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杯盖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易掀开的纸杯盖。
背景技术:
发明人在中国专利文献cn110053861a公开了一种纸杯盖,包括中空的纸盖体和圆形的纸盖板,所述纸盖体的位于底端的圆形边缘从下往上向内弧形卷起形成弧形卷,将弧形卷的上端压平,形成一平面环状的连接面,所述连接面与纸盖板的平面边缘压合固定。通过压平形成一平面环状的连接面,连接面与纸盖板的平面边缘压合固定,从而不仅能够起到密封性和牢固性作用,而且能大大节省纸张,不用胶水,非常环保。
中国专利文献cn110053861a也公开了纸盖板设有饮用口,饮用口的形状大小均与一盖片相匹配,盖片的一侧与纸盖板一体连接;当盖片盖合在饮用口时,盖片的另一侧可扣合在弧形卷的侧端,也可从弧形卷侧端的扣合处掀起。
发明人对纸杯盖继续研究,发现该盖片盖合在饮用口时,盖片的另一侧可扣合在弧形卷的侧端,但是当盖片从饮用口完全打开时,盖片就没有对应的扣合结构,这在某些应用场合造成了使用上的不便,例如倒出纸杯饮料或咖啡时,盖片形成了一定的阻力;或者用嘴直接从饮用口引用咖啡或饮料时,打开时没有固定的盖片也造成了使用上的不便。
为了解决该技术问题,发明人在中国专利申请号201921494275.x公开了一种纸杯盖,其包括中空的纸盖体和圆形的纸盖板,所述圆形的纸盖板固定在纸盖体的底端上,所述纸盖板设有饮用口,所述饮用口的形状大小均与一盖片相匹配,所述盖片的一侧与所述纸盖板一体连接;所述盖片设有卡接部,所述纸盖板设有第一线孔,所述第一线孔分别连通有第二线孔和第三线孔,所述第二线孔和所述第三线孔位于所述第一线孔的同一侧并间隔设置,所述第二线孔和所述第三线孔之间间隔的部位为纸盖板上用于承接卡接部下压的弹性部;当完全打开盖片时,所述盖片的卡接部按压弹性部后卡接在所述第一线孔处。
一方面,通过设置第一线孔和弹性部,使盖片从饮用口完全打开时,盖片的卡接部按压弹性部后卡接在第一线孔处,从而在某些应用场合不会造成使用上的不便,例如倒出纸杯饮料或咖啡时,盖片不会形成阻力;或者用嘴直接从饮用口引用咖啡或饮料时,固定的盖片不会造成使用上的不便。
另一方面,没有采用额外的固定结构和额外的材料,而是直接在盖板上设置三条线孔就解决了技术问题,方案不容易想到,又构思巧妙。
发明人在使用过程中,进一步发现了技术问题,那就是在第一次使用时,盖片与饮用口是点状连接的,要掀开盖片并不容易,尤其是当指甲都不管用的时候,用其他工具来掀开则显得繁琐。
因此有必要进行进一步的改进。
需要说明的是,发明人的这种发现不应视为已知的发现,公开的这种发现仅仅旨在增加对本实用新型的总体背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技术问题,从而不能对本实用新型的改进做简单的常规技术手段来理解。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易掀开的纸杯盖,其容易掀开盖片。
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易掀开的纸杯盖,包括中空的纸盖体和圆形的纸盖板,所述圆形的纸盖板固定在纸盖体的底端上,所述纸盖板设有饮用口,所述饮用口的形状大小均与一盖片相匹配,所述盖片的一侧与所述纸盖板一体连接;所述盖片设有第一卡接部,所述纸盖板设有第一线孔,所述第一线孔分别连通有第二线孔和第三线孔,所述第二线孔和所述第三线孔位于所述第一线孔的同一侧并间隔设置,采用以下两种方案中的任意一种:
一、在所述饮用口的侧端分别连通有第四线孔和第五线孔,所述第四线孔和所述第五线孔间隔设置;所述第二线孔和所述第三线孔之间间隔的部位为纸盖板上用于承接第一卡接部下压的第一弹性部;所述第四线孔和所述第五线孔之间间隔的部位为纸盖板上的第二弹性部;当完全掀开盖片时,所述盖片的第一卡接部按压第一弹性部后卡接在所述第一线孔处;
二、在所述盖片上设有远离第一卡接部方向弯曲的第一弧形线孔,所述第一弧形线孔的两端设有第二折痕;所述第一弧形线孔所包围的部位为第二卡接部,所述第二线孔和所述第三线孔之间间隔的部位为纸盖板上用于承接第二卡接部下压的第一弹性部;当完全掀开盖片时,所述盖片的第二卡接部按压第一弹性部后卡接在所述第一线孔处。
进一步地,在方案一中,所述第四线孔为曲线或直线,所述第五线孔为曲线或直线。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线孔为直线或曲线。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线孔为直线线孔。
进一步地,所述第三线孔为直线线孔。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线孔、第二线孔和第三线孔形成“π”字型线孔。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在两个方案中的任意一个方案中,都可以实现容易掀开盖片的效果。
方案一中,第四线孔和第五线孔之间形成了弹性部位而容易向下施压,与盖片形成错位的立体空间,从而容易掀开盖片。
方案二中,第一弧形线孔和第二折痕使得第二卡接部容易被掀起二掀开盖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实施例1的易掀开的纸杯盖未掀开盖片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1的易掀开的纸杯盖掀开盖片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2的易掀开的纸杯盖的未掀开盖片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4为实施例3的易掀开的未掀开盖片状态纸杯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实施例4的易掀开的纸杯盖未掀开盖片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优选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参见图1和图2所示,一种纸杯盖,包括中空的纸盖体10和圆形的纸盖板20,圆形的纸盖板20固定在纸盖体10的底端上,纸盖板20设有饮用口21,饮用口21的形状大小均与一盖片22相匹配,盖片22的一侧与纸盖板20一体连接(即一体成型连接),连接处形成折痕23;盖片22设有第一卡接部24,纸盖板20设有第一线孔25,第一线孔25分别连通有第二线孔26和第三线孔27,第二线孔26和第三线孔27位于第一线孔25的同一侧并间隔设置,第二线孔26和第三线孔27之间间隔的部位为纸盖板20上用于承接第一卡接部24下压的第一弹性部28。该第一弹性部28的作用在于,能够促使第一线孔的被动张开和自动收缩。
第一线孔25可以为直线线孔或曲线线孔,曲线线孔例如为弧形线线孔。第二线孔26可以为直线线孔或曲线线孔,曲线线孔包括但不限于例如为弧形线线孔、波浪线线孔等等;同样,第三线孔27可以为直线线孔或曲线线孔,曲线线孔包括但不限于例如为弧形线线孔、波浪线线孔。作为一种实施方式,可以选择第一线孔为弧形线线孔,第二线孔为直线线孔,第三线孔为直线线孔,或者使第一线孔25、第二线孔26和第三线孔27三者形成“π”字型线孔。
饮用口21的形状与盖片22的形状并不做特别的限定。饮用口21的形状大小与一盖片22相匹配即可。
一般地,在生产时,盖片与饮用口之间是通过1个或几个连接点3来连接的。为了解决第一次使用时,盖片22的掀开问题,本实施例在饮用口21的侧端分别连通有第四线孔41和第五线孔42,第四线孔41和第五线孔42间隔设置;第四线孔41和第五线孔42之间间隔的部位为纸盖板上的第二弹性部43。
这样,打开时,第四线孔和第五线孔之间形成了第二弹性部43而容易被手指向下施压,施压后与盖片形成错位的立体空间,从而容易掀开盖片,完全打开盖片后,盖片22的第一卡接部24按压第一压弹性部28后卡接在第一线孔25处。
当盖片22从饮用口21完全打开时,盖片22的第一卡接部24按压弹性部28后卡接在第一线孔25处,从而在某些应用场合不会造成使用上的不便,例如倒出纸杯饮料或咖啡时,盖片不会形成阻力;或者用嘴直接从饮用口引用咖啡或饮料时,固定的盖片不会造成使用上的不便。
实施例2
参照实施例1,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参见图3所示,在盖片22上设有远离第一卡接部方向弯曲的第一弧形线孔71,第一弧形线孔71的两端设有第二折痕72;第一弧形线孔72所包围的部位为第二卡接部73,第二线孔26和第三线孔27之间间隔的部位为纸盖板上用于承接第二卡接部73下压的第一弹性部28;当完全掀开盖片22时,盖片22的第二卡接部73按压第一弹性部28后卡接在第一线孔25处。
第一弧形线孔71和第二折痕使72得第二卡接部73容易被掀起而掀开盖片22。
实施例3
参见图4和图5所示,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图1与图2所示的盖片是上下翻盖(即翻转盖片);图4和图5所示的盖片为左右翻盖;也就是,区别在于,盖片与纸盖板一体连接的位置不同,图1与图2是盖片的上侧(图1显示状态的上侧)与纸盖板一体连接;图4和图5是盖片的右侧(图4显示状态的右侧)与纸盖板一体连接,从而第一线孔25、第二线孔26和第三线孔27对应的位置不同。
盖片的掀开问题则采用实施例1的技术方案。
实施例4
本实施例是结合实施例3和实施例4得到的实施例。即盖片是采用实施例3的左右翻盖,盖片的掀开问题则采用实施例2的技术方案。
上文所列出的一系列的详细说明仅仅是针对本实用新型的可行性实施例的具体说明,它们并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艺精神所作的等效实施例或变更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