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塔吊攀爬防坠落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464833发布日期:2021-03-30 19:57阅读:147来源:国知局
一种塔吊攀爬防坠落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工地安全防护装置,具体指一种塔吊攀爬防坠落装置。



背景技术:

塔吊是建筑工地上最常用的一种起重吊装设备,塔吊的驾驶室设置在塔架的最顶端,操作人员上下班,只能通过攀爬设置在塔架上的竖直铁梯上下塔吊。这一过程存在较高的安全隐患,操作人员可能因脚下打滑、踩空、手没抓稳而引发高空坠落事故。实际工作中,最常用的防坠落安全措施为穿戴高空作业安全带,这样的安全带一端穿戴在人体的四肢和躯干上,另一端连接有一个保险扣。操作人员攀爬铁梯时,将安全带上的保险扣挂接在铁梯的横杆上,攀爬几个台阶后,将挂钩摘开,重新挂接在新的位置上。这样反复的操作,存在以下问题:一是每次更换挂接位置需要将安全扣从横杆上摘下,这一过程中安全带不发挥保护作用,安全风险较大;二是重复摘挂,效率低下,攀爬速度缓慢,工人们常常为图省事,在攀爬过程中干脆不挂接安全带,从而引发更大的安全隐患。

中国专利申请号cn201821913946.7进行了一定探索改进,提出了一种新型登杆用防坠落装置,包括安装盒体、安全绳索、固定导轮、止动导轮,通过传动机构使两种导轮相互配合夹紧钢丝绳,起到刹车制动的效果。但是这样的防坠落装置在结构设计上存在缺陷,具体为:当操作人员失足坠落时,向下拉拽安装拉环,安装拉环会牵引触发转杆向下运动,触发转杆左高又低,转杆滑槽的左端会卡在转杆滑轴上,不会出现该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中所记载的转杆滑槽的右端卡在转杆滑轴上的情形,这一过程,不符合力学基本规律,在实际工作过程中达不到预期的制动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塔吊攀爬防坠落装置,这种塔吊攀爬防坠落装置结构简单,设计合理,制动及时,有效提高了制动可靠性,能够更好的起到安全防护作用。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由如下结构来实现:一种塔吊攀爬防坠落装置,包括盒体(1)、安全绳(2),所述盒体(1)的上壁和下壁对应设置有通孔(3),安全绳(2)从两个通孔(3)中竖直贯穿通过,在盒体(1)内部,安全绳(2)的左侧,从上至下依次设置有三个滚轮,其中第一滚轮(4)和第三滚轮(6)为固定滚轮,通过转轴与盒体(1)的前、后壁转动连接,第二滚轮(5)可沿设置在盒体(1)前、后壁的水平滑槽(7)左右移动,在盒体(1)左壁上与水平滑槽(7)对应的位置,设置有定位孔(8),在定位孔(8)与第二滚轮(5)的轮轴之间,设置有轮轴支架(9),轮轴支架(9)的中部为与第二滚轮(5)的轮轴平行的横杆(10),横杆(10)的两端分别向右水平固定连接有直杆(11),直杆(11)的端部与第二滚轮(5)的轮轴转动连接,横杆(10)的中部向左水平固定连接有定位杆(12),定位杆(12)为圆柱体,表面设置有螺纹,定位杆(12)左侧端部从定位孔(8)穿出,与定位螺母(13)配合连接,定位杆(12)杆体上套装有压缩弹簧(14),压缩弹簧(14)抵接在盒体(1)的左壁内侧和横杆(10)之间,对第二滚轮(5)施加向右的推力,将第二滚轮(5)压紧在安全绳(2)上;在安全绳(2)的右侧,盒体(1)的前、后壁上分别设置有两条曲线滑槽(15),在盒体(1)内部竖直设置有第四滚轮(16)和第五滚轮(17),两个滚轮的转轴设置在曲线滑槽(15)内,沿曲线滑槽(15)上下运动,向上运动时,第四滚轮(16)和第五滚轮(17)位于曲线滑槽(15)的右上端,此时第一滚轮(4)与第四滚轮(16)外圆周侧壁的距离比安全绳(2)的直径大2~8mm,第二滚轮(5)在压缩弹簧(14)推动下,向右与第五滚轮(17)配合将安全绳(2)夹住;向下运动时,第四滚轮(16)和第五滚轮(17)沿曲线滑槽(15)向靠近安全绳(2)方向移动,安全绳(2)的左右两排滚轮间距逐渐减小,夹紧安全绳(2),起到制动作用;在第四滚轮(16)与第五滚轮(17)的轮轴之间设置有同步连接片(18),能够使两个滚轮沿曲线滑槽(15)同步移动,增大了对安全绳(2)的夹持力,第五滚轮(17)的轮轴两端分别向外延伸到盒体(1)前、后壁外侧,在盒体(1)外部右侧,设置有安全绳挂接摇杆(19),挂接摇杆(19)整体呈“u”形,“u”形的两端分别与第五滚轮(17)的轮轴两端转动连接,“u”形的中部外侧,设置有安全挂环(20)。

优选地,在盒体(1)上、下壁的通孔(3)处设置有预紧衬套(21),所述预紧衬套(21)的外圈与通孔(3)边沿相固定,内圈与安全绳(2)过盈接触。

优选地,在所述第一滚轮(4)、第二滚轮(5)、第三滚轮(6)、第四滚轮(16)和第五滚轮(17)的外圆周侧壁设置有圆弧凹槽。

优选地,在所述第一滚轮(4)、第二滚轮(5)、第三滚轮(6)、第四滚轮(16)和第五滚轮(17)的外圆周侧壁设置有防滑层。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设计合理,制动及时,能够有效提高制动的可靠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参照附图以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方式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这些附图未必是按比例绘制的。附图中:

图1是塔吊攀爬防坠落装置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塔吊攀爬防坠落装置正常工作时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是塔吊攀爬防坠落装置防坠制动时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4是塔吊攀爬防坠落装置盒体外壳结构示意图;

图5是塔吊攀爬防坠落装置第二滚轮局部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使用的附图标记如下:

1盒体、2安全绳、3通孔、4第一滚轮、5第二滚轮、6第三滚轮、7水平滑槽、8定位孔、9轮轴支架、10横杆、11直杆、12定位杆、13定位螺母、14压缩弹簧、15曲线滑槽、16第四滚轮、17第五滚轮、18同步连接片、19挂接摇杆、20安全挂环、21预紧衬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不能以下述实施例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如图1至图5所示,一种塔吊攀爬防坠落装置,包括盒体1、安全绳2,盒体1的上壁和下壁对应设置有通孔3,安全绳2从两个通孔3中竖直贯穿通过,在盒体1内部,安全绳2的左侧,从上至下依次竖直设置有三个滚轮,其中第一滚轮4和第三滚轮6为固定滚轮,通过转轴与盒体1的前、后壁转动连接,第二滚轮5可沿设置在盒体1前、后壁的水平滑槽7左右移动,在盒体1左壁上与水平滑槽7对应的位置,设置有定位孔8,在定位孔8与第二滚轮5的轮轴之间,设置有轮轴支架9,轮轴支架9的中部为与轮轴平行的横杆10,横杆10的两端分别向右水平固定连接有直杆11,直杆11的端部与第二滚轮5的轮轴转动连接,横杆10的中部向左水平固定连接有定位杆12,定位杆12为圆柱体,表面设置有螺纹,定位杆12左侧端部从定位孔8穿出,与定位螺母13配合连接,定位杆12杆体上套装有压缩弹簧14,压缩弹簧14抵接在盒体1的左壁内侧和横杆10之间,对第二滚轮5施加向右的推力,将第二滚轮5压紧在安全绳2上;在安全绳2的右侧,盒体1的前、后壁上分别设置有两条曲线滑槽15,在盒体1内部,竖直设置有第四滚轮16和第五滚轮17,两个滚轮的转轴设置在曲线滑槽15内,沿曲线滑槽15上下运动,向上运动时,第四滚轮16和第五滚轮17位于曲线滑槽15的右上端,此时第一滚轮4与第四滚轮16外圆周侧壁的距离比安全绳2的直径大5mm,第二滚轮5在压缩弹簧14推动下,向右与第五滚轮17配合将安全绳2夹住;向下运动时,第四滚轮16和第五滚轮17沿曲线滑槽15向靠近安全绳2方向移动,左右两排滚轮的间距减小,夹紧安全绳2,起到制动作用;在第四滚轮16与第五滚轮17的轮轴之间设置有同步连接片18,能够使两个滚轮沿曲线滑槽15同步移动,增大了对安全绳2的夹持力,第五滚轮17的轮轴两端分别向外延伸到盒体1前、后壁外侧,在盒体1外部右侧,设置有安全绳挂接摇杆19,挂接摇杆19整体呈“u”形,“u”形的两端分别与第五滚轮17轮轴两端转动连接,“u”形的中部外侧,设置有安全挂环20。

其中,在盒体1上、下壁的通孔3处设置有预紧衬套21,预紧衬套21的外圈与通孔3边沿相固定,预紧衬套21的内圈与安全绳2过盈接触,增大了和安全绳的摩擦力,防止盒体1因重力作用轻易下落。第一滚轮4、第二滚轮5、第三滚轮6、第四滚轮16和第五滚轮17的外圆周侧壁设置有圆弧凹槽,凹槽的侧壁设置有防滑层。

本实施例的具体工作原理为:安全绳2靠近塔架铁梯预设在塔架上,其上端与塔架顶部连接,下端与塔架底部连接,盒体1套装在安全绳2上。本实用新型需要配合外部高空作业安全带使用,操作人员穿戴好高空作业安全带,将安全带的挂钩扣在挂接摇杆19上,操作人员在向上攀爬铁梯过程中,挂接摇杆19向上仰起,身体拖拽盒体1沿安全绳2向上运动,直至上到塔顶,整个过程不用手动调整盒体1,当发生坠落时,挂接摇杆19向下翻转,身体重力作用在挂接摇杆19上带动第四滚轮16和第五滚轮17沿曲线滑槽15向左下移动,与第一滚轮4、第二滚轮5和第三滚轮6配合将安全绳2夹紧,起到制动防坠作用。当操作人员沿铁梯向下运动时,爬行一段距离,手动将盒体1向下按压一段,直至下到地面。

至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认识到,虽然本文已详尽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但是,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仍可根据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内容直接确定或推导出符合本实用新型原理的许多其他变形或修改。因此,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应被理解和认定为覆盖了所有这些其他变型和修改。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