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应用于贴附作业的双工位交替平移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842148发布日期:2021-02-03 21:22阅读:116来源:国知局
一种应用于贴附作业的双工位交替平移机构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实用新型具体涉及一种应用于贴附作业的双工位交替平移机构。


背景技术:

[0002]
在消费电子行业里,随着工业自动化的发展,很多贴附作业现在都转化为自动化设备贴附了,取代了以往的人工贴附,自动化贴附的作业精度高,无疲劳作业,而且效率也高。但在常规的自动化贴附机上,大部分还是单一的单工位贴附作业,由载盘装载需要贴服的产品,贴附完成后,载盘需要移动至另一位置进行备料再移动回来进行贴附,备料过程也算入了一件产品的贴附时间,导致贴附效率较低,如果能够将备料过程从产品贴附时间中剥离,则可以答复增加贴附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0003]
为了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应用于贴附作业的双工位交替平移机构,包括上载盘和下载盘,上载盘和下载盘均设有独立的平移轨道和驱动机构,上载盘和下载盘均做往复平移运动且两者的运动方向和距离均相同,下载盘设于上载盘的正下方,下载盘还设有顶升机构,顶升机构可以将下载盘顶升至上载盘的高度。
[0004]
进一步的,顶升机构包括气缸和导向组件,气缸固定于中间板上,中间板位于下载盘下方,气缸杆与下载盘连接,下载盘和中间板之间设置导向组件,中间板固定于平移轨道上且与驱动机构连接。
[0005]
进一步的,导向组件包括导杆和直线轴承,直线轴承设于中间板上,导杆设于下载盘上。
[0006]
进一步的,气缸固定于中间板下方,气缸杆穿过中间板与下载盘连接。
[0007]
进一步的,上载盘和下载盘的驱动机构均由伺服电机和丝杆模组组成。
[0008]
进一步的,上载盘和下载盘的平移轨道均采用两组直线导轨组成。
[0009]
进一步的,下载盘的宽度小于上载盘,下载盘的平移轨道设于上载盘的平移轨道中间。
[0010]
进一步的,上载盘和下载盘上均设有对进行贴附作业的产品进行定位的定位件。
[0011]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之处在于,上载盘和下载盘构成了贴附作业的双工位,当上载盘处于贴附工位时,下载盘可以移动至备料工位进行备料,贴附作业完成后,上载盘移动至备料工位进行备料,下载盘移动至贴附工位,顶升机构将下载盘顶升至上载盘的高度进行贴附作业,上载盘和下载盘在双工位之间移动,一个在贴附作业时另一个进行备料作业,对于单个产品的贴附作业来说,贴附作业时间不再包括备料时间,从而提高了贴附作业的效率。
附图说明
[0012]
图1为本实用新型正视图;
[0013]
图2为本实用新型立体图一;
[0014]
图3为本实用新型立体图二。
具体实施方式
[0015]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
[0016]
如图1至3所示,一种应用于贴附作业的双工位交替平移机构,包括上载盘1和下载盘2,上载盘1和下载盘2均设有独立的平移轨道和驱动机构,上载盘1和下载盘2均做往复平移运动且两者的运动方向和距离均相同,下载盘2设于上载盘1的正下方,下载盘2还设有顶升机构,顶升机构可以将下载盘2顶升至上载盘1的高度。
[0017]
上载盘1和下载盘2构成了贴附作业的双工位,当上载盘1处于贴附工位时,下载盘2可以移动至备料工位进行备料,贴附作业完成后,上载盘1移动至备料工位进行备料,下载盘2移动至贴附工位,顶升机构将下载盘2顶升至上载盘1的高度进行贴附作业,上载盘1和下载盘2在双工位之间移动,一个在贴附作业时另一个进行备料作业,对于单个产品的贴附作业来说,贴附作业时间不再包括备料时间,从而提高了贴附作业的效率。
[0018]
优选的,顶升机构包括气缸3和导向组件,气缸3固定于中间板6上,中间板6位于下载盘2下方,气缸杆31与下载盘2连接,下载盘2和中间板3之间设置导向组件,中间板6固定于平移轨道上且与驱动机构连接。中间板6和下载盘2连接在一起同步运动,由气缸3将下载盘2顶起。
[0019]
优选的,导向组件包括导杆5和直线轴承4,直线轴承4设于中间板6上,导杆5设于下载盘2上。
[0020]
优选的,气缸3固定于中间板6下方,气缸杆31穿过中间板6与下载盘2连接。
[0021]
优选的,上载盘1和下载盘2的驱动机构均由伺服电机和丝杆模组组成。上载盘1和下载盘2的平移轨道均采用两组直线导轨组成。如图1所示,上载盘1配置的上伺服电机12、上丝杆模组13、两组上直线导轨11,下载盘2配置下伺服电机22、下丝杆模组23、两组下直线导轨21。
[0022]
优选的,下载盘2的宽度小于上载盘1,下载盘2的平移轨道设于上载盘的平移轨道中间。
[0023]
优选的,上载盘1和下载盘2上均设有对进行贴附作业的产品进行定位的定位件7。
[0024]
需要强调的是: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