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手术用废弃物收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636831发布日期:2021-01-15 11:39阅读:53来源:国知局
外科手术用废弃物收集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废弃物收集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外科手术用废弃物收集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医学发展,一次性手术用物在临床上的大量应用,各种手术物品的包装袋及残余的线头等小垃圾和在手术过程中产生的人体废弃组织及体液都需要及时的清理,这就在手术台上给护士增加了许多负担,频繁地往台下垃圾桶内丢弃废物,会产生异味,并且大量医疗垃圾的堆积容易造成垃圾内病原体及细菌流入空气中,不利于营造良好的手术环境,如果手术中产生的垃圾内带有传染性病毒及细菌,这样对医护人员和垃圾后续清理人员来讲都存在安全隐患,现有技术中,由医护人员将手术废弃物直接丢弃于垃圾桶中,然后由专门的保洁人员进行处理,此种方式虽然比其他科室收集废弃物更及时,但并不能立即处理医疗废弃物、实时进行消毒,这样的装置显然不能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外科手术用废弃物收集装置,通过本设计有效的解决了常规外科手术用废弃物收集装置在手术过程中将废弃物丢入垃圾桶中会产生异味,大量医疗垃圾的堆积容易造成垃圾内病原体及细菌流入空气中,会存在感染医务人员的风险,并且不能对医疗废弃物进行实时消毒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左侧上端固定连接有支撑架,支撑架的中部上端固定连接有支撑板,支撑架的上端转动连接有内齿圈,内齿圈的内部均匀啮合有若干个小齿轮,小齿轮转动连接于支撑架内部,支撑板的上端均匀滑动连接有若干个第二齿条,每个第二齿条的上端都固定连接有一个滑板,每个小齿轮都和对应的第二齿条进行啮合,内齿圈转动形成滑板同时向远离内齿圈圆心的方向移动;

所述底座的左端上端固定连接有储液箱,储液箱的上端中部固定连接有可随内齿圈反转而向储液箱增压的加压管,储液箱的上端前侧固定连接有喷液管,喷液管贯穿支撑架的上部,内齿圈反转形成喷液管喷液的结构。

优选的,所述内齿圈的外侧固定连接有大锥齿轮,大锥齿轮转动连接于支撑架上端,大锥齿轮的左侧啮合有小锥齿轮,小锥齿轮转动连接于支撑架中部,小锥齿轮的左侧同轴固接有往复齿轮,往复齿轮的后侧啮合有第一齿条,第一齿条滑动连接于支撑架的下部右侧壁,第一齿条的下端固定连接有踏板,踏板的下端固定连接有弹簧,弹簧的下端和底座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踏板的左端上部固定连接有推杆,推杆的上端固定连接有活塞,活塞的外表面滑动连接有气缸,气缸的右端和支撑架固定连接,气缸的上端后侧固定连接有进气单向阀,气缸的上端前侧固定连接有出气单向阀,出气单向阀的上端和加压管的下端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支撑架的右侧下端螺纹连接有收集桶。

本实用新型结构新颖,构思巧妙,操作简单方便,通过本设计有效的解决了常规外科手术用废弃物收集装置在手术过程中将废弃物丢入垃圾桶中会产生异味,大量医疗垃圾的堆积容易造成垃圾内病原体及细菌流入空气中,会存在感染医务人员的风险,并且不能对医疗废弃物进行实时消毒的问题。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支撑架和支撑板位置关系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一齿条和小齿轮配合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二齿条和滑板位置分解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储液箱和气缸剖面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支撑架和收集桶分解示意图。

图中标号:1-气缸、2-加压管、3-支撑架、4-第一齿条、5-滑板、6-限位板、7-大锥齿轮、8-收集桶、9-踏板、10-弹簧、11-喷液管、12-往复齿轮、13-小锥齿轮、15-内齿圈、16-小齿轮、17-第二齿条、18-出气单向阀、19-进气单向阀、20-活塞、21-推杆、22-储液箱、23-底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1-6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实用新型包括底座23,所述底座23的左侧上端固定连接有支撑架3,支撑架3的中部上端固定连接有限位板6,支撑架3的上端转动连接有内齿圈15,内齿圈15的内部均匀啮合有若干个小齿轮16,小齿轮16转动连接于支撑架3内部,限位板6的上端均匀滑动连接有若干个第二齿条17,每个第二齿条17的上端都固定连接有一个滑板5,每个小齿轮16都和对应的第二齿条17进行啮合,内齿圈15转动形成滑板5同时向远离内齿圈15圆心的方向移动,所述底座23的左端上端固定连接有储液箱22,储液箱22的上端中部固定连接有可随内齿圈15反转而向储液箱22增压的加压管2,储液箱22的上端前侧固定连接有喷液管11,喷液管11贯穿支撑架3的上部,内齿圈15反转形成喷液管11喷液的结构。

如图1所示的在日常状态下,六个滑板5紧密配合可以有效的防止医疗废弃物的异味和细菌从收集桶8内散出,底座23和支撑架3可以保证本装置的平稳性,当支撑架3上的内齿圈15开始顺时针转动的时候,此时会带动六个啮合的小齿轮16进行转动,因为限位板6上均匀设有六个滑槽可以约束第二齿条17只能向靠近圆心或者远离圆心的方向移动,此时小齿轮16带动啮合的第二齿条17同时向外侧移动,进而带动六个滑板5同时向远离内齿圈15圆心的方向移动,进而打开支撑架3圆形通孔的上端,而后就可以将医疗废弃物丢入,并且丢弃完废弃物后此时内齿圈15会反转进而带动六个滑板5复位,同时加压管2此时会开始向储液箱22内进气,然后将储液箱22内的气压增高,进而将储液箱22内的消毒液通过喷液管11右端的花洒头均匀喷出,将丢弃的医疗废弃物进行及时的消毒,防止细菌的扩散。

所述内齿圈15的外侧固定连接有大锥齿轮7,大锥齿轮7转动连接于支撑架3上端,大锥齿轮7的左侧啮合有小锥齿轮13,小锥齿轮13转动连接于支撑架3中部,小锥齿轮13的左侧同轴固接有往复齿轮12,往复齿轮12的后侧啮合有第一齿条4,第一齿条4滑动连接于支撑架3的下部右侧壁,第一齿条4的下端固定连接有踏板9,踏板9的下端固定连接有弹簧10,弹簧10的下端和底座23固定连接。

向下踩动踏板9,此时踏板9会带动前方的第一齿条4向下滑动,第一齿条4带动啮合的往复齿轮12进行转动,并且往复齿轮12会带动同轴固结的小锥齿轮13进行转动,小锥齿轮13带动啮合的锥齿轮进行顺指针转动,当不再踩动踏板9的时候在弹簧10的弹力下,会带动踏板9向上复位,进而带动大锥齿轮7进行反转,进而带动内齿圈15进行反转。

所述踏板9的左端上部固定连接有推杆21,推杆21的上端固定连接有活塞20,活塞20的外表面滑动连接有气缸1,气缸1的右端和支撑架3固定连接,气缸1的上端后侧固定连接有进气单向阀19,气缸1的上端前侧固定连接有出气单向阀18,出气单向阀18的上端和加压管2的下端固定连接。

当踏板9向下移动的时候,此时会带动左侧的推杆21向下移动,拉动活塞20向下移动,此时气缸1内会产生负压,然后气体通过进气单向阀19进入到气缸1内,当踏板9开始向上复位的时候回带动活塞20向上运动,此时进气单向阀19关闭,然后气体通过出气单向阀18到达加压管2内。

所述支撑架3的右侧下端螺纹连接有收集桶8。

当收集桶8内的医疗废弃物满了之后,可以旋转收集桶8将收集桶8从支撑架3的右侧下端拧下来,然后进行集中的倾倒以及收集桶8的清洗。

本实用新型使用时,如图1所示的在日常状态下,六个滑板5紧密配合可以有效的防止医疗废弃物的异味和细菌从收集桶8内散出,底座23和支撑架3可以保证本装置的平稳性,当需要进行丢弃医疗废弃物的时候,此时向下踩动踏板9,此时踏板9会带动前方的第一齿条4向下滑动,第一齿条4带动啮合的往复齿轮12进行转动,并且往复齿轮12会带动同轴固结的小锥齿轮13进行转动,小锥齿轮13带动啮合的锥齿轮进行顺指针转动,进而带动内齿圈15开始顺时针转动的时候,此时会带动六个啮合的小齿轮16进行转动,因为限位板6上均匀设有六个滑槽可以约束第二齿条17只能向靠近圆心或者远离圆心的方向移动,此时小齿轮16带动啮合的第二齿条17同时向外侧移动,进而带动六个滑板5同时向远离内齿圈15圆心的方向移动,进而打开支撑架3圆形通孔的上端,而后就可以将医疗废弃物丢入,当医疗废弃物丢弃完毕后,不再踩动踏板9的时候在弹簧10的弹力下,会带动踏板9向上复位,进而带动大锥齿轮7进行反转,进而带动内齿圈15进行反转,带动六个滑板5复位,并且当踏板9向下移动的时候,此时会带动左侧的推杆21向下移动,拉动活塞20向下移动,此时气缸1内会产生负压,然后气体通过进气单向阀19进入到气缸1内,当踏板9开始向上复位的时候回带动活塞20向上运动,此时进气单向阀19关闭,然后气体通过出气单向阀18到达加压管2内,然后将储液箱22内的气压增高,进而将储液箱22内的消毒液通过喷液管11右端的花洒头均匀喷出,将丢弃的医疗废弃物进行及时的消毒,防止细菌的扩散,并且储液箱22的上端设有加注口,可以进行添加消毒液。

本实用新型结构新颖,构思巧妙,操作简单方便,通过本设计有效的解决了常规外科手术用废弃物收集装置在手术过程中将废弃物丢入垃圾桶中会产生异味,大量医疗垃圾的堆积容易造成垃圾内病原体及细菌流入空气中,会存在感染医务人员的风险,并且不能对医疗废弃物进行实时消毒的问题。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