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梯轿厢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103197发布日期:2021-02-27 00:45阅读:57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梯轿厢架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梯轿厢架。


背景技术:

[0002]
现有技术中,一种电梯轿厢架通常是由一组轿架以及固定在轿架前后两侧的斜拉杆构成的。轿架包括位于相对左右两侧的立梁、连接在两个所述立梁上部之间的上梁、连接在两个立梁下部之间的底梁。每个立梁的前后两侧分别固定有斜拉杆。上梁组件或是底梁组件上设置有轿厢返绳轮。返绳轮的个数有限制,即使得绕绳方式受到限制。


技术实现要素:

[0003]
本实用新型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一种电梯轿厢架。
[0004]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梯轿厢架,包括两组前后并列的轿架,每组所述轿架包括位于左右两侧部能够滑动设置于轿厢导轨上的立梁、连接在两个所述立梁上部之间的上梁、连接在两个所述立梁下部之间的底梁,电梯轿厢架还包括左右两根分别将前后的两个所述立梁上部固定形成一个整体的挑梁、左右两根分别将前后两个所述底梁固定连接的轿底托架、左右两根分别与前侧的所述立梁相固定连接的前斜拉杆、左右两根分别与后侧的所述立梁相固定连接的后斜拉杆,每根所述前斜拉杆的下部与所述轿底托架的前部固定连接,每根所述后斜拉杆的下部与所述轿底托架的后部固定连接,每个所述上梁上分别设置有两个轿厢返绳轮,两组所述轿架上分别设置有安全钳制动装置。
[0005]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立梁是由多段通过螺钉连接构成的上下高度可调节的拼装体,其高度调节范围为2.2米-2.6米。
[0006]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立梁包括位于上部的上立梁、位于下部的下立梁、连接在所述上立梁与所述下立梁之间的连接立梁,所述上立梁下部、所述下立梁上部分别与所述连接立梁的上下两侧部通过多个螺钉固定连接。
[0007]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前斜拉杆上端部、所述后斜拉杆的上端部,分别与前后两个轿架中相应的上立梁固定连接。
[0008]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一种电梯轿厢架还包括门机横梁,所述门机横梁的两端部分别与相应的所述挑梁的前端部固定连接构成一个整体。
[0009]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两组所述安全钳制动装置上分别包括提拉机构,两组所述提拉机构通过提拉同步杆相连接实现同步联动运动。
[0010]
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并不限于上述技术特征的特定组合而成的技术方案,同时也应涵盖由上述技术特征或其等同特征进行任意组合而形成的其它技术方案。例如上述特征与本申请中公开的(但不限于)具有类似功能的技术特征进行互相替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等。
[0011]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本实用新型
提供一种电梯轿厢架,两组前后并列的轿架,每个所述上梁上分别设置有两个轿厢返绳轮,可实现曳引比4:1、8:1等,实现大载重的电梯的绕绳结构方式,两轿架通过两所述挑梁、轿底托架相固定连接,构成一个刚性整体的轿厢架,每个立梁在相应的导轨上滑动,即通过四列轿厢导轨在井道内上下升降,轿架稳定性好,强度高,载重大,轿厢货物偏载对电梯的运行影响较小。
附图说明
[0012]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侧面示意图;
[0013]
附图2为两组轿架与挑梁之间的连接示意图;
[0014]
附图3为立梁拼装结构示意图;
[0015]
附图4为安全钳制动装置示意图;
[0016]
其中:1、轿架;11、立梁;a、上立梁;b、下立梁;c、连接立梁;12、上梁;13、底梁;14、轿厢返绳轮;21、前斜拉杆;22、后斜拉杆;3、挑梁;4、轿底托架;5、安全钳制动装置;51、提拉机构;52、提拉同步杆。
具体实施方式
[0017]
如附图1、2所示,一种电梯轿厢架,包括两组前后并列的轿架1,每组轿架1包括位于左右两侧部能够滑动设置于轿厢导轨上的立梁11、连接在两个立梁11上部之间的上梁12、连接在两个立梁11下部之间的底梁13,电梯轿厢架还包括左右两根分别将前后的两个立梁11上部固定形成一个整体的挑梁3、左右两根分别将前后两个底梁13固定连接的轿底托架4、左右两根分别与前侧的立梁11相固定连接的前斜拉杆21、左右两根分别与后侧的立梁11相固定连接的后斜拉杆22,每根前斜拉杆21的下部与轿底托架4的前部固定连接,每根后斜拉杆22的下部与轿底托架4的后部固定连接,每个上梁12上分别设置有两个轿厢返绳轮14。两组前后并列的轿架,每个上梁上分别设置有两个轿厢返绳轮,可实现曳引比4:1、8:1等,实现大载重的电梯的绕绳结构方式,两轿架通过两个挑梁、轿底托架相固定连接,构成一个刚性整体的轿厢架,每个立梁在相应的导轨上滑动,四个立梁即通过四列轿厢导轨在井道内上下升降,轿架稳定性好,强度高,载重大,轿厢货物偏载对电梯的运行影响较小。
[0018]
如附图3所示,每个立梁11是由多段通过螺钉连接构成的上下高度可调节的拼装体,分别包括位于上部的上立梁a、位于下部的下立梁b、连接在上立梁a与下立梁b之间的连接立梁c。上立梁a下部、下立梁b上部分别与连接立梁c的上下两侧部通过多个螺钉固定连接。在上立梁a下部、下立梁b上部分别与连接立梁c的上下两侧部分别开设有多个螺钉孔,三者在2.2米-2.6米高度范围内根据轿厢高度尺寸选择性通过螺钉拼装。上立梁a、下立梁b与连接立梁c,各部件可以标准化批量生产,提高生产效率。可以装配成适合各种轿厢的尺寸,通用性强,也避免装箱发错货的可能性。前斜拉杆21上端部、后斜拉杆22的上端部,分别与前后两个轿架1中相应的上立梁a固定连接。也能对拼装处起辅助保护的作用。
[0019]
无图示,电梯轿厢架还包括门机横梁,门机横梁的两端部分别与相应的挑梁3的前端部固定连接构成一个整体。结构安排合理,刚性更强,门机固定安装稳定牢固,在开门关门过程中不易晃动,更适合重载货梯。
[0020]
如附图4所示,两组轿架1上分别设置有安全钳制动装置5。现有技术中,安全钳制
动装置5是电梯必须的制动机构,每一套安全钳制装置都是由对应的一套限速器机构完成控制的,每组安全钳制动装置5上分别包括提拉机构51,限速器机构得到电梯控制单元的控制信号时便启动,从而带动提拉机构51,该套安全钳制动装置5便抱紧在相应的轿厢导轨上,将轿厢定位。而本实施例中具有两套安全钳制动装置5,每套安全钳制动装置5都具有相应的提拉机构51,相邻的提拉机构51之间通过提拉同步杆52相连接,实现同步联动。如,每套安全钳制动装置54是由左右两部分构成的,之间通过组联动杆连接。
[0021]
每套安全钳制动装置5的提拉机构51包括能够沿着上下方向滑动设置于轿厢架上的制动架、一端部固定在组联动杆一端部上的摆杆、复位弹性件,摆杆的另一端与相应安全钳相连接。制动架包括提拉部,提拉部下端部与摆杆枢轴连接,相邻的制动架通过提拉同步杆52相固定连接为一个整体。提拉部、摆杆之间的转动轴心线,与组联动杆的转动轴心线相平行,并与提拉同步杆52相垂直。每个制动架还包括复位部,提拉部与复位部固定为一个整体。复位部沿着上下方向滑动设置在轿厢架上。复位弹性件为拉簧,复位弹性件的上端部与复位部相连接,下端部与组联动杆相连接。复位弹性件使得制动架具有向下滑动复位趋势。
[0022]
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实用新型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