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分板装置及分板设备。
背景技术:
印制电路板是重要的电子部件,用作电子器件的支撑体,也即电子元器件电气连接的载体,现有技术下,印制电路板在投入生产线进行生产时,由于缺少必要的分板设备,大多采用人工手动分板的方式作业,以此方式作业,使得分板效率极低,且劳动强度大,费时费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分板装置,该分板装置能够自动地使得工件的第一分板部和第二分板部分离,且稳定可靠,作业效率高,省时省力。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分板设备,该分板设备自动化程度高,能够有效提升分板效率。
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分板装置,包括:
工件,所述工件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分板部和第二分板部;
定位机构,用于所述第一分板部定位;所述定位机构包括第一支架、架设于所述第一支架用于承载工件的第一承载板组件,以及与所述第一承载板组件配合并用于压紧所述第一分板部的第一压紧组件;
翻折机构,架设于所述定位机构的一侧用于所述工件的分板,所述翻折机构包括第二支架、枢接于所述第二支架用于压紧所述第二分板部的压紧机构、以及用于驱动所述压紧机构翻转后使得所述第一分板部和所述第二分板部部分离的翻转机构。
其中,还包括用于驱动所述压紧机构靠近或远离所述定位机构的水平驱动机构;所述压紧机构包括第二承载板组件、以及与所述第二承载板组件相配合并用于压紧所述第二分板部的第二压紧组件。
其中,所述第一承载板组件的第一承载面和所述第二承载板组件的第二承载面共同构成用于承载所述工件定位的工件摆放区,所述工件摆放区内设置有用于摆放不同规格工件的限位机构。
其中,所述限位机构包括与所述第一承载板组件相配合的第一限位组件,以及与所述第二承载板组件相配合的第二限位组件。
其中,所述第一承载板组件包括第一承载板、设置于所述第一承载板边缘的第一挡块、以及均布于所述第一承载板上表面的多个第一支撑凸起,多个所述第一支撑凸起的上表面构成用于架设所述工件的所述第一承载面;所述第一限位组件紧固于所述第一承载板的下底面,所述第一限位组件设置有用于沿所述第一承载板的厚度方向上下往返滑动设置的第一限位块。
其中,所述第二承载板组件包括第二承载板、均布于所述第二承载板上表面的第二支撑凸起、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二承载板边缘的第二挡块;多个所述第二支撑凸起的上表面构成用于架设所述工件的所述第二承载面;所述第二限位组件紧固于所述第二承载板的下底面,所述第二限位组件的第二限位块沿所述第二承载板的厚度方向上下往返滑动设置。
其中,所述第一承载板的下底面设置有推料机构,所述推料机构的推块外露于所述第一承载板并沿所述水平驱动机构的运动方向往返滑动。
其中,所述第一承载板组件和所述第二承载板组件间隙的下方设置有废料回收装置。
其中,所述第一压紧组件和所述第二压紧组件均设置有上下运动的压板,以及设置于所述压板下底面的缓冲垫。
一种分板设备,包括上述所述的分板装置、与所述分板装置相邻设置的上料平台、以及用于所述工件上料及分板后的所述第一分板部和所述第二分板部移送的机械手。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分板装置,包括工件,所述工件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分板部和第二分板部;定位机构,用于所述第一分板部定位;所述定位机构包括第一支架、架设于所述第一支架用于承载工件的第一承载板组件,以及与所述第一承载板组件配合并用于压紧所述第一分板部的第一压紧组件;翻折机构,架设于所述定位机构的一侧用于所述工件的分板,所述翻折机构包括第二支架、枢接于所述第二支架用于压紧所述第二分板部的压紧机构、以及用于驱动所述压紧机构翻转后使得所述第一分板部和所述第二分板部部分离的翻转机构。以此结构设计的分板装置能够自动的将工件使得第一分板部和第二分板部分离,且稳定可靠,作业效率高,省时省力。此外,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分板设备,该分板设备自动化程度高,能够有效提升分板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分板装置的第一轴测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分板装置的第二轴测图。
图3是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4是图1中翻折机构的轴测图。
图5是图1中分板装置倒置时的轴测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分板设备的轴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结合图1至图6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分板装置,包括定位机构1,以及与定位机构1并排架设的翻折机构2,定位机构1和翻折机构2上摆放有待分板的工件,工件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分板部和第二分板部,作为优选,本实施例中的工件设置为印刷电路板,该印刷电路板由两块待拆分的印刷电路板一体加工而成。有关本实施例中的印刷电路板的具体结构设计,相关技术中都较为常见,在此不做具体赘述。
进一步,本实施例中的定位机构1主要用于印制电路板的第一分板部的定位。具体的,所述定位机构1包括第一支架11、架设于所述第一支架11用于承载工件的第一承载板组件12,以及与所述第一承载板组件12配合并用于压紧所述第一分板部的第一压紧组件13。更进一步具体的,所述第一承载板组件12包括第一承载板121、设置于所述第一承载板121边缘的第一挡块122、以及均布于所述第一承载板121上表面的多个第一支撑凸起123,多个所述第一支撑凸起123的上表面构成用于架设第一分板部的所述第一承载面;作为优选,本实施例中第一承载板121靠近翻折机构2一侧的边缘不设置第一挡块122,以便于工件上第二分板部与翻折机构2配合。
更进一步的,本实施例中的翻折机构2主要用于所述工件的分板,具体的,所述翻折机构2包括第二支架21、枢接于所述第二支架21用于压紧所述第二分板部的压紧机构22、以及用于驱动所述压紧机构22翻转后使得所述第一分板部和所述第二分板部部分离的翻转机构23,本实施例中为了调节翻折机构2与定位机构1之间的间距,还设置有用于驱动所述压紧机构22靠近或远离所述定位机构1的水平驱动机构24。作为优选,翻转机构23为架设于第二支架21一侧的电机231,以及与电机驱动轴相连接的减速器232,减速器232通过联轴器233与压紧机构22的枢接轴相连接。
更具体的,所述压紧机构22包括第二承载板组件221、以及与所述第二承载板组件221相配合并用于压紧所述第二分板部的第二压紧组件222。作为优选,所述第二承载板组件221包括第二承载板2211、均布于所述第二承载板2211上表面的第二支撑凸起2213、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二承载板2211边缘的第二挡块2212;多个所述第二支撑凸起2213的上表面构成用于架设所述工件的所述第二承载面;为了便于第二承载面与第一承载面贯通,本实施例中第二承载板2211靠近第一承载板121一侧的边缘不设置第二挡块2212。
采用上述结构设计的分板装置,所述第一承载板组件12的第一承载面和所述第二承载板组件221的第二承载面共同构成用于承载所述工件定位的工件摆放区,将工件摆放至工件摆放区后,再通过水平驱动机构24调节定位机构1和翻转机构23之间的间隙,继而使得工件更加稳定的与工件摆放区配合,之后通过所述第一承载板组件12上方的第一压紧组件13,以及第二承载板组件221上方的第二压紧组件222将工件的第一分板部和第二分板部压紧,之后通过翻转机构23驱动第二分板部翻折,以此使得第一分板部和第二分板部分离,分板后,翻折机构2在水平驱动机构24的驱动作用下向远离定位机构1的一侧运动,之后通过第二压紧组件222的作用,将第二分板部松开并通过机械手9将其移动到下一工位。
进一步的,为了方便分板后的第一分板部通过机械手9取走,本实施例在所述第一承载板121的下底面设置有推料机构3,所述推料机构3的推块与开设于第一承载板121的滑槽1211滑动配合,透过滑槽1211外露于第一承载板121的推块31沿所述水平驱动机构24的运动方向往返滑动,以此能够将分板后的第一分板部向翻折机构2一侧推出,以此便于机械手9将其取走。
上述实施例中的推料机构3由推料气缸及其推块31组成,具体设置相关技术中都较为常用,在此不做具体赘述,此外,本实施例中,为了方便翻折机构2的水平运动,定位机构1和翻折机构2的下底面均架设于工作台4,且翻折机构2通过底座242与工作台4紧固,底座242上架设有气缸241和导轨243,翻折机构2在气缸241的驱动作用下沿导轨243往返滑动。
更进一步的,作为本实施例的又一优选实施方式,为了有效提升上述分板装置的通过性,本实施例在所述工件摆放区内还设置有用于摆放不同规格工件的限位机构。本实施例以大小两种不同规格的工件为例,所述第一承载板组件12上设置有第一限位组件5,所述第二承载板组件221上设置有第二限位组件6。
具体的所述第一限位组件5紧固于所述第一承载板121的下底面,所述第一限位组件5设置有用于沿所述第一承载板121的厚度方向上下往返滑动设置的第一限位块51。即在第一承载板121的板面沿水平驱动机构24的运动方向开设有长槽,第一限位块51通过紧固于第一承载板121下底面的气缸与长槽滑动配合,以此通过第一限位块51的隐藏或外露,改变第一承载面的面积,以此满足两种不同规格工件的摆放。
更进一步的,与上述第一限位组件5结构相同,所述第二限位组件6紧固于所述第二承载板2211的下底面,所述第二限位组件6的第二限位块61沿所述第二承载板2211的厚度方向上下往返滑动设置。以此通过隐藏或外露,改变第二承载面的面积,以此满足两种不同规格工件的摆放。作为优选,第一限位块51和第二限位块61位于同一条直线,以此可以代替一侧的第一挡块122和第二挡块2212,满足较小工件的装夹。作为优选,本实施例中的第二限位块61通过气缸驱动。
采用上述结构,还可以根据需要再增加第三限位组件和第四限位组件,以此满足更小工件的装夹,此部分结构设计原理与上述第一限位组件5和第二限位组件6的结构原理相同,在此不做赘述。
更进一步的,本实施例中的所述第一压紧组件13和所述第二压紧组件222均设置有气缸131、2221,气缸131、2221驱动力作用下上下运动的压板132、2222,以及用于减少对工件冲击力的缓冲垫133、2223,作为优选,缓冲垫133紧固于压板132的下底面。
此外,为了便于第一分板部和第二分板部分离时废料的收集,本实施还在所述第一承载板组件12和所述第二承载板组件221间隙的下方设置有废料回收装置,该废料回收装置由接料漏41及软管42等组成,有关此部分的具体设置,相关技术中都较为常用,在此不做具体赘述。
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分板设备,具体如图5所示,该分板设备包括上述所述的分板装置7、与所述分板装置相邻设置的上料平台8、以及用于所述工件上料及分板后的所述第一分板部和所述第二分板部移送的机械手9。作为优选,该分板设备采用双工位设置,可以连续并多次的对分离后的第一分板部和第二分板部进行二次分板,以此满足由多个拼板组成的印制电路板的分板,有关本设备中上料平台8和机械手9的具体结构设计,相关技术中都较为常用,在此不做具体赘述。
以上结合具体实施例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原理。这些描述只是为了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而不能以任何方式解释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基于此处的解释,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的劳动即可联想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具体实施方式,这些方式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