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易套取垃圾袋且卫生的垃圾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841476发布日期:2021-02-03 21:08阅读:105来源:国知局
一种易套取垃圾袋且卫生的垃圾桶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易套取垃圾袋且卫生的垃圾桶。


背景技术:

[0002]
垃圾桶作为人类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必需品,它伴随着人类走过了每一个时代,尤其是在当今的居家用品、酒店用品市场更是必不可少。随着人们环保意识和审美水平的普遍提高,垃圾桶的种类和数量也在不断翻新和增加,人们更加注重它的美观和实用性,尤其是当前疫情传播期间,垃圾桶的使用卫生问题,特别要重视。按照使用场所,可分为卫生间垃圾桶,卧室垃圾桶,办公室垃圾桶,厨房垃圾桶,医用垃圾桶等等。由于目前的现有技术中,垃圾桶大多数只有一个桶,没有分内桶和外桶,垃圾袋直接套在垃圾单桶上,极其不美观。虽然也有内桶和外桶的双桶垃圾桶出现,但是,由于内桶的设计高度低于外桶,或是内桶的高度与外桶平齐,造成垃圾袋沉在外桶内,当需要收纳整理垃圾时,必须用双手去接触已经被污染的垃圾袋,极其不卫生,甚至还有被细菌感染的风险,给消费者造成极大的困扰。


技术实现要素:

[0003]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易套取垃圾袋且卫生的垃圾桶。
[0004]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0005]
一种易套取垃圾袋且卫生的垃圾桶,包括内桶、外桶以及上盖,所述内桶的高度高于所述外桶的高度,所述上盖设置于所述外桶上,使所述内桶容纳于所述外桶与所述上盖之间;所述内桶与所述外桶之间设置一周圈的容纳空间。
[0006]
优选的,所述内桶外侧底部与所述外桶内侧底部之间设置有一可调节高度机构,所述可调节高度机构用于调整所述内桶高出所述外桶的高度。
[0007]
优选的,所述内桶外壁设置有若干个第一筋条和/或所述外桶内壁设置有若干个第二筋条,使所述内桶与所述外桶之间形成一圈所述容纳空间。
[0008]
优选的,所述容纳空间内设置有隔离块。
[0009]
优选的,所述内桶侧壁靠近所述上盖一侧设置有至少一个以上的开孔。
[0010]
优选的,所述外桶内侧底部设置有若干个第二筋条,所述第二筋条靠近所述外桶开口一侧设置有斜角或圆角。
[0011]
优选的,所述外桶底部设置有若干个漏水口。
[0012]
优选的,所述外桶外侧底部设置有若干个软垫。
[0013]
优选的,所述上盖内侧设置有若干个第三筋条。
[0014]
优选的,所述上盖和所述外桶的材质采用塑料件和/或金属件。
[0015]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0016]
1).创新采用内桶高于外桶的结构,打开上盖后,垃圾袋可以从内桶两侧轻松取出;可以使消费者在更换垃圾桶袋时,从两侧容易取出被污染的垃圾袋,且避免双手接触到
沾满污渍的垃圾袋,既方便又卫生。
[0017]
2).易安装又美观,可以使消费者套上新的垃圾袋时,可以快速的安装到位,并能快速的将多余的袋子收纳在多个开孔内,不会残留在外桶上,盖上盖子后,不会看到垃圾袋,既方便又美观。
[0018]
3).适配性广,不挑袋,经济实惠,可以使消费者在选用垃圾袋上,可以更加随意,袋子合适或是袋子偏大,都可以方便套入内桶;消费者可以充分利用生活中各种各样的塑料袋,经济实惠,卫生环保。
[0019]
4).创新采用内桶高于外桶的结构,套装垃圾袋这个动作,可以在内桶放置在外桶之前完成,也可以在内桶放置在外桶之后完成,套袋工作自由灵活;且由于内桶高于外桶,内桶又设计了多个开孔,可以方便收纳垃圾袋外露多余的部分,轻松完成套袋动作。
附图说明
[0020]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21]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传统的具有内外桶的垃圾桶的结构示意图。
[0022]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易套取垃圾袋且卫生的垃圾桶的爆炸图。
[0023]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易套取垃圾袋且卫生的垃圾桶的剖面图。
[0024]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易套取垃圾袋且卫生的垃圾桶的可调节高度差的剖面图。
[0025]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易套取垃圾袋且卫生的垃圾桶的固定高度差的剖面图。
[0026]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易套取垃圾袋且卫生的垃圾桶的具有容纳空间的剖面图。
[0027]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易套取垃圾袋且卫生的垃圾桶的具有隔离块的剖面图。
[0028]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易套取垃圾袋且卫生的垃圾桶的外桶的结构示意图1。
[0029]
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易套取垃圾袋且卫生的垃圾桶的外桶的结构示意图2。
[0030]
图10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易套取垃圾袋且卫生的垃圾桶的上盖的结构示意图。
[0031]
图1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易套取垃圾袋且卫生的垃圾桶的套袋前的结构示意图。
[0032]
图12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易套取垃圾袋且卫生的垃圾桶的套袋中的结构示意图。
[0033]
图13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易套取垃圾袋且卫生的垃圾桶的取袋时的结构示意图。
[0034]
图中:1.内桶
ꢀꢀꢀꢀꢀꢀꢀꢀꢀꢀꢀꢀꢀ
11.把手
ꢀꢀꢀꢀꢀꢀꢀꢀꢀꢀꢀꢀꢀ
12.开孔
[0035]
ꢀꢀꢀꢀꢀ
2.外桶
ꢀꢀꢀꢀꢀꢀꢀꢀꢀꢀꢀꢀꢀ
21.第二筋条
ꢀꢀꢀꢀꢀꢀꢀꢀꢀ
211.斜角
[0036]
22.漏水口
ꢀꢀꢀꢀꢀꢀꢀꢀꢀꢀ
23.软垫
ꢀꢀꢀꢀꢀꢀꢀꢀꢀꢀꢀꢀꢀ
3.上盖
[0037]
31.第三筋条
ꢀꢀꢀꢀꢀꢀꢀꢀ
4.容纳空间
ꢀꢀꢀꢀꢀꢀꢀꢀꢀꢀ
41.隔离块
[0038]
ꢀꢀ
5.可调节高度机构
ꢀꢀꢀ
6.垃圾袋。
具体实施方式
[0039]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
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0040]
如图1~图13所示,一种易套取垃圾袋且卫生的垃圾桶,包括内桶1、外桶2以及上盖3,所述内桶1的高度高于所述外桶2的高度,所述上盖3设置于所述外桶2上,使所述内桶1容纳所述外桶2与所述上盖3之间;所述内桶1与所述外桶2之间设置一周圈的容纳空间4。
[0041]
本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所述内桶1外侧底部与所述外桶2内侧底部之间设置有一可调节高度机构5,所述可调节高度机构5用于调整所述内桶1高出所述外桶2的高度范围;所述可调节高度机构5包括设置于所述内桶1外侧底部的外螺纹旋转部以及设置于所述外桶2内侧底部的内螺纹旋转部,所述外螺纹旋转部与所述内螺纹旋转部之间的可调节范围值设为t,所述内桶1高出所述外桶2的高度范围值设置为h,所述高度值h大于所述可调节值t;所述高度值h范围为50mm~100mm;优选地,所述高度值h范围为62mm~80mm;本实施例中,所述高度值h为68mm。
[0042]
在另一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所述内桶1外侧底部可以与所述外桶2内侧底部直接接触,所述内桶1的高度高出所述外桶2的高度,在此所述内桶1高出所述外桶2的高度值为h,所述高度值h为固定值。
[0043]
本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所述内桶1外壁设置有若干个第一筋条(图未示)和所述外桶2内壁设置有若干个第二筋条21,或者只有所述内桶1外壁设置有若干个第一筋条(图未示),或者所述外桶2内壁设置有若干个第二筋条21,都能使所述内桶1与所述外桶2之间形成一圈所述容纳空间4,所述容纳空间4用于容纳外露多余的垃圾袋6。
[0044]
在另一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当所述内桶1外壁和所述外桶2内壁均未设置筋条时,所述容纳空间4内设置有隔离块41,同样可以确保所述内桶1与所述外桶2之间形成一圈所述容纳空间4,使外露多余的所述垃圾袋6可以容纳于所述容纳空间4内。
[0045]
本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所述内桶1侧壁靠近所述上盖3一侧设置有至少一个以上的开孔12,在此所述开孔12为左右各一个,所述开孔12用于收纳所述内桶1套袋之后外露多余的垃圾袋,使所述垃圾袋与所述内桶1配合紧凑。
[0046]
本实施例中,如图8所示,所述外桶2内侧底部设置有若干个第二筋条21,所述第二筋条21靠近所述外桶2开口一侧设置有斜角221或圆角(图未示),所述第二筋条21使所述内桶1快速定位在所述外桶2内,确保所述内桶1不会随意发生移动。
[0047]
本实施例中,如图9所示,所述外桶2底部设置有若干个漏水口22,所述漏水口22可设置为孔状或长条槽状,避免所述外桶2底部在清洗时积水,在此所述漏水口22设置为长条槽状。
[0048]
本实施例中,如图9所示,所述外桶2外侧底部设置有若干个软垫23,使所述垃圾桶在地面移动时不会产生噪声。
[0049]
本实施例中,所述上盖3内侧设置有若干个第三筋条31,使所述上盖3快速与所述外桶2配合。
[0050]
本实施例中,所述上盖3和所述外桶2的材质采用塑料件和/或金属件,所述塑料件可以通过注塑或吹塑等工艺制成。
[0051]
如图11~图13所示,打开所述上盖3,所述内桶1高于所述外桶2的高度,可以用所述内桶1口部的把手11提取出所述内桶1,也可以不取出所述内桶1,将所述垃圾袋6套到所述内桶1,并将外露在所述内桶1口部的多余垃圾袋扣到两个所述开孔12内;当所述垃圾袋6装
满垃圾要取出时,可以用双手取下扣到所述开孔12内的多余垃圾袋,而不需要去触碰到被垃圾污染的垃圾袋部分。本实用新型简单操作、方便又卫生,环保又实惠。
[0052]
上述说明示出并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如前所述,应当理解本实用新型并非局限于本文所披露的形式,不应看作是对其他实施例的排除,而可用于各种其他组合、修改和环境,并能够在本文所述实用新型构想范围内,通过上述教导或相关领域的技术或知识进行改动。而本领域人员所进行的改动和变化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则都应在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