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防止布料卷曲的布料收卷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874282发布日期:2021-02-05 18:03阅读:83来源:国知局
可防止布料卷曲的布料收卷机构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纺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可防止布料卷曲的布料收卷机构。


背景技术:

[0002]
布料在纺织机上织布成型后,需要使用收卷装置将布料收卷起来,以便于布料的储存和运输,现有的收卷机一般包括电机和由电机驱动的卷筒,收卷布料时将布料的一端固定在卷筒上,然后电机驱动卷筒绕着卷筒的中心线转动,布料即会被收卷在卷筒上,但是布料在收卷到卷筒上的过程中,由于卷筒与织布机上的布料输送结构之间的距离太长,因此布料的张力较小,布料的边缘容易卷曲起皱,从而影响布料的收卷,甚至会对收卷在卷筒上的布料的质量造成影响。


技术实现要素:

[0003]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可防止布料卷曲的布料收卷机构,包括支架,所述支架上设置有卷筒以及与所述卷筒驱动连接的驱动装置,所述卷筒水平设置且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支架;所述支架上还设置有压辊,所述压辊通过安装座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支架,且所述压辊平行于所述卷筒设置,所述安装座包括设置于所述支架上的相对设置的两安装板,所述安装板上设置有贯穿所述安装板的长条状的安装槽,所述安装槽水平设置,所述压辊的两端对应所述安装槽设置有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插设于所述安装槽内且与所述安装槽可滑动的配合,所述压辊的中心线的水平高度与所述卷筒的水平高度一致;所述支架上还可转动地设置有辅助辊,所述辅助辊平行所述压辊设置且所述辅助辊的左端位于所述卷筒的右端的下方。
[0004]
本实用新型使用时,首先将纺织机上织布成型的布料经过辅助辊的下方,然后将布料绕过辅助辊,并从压辊的右侧牵引至压辊的上方,然后再将布料绕过压辊牵引至卷筒的下端并固定在卷筒的下端,然后驱动装置驱动卷筒顺时针转动,卷筒在转动过程中将布料卷绕在其上,完成布料的收卷。在此过程中,由于辅助辊的左端位于卷筒的右端的下方,因此布料被卷筒拉动时,在压辊和辅助辊之间的布料对于辅助辊和压辊的反作用力会将拉动压辊沿着安装槽朝着辅助辊的左端移动,进而可以保证压辊的左端能将压辊与卷筒之间的布料压紧并压平在卷筒上,进而可以有效防止布料的边缘在卷筒上卷曲。
[0005]
其中,当卷筒上的布料逐渐增加时,逐渐增加的布料会推动压辊向右移动,因此随着卷筒上布料的增加,卷筒依然能顺利地对布料进行收卷,且在收卷过程中,由于辅助辊与压辊之间的布料对于压辊和辅助辊的拉力始终存在,因此压辊始终会压紧在卷筒上,进而始终能减少布料边缘的卷曲的产生。
[0006]
进一步的,所述安装座内还设置有滑槽,所述滑槽平行所述安装槽设置,所述安装座的上表面设置有贯穿槽,所述贯穿槽贯穿所述滑槽与所述安装槽连通设置,所述贯穿槽的宽度小于所述滑槽的宽度,所述滑槽内设置有滑块,所述滑块的外表面与所述滑槽的内侧壁相抵且可滑动的配合,所述滑块的下表面设置有限位杆,所述限位杆垂直所述滑块的
下表面设置,且所述限位杆的下端延伸至所述安装槽中与所述第一转轴相抵;所述滑槽的上表面设置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向上延伸出所述贯穿槽,所述支撑杆的顶部设置有安装杆,所述安装杆远离所述支撑杆的一端延伸至所述压辊的上方,所述安装杆上设置有喷嘴,所述喷嘴的出气口朝下且朝向其对应的压辊的一端的边缘设置。
[0007]
其中,喷嘴连接有高压气源。
[0008]
本实用新型使用时,在将布料牵引至卷筒且卷筒转动将压辊拉动至与卷筒相抵后,移动滑块,使得限位杆与第一转轴相抵,此时喷嘴位于压辊的上方的内侧,而喷嘴的出气口朝下且朝向其对应的压辊的一端的边缘设置,因此位于两相对设置的安装座上的两喷嘴的出气口是朝向斜下方且朝向压辊的外侧设置的,喷嘴从出气口喷出的气会从上往下朝外倾斜的吹在压辊的两端的边缘,而卷绕在压辊上的布料的两侧边缘均位于压辊的两端边缘位置,因此位于两相对设置的安装座上的两喷嘴喷出的气体会将压辊表面的布料边缘朝外吹动且将布料吹紧在压辊上,因此从喷嘴内喷出的高压气体能将压辊边缘的的布料吹平并使布料紧贴在压辊上,进而有效防止布料卷曲。
[0009]
由于限位杆延伸至安装槽中,因此当卷筒上的布料逐渐增加,并推动第一转轴在安装槽内向右移动时,第一转轴可以推动限位杆进而推动滑块向右移动,此时安装杆上的喷嘴随着滑块移动,进而可以保证喷嘴相对于压辊的中心线的位置保持不变,即喷嘴始终朝向其对应的压辊的一端的边缘设置,因此喷嘴喷出的高压气体始终能将位于压辊边缘的布料压紧在压辊上,可以有效防止压辊上的布料的边缘卷曲。
[0010]
其中,通过将滑块和滑槽的表面设置为光滑面,可实现滑块与滑槽之间可滑动地配合。
[0011]
进一步的,所述安装杆上设置有横向贯穿所述安装杆的调节槽,所述安装杆的前后两侧对应所述调节槽设置有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所述喷嘴固定设置于所述第一固定板的前侧,所述第一固定板的后侧固定设置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插设与所述调节槽内,且所述限位块的表面与所述调节槽的内侧壁相抵且可滑动地连接,所述限位块的后侧设置有第一螺纹孔,所述第一螺纹孔为盲孔,所述第二固定板对应所述第一螺纹孔设置有第二螺纹孔,所述第二螺纹孔为通孔,所述第二固定板通过穿设于第二螺纹孔和第二螺纹孔的调节螺栓固定设置于所述第一固定板。
[0012]
通过旋紧调节螺栓可以将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夹紧在安装杆上,进而调节喷嘴在安装杆上的位置,以适应卷绕在压辊上的不同宽度的布料,使得喷嘴始终能吹在布料的边缘。
[0013]
其中,限位块的边缘与调节槽的侧壁相抵,用于放置第一固定板相对于安装杆转动,进而能有效保证喷嘴的角度不变。
[0014]
进一步的,所述安装槽的底部设置有限位槽,所述限位槽沿着所述安装槽的长度方向设置,所述第一转轴包括第一转轴本体、套设于第一转轴本体上的第一轴承以及固定套设于第一轴承外侧的圆形的安装环,所述第一转轴本体与所述压辊固定连接且所述第一转轴本体与所述压辊同中心线设置,所述安装环的下端插设于所述限位槽内且所述安装环的表面与所述限位槽的内侧壁相抵且可滑动地连接。
[0015]
安装环与限位槽可滑动地连接嵌入在限位槽内,可以沿着限位槽平行移动也能相对转动,因此可以保证压辊能顺利转动以及顺利沿着安装槽滑动。
[0016]
其中,通过将安装环的表面和限位槽的内侧壁设置为光滑面实现安装环与限位槽之间的可滑动配合。
[0017]
进一步的,所述限位杆的下端延伸至所述安装环的中心线的下方。
[0018]
限位杆的下端延伸至安装环的下方,即限位杆与安装环相抵的部分为限位杆的中部,可以有效避免限位杆的尖锐的端部与安装环接触而划伤安装环,进而避免影响安装环与限位槽的可滑动配合结构。
[0019]
进一步的,所述安装环的截面呈圆形。
[0020]
截面呈圆形的安装环与限位槽的接触面积更小,近乎于线接触,可以保证安装环与限位槽之间的滑动配合结构的可靠性。
[0021]
进一步的,所述支架对应所述卷筒的两端设置有带座轴承,所述卷筒的两端设置有第二转轴,所述第二转轴与所述卷筒同中心线设置,所述第二转轴插设于所述带座轴承中。
[0022]
下面结合上述技术方案以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效果进一步说明:
[0023]
本实用新型中,布料被卷筒拉动时,在压辊和辅助辊之间的布料对于辅助辊和压辊的反作用力会将拉动压辊沿着安装槽朝着辅助辊的左端移动,进而可以保证压辊的左端能将压辊与卷筒之间的布料压紧并压平在卷筒上,进而可以有效防止布料的边缘在卷筒上卷曲。
附图说明
[0024]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可防止布料卷曲的布料收卷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5]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可防止布料卷曲的布料收卷机构的卷筒收卷有一定布料后的结构示意图;
[0026]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安装板的正视方向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7]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安装板的俯视图;
[0028]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安装座的右视图;
[0029]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安装杆的结构示意图。
[0030]
附图标记说明:
[0031]
1-支架,2-卷筒,21-第二转轴,3-安装板,31-安装槽,32-压辊,321-第一转轴,3211-第一转轴本体,3212-第一轴承,3213-安装环,33-贯穿槽,34-滑槽,35-滑块,351-支撑杆,352-限位杆,3521-调节槽,353-喷嘴,354-第一固定板,4-辅助辊,5-布料。
具体实施方式
[0032]
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下面将结合附图以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描述:
[0033]
其中,本实用新型说明书中所提及的上、下、左、右等方位名词均以附图1为准。
[0034]
如图1-6,一种可防止布料卷曲的布料收卷机构,包括支架1,所述支架1上设置有卷筒2以及与所述卷筒2驱动连接的驱动装置,所述卷筒2水平设置且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支架1;所述支架1上还设置有压辊32,所述压辊32通过安装座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支架1,且所述压辊32平行于所述卷筒2设置,所述安装座包括设置于所述支架1上的相对设置的两
安装板3,所述安装板3上设置有贯穿所述安装板3的长条状的安装槽31,所述安装槽31水平设置,所述压辊32的两端对应所述安装槽31设置有第一转轴321,所述第一转轴321插设于所述安装槽31内且与所述安装槽31可滑动的配合,所述压辊32的中心线的水平高度与所述卷筒2的水平高度一致;所述支架1上还可转动地设置有辅助辊4,所述辅助辊4平行所述压辊32设置且所述辅助辊4的左端位于所述卷筒2的右端的下方。
[0035]
本实用新型使用时,首先将纺织机上织布成型的布料5经过辅助辊4的下方,然后将布料5绕过辅助辊4,并从压辊32的右侧牵引至压辊32的上方,然后再将布料5绕过压辊32牵引至卷筒的下端并固定在卷筒2的下端,然后驱动装置驱动卷筒2顺时针转动,卷筒2在转动过程中将布料5卷绕在其上,完成布料5的收卷。在此过程中,由于辅助辊4的左端位于卷筒2的右端的下方,因此布料5被卷筒2拉动时,在压辊32和辅助辊4之间的布料5对于辅助辊4和压辊32的反作用力会将拉动压辊32沿着安装槽31朝着辅助辊4的左端移动,进而可以保证压辊32的左端能将压辊32与卷筒2之间的布料5压紧并压平在卷筒2上,进而可以有效防止布料5的边缘在卷筒2上卷曲。
[0036]
其中,当卷筒2上的布料5逐渐增加时,逐渐增加的布料5会推动压辊32向右移动,因此随着卷筒2上布料5的增加,卷筒2依然能顺利地对布料5进行收卷,且在收卷过程中,由于辅助辊4与压辊32之间的布料5对于压辊32和辅助辊4的拉力始终存在,因此压辊32始终会压紧在卷筒2上,进而始终能减少布料5边缘的卷曲的产生。
[0037]
其中一种实施例,所述安装座内还设置有滑槽34,所述滑槽34平行所述安装槽31设置,所述安装座的上表面设置有贯穿槽33,所述贯穿槽33贯穿所述滑槽34与所述安装槽31连通设置,所述贯穿槽33的宽度小于所述滑槽34的宽度,所述滑槽34内设置有滑块35,所述滑块35的外表面与所述滑槽34的内侧壁相抵且可滑动的配合,所述滑块35的下表面设置有限位杆352,所述限位杆352垂直所述滑块35的下表面设置,且所述限位杆352的下端延伸至所述安装槽31中与所述第一转轴321相抵;所述滑槽34的上表面设置有支撑杆351,所述支撑杆351向上延伸出所述贯穿槽33,所述支撑杆351的顶部设置有安装杆,所述安装杆远离所述支撑杆351的一端延伸至所述压辊32的上方,所述安装杆上设置有喷嘴353,所述喷嘴353的出气口朝下且朝向其对应的压辊32的一端的边缘设置。
[0038]
其中,喷嘴353连接有高压气源。
[0039]
本实用新型使用时,在将布料5牵引至卷筒2且卷筒2转动将压辊32拉动至与卷筒2相抵后,移动滑块35,使得限位杆352与第一转轴321相抵,此时喷嘴353位于压辊32的上方的内侧,而喷嘴353的出气口朝下且朝向其对应的压辊32的一端的边缘设置,因此位于两相对设置的安装座上的两喷嘴353的出气口是朝向斜下方且朝向压辊32的外侧设置的,喷嘴353从出气口喷出的气会从上往下朝外倾斜的吹在压辊32的两端的边缘,而卷绕在压辊32上的布料5的两侧边缘均位于压辊32的两端边缘位置,因此位于两相对设置的安装座上的两喷嘴353喷出的气体会将压辊32表面的布料5边缘朝外吹动且将布料5吹紧在压辊32上,因此从喷嘴353内喷出的高压气体能将压辊32边缘的的布料5吹平并使布料5紧贴在压辊32上,进而有效防止布料5卷曲。
[0040]
由于限位杆352延伸至安装槽31中,因此当卷筒2上的布料5逐渐增加,并推动第一转轴321在安装槽31内向右移动时,第一转轴321可以推动限位杆352进而推动滑块35向右移动,此时安装杆上的喷嘴353随着滑块35移动,进而可以保证喷嘴353相对于压辊32的中
心线的位置保持不变,即喷嘴353始终朝向其对应的压辊32的一端的边缘设置,因此喷嘴353喷出的高压气体始终能将位于压辊32边缘的布料5压紧在压辊32上,可以有效防止压辊32上的布料5的边缘卷曲。
[0041]
其中,通过将滑块35和滑槽34的表面设置为光滑面,可实现滑块35与滑槽34之间可滑动地配合。
[0042]
其中一种实施例,所述安装杆上设置有横向贯穿所述安装杆的调节槽3521,所述安装杆的前后两侧对应所述调节槽3521设置有第一固定板354和第二固定板,所述喷嘴353固定设置于所述第一固定板354的前侧,所述第一固定板354的后侧固定设置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插设与所述调节槽3521内,且所述限位块的表面与所述调节槽3521的内侧壁相抵且可滑动地连接,所述限位块的后侧设置有第一螺纹孔,所述第一螺纹孔为盲孔,所述第二固定板对应所述第一螺纹孔设置有第二螺纹孔,所述第二螺纹孔为通孔,所述第二固定板通过穿设于第二螺纹孔和第二螺纹孔的调节螺栓固定设置于所述第一固定板354。
[0043]
通过旋紧调节螺栓可以将第一固定板354和第二固定板夹紧在安装杆上,进而调节喷嘴353在安装杆上的位置,以适应卷绕在压辊32上的不同宽度的布料5,使得喷嘴353始终能吹在布料5的边缘。
[0044]
其中,限位块的边缘与调节槽3521的侧壁相抵,用于放置第一固定板354相对于安装杆转动,进而能有效保证喷嘴353的角度不变。
[0045]
其中一种实施例,所述安装槽31的底部设置有限位槽,所述限位槽沿着所述安装槽31的长度方向设置,所述第一转轴321包括第一转轴本体3211、套设于第一转轴本体3211上的第一轴承3212以及固定套设于第一轴承3212外侧的圆形的安装环3213,所述第一转轴本体3211与所述压辊32固定连接且所述第一转轴本体3211与所述压辊32同中心线设置,所述安装环3213的下端插设于所述限位槽内且所述安装环3213的表面与所述限位槽的内侧壁相抵且可滑动地连接。
[0046]
安装环3213与限位槽可滑动地连接嵌入在限位槽内,可以沿着限位槽平行移动也能相对转动,因此可以保证压辊32能顺利转动以及顺利沿着安装槽31滑动。
[0047]
其中,通过将安装环3213的表面和限位槽的内侧壁设置为光滑面实现安装环3213与限位槽之间的可滑动配合。
[0048]
其中一种实施例,所述限位杆352的下端延伸至所述安装环3213的中心线的下方。
[0049]
限位杆352的下端延伸至安装环3213的下方,即限位杆352与安装环3213相抵的部分为限位杆352的中部,可以有效避免限位杆352的尖锐的端部与安装环3213接触而划伤安装环3213,进而避免影响安装环3213与限位槽的可滑动配合结构。
[0050]
其中一种实施例,所述安装环3213的截面呈圆形。
[0051]
截面呈圆形的安装环3213与限位槽的接触面积更小,近乎于线接触,可以保证安装环3213与限位槽之间的滑动配合结构的可靠性。
[0052]
其中一种实施例,所述支架1对应所述卷筒2的两端设置有带座轴承,所述卷筒2的两端设置有第二转轴21,所述第二转轴21与所述卷筒2同中心线设置,所述第二转轴21插设于所述带座轴承中。
[0053]
以上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
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