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温容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220173发布日期:2021-03-12 10:54阅读:51来源:国知局
保温容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保温用品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保温容器。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品质提高,相关技术中的保温容器,如电热饭盒、保温餐盒、加热锅等,仅具备保温的功能或仅具有加热的功能,功能较为单一。在环境温度较高的环境中(如办公室),保温容器内的食材容易变质,无法保证食材的品质,存在很大的食品安全风险;并且,相关技术中,保温容器的加热方式多为电加热,电加热过程中食材水分蒸发,容易造成食材干硬,造成产品的体验效果不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保温容器,具有加热保温和制冷保温的功能,采用蒸汽加热,有助于保证食材品质,且结构简单。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保温容器,包括:

容器本体,限制出保温腔,设有蒸汽入口;

蒸汽加热模块,连接于所述容器本体,所述蒸汽加热模块设置为通过所述蒸汽入口与所述保温腔连通;

制冷模块,连接于所述容器本体并用于向所述保温腔供冷。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保温容器,包括容器本体、蒸汽加热模块和制冷模块,容器本体限制出保温腔,当保温腔需要冷藏或冷冻保存时,制冷模块用于向保温腔供给冷量,以对保温腔内的食材进行保鲜,避免食材变质;在食材使用前进行加热,蒸汽加热模块用于向保温腔内供给热蒸汽,对保温腔内的食材进行加热,通过蒸汽加热食材,有助于保持食材口感和品质,避免保温腔内积水,进而提升用户体验。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容器本体限制出相互密封分隔的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所述第一区域内安装所述蒸汽加热模块,所述第二区域内安装所述制冷模块。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容器本体包括限制出所述保温腔的第一壳体和套设所述第一壳体的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之间限制出所述第一区域和所述第二区域。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蒸汽入口设置为开设于所述第一壳体的至少一个第一通孔。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通孔所在壁面设有朝向所述保温腔内凸起的支撑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保温腔内设有容纳盒,所述容纳盒限位于所述支撑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壳体的底壁开设所述第一通孔,所述第一壳体的底壁设有所述支撑部,所述支撑部支撑所述容纳盒。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壳体嵌固于所述第二壳体内。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蒸汽加热模块包括盛水件和设于所述盛水件内的加热件,所述盛水件与所述蒸汽入口连通。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制冷模块包括制冷片和散热结构,所述制冷片的热端设置所述散热结构。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制冷片的冷端连接导冷件,所述导冷件与所述散热结构之间设有隔热件。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当所述容器本体包括限制出所述保温腔的第一壳体和套设所述第一壳体的第二壳体,所述制冷片的冷端固定于所述第一壳体,所述第二壳体开设有第二通孔,所述散热结构朝向所述第二通孔。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容器本体包括盒体和与所述盒体密封连接的盖体。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容器本体上设有泄压结构,所述泄压结构适于在密封所述保温腔的密封位置与使所述保温腔泄压的泄压位置之间切换。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上述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之一: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保温容器,包括容器本体、蒸汽加热模块和制冷模块,容器本体限制出保温腔,当保温腔需要冷藏或冷冻保存时,制冷模块用于向保温腔供给冷量,以对保温腔内的食材进行保鲜,避免食材变质;在食材使用前进行加热,蒸汽加热模块用于向保温腔内供给热蒸汽,对保温腔内的食材进行加热,通过蒸汽加热食材,有助于保持食材口感和品质,避免保温腔内积水,进而提升用户体验。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保温容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保温容器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保温容器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中a-a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保温容器的拆分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保温容器的盖体与盒体打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保温容器的保温腔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保温容器的蒸汽加热模块在第二壳体内安装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0:容器本体;110:盒体;120:盖体;121:密封件;130:第一壳体;131:保温腔;132:第一通孔;133:支撑部;140:第二壳体;141:第二通孔;142:分隔部;143:垫护部;144:限位部;150:第一区域;160:第二区域;

200:蒸汽加热模块;210:盛水件;220:加热件;

300:制冷模块;310:制冷片;320:导冷件;330:隔热件;340:散热件;341:安装孔;350:风扇;

400:容纳盒;410:翻边;500:泄压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能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结合图1至图8所示,提供一种保温容器,包括:容器本体100、蒸汽加热模块200和制冷模块300,容器本体100限制出保温腔131,容器本体100上设有蒸汽入口;蒸汽加热模块200连接于容器本体100,蒸汽加热模块200设置为通过蒸汽入口与保温腔131连通;制冷模块300连接于容器本体100并用于向保温腔131供冷。

本实施例中,蒸汽加热模块200与制冷模块300均连接于容器本体100,容器本体100集成有蒸汽加热和制冷的功能。保温腔131用于容纳待保温的食材或盛装食材的容纳盒400,以对食材进行保温。保温腔131的保温状态包括两种,第一种为高温加热,第二种为低温冷藏或冷冻。

当保温腔131内的食材需要高温加热,蒸汽加热模块200提供的蒸汽通过蒸汽入口进入保温腔131内,通过热蒸汽对食材进行加热,以方便食用,蒸汽加热模块200向保温腔131内供给热蒸汽,同时,保温腔131内温度降低后产生的冷凝水可通过蒸汽入口流出,使得保温腔131内不易积水;当保温腔131内的食材需要低温冷藏或冷冻,制冷模块300的冷端向保温腔131输送冷量,对食材进行冷藏或冷冻,以进行保鲜。

上述的蒸汽加热模块200可通过管路与蒸汽入口连通,此时,蒸汽加热模块200与蒸汽入口的相对位置灵活,有助于保温容器的结构多样性;或者,蒸汽加热模块200通过敞口结构与蒸汽入口对应连通,简化结构,降低成本。

其中,制冷模块300是通过冷端向保温腔131供冷,制冷模块300的冷端为制冷模块300温度较低的部件或区域,制冷模块300还设有温度高于冷端的热端,冷端与热端的冷热为相对概念。制冷模块300的冷端通过容器本体100的壁面向保温腔131内传导冷量,通过冷量传导的方式对食材进行保鲜,避免空气循环而串味或污染食材,更加安全且结构简单;或者,制冷模块300的冷端可以向保温腔131供给冷空气,冷空气与保温腔131内的环境空气换热效率高,保鲜效果好。

上述的高温与低温为相对概念,并不限定具体的温度数值。当保温腔131内用于容纳餐食,高温是指将餐食加热到适于食用的温度,低温是指对餐食进行保鲜避免餐食变质的温度。通过蒸汽加热模块200对餐食进行加热,可保证餐食的口感,避免餐食干硬,也避免营养成分流失,提升用户体验。

本实施例的保温容器可以为保温餐盒、保温杯、保温锅或保温桶等多种可用于保温的器具,方便携带且使用简便。

下面提供容器本体100的实施例。

在一个实施例中,参考图4所示,容器本体100限制出相互密封分隔的第一区域150和第二区域160,第一区域150内安装蒸汽加热模块200,第二区域160内安装制冷模块300。容器本体100将蒸汽加热模块200与制冷模块300进行密封分隔,阻止蒸汽加热模块200产生的热量与制冷模块300产生的冷量在第一区域150与第二区域160之间进行换热,保证蒸汽加热模块200产生的热量利用率以及制冷模块300的冷量利用率。

其中,参考图4所示,第一区域150与第二区域160并列设置于容器本体100的下方,容器本体100形成有分隔部142,第一区域150与第二区域160之间通过分隔部142分隔开,结构简单。第一区域150与第二区域160之间可以进行隔热处理,进一步减少冷量与热量的损耗,提升热效率。如,分隔部142内填充保温隔热材料,如保温棉、泡沫等。

当然,第一区域150与第二区域160还可以分别位于容器本体100的两个侧面,第一区域150位于容器本体100的前侧、后侧、左侧、右侧或下侧,第二区域160位于不同于第一区域150的一侧,如第一区域150位于前侧,第二区域160位于后侧。第一区域150与第二区域160通过保温腔131分隔,有助于阻止蒸汽加热模块200与制冷模块300换热,提升冷量和热量利用率。

上述的,前后、左右、顶底均为保温容器使用状态的方位,也可以理解为图1所示的方位。

在一个实施例中,容器本体100包括限制出保温腔131的第一壳体130和套设第一壳体130的第二壳体140,第一壳体130与第二壳体140之间限制出第一区域150和第二区域160。第一壳体130主要用于限制出保温腔131,第二壳体140主要起到保护第一壳体130,第二壳体140对第一壳体130进行保温和防撞保护。

其中,第一壳体130与第二壳体140的材质可以不同,第一壳体130一般选用导热性能好的材料,如不锈钢、铝材或镀锌材料等。第二壳体140选用保温隔热材料,阻止热量或冷量向保温容器外部扩散。此时,蒸汽加热模块200和制冷模块300均可以位于保温腔131的外部,蒸汽加热模块200向保温腔131供给热蒸汽的同时,还能通过第一壳体130的壁面向保温腔131内传导热量,制冷模块300可以通过第一壳体130的壁面传导冷量。

在一个实施例中,参考图4所示,第一壳体130嵌固于第二壳体140内,即第一壳体130与第二壳体140不可拆卸连接,第一壳体130与第二壳体140的整体性强,使用方便。第一壳体130可直接形成于第二壳体140内,加工简便。

结合图4和图6至图8所示,第二壳体140内部设有限位部144,限位部144位于第一壳体130的上方,限位部144在第二壳体140内环绕设置一周,起到限位和固定第一壳体130的作用,保证第一壳体130与第二壳体140固定稳定性。当保温腔131内放置容纳盒400,限位部144还可以起到限位和固定容纳盒400的作用。

第二壳体140设有分隔部142,第一壳体130的外壁与分隔部142固定并密封,结构简单。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壳体130与第二壳体140可拆卸连接,方便取出第一壳体130,以对第一壳体130进行清洁,还可以更换不同形状或不同功能的第一壳体130。

第二壳体140内填充有保温材料,以对保温腔131进行保温,减少热量或冷量散热,提升热效率。其中,保温材料可以为保温棉、泡沫或发泡材料等,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其他材料,此处不再一一列举。

在一个实施例中,参考图4、图5和图7所示,蒸汽入口设置为开设于第一壳体130的至少一个第一通孔132,保温腔131通过第一通孔132与蒸汽加热模块200的蒸汽出口连通。第一壳体130通过第一通孔132与蒸汽出口连通,蒸汽出口无需伸入保温腔131内,有助于保持保温腔131的体积,方便盛放食材和下述实施例中的容纳盒400。并且,用户还可以通过第一通孔132向蒸汽加热模块200加水或排水,无需独立设置加水结构和排水结构。

参考图4和图7所示,第一通孔132设置多个,热蒸汽可通过多个第一通孔132进入保温腔131,保证保温腔131的加热均匀性。第一通孔132在对应于第一区域150的位置均匀分布多个。或者,第一通孔也可设置一个(图中未示意),当第一通孔设置一个,第一通孔的面积要尽量大,以保证热蒸汽能顺利进入保温腔。结合下述实施例中蒸汽加热模块包括盛水件,当第一通孔为一个,第一通孔对准盛水件的蒸汽出口,如水箱的出口、水槽的上方开口位置。

上述的第一通孔132的形状可以为圆形、方形或其他多边形,第一通孔的形状数量可根据需要选择。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通孔132所在壁面设有朝向保温腔131内凸起的支撑部133。支撑部133用于支撑保温腔131内的食材或下述实施例中的容纳盒400,使得食材或容纳盒400与第一通孔132之间设有间隙,保证热蒸汽通过第一通孔132通入保温腔131,避免第一通孔132被堵塞。

参考图4、图5和图7所示,支撑部133可以与第一壳体130一体成型,结构简单且加工简便。支撑部133为长条状结构,支撑稳定性好。支撑部133还可以为独立的零件,支撑部133吸附(或放置)于第一壳体130的表面并可拆卸,支撑部133的位置灵活,能够支撑多种形状的容器或食材。

参考图7所示,当第一通孔132位于第一壳体130的底壁,支撑部133位于第一壳体130的底壁。当第一通孔位于第一壳体的侧壁(图中未示意),支撑部位于第一壳体的侧壁。支撑部133的位置根据第一通孔132的位置调节,支撑部133的位置灵活。

在一个实施例中,保温腔131内设有容纳盒400,保温容器配设容纳盒400,食材可放置于容纳盒400内,方便清洁,也避免食材通过第一通孔132掉落至蒸汽加热模块200内,保证蒸汽加热模块200的清洁和安全。容纳盒400限位于支撑部133,以保证第一通孔132通畅,使得热蒸汽能够顺利对容纳盒400内的食材进行加热。

其中,保温腔131内可以设置多个容纳盒400,参考图4至图6所示,保温腔131内设置两个容纳盒400,容纳盒400的形状为长方体形。当然,容纳盒400的数量不限于两个,容纳盒400的形状也不限于长方体,可根据需要选择,此处不再一一列举。

结合图4至图6所示,容纳盒400的顶部开口并向外翻折形成翻边410,方便用户拿取容纳盒400,容纳盒400还可以配设盖子,盖子通过翻边410与容纳盒400固定。

在一个实施例中,参考图4至图7所示,第一区域150位于第一壳体130的下方,第一壳体130的底壁开设第一通孔132,热蒸汽向上流动而通过第一通孔132进入保温腔131。第一壳体130的底壁设有支撑部133,支撑部133支撑容纳盒400,结构简单,方便加工。

在一个实施例中,结合图1、图3、图4和图6所示,容器本体100包括盒体110和与盒体110密封连接的盖体120。盖体120上设有密封件121,在盖体120盖设在盒体110上时,密封件121抵接盒体110的表面,实现盖体120与盒体110的密封连接,结构简单,且安装简便。其中,密封件121为环状结构,密封件121的材料可以为橡胶材料,密封效果好且成本低。

盖体120还可以与盒体110相互插接,盖体120可独立于盒体110,盖体120与盒体110的独立性更强。盖体120可以转动连接于盒体110,盖体120与盒体110连接为一体,盖体120与盒体110的整体性更强,避免盖体120丢失。盖体120设置在盒体110的上方(参考图6所示),或者盖体120设置在盒体110的侧方,可根据需要选择。当然,盖体120与盒体110的连接方式不限于上述方式,此处不再一一列举。

参考图1、图2、图4和图5所示,盒体110的底部外壁设置有垫护部143,垫护部143起到支撑盒体110的作用,减小盒体110与支撑面(如桌面、地面)的摩擦。垫护部143可以选用橡胶材料垫脚,结构简单且成本低。

参考下述实施例,当盒体110开设有第二通孔141,垫护部143使盒体110的底部外壁与支撑面之间设有间隙,有助于散热。

在一个实施例中,结合图3和图6所示,容器本体100上设有泄压结构500,泄压结构500适于在密封保温腔131的密封位置与使保温腔131泄压的泄压位置之间切换。当蒸汽加热模块200向保温腔131内供给热蒸汽时,保温腔131内压力升高,可通过泄压结构500进行泄压以保证保温腔131内压力平衡,提升使用安全性。当制冷模块300进行制冷时,泄压结构500处于密封位置,减少冷量的泄漏,提升冷量利用率。

其中,泄压结构500可以为泄压阀,泄压阀可根据泄压条件设定自动调节保温腔131内的压力平衡,使用方便;泄压结构500还可以包括泄压孔和开闭泄压孔的密封盖,结构简单,成本低。当然泄压结构500的结构还可以为其他形式,此处不再一一列举。

参考图2和图6所示,泄压结构500设于盖体120,方便使用;另外,泄压结构也可以设于盒体(图中未示意)。

下面提供蒸汽加热模块200的实施例。

在一个实施例中,参考图4、图5和图8所示,蒸汽加热模块200包括盛水件210和设于盛水件210内的加热件220,盛水件210设置蒸汽出口并通过蒸汽出口与蒸汽入口连通。盛水件210固定在第一区域150内,加热件220放置于盛水件210内,结构简单且成本低。

其中,盛水件210可以为水箱或水槽,当盛水件210为水箱,水箱的出口为蒸汽出口,水箱封闭性好,避免水溢出;当盛水件210为水槽,水槽的上端敞口,敞口朝向位于第一壳体130底壁的第一通孔132,敞口与第一通孔132连通,热蒸汽的流动面积更大,加热效果更好,且结构更加简单。盛水件210的材料可以选用防漏水材料,如不锈钢材料、陶瓷材料或玻璃等。

加热件220为电加热棒,结构简单且技术成熟。参考图8所示,加热件220在盛水件210内以曲线路径延伸,加热件220的表面积尽量大,以便对盛水件210内的水快速且均匀加热。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容器本体100内无需设置盛水件210,第一区域150形成盛水腔,加热件220放置于第一区域150内,通过第一通孔132向第一区域150加水,即能进行蒸汽加热,结构更加简单。

下面提供制冷模块300的实施例。

在一个实施例中,结合图4和图5所示,制冷模块300包括制冷片310和散热结构,制冷片310的热端设置散热结构。制冷片310体积小且成本低,根据制冷量的不同可选用多种规格。制冷片310制得冷量的同时会产生热量,制冷片310分为冷端和热端,散热结构促进热端的热量导出,热端的热量散出后冷端的制冷性能更加稳定。

制冷片310为半导体制冷片310,采用直冷的方式,在食材加热之前,提供给食材冷藏环境,保证食材的新鲜安全,当需要食用时,加热件220将盛水盒内的水加热形成水蒸气以加热食材,保证食材口感。

在一个实施例中,参考图2、图4和图5所示,当容器本体100包括限制出保温腔131的第一壳体130和套设第一壳体130的第二壳体140,制冷片310的冷端固定于第一壳体130,保证制冷片310的冷量快速传导至保温腔131内,第二壳体140开设有第二通孔141,散热结构朝向第二通孔141,以将制冷片310的热端产生的热量快速导出容器本体100。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参考图4和图5所示,制冷片310的冷端连接有导冷件320,导冷件320固定于第一壳体130,当第一壳体130为导热材料,导冷件320贴附于第一壳体130的外壁面;当第一壳体130为隔热材料,导冷件320嵌固于第一壳体130且导冷件320的表面与第一壳体130的内壁面共同限制出保温腔131。

导冷件320与散热结构之间设置隔热件330,制冷片310连接于隔热件330,隔热件330起到分隔制冷片310的冷端与热端的作用。隔热件330上开口,制冷片310固定在隔热片的开口处,导冷件320位于隔热片的一侧,散热结构位于隔热片的另一侧,保证制冷片310的冷端与热端的独立性。

其中,散热结构包括散热件340和风扇350,制冷片310的热端贴合在散热件340的表面,风扇350用于向散热件340吹风,促进散热片周围空气循环,以提升散热片的散热效率。散热件340上设有安装孔341,散热件340通过安装孔341与风扇350、隔热件330和导冷件320连接,保证制冷模块300的结构稳定性。散热件340包括多个散热片,散热效果更好。

上述实施例中的保温容器,提供一种集食材保鲜、食材加热于一体的便携式保温容器。将食材放入容纳盒400内,将容纳盒400放入保温腔131之前,通过第一壳体130的第一通孔132向盛水件210内注入适量的水,将盖体120盖设在盒体110上,保温腔131处于密封环境下,接通电源,此时设备开启冷藏功能,制冷模块300为保温腔131提供冷量,使食材能够在低温环境下保鲜,当需要食用前,切换到加热模式,此时盛水件210内的加热件220加热水,产生蒸汽,蒸汽通过第一通孔132进入保温腔131内,加热食物,即可食用,结构简单且使用方便。

以上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尽管参照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各种组合、修改或者等同替换,都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