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提高连接强度的储液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785879发布日期:2021-01-30 02:20阅读:94来源:国知局
一种提高连接强度的储液罐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提高连接强度的储液罐,属于压裂施工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0002]
在页岩气的开采中,水力压裂工艺是主要的增产措施,随着整个石油工业的发展,水力压裂工艺也得到不断地完善和提高。页岩气开采所使用的水力压裂技术需要消耗大量水资源,压裂现场需要很多液罐储存,现阶段通用的储液成套设备,是由钢板焊接而成的罐体罐、折叠式的组合罐体及软囊罐这几种形式组合而成,其中组合的罐体由多个弧度钢板拼接而成,但是现有拼接而成的组合罐体受力较小,并且安装繁琐,而且当弧度钢板的高度较高时,其自身的强度较弱。


技术实现要素:

[0003]
本实用新型主要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提出一种可以提高强度的提高连接强度的储液罐。
[0004]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提供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提高连接强度的储液罐,包括多个单层罐,所述单层罐由多个圆弧板连接而成,所述圆弧板上下两端均设有连接角边,单层罐为上下重叠设置,并且上下相邻的两个连接角边通过螺栓连接固定。
[0005]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连接角边连接在圆弧板两端的同侧。
[0006]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连接角边上设有多个定位板。
[0007]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定位板为l型钢板。
[0008]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圆弧板的左右两端均设有连接钢板,两个连接钢板分部位于圆弧板的不同侧面。
[0009]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连接钢板的个数为四个,其中两个连接钢板位于相同一侧,并且相邻连接钢板之间的间隙为连接钢板的宽度。
[0010]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组合罐体在延长较高的高度时,具备较高的强度,而且该组合罐体安装方便,并且整体的受力较大。
附图说明
[0011]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0012]
图2是实施例4中圆弧板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13]
图3是实施例3中圆弧板的断面示意图;
[0014]
图4是实施例3的提高连接强度的储液罐俯视结构示意图;
[0015]
图5是实施例5圆弧板的断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6]
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更进一步的说明。
[0017]
实施例1
[0018]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提高连接强度的储液罐,包括两个单层罐,所述单层罐由多个圆弧板1连接而成,所述圆弧板1上下两端的外侧面上均设有连接角边12,两个单层罐为下重叠设置,并且上下相邻的两个连接角边12通过螺栓13连接固定,其中如图3所示,两个连接角边12安装在圆弧板1的侧面,并且相对设置,截面图为l型;
[0019]
因为在整个组合提高连接强度的储液罐的中间部分具有连接通过螺栓13连接的连接角边12,从而提高了整个组合提高连接强度的储液罐的强度。
[0020]
实施例2
[0021]
本实用新型中为了增加圆弧板1的强度,增加罐体与地面的接触面积,且便于罐体重叠加大重叠配合面积,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所述连接角边12连接在圆弧板1两端的外侧。
[0022]
实施例3
[0023]
如图3-4所示,在实施例2的基础上,所述连接角边12上设有多个定位板14,便于上下两个圆弧板1的重叠安装,并且定位板14为l型钢板,固定在连接角边12底部上,所述圆弧板1的内侧面上设有导向块16。
[0024]
实施例4
[0025]
如图2所示,其中单层罐是由多个圆弧板1拼接而成,因此优选的实施方式,如图2和3所示,所述圆弧板1的左右两端均设有连接钢板15,两个连接钢板15分部位于圆弧板1的不同侧面,这样相邻两个圆弧板1通过连接钢板15与连接钢板15之间的卡扣拼接,并且两个圆弧板1也通过连接螺栓连接,其连接螺栓穿过所述连接钢板15。
[0026]
其中更进一步的是,所述连接钢板15的个数为四个,其中两个分部位于相同一侧,并且相邻连接钢板15之间的间隙为连接钢板15的宽度,这样便于扣住连接钢板15。
[0027]
实施例5
[0028]
如图1和5所示,为了放倒,在实施例3的基础上,最底层的单层罐的圆弧板1外侧设有支撑架2,所述支撑架2包括固定杆21、连接杆22、地锚23,所述固定杆21竖直固定在所述圆弧板1的外侧面上,所述连接杆22两端分别与固定杆21上端、地锚23铰接,其地锚23固定在地面上,可对最底层的单层罐起到支撑作用。
[0029]
以上所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实用新型已通过上述实施例揭示,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些变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