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湿污泥用的履带式提升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823138发布日期:2021-04-27 15:20阅读:63来源:国知局
一种湿污泥用的履带式提升机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泥干化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湿污泥用的履带式提升机。


背景技术:

2.目前,市场上污泥热泵高温烘干机一般都需要配用提升机,提升机的作用是地面的湿污泥提升至烘干房顶部的切条机(或布料机)上,代替传统的人工装卸,实现机械化和自动化,从而提高生产效率。目前市场上所采用的湿污泥提升机主要有螺旋式提升机、pvc带式提升机和刮板式提升机。其中螺旋式提升机主要包括有轴式螺旋提升机和无轴式螺旋提升机两种,但在实际生产应用中,这些提升机存在较多问题,主要表现在:
3.(1)螺旋式提升机在提升的过程中,通过旋转的螺旋叶片把湿污泥旋转卷上去,随着螺旋叶片的运转,旋转卷上去的过程中会把湿污泥卷压实成团状,这样就把污泥的形状作了改变,形成团状的污泥进入切条机后,难以破桥和切条,其加工处理状态难以达到理想状态,同时也加大了电机的耗电量。
4.(2)随着螺旋叶片带动湿污泥上升,湿污泥逐渐被压实成团状后,也逐渐加大了湿污泥提升的阻力,容易造成螺旋叶片卡死或折断;
5.(3)现有的螺旋式提升机通常采用电机联轴器进行动力传动,该传动方式为轴线传动,需要较高的电机功率,增加了耗电量,难以有效控制生产成本。
6.而pvc带式提升机虽然是采用皮带方式进行输送,但在使用过程中需要张紧皮带,而张紧动作容易造成皮带被拉长,因此需要定时调节皮带的松紧度,容易造成皮带断裂。
7.刮板式提升机则是利用刮板刮泥的方式逐渐上升,因此在湿污泥逐渐上升的过程中,湿污泥紧密度会发生改变,逐渐变紧,因此在进入切条机后,也会造成难以破桥和切条的现象;同时,刮板式提升机采用刮泥方式,需要的动力也较大,设备功耗非常大,也不利于生产成本的控制。


技术实现要素:

8.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可有效避免湿污泥在输送过程被压实而影响切条机处理效果的湿污泥用的履带式提升机。
9.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湿污泥用的履带式提升机,包括机架、提升机箱体、进料斗、凹槽式履带和动力传动机构,凹槽式履带设于提升机箱体内,凹槽式履带两端与动力传动机构连接,凹槽式履带跟随提升机箱体倾斜设于机架上,提升机箱体的低端设有提升机进料口,提升机箱体的高端设有提升机出料口,提升机进料口处设置进料斗,进料斗底部开口与凹槽式履带连通,提升机出料口处外接切条机。其中,进料斗外接湿污泥存放装置,湿污泥从进料斗进入提升机箱体内的凹槽式履带上,凹槽式履带利用其表面所带的凹腔盛放湿污泥,使得湿污泥在凹槽式履带上处于相对固定的状态,实现“带动泥不动”的输送状态,动力传动机构为凹槽式履带的转动提供驱动力,机架为整个履带式提升机提供支撑作用,提升机箱体和凹槽式履带设为倾斜状,湿污泥由其低端向高端输送,实现将湿污
泥提升送入安装于烘干房顶部的切条机内。
10.所述凹槽式履带包括履带本体和隔板,多个隔板均匀分布于履带本体表面并将履带本体表面分隔成多个凹腔;凹槽式履带循环转动。其中,隔板所设密度可根据湿污泥输送的实际需求进行设置,凹槽式履带进行循环转动时,各凹腔也跟随进行循环转动,由于湿污泥稳定位于凹腔内,因此湿污泥与凹槽式履带之间不产生相对运动,输送方式稳定,湿污泥也可始终保持原始状态,有效避免产生压实成团或紧密度变紧等现象。
11.所述凹槽式履带为一体式结构,凹槽式履带的材质为pp或pvc。
12.所述动力传动机构为齿轮式传动机构,包括电机、主动轴和从动轴,主动轴和从动轴分别设于凹槽式履带的两端,电机的输出端通过齿轮组与主动轴连接。
13.所述动力传动机构中,主动轴的两端分别通过齿轮与凹槽式履带连接,从动轴的两端也分别通过齿轮与凹槽式履带连接,凹槽式履带的两侧分别设有齿孔。
14.所述动力传动机构中,主动轴设于凹槽式履带的高端,从动轴设于凹槽式履带的低端。
15.该动力传动机构中,电机与主动轴之间通过齿轮组进行连接,主动轴与凹槽式履带之间、从动轴与凹槽式履带之间均采用齿轮式连接,避免传统提升机中皮带的使用,避免皮带松紧度的频繁调节和皮带断裂现象发生,可有效保障设备运行的稳定性,也降低设备的维护成本。
16.所述提升机箱体包括拼装包裹于凹槽式履带外部的多个拼接板;提升机进料口位于凹槽式履带上方且与进料斗底部开口连通;提升机出料口位于凹槽式履带的下方,切条机设于提升机出料口下方。
17.所述机架包括支撑座、第一支撑脚和第二支撑脚,支撑座呈倾斜状设置,支撑座顶部安装提升机箱体和凹槽式履带,第一支撑脚和第二支撑脚分别设于支撑座底部的两端,第一支撑脚的高度大于第二支撑脚的高度。
18.上述湿污泥用的履带式提升机使用时,其工作原理是:设备工作时,动力驱动机构中的电机带动主动轴转动,在主动轴及从动轴的作用下,通过主动轴和从动轴两端的齿轮带动凹槽式履带向上运动,湿污泥从污泥存放装置出来后,由进料斗进入凹槽式履带上的凹腔内,随着凹槽式履带的运动逐渐上升至送入切条机内,实现“带动泥不动”的输送状态,从而使湿污泥保持稳定的状态并向切条机连续供料。
19.本实用新型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20.本湿污泥用的履带式提升机通过设置凹槽式履带,使湿污泥进入履带式提升机的进料斗后,进入pp或pvc材质的凹槽式履带的凹腔内,随凹槽式履带向上运动而上升进入切条机内,整个过程能保证湿污泥始终处于原始形状,有效避免湿污泥在输送过程中被压实成团或紧密度逐渐变大的现象发生,确保湿污泥被提升进入切条机后,容易破桥和切条,减少电机能耗,同时也可有效避免提升机被成团的湿污泥损坏。
21.本湿污泥用的履带式提升机中,采用齿轮式的动力传动机构,其动力传动方式为轮子切线传动,可避免电机输出的轴线传动,减少配置电机的容量,降低设备采购成本和生产过程中的耗电量,节约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22.图1为本湿污泥用的履带式提升机的结构示意图。
23.图中,各标号所示部件如下:1为机架,1-1为支撑座,1-2为第一支撑脚,1-3为第二支撑脚,2为提升机箱体,3为进料斗,4为凹槽式履带,4-1为履带本体,4-2为隔板,5为电机,6为主动轴,7为从动轴,8为提升机出料口。
具体实施方式
24.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
25.实施例
26.本实施例一种湿污泥用的履带式提升机,其结构如图1所示,包括机架1、提升机箱体2(图中去除上部盖板)、进料斗3、凹槽式履带4和动力传动机构,凹槽式履带设于提升机箱体内,凹槽式履带两端与动力传动机构连接,凹槽式履带跟随提升机箱体倾斜设于机架上,提升机箱体的低端设有提升机进料口,提升机箱体的高端设有提升机出料口8,提升机进料口处设置进料斗,进料斗底部开口与凹槽式履带连通,提升机出料口处外接切条机。其中,进料斗外接湿污泥存放装置,湿污泥从进料斗进入提升机箱体内的凹槽式履带上,凹槽式履带利用其表面所带的凹腔盛放湿污泥,使得湿污泥在凹槽式履带上处于相对固定的状态,实现“带动泥不动”的输送状态,动力传动机构为凹槽式履带的转动提供驱动力,机架为整个履带式提升机提供支撑作用,提升机箱体和凹槽式履带设为倾斜状,湿污泥由其低端向高端输送,实现将湿污泥提升送入安装于烘干房顶部的切条机内。
27.凹槽式履带包括履带本体4-1和隔板4-2,多个隔板均匀分布于履带本体表面并将履带本体表面分隔成多个凹腔;凹槽式履带循环转动。其中,隔板所设密度可根据湿污泥输送的实际需求进行设置,凹槽式履带进行循环转动时,各凹腔也跟随进行循环转动,由于湿污泥稳定位于凹腔内,因此湿污泥与凹槽式履带之间不产生相对运动,输送方式稳定,湿污泥也可始终保持原始状态,有效避免产生压实成团或紧密度变紧等现象。凹槽式履带为一体式结构,凹槽式履带的材质为pp或pvc。
28.动力传动机构为齿轮式传动机构,包括电机5、主动轴6和从动轴7,主动轴和从动轴分别设于凹槽式履带的两端,电机的输出端通过齿轮组与主动轴连接。动力传动机构中,主动轴的两端分别通过齿轮与凹槽式履带连接,从动轴的两端也分别通过齿轮与凹槽式履带连接,凹槽式履带的两侧分别设有齿孔。主动轴设于凹槽式履带的高端,从动轴设于凹槽式履带的低端。该动力传动机构中,电机与主动轴之间通过齿轮组进行连接,主动轴与凹槽式履带之间、从动轴与凹槽式履带之间均采用齿轮式连接,避免传统提升机中皮带的使用,避免皮带松紧度的频繁调节和皮带断裂现象发生,可有效保障设备运行的稳定性,也降低设备的维护成本。
29.提升机箱体包括拼装包裹于凹槽式履带外部的多个拼接板;提升机进料口位于凹槽式履带上方且与进料斗底部开口连通;提升机出料口位于凹槽式履带的下方,切条机设于提升机出料口下方。
30.机架包括支撑座1-1、第一支撑脚1-2和第二支撑脚1-3,支撑座呈倾斜状设置,支撑座顶部安装提升机箱体和凹槽式履带,第一支撑脚和第二支撑脚分别设于支撑座底部的
两端,第一支撑脚的高度大于第二支撑脚的高度。
31.上述湿污泥用的履带式提升机使用时,其工作原理是:设备工作时,动力驱动机构中的电机带动主动轴转动,在主动轴及从动轴的作用下,通过主动轴和从动轴两端的齿轮带动凹槽式履带向上运动,湿污泥从污泥存放装置出来后,由进料斗进入凹槽式履带上的凹腔内,随着凹槽式履带的运动逐渐上升至送入切条机内,实现“带动泥不动”的输送状态,从而使湿污泥保持稳定的状态并向切条机连续供料。
32.如上所述,便可较好地实现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用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范围;即凡依本实用新型内容所作的均等变化与修饰,都为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所要求保护的范围所涵盖。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