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816999发布日期:2021-02-03 13:38阅读:127来源:国知局
导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连接结构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导料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在相关技术中,在与粉状物料有关的生产过程中,因设备运转,不同的结构件会因振动、气流冲击等问题,使得相邻结构部件的机械运动相互影响,从而影响到产品的生产质量。
[0003]
为切断相邻结构部件之间的相互影响,一般采取软连接的方式,将相邻结构部件连接,从而达到阻隔相互影响的目的,同时又确保连接口位置相邻部件之间的密封效果。
[0004]
但是,当粉状物料从一个结构部件经过软连接流向另一个结构部件时,会与软连接产生摩擦。长时间摩擦的情况下,会导致软连接磨穿、破损。从而造成相邻部件之间的密封失效,影响到产品质量,也严重污染周边环境和空气。由于软连接的寿命很短,需要频繁更换,大大提高了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0005]
本实用新型旨在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中的至少之一。
[0006]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导料装置。
[0007]
为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导料装置,用于从送料管道向收料结构输送物料,导料装置包括:导料管,一端与送料管道连接,另一端伸入收料结构内;及软防护套,软防护套的一端套接在送料管道上,另一端套接在收料结构上。
[0008]
在该技术方案中,送料管道用于从上到下输送粉状物料,收料结构用于承接上方落入的粉状物料,其中,送料管道的下端设有出料口,收料结构的上端设有进料口,送料管道输送的粉状物料从送料管道流出,经过出料口进入导料管的中间空腔内,然后再进入到进料口内。工作状态下,导料管的下沿伸入到进料口中,也就是,导料管的下端面低于进料口的上端面。粉状物料在重力作用下,通过导料管的内腔,从送料管道向收料结构输送时,可以防止粉状物料从导料管的末端飞溅出导料管,以避免粉状物料与设置在导料管外部的软防护套产生直接摩擦。软防护套可以整体套接于导料管的外部,其中,软防护套的一端与送料管道连接,软防护套的另一端与收料结构连接,或者,软防护套套接于导料管的外部与进料口的内壁之间,以防止粉状物料从导料管与进料口之间的空隙落入收料结构的外部。由于导料管为硬质管,并位于软防护套的内部,通过导料管将粉状物料直接从送料管道导入收料结构内,因此,通过导料管消除了粉状物料与软防护套的摩擦,从而大幅度提升了软防护套的使用寿命,降低了用户的设备维护成本和人工成本,杜绝了周边的环境污染问题,提升了用户的市场竞争力和社会影响力。
[0009]
另外,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0010]
上述技术方案中,根据权利要求的导料装置,导料装置还包括:第一连接件,设于导料管靠近送料管道的一端上;第二连接件,设于送料管道上;其中,第一连接件与第二连
接件连接,以使得软防护套的一端与送料管道连接。
[0011]
在该技术方案中,导料管的本体为普通的管状结构,为了使导料管便于与送料管道进行连接,在导料管的上端设有第一连接件,第一连接件设于导料管的外壁上,不会影响导料管进行导料时的通道。第二连接件设于出料口的下端,并与第一连接件进行连接,使粉状物料能够顺利进入导料管内,且不会落入导料管与软防护套之间的间隙内,以避免粉状物料对软防护套造成磨损,损坏软防护套的使用寿命。
[0012]
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导料装置还包括:第一内孔,设于第一连接件上;第二内孔,设于第二连接件上;其中,导料管的一端的外壁与第一内孔相互贴合,以连接第一连接件,且导料管至少一部分外壁与第二内孔相互贴合。
[0013]
在该技术方案中,第二连接件可以做成与出料口一体成型的结构,也可以与出料口的侧壁进行焊接,或通过螺纹连接等连接结构形式。导料管穿过第二内孔,且导料管的至少一部分外壁与第二内孔相互贴合,可以避免粉状物料落入第二内孔而产生摩擦。第一内孔的内壁与导料管的端部的外壁相互贴合,例如可以使导料管的外壁与第一内孔进行焊接。导料管的上端的端面位于第一内孔内,以保证粉状物料能够通过第一内孔进入到导料管内。
[0014]
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第一连接件搭接于第二连接件上。
[0015]
在该技术方案中,第一连接件的上端穿过第二内孔,使第一连接件位于第二连接件的上方,第一连接件与第二连接件进行搭接,不仅简化了导料管与送料管道之间的连接结构,且更加方便更换导料管。具体地,由于粉状物料是从上往下落入到导料管内,粉状物料在重力作用下,在上述向下输送过程中,粉状物料堆积,可以将第一连接件与第二连接件紧紧压在一起,可以确保粉状物料不会从导料管的第一连接件处漏灰进入导料管与软防护套之间的间隙中,可避免物料与软防护套的直接摩擦。因此,粉状物料会对第一连接件的端面进行挤压,使第一连接件压紧第二连接件,从而可以避免粉状物料进入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之间的间隙内。另外,由于第一连接件与第二连接件进行搭接,当需要对导料管进行更换时,只需要向上抬起导料管,直到导料管的下端脱离第二内孔,就可以抽出导料管,然后再更换新的导料管。综上,通过以上设计,就可以完全避免软防护套与其它物料和部件的直接摩擦,从而避免了软防护套出现磨蚀甚至磨穿破损的情况,极大地延长了软防护套的使用寿命,避免了频繁更换软连接所带来的设备维护成本和人工成本,也避免了对周边环境的粉尘污染,可有效提升用户的市场竞争力和社会影响力。
[0016]
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根据权利要求的导料装置,第一连接件包括第一法兰;第二连接件包括第二法兰;其中,第一内孔设于第一法兰内,第二内孔设于第二法兰内。
[0017]
在该技术方案中,将法兰区分为第一法兰和第二法兰,是为了便于描述相互之间以及与其它部件之间的连接关系和位置关系。法兰作为管子与管子之间相互连接的零件,通常为标准件,无需定制加工,直接采购即可。第一内孔和第二内孔则分别为第一法兰的中心孔和第二法兰的中心孔,可以实现螺纹连接、焊接法兰和卡夹等,简化了连接结构。
[0018]
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软防护套的一端连接于送料管道的外壁上,且软防护套的另一端连接于收料结构的外壁上,使导料管位于软防护套内。
[0019]
在该技术方案中,软防护套为两端敞口的筒体结构,软防护套的一端与送料管道的外壁进行连接,连接更加方便,可采用焊接,铆接,挂接等连接形式,提高了软防护套的连
接结构形式。当然,软防护套的另一端与收料结构也可以采用相同的连接结构形式。另外,软防护套与送料管道的外壁进行连接,不仅可以使软防护套起到进一步防护的作用,以保证粉状物料能够从送料管道进入到收料结构内,使粉状物料不会散发到外部环境中,保护了环境免受污染,提高了工作环境的质量,且能够保证软防护套与导料管之间的间隙,能够进一步避免粉状物料与软防护套之间产生摩擦,提高了软防护套的使用寿命,进一步保证了环境不受受到污染。
[0020]
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导料装置还包括:第一弹性卡箍;及第二弹性卡箍;其中,软防护套通过第一弹性卡箍连接于送料管道的外壁上,和/或软防护套通过第二弹性卡箍连接于收料结构的外壁上。
[0021]
在该技术方案中,软防护套分别通过第一弹性卡箍和/或第二弹性卡箍与送料管道和收料结构连接,连接结构简单,便于拆卸以及时更换,同时由于第一弹性卡箍和第二弹性卡箍均具有弹性,能够避免对软防护套、送料管道的外壁、收料结构的外壁造成损伤,提高了导料装置的使用寿命。
[0022]
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导料管与软防护套之间具有周向间隙。
[0023]
在该技术方案中,第二连接件的外壁可与送料管道的出料口的侧壁连接,使第二连接件位于出料口内或第二连接件位于出料口的轴向延伸的腔体内,且第二内孔、第一内孔和出料口可同轴心设置,能够使粉状物料更均匀地落入导料管内。由于第二连接件具有壁厚,因此,第二内孔的孔壁与软防护套之间形成了间隙,则可以避免导料管在上下活动过程中与软防护套的直接摩擦。
[0024]
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导料管的横截面的形状为下列形状之一:圆形、正方形、长方形、椭圆形;其中,第一内孔和第二内孔具有与导料管的横截面相适配的形状。
[0025]
在该技术方案中,由于第一内孔、第二内孔分别与导料管的外壁相互贴合,因此,第一内孔、第二内孔和导料管的外壁的形状相适配,以提高连接结构的强度。另外,由于导料管的横截面为环形结构,因此,导料管的横截面的形状包括但并不限于圆形、正方形、长方形、椭圆形,包括了导料管的外壁的形状和导料管的内壁的形状,提高了导料管的取材范围,更有利于导料装置的制作和使用。
[0026]
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导料管为金属导料管。
[0027]
在该技术方案中,由于导料管的内壁会通过粉状物料,因此,导料管的内壁会经常受到磨损,为了提高导料管的使用寿命,以减少或避免更换导料管,导料管可采用耐磨材料制成,例如,可以采用耐磨钢材制成导料管。另外,还可以采用在普通导料管的内壁设置耐磨层,以提高导料管的耐磨性能。
[0028]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0029]
图1为本实用新型相关技术中的导料结构的纵向剖视结构示意图;
[0030]
图2为本实用新型相关技术中的导料结构的使用后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31]
图3为本实用新型相关技术中的导料组件的纵向剖视结构示意图;
[0032]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导料装置的纵向剖视结构示意图;
[0033]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导料装置的第一连接件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34]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导料装置的第二连接件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35]
其中,图1至图3中的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0036]
100':导料结构,110':软连接部件,100":导料组件,110":导料口,120":外软连接结构,130":内软连接结构。
[0037]
其中,图4至图6中的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0038]
100:导料装置,110:导料管,120:防护套,130:第一连接件,132:第一内孔,140:第二连接件,142:第二内孔,150:第一弹性卡箍,160:第二弹性卡箍,200:送料管道,210:出料口,300:收料结构,310:进料口。
具体实施方式
[0039]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0040]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0041]
在相关的现有技术中,为避免相邻的结构部件之间的相互影响,如图1所示,一般会采取软连接的方式,通过导料结构100'以将相邻的结构部件进行连接,导料结构100'包括软连接部件110',从而达到阻隔相互影响的目的,同时又能确保连接口位置的相邻部件之间的密封效果。
[0042]
但是,当粉状物料从其它结构部件经过软连接部件110',流向另一个结构部件时,粉状物料会与软连接部件110'产生摩擦。长时间摩擦的情况下,会导致软连接部件110'很快会磨穿、破损。如图2所示,从而造成相邻部件之间的密封失效,影响到产品质量,也严重污染周边环境和空气。
[0043]
除了在相邻的两个结构部件之间设置如图1和图2所示的导料结构100',目前,还有一种做法是,定期更换软连接部件110',以保持软连接部件110'的作用持续性,从而达到规避粉状物料与软连接部件110'之间由于长期摩擦而造成密封失效的技术问题,但是这需要用户投入一笔设备维护成本和人工成本,无疑会影响到用户的利润率和市场竞争力。
[0044]
另外,还有一种方式,如图3所示,在相邻的两个结构部件之间设置导料组件100",导料组件100"包括导料口110"、外软连接结构120"和内软连接结构130",导料口110"的上端连接于上部的结构部件上,内软连接结构130"的上端连接于导料口110"的外壁上,内软连接结构130"的下端伸入到下部的结构部件内。如此,通过设置内外两层软连接结构,物料只磨损内软连接结构130"而不会磨损外软连接结构120",以达到提高外软连接结构120"的寿命的目的,保持导料组件100"的功能有效持续性。但是,这种内外两层软连接结构的导料形式,对寿命的提升依然有限,且仍然需要定期更换导料组件100",维护操作更加复杂。
[0045]
因此,本实用新型根据目前的现有技术提出了一种导料装置100。
[0046]
下面参照图4和图6描述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技术方案。
[0047]
实施例1
[0048]
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导料装置100,用于从送料管道200向收料结构300输送物料,导料装置100包括:导料管110和软防护套120,导料管110的一端与送料管道200连接,导料管110的另一端伸入收料结构300内;软防护套120的一端套接在送料管道200上,另一端套接在收料结构300上。
[0049]
本实施例中,送料管道200用于从上到下输送粉状物料,收料结构300用于承接上方落入的粉状物料,其中,送料管道200的下端设有出料口210,收料结构300的上端设有进料口310,送料管道200输送的粉状物料从送料管道200流出,经过出料口210进入导料管110的中间空腔内,然后再进入到进料口310内。工作状态下,导料管110的下沿伸入到进料口310中,也就是,导料管110的下端面低于进料口310的上端面。粉状物料在重力作用下,通过导料管110的内腔,从送料管道200向收料结构300输送时,可以防止粉状物料从导料管110的末端飞溅出导料管110,以避免粉状物料与设置在导料管110外部的软防护套120产生直接摩擦。软防护套120的材质为软体材料,采用软体材料制作防护套,便于安装,且有利于防止粉状物料进入工作环境内。软防护套120可以整体套接于导料管110的外部,其中,软防护套120的一端与送料管道200连接,软防护套120的另一端与收料结构300连接,或者,软防护套120套接于所述导料管110的外部与进料口310的内壁之间,以防止粉状物料从导料管110与进料口310之间的空隙落入收料结构300的外部。由于导料管110为硬质管,并位于软防护套120的内部,通过导料管110将粉状物料直接从送料管道200导入收料结构300内,因此,通过导料管110消除了粉状物料与软防护套120的摩擦,从而大幅度提升了软防护套120的使用寿命,降低了用户的设备维护成本和人工成本,杜绝了周边的环境污染问题,提升了用户的市场竞争力和社会影响力。
[0050]
实施例2
[0051]
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导料装置100。除上述实施例的技术特征之外,本实施例还包括以下技术特征:
[0052]
导料装置100还包括:第一连接件130和第二连接件140,第一连接件130设于导料管110靠近送料管道的一端上;第二连接件140设于送料管道200上;其中,第一连接件130与第二连接件140连接,以使得软防护套120的一端与送料管道200连接。
[0053]
本实施例中,导料管110的本体为普通的管状结构,为了使导料管110便于与送料管道200进行连接,在导料管110的上端设有第一连接件130,第一连接件130设于导料管110的外壁上,不会影响导料管110进行导料时的通道。第二连接件140设于出料口210的下端,并与第一连接件130进行连接,使粉状物料能够顺利进入导料管110内,且不会落入导料管110与软防护套120之间的间隙内,以避免粉状物料对软防护套120造成磨损,损坏软防护套120的使用寿命。
[0054]
实施例3
[0055]
如图4、图5和图6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导料装置100。除上述实施例的技术特征之外,本实施例还包括以下技术特征:
[0056]
导料装置100还包括:第一内孔132,设于第一连接件130上;第二内孔142,设于第二连接件140上;其中,导料管110的一端的外壁与第一内孔132相互贴合,以连接第一连接件130,且导料管110至少一部分外壁与第二内孔142相互贴合。
[0057]
本实施例中,第二连接件140可以做成与出料口210一体成型的结构,也可以与出
料口210的侧壁进行焊接,或通过螺纹连接等连接结构形式。导料管110穿过第二内孔142,且导料管110的至少一部分外壁与第二内孔142相互贴合,可以避免粉状物料落入第二内孔142而产生摩擦。第一内孔132的内壁与导料管110的端部的外壁相互贴合,例如可以使导料管110的外壁与第一内孔132进行焊接。导料管110的上端的端面位于第一内孔132内,以保证粉状物料能够通过第一内孔132进入到导料管110内。
[0058]
实施例4
[0059]
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导料装置100。除上述实施例的技术特征之外,本实施例还包括以下技术特征:
[0060]
第一连接件130搭接于第二连接件140上。
[0061]
本实施例中,第一连接件130的上端穿过第二内孔142,使第一连接件130位于第二连接件140的上方,第一连接件130与第二连接件140进行搭接,不仅简化了导料管110与送料管道200之间的连接结构,且更加方便更换导料管110。具体地,由于粉状物料是从上往下落入到导料管110内,粉状物料在重力作用下,在上述向下输送过程中,粉状物料堆积,可以将第一连接件130与第二连接件140紧紧压在一起,可以确保粉状物料不会从导料管110的第一连接件130处漏灰进入导料管110与软防护套120之间的间隙中,可避免物料与软防护套120的直接摩擦。因此,粉状物料会对第一连接件130的端面进行挤压,使第一连接件130压紧第二连接件140,从而可以避免粉状物料进入第一连接件130和第二连接件140之间的间隙内。另外,由于第一连接件130与第二连接件140进行搭接,当需要对导料管110进行更换时,只需要向上抬起导料管110,直到导料管110的下端脱离第二内孔142,就可以抽出导料管110,然后再更换新的导料管110。综上所述,通过以上设计,就可以完全避免软防护套120与其它物料和部件的直接摩擦,从而避免了软防护套120出现磨蚀甚至磨穿破损的情况,极大地延长了软防护套120的使用寿命,避免了频繁更换软连接所带来的设备维护成本和人工成本,也避免了对周边环境的粉尘污染,可有效提升用户的市场竞争力和社会影响力。
[0062]
实施例5
[0063]
如图5和图6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导料装置100。除上述实施例的技术特征之外,本实施例还包括以下技术特征:
[0064]
第一连接件130包括第一法兰;第二连接件140包括第二法兰;其中,第一内孔132设于第一法兰内,第二内孔142设于第二法兰内。
[0065]
本实施例中,将法兰区分为第一法兰和第二法兰,是为了便于描述相互之间以及与其它部件之间的连接关系和位置关系。法兰作为管子与管子之间相互连接的零件,通常为标准件,无需定制加工,直接采购即可。第一内孔132和第二内孔142则分别为第一法兰的中心孔和第二法兰的中心孔,可以实现螺纹连接、焊接法兰和卡夹等,简化了连接结构。
[0066]
实施例6
[0067]
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导料装置100。除上述实施例的技术特征之外,本实施例还包括以下技术特征:
[0068]
软防护套120的一端连接于送料管道200的外壁上,且软防护套120的另一端连接于收料结构300的外壁上,使导料管110位于软防护套120内。
[0069]
本实施例中,软防护套120为两端敞口的筒体结构,软防护套120的一端与送料管
道200的外壁进行连接,连接更加方便,可采用焊接,铆接,挂接等连接形式,提高了软防护套120的连接结构形式。当然,软防护套120的另一端与收料结构300也可以采用相同的连接结构形式。另外,软防护套120与送料管道200的外壁进行连接,不仅可以使软防护套120起到进一步防护的作用,以保证粉状物料能够从送料管道200进入到收料结构300内,使粉状物料不会散发到外部环境中,保护了环境免受污染,提高了工作环境的质量,且能够保证软防护套120与导料管110之间的间隙,能够进一步避免粉状物料与软防护套120之间产生摩擦,提高了软防护套120的使用寿命,进一步保证了环境不受受到污染。
[0070]
实施例7
[0071]
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导料装置100。除上述实施例的技术特征之外,本实施例还包括以下技术特征:
[0072]
导料装置100还包括第一弹性卡箍150;及第二弹性卡箍160;其中,软防护套120通过第一弹性卡箍150连接于送料管道200的外壁上,和/或软防护套120通过第二弹性卡箍160连接于收料结构300的外壁上。
[0073]
本实施中,软防护套120分别通过第一弹性卡箍150和/或第二弹性卡箍160与送料管道200和收料结构300连接,连接结构简单,便于拆卸以及时更换,同时由于第一弹性卡箍150和第二弹性卡箍160均具有弹性,能够避免对软防护套120、送料管道200的外壁、收料结构300的外壁造成损伤,提高了导料装置100的使用寿命。
[0074]
实施例8
[0075]
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导料装置100。除上述实施例的技术特征之外,本实施例还包括以下技术特征:
[0076]
导料管110与软防护套120之间具有间隙。
[0077]
本实施例中,第一内孔132的轴向投影位于送料管道200内,第二连接件140的外壁可与送料管道200的出料口210的侧壁连接,使第二连接件140位于出料口210内或第二连接件140位于出料口210的轴向延伸的腔体内,且第二内孔142、第一内孔132和出料口210可同轴心设置,能够使粉状物料更均匀地落入导料管110内。由于第二连接件140具有壁厚,因此,第二内孔142的孔壁与软防护套120之间形成了间隙,则可以避免导料管110在上下活动过程中与软防护套120的直接摩擦。
[0078]
实施例9
[0079]
如图5和图6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导料装置100。除上述实施例的技术特征之外,本实施例还包括以下技术特征:
[0080]
导料管110的横截面的形状为下列形状之一:圆形、正方形、长方形、椭圆形;其中,第一内孔132和第二内孔142具有与导料管110的横截面相适配的形状。
[0081]
本实施例中,由于第一内孔132、第二内孔142分别与导料管110的外壁相互贴合,因此,第一内孔132、第二内孔142和导料管110的外壁的形状相适配,以提高连接结构的强度。另外,由于导料管110的横截面为环形结构,因此,导料管110的横截面的形状包括但并不限于圆形、正方形、长方形、椭圆形,包括了导料管110的外壁的形状和导料管110的内壁的形状,提高了导料管110的取材范围,更有利于导料装置100的制作和使用。
[0082]
实施例10
[0083]
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导料装置100。除上述实施例的技术特征之外,本
实施例还包括以下技术特征:
[0084]
导料管110为金属导料管。
[0085]
本实施例中,耐磨钢材管可作为金属导料管。由于导料管110的内壁会通过粉状物料,因此,导料管110的内壁会经常受到磨损,为了提高导料管110的使用寿命,以减少或避免更换导料管110,导料管110可采用耐磨材料制成,例如,可以采用耐磨钢材制成导料管110。另外,还可以采用在普通导料管110的内壁设置耐磨层,以提高导料管110的耐磨性能。
[0086]
综上,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有益效果为:
[0087]
1.导料管110的上端伸入送料管道200内,导料管110的下端伸入收料结构300内,从根本上杜绝了粉状物料与软防护套120的直接摩擦,可以实现软防护套120终生免维护,极大地降低了用户成本。
[0088]
2.利用粉状物料的重力和堆积作用,使第一连接件130压紧第二连接件140形成密封,防止了漏灰。
[0089]
3.使用耐磨钢材制造导料管110,可进一步确保导料管110的免维护功能。
[0090]
在本实用新型中,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的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术语“多个”则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相连”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0091]
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左”、“右”、“前”、“后”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单元必须具有特定的方向、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0092]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0093]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