支架的一对斜对角上,所述上折辊两端分别固定在矩形支架另一对斜对角上,所述中折辊两端分别设置矩形支架两侧对边上,并靠近所述矩形支架另两侧对边的一侧边,所述中折辊轴线平行于进布方向。
[0007]
进一步的,所述矩形支架外侧设有遮挡板,所述矩形支架一侧开设有进布口,所述矩形支架另一侧开设有出布口,所述进布口与下折辊处于同高度,所述出布口与上折辊处于同一高度。
[0008]
进一步的,所述进布口截面、下折辊与中折辊能形成一个直角三角形结构,所述进布口截面与中折辊为直角边。
[0009]
进一步的,所述出布口截面、上折辊与中折辊能形成一个直角三角形结构,所述出布口截面与中折辊为直角边。
[0010]
进一步的,所述矩形支架包括支撑柱、固定杆与加固杆,四根所述支撑柱位于矩形支架四角位置,两根所述固定杆分别连接两侧的两根支撑柱,两根所述加固杆分别连接另两侧的两根支撑柱。
[0011]
进一步的,所述下折辊与矩形支架一对斜对角位置的支撑柱转动连接,所述上折辊与矩形支架另一对斜对角位置的支撑柱转动连接。
[0012]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杆与中折辊位于同一高度,所述中折辊两端分别采用带座轴承转动连接两根固定杆。
[0013]
有益效果
[0014]
1、本实用新型采用下折辊将布料进布方向旋转90
°
,并完成一次翻转,然后通过中
折辊再次翻转,并且进布方向旋转180
°
,最后通过上折辊再次翻转,并且进布方向旋转90
°
,通过三次翻转,使得最终的布料完成翻面,且采用三次翻转,使得布料翻转后的方向与原本方向相同。
[0015]
2、本实用新型的中折辊两端采用带座轴承固定,减小了三次翻折产生的阻力,使得进布更加顺畅,避免了布料因阻力过大产生断裂等情况发生。
附图说明
[0016]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十字翻折机结构示意图;
[0017]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十字翻折机的侧视图;
[0018]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十字翻折机的俯视图;
[0019]
其中,100、矩形支架;101、支撑柱;102、固定杆;103、加固杆;110、下折辊;111、进布口;120、中折辊;130、上折辊;131、出布口;
[0020]
其中,箭头方向为进布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0021]
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对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0022]
如图1所示的十字翻折机,包括下折辊110、中折辊120与上折辊130,其中下折辊110、中折辊120与上折辊130都活动固定在一个矩形支架100上,具体的上折辊130下侧是中折辊120,中折辊120下侧是下折辊110,且下折辊110两端分别活动固定在矩形支架100的一对斜对角上,上折辊130两端分别活动固定在矩形支架100另一对斜对角上;而中折辊120两端分别设置矩形支架100两侧对边上,并靠近矩形支架100另两侧对边的一侧边,且中折辊120轴线平行于进布方向。
[0023]
如图2所示,矩形支架100外侧可以螺钉固定遮挡板遮挡灰尘,而矩形支架100一侧开设有进布口111,另一侧开设有出布口131,具体的进布口111与下折辊110处于同于高度,出布口131与上折辊130处于同一高度,以便进布与出布。
[0024]
如图3所示,进布口111截面、下折辊110与中折辊120能形成一个直角三角形结构,而进布口111截面与中折辊120为直角边,同样的所述出布口131截面、上折辊130与中折辊120能形成一个直角三角形结构,所述出布口131截面与中折辊120为直角边,即可达到将布料进行翻转,并且布料运动方向与原来方向相同。
[0025]
如图1所示,矩形支架100包括支撑柱101、固定杆102与加固杆103,其中四根支撑柱101位于矩形支架100四角位置,两根固定杆102分别连接连两侧的两根支撑柱101,两根加固杆103分别连接另两侧的两根支撑柱101。
[0026]
如图1所示,下折辊110与矩形支架100一对斜对角位置的支撑柱101转动连接,上折辊130与矩形支架100另一对斜对角位置的支撑柱101转动连接,而固定杆102与中折辊120位于同一高度,将中折辊120两端分别采用带座轴承转动连接两根固定杆102上,具体的带座轴承螺栓固定在固定杆102上,带座轴承的内圈与中折辊120嵌入固定,以减少进布阻力。
[0027]
除中折辊120的转动连接为采用带座轴承连接,其余转动连接的具体固定连接方
法,为采用紧箍固定,使得上折辊130、下折辊110与中折辊120都能沿自我轴线旋转。
[0028]
使用时,将布料通过进布口111,然后从下折辊110下侧绕下折辊110对折,进而将布料进行翻面,同时将布料前进方向旋转90
°
,然后布料从中折辊120下端绕中折辊120对折,使得布料重新翻转回原来的面,同时布料前进方向再旋转180
°
,一共旋转270
°
,最后从上折辊130下侧绕上折辊130对折,达到布料翻转,同时布料前进方向再次旋转90
°
,一共旋转360
°
,使得布料重新回到原来的进布方向上,并且完成了布料的翻面,达到无需收卷直接翻面的进入下一工序的目的。
[0029]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