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直径管棒材超声检测自动上下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520171发布日期:2021-01-05 17:45阅读:141来源:国知局
小直径管棒材超声检测自动上下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管棒加工检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小直径管棒材超声波检测自动上下料装置。



背景技术:

管棒材在轧制过程中会产生各种缺陷,其中大部分内壁缺陷或外表裂缝等缺陷,依靠人工眼镜观察是无法发现的,为了及时了解钢管的轧制质量,对无缝钢管需要进行超声波无损检测。超声波无损检测中依靠滚轮的摩擦力带动放置于检测台架上的管棒材向前传动,对钢管进行全面的检测。对于超声波无损检测装置上的上、下料,目前一般采用行车吊装或人工搬运,检测前先用行车或手动把钢管吊到检测台架上,检测后再把钢管从检测台架上吊下来。而要将管棒材准确吊放到狭长的滚轮架上,不仅费工费时、效率低,劳动强度大,而且人工操作不稳靠也不够安全。现有的一些自动上下料装置,气缸将管棒材直接推入滚轮架,精度低,会造成管棒材损伤,影响测试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为克服上述缺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小直径管棒材超声波检测自动上下料装置,可实现管棒材超声波检测的自动上下料,效率高,且上下料精准,减少对管棒材的损伤。

为了达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小直径管棒材超声检测自动上下料装置,包括设置在检测台架一侧的上料装置和下料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料装置包括成阶梯状的上料架,所述上料架包括靠近检测台架且位于高处的上料缓存区和位于低处的上料储料区,所述上料储料区靠近上料缓存区处设置有在升料气缸推动下上下移动的升料组件,所述升料气缸固定在上料架上,所述升料组件将上料储料区的管材顶起滑落至上料缓存区,所述上料缓存区设置有若干在第一翻转机构作用下上下翻转的第一短拨杆,所述上料缓存区靠近检测台架一侧还设置有若干在第二翻转机构作用下上下翻转的上料拨杆,所述上料拨杆将第一短拨杆拨送来的管件输送至检测台架;

所述下料装置包括与上料架结构相同的下料架,所述下料架包括位于高处的下料缓存区和位于低处的下料存储区,所述下料缓存区靠近检测台架一侧设置有若干在第三翻转机构作用下上下翻转的下料拨杆,所述下料拨杆将检测台架上的管材输送至下料缓存区,所述下料缓存区设置有若干在第四翻转机构作用下上下翻转的第二短拨杆,所述第二短拨杆将位于下料缓存区的管材拨送至下料存储区。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将管材放置到上料储料区,通过升料气缸推动升料组件上移,将位于上料储料区的管材顶起滑落至上料缓存区,上料缓存区的第一短拨杆向上翻转,将管材拨送到上料拨杆上,上料拨杆向下翻转,管材在重力作用下滑动到检测台架上进行检测。管件在检测台架上检测完成后,下料拨杆向上翻转,将位于检测台架上的管材拨起,沿下料拨杆滑落至下料缓存区,下料缓存区的第二短拨杆向上翻转,经管材拨送至下料存储区。整个上下料装置实现了管棒材的自动上下料,效率高,且经过上料缓存区、下料缓存区、上料拨杆和下料拨杆的设置实现了管棒材的精准上下料,减少了再上下料过程中对管棒材的损坏,提高检测质量。

进一步来说,所述升料组件包括与升料气缸固结的升料连接板,所述上料连接板上设置有若干垂直设置的升料推杆,每个所述升料推杆上端固结有推杆垫块,所述推杆垫块自远离上料缓存区向靠近上料缓存区向下倾斜设置,推杆垫块顶起管材,并且由于推杆垫块的倾斜设置,被顶起的管材向上料缓存区滑落。

进一步来说,所述上料架上设置有供升料推杆上下滑动的垂直导杆,所述升料推杆上固结有与垂直导杆匹配的滑套,确保升料推杆上下滑动稳定。

进一步来说,所述第一翻转机构包括底座、翻转气缸、旋转轴和轴承,所述底座固定在位于上料缓存区的上料架上,所述翻转气缸与底座铰接,所述翻转气缸的伸缩轴铰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与旋转轴固结,所述旋转轴与轴承转动连接,所述轴承固定在上料架上,所述第一短拨杆固定在旋转轴上。第二翻转机构、第三翻转机构、第四翻转机构与第一翻转机构结构相同,上料拨杆、第二短拨杆和和下料拨杆分别与第二翻转机构、第三翻转机构、第四翻转机构的转轴固结。翻转气缸的伸缩轴伸缩实现第一短拨杆、上料拨杆、第二短拨杆和和下料拨杆的上下翻转。

进一步来说,所述上料缓存区上设置有可沿其水平滑动的调节块,所述调节块通过螺栓固定在上料架上,所述调节块上设置有供螺栓滑动的腰型孔。调节块限定管材的位置,并可根据管材的尺寸调节位置。

进一步来说,所述上料拨杆和下料拨杆结构相同,包括与第二翻转机构/第四翻转机构固结的直杆和与直杆固结的l型拨杆勾头,l型拨杆勾头对沿直杆滑动的管件进行限位,防止管件直接滑落,所述直杆和拨杆勾头上设置有尼龙垫片,减小对管件的磨损。

进一步来说,所述上料缓存区、上料存储区、下料缓存区和下料存储区与管材的接触面均设置有尼龙垫片,有效保护管件。

进一步来说,所述下料缓存区上还设置有若干朝向检测台架水平延伸的辅助支杆,沿下料拨杆滑下的管件先滑落到辅助支架上,防止管件坠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俯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上料装置立体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升料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一翻转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升料组件侧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下料装置立体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上料装置侧视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下料装置侧视图。

图中:

100-检测台架,200-上料装置,300-下料装置,

1a-上料架,11a-上料缓存区,12a-上料储料区,2-升料气缸,3-升料组件,31-升料连接板,32-升料推杆,33-推杆垫块,34-垂直导杆,4a-第一翻转机构,41-底座,42-翻转气缸,43-旋转轴,44-轴承,5a-第一短拨杆,6a-第二翻转机构,7a-上料拨杆,71-直杆,72-拨杆勾头,8a-调节块,

1b-下料架,11b-下料缓存区,12b-下料存储区,4b-第四翻转机构,5b-第二短拨杆,6b-第三翻转机构,7b-下料拨杆,8b-辅助支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

参见附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小直径管棒材超声检测自动上下料装置,包括设置在检测台架100一侧的上料装置200和下料装置300,上料装置200将管材传输至检测台架100上,检测台架100上检测好的管材经下料装置300离开检测台架100。

参见附图2和附图7所示,所述上料装置200包括成阶梯状的上料架1a,所述上料架1a包括位于高处的上料缓存区11a和位于低处的上料储料区12a,上料缓存区11a位于靠近检测台架100一侧。所述上料储料区12a靠近上料缓存区11a处设置有在升料气缸2推动下上下移动的升料组件3,升料气缸2固定在位于上料储料区12a对应的上料架1a上,所述升料组件3将上料储料区12a的管材顶起并在重力作用下滑落至上料缓存区11a。所述上料缓存区11a设置有若干在第一翻转机构4a作用下上下翻转的第一短拨杆5a,第一短拨杆5a将上料缓存区11a的管件朝向检测台架100方向拨动。所述上料缓存区11a靠近检测台架100一侧还设置有若干在第二翻转机构6a作用下上下翻转的上料拨杆7a,上料拨杆7a在初始状态时平行于上料缓存区11a,所述上料拨杆7a将第一短拨杆5a拨送来的管件输送至检测台架100。

上料时,将管材放置到上料储料区12a,通过升料气缸2推动升料组件3上移,将位于上料储料区12a的管材顶起滑落至上料缓存区11a,上料缓存区11a的第一短拨杆5a向上翻转,将管材拨送到上料拨杆7a上,上料拨杆7a向下翻转,管材在重力作用下沿上料拨杆7a滑动到检测台架100上进行检测。

参见附图3和附图5所示,所述升料组件3包括与升料气缸2固结的升料连接板31,所述升料连接板31上设置有若干垂直设置的升料推杆32,每个所述升料推杆32上端固结有推杆垫块33,所述推杆垫块33自远离上料缓存区11a向靠近上料缓存区11a向下倾斜设置,升料气缸2推动推杆垫块33顶起管材,并且由于推杆垫块33的倾斜设置,被顶起的管材向上料缓存区11a滑落。所述上料架1a上设置有供升料推杆32上下滑动的垂直导杆34,所述升料推杆32上固结有与垂直导杆34匹配的滑套,确保升料推杆32上下滑动稳定。

所述上料缓存区11a上设置有可沿其水平滑动的调节块8a,所述调节块8a通过螺栓固定在位于上料缓存区11ad对应的的上料架1a上,所述调节块8a上设置有供螺栓滑动的腰型孔。调节块8a限定管材的位置,并可根据管材的尺寸调节位置。

参见附图6和附图8所示,所述下料装置300包括与上料架1a结构相同的下料架1b,所述下料架1b包括位于高处的下料缓存区11b和位于低处的下料存储区12b,下料缓存区11b位于靠近检测台架100一侧。所述下料缓存区11b靠近检测台架100一侧还设置有若干在第三翻转机构6b作用下上下翻转的下料拨杆7b,所述下料拨杆7b将检测台架100上的管材输送至下料缓存区11b。所述下料缓存区11b设置有若干在第四翻转机构4b作用下上下翻转的第二短拨杆5b,所述第二短拨杆5b将位于下料缓存区11b的管材拨送至下料存储区12b。

下料拨杆7b在初始状态时位于检测台架100上管材的下方,管件在检测台架100上检测完成后,下料拨杆7b向上翻转,将位于检测台架100上的管材拨起,管材沿下料拨杆7b滑落至下料缓存区11b,下料缓存区11b的第二短拨杆5b检测到管材时向上翻转,管材经拨送下落至下料存储区12b。

整个上下料装置300实现了管材的自动上下料,效率高,且经过上料缓存区11a、下料缓存区11b、上料拨杆7a和下料拨杆7b的设置实现了管棒材的精准上下料,减少了再上下料过程中对管棒材的损坏,提高检测质量。

参见附图4所示,所述第一翻转机构4a包括底座41、翻转气缸42、旋转轴43和轴承44,所述底座41固定在位于上料缓存区的上料架1a上,所述翻转气缸42与底座41铰接,所述翻转气缸42的伸缩轴铰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与旋转轴43固结。所述旋转轴43与轴承44转动连接,所述轴承44固定在上料架1a上,所述第一短拨杆5a固定在旋转轴43上。翻转气缸42伸缩时,推动旋转轴43转动,此时与旋转轴43固结的第一短拨杆5a上下翻转。第二翻转机构、第三翻转机构6b、第四翻转机构4b与第一翻转机构4a结构相同,上料拨杆7a、第二短拨杆5b和和下料拨杆7b分别与第二翻转机构6a、第三翻转机构6b、第四翻转机构4b的旋转轴43固结。翻转气缸42的伸缩轴伸缩实现第一短拨杆5a、上料拨杆7a、第二短拨杆5b和和下料拨杆7b的上下翻转。

所述上料拨杆7a和下料拨杆7b结构相同,包括与第二翻转机构6a/第四翻转机构4b固结的直杆71和与直杆71固结的l型拨杆勾头72,l型拨杆勾头72对沿直杆71滑动的管件进行限位,防止管件直接滑落,所述直杆71和拨杆勾头72上设置有尼龙垫片,减小对管件的磨损。所述上料缓存区、上料存储区、下料缓存区和下料存储区12b与管材的接触面均设置有尼龙垫片,有效保护管件。

所述下料缓存区上还设置有若干朝向检测台架100水平延伸的辅助支杆8b,沿下料拨杆7b滑下的管件先滑落到辅助支架上,防止管件坠落。

以上实施方式只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加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实用新型精神实质所做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