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上料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滚筒式上料机构,其用于卡簧等小型零件的上料。
背景技术:2.在生产加工过程中,零件自动化上料尤其是小型零件,如螺丝、垫片等,能够有效提高生产效率,节省加工时间,降低生产成本。现有的自动上料机构一般多为振动盘和滚筒式上料机,振动盘的工作原理是振动使零件有序定向排列整齐;而滚筒式上料机是滚筒带动零件翻转,使零件整齐有序地排列在上料流道上。
3.现有技术中的滚筒式上料机采用电机带动主动轴驱动滚筒转动,从动轴支撑辅助转动,主动轴单轴驱动滚筒造成扭转力较大,容易损坏,影响正常生产;另外,现有的滚筒式上料机结构稳定性差,使用寿命较短,增加生产成本,影响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4.为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结构稳定,驱动轴扭转力小、成本低的滚筒式上料机构。
5.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6.一种滚筒式上料机构,包含支撑架、滚筒和驱动机构;
7.所述滚筒前高后低倾斜设置,其后端内壁上设有刮板;所述滚筒的前后两端分别连接前侧板和后侧板,所述滚筒与所述前侧板可转动连接;
8.所述支撑架设于所述滚筒的前侧,其顶部设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后端穿过所述前侧板并位于所述滚筒内;
9.所述滚筒内设有直振器,所述直振器设于所述固定板上,其顶部设有上料流道,所述上料流道的前端穿过所述前侧板并位于所述支撑架的上方;
10.所述前侧板上所述上料流道的一侧设有加料斗,所述加料斗与所述滚筒内部连通;
11.所述驱动机构包含两个侧立板和两个驱动轴,两个所述侧立板的两端分别通过安装板和后立板连接;
12.所述驱动轴的两端分别可转动连接所述安装板的上端一侧和所述后立板的上端一侧,且所述驱动轴的前端水平高度大于其后端水平高度,其倾斜角度与所述滚筒倾斜角度相同;
13.所述安装板上设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分别与两个所述驱动轴连接,每个所述驱动轴的两端上分别套设有驱动滚轮;所述滚筒设于由四个所述驱动滚轮组成的支撑结构上。
14.进一步地,所述上料流道的前端的水平高度小于其后端的水平高度。
15.进一步地,所述上料流道包含底座条,所述底座条的后段两侧分别设有导向板;
16.所述底座条的前段的上部宽度小于其下部宽度,并形成与产品相匹配的排料条,所述排料条的后端位于两个所述导向板之间。
17.进一步地,两个所述导向板的上端呈喇叭口状结构。
18.进一步地,所述固定板上设有支撑立柱,所述支撑立柱嵌于所述前侧板内,所述上料流道的前端穿过所述支撑立柱并位于所述支撑架的上方。
19.进一步地,还包含同步带结构,所述同步带结构包含同步带、驱动带轮和两个同步带轮,所述驱动带轮与所述驱动电机同轴连接;
20.两个所述同步带轮分别套设于两个所述驱动轴上,所述同步带分别套设于两个所述同步带轮和所述驱动带轮上。
21.进一步地,所述驱动机构还包含张紧轮,所述张紧轮通过销轴安装于所述安装板上,并位于所述驱动带轮的上方,所述张紧轮位于所述同步带的外侧。
22.进一步地,所述后立板的顶部中间设有限位结构,所述后侧板的底部高度低于所述限位结构的高度,并位于所述限位结构的前侧。
23.进一步地,所述固定板的前端上设有落料盒,所述落料盒位于所述上料流道的下方。
2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滚筒式上料机构,采用双驱动轴同步驱动滚筒转动,有效减小了驱动轴的扭转力,防止因扭转力过大而损坏;另外,双驱动轴由侧立板、安装板和后立板组成的安装架支撑固定,大大提高了设备稳定性,延长了设备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25.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26.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27.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28.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上料流道的结构示意图;
29.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驱动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30.图中:1—驱动机构、2—后侧板、3—滚筒、4—前侧板、5—加料斗、6—外壳、7—刮板、8—直振器、9—驱动滚轮、10—驱动电机、11—驱动带轮、12—张紧轮、13—支撑架、14—固定板、15—落料盒、16—支撑立柱、17—上料流道、18—底座条、19—排料条、20—导向板、21—限位结构、22—同步带轮、23—安装板、24—侧立板、25—驱动轴、26—后立板、27—同步带。
具体实施方式
31.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32.以下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33.如图1
‑
5所示,一种滚筒式上料机构,包含支撑架13、滚筒3和驱动机构1;
34.具体地,滚筒3前高后低倾斜设置,其后端内壁上设有刮板7;滚筒3的前后两端分别连接前侧板4和后侧板2,滚筒3与前侧板4可转动连接;滚筒3前高后低设置以使产品向滚筒3后端聚集,以便刮板7刮取;
35.滚筒3在外力的作用下相对前侧板4转动,刮板7驱动滚筒3内的产品随滚筒3一起转动,前侧板4用于封堵滚筒3的前侧,防止产品在滚筒3转动过程中被甩出滚筒3;刮板7可设置一个或多个,多个刮板7沿滚筒3的内壁等间距设置,以提高工作效率;
36.支撑架13设于滚筒3的前侧,其顶部设有固定板14,固定板14的后端穿过前侧板4并位于滚筒3内;
37.滚筒3内设有直振器8,直振器8设于固定板14上,其顶部设有上料流道17,上料流道17的前端穿过前侧板4并位于支撑架13的上方;
38.固定板14用于安装直振器8和上料流道17,直振器8用于驱动上料流道17振动,使产品在上料流道17上有序排列,并向前移动进行上料;上料流道17的后端位于多个刮板7限定的区域内,刮板7随滚筒3转动将产品移动至上料流道17的上方,产品落入上料流道17内,并在直振器8的驱动下向前移动上料;
39.前侧板4上上料流道17的一侧设有加料斗5,加料斗5与滚筒3内部连通,加料斗5用于为滚筒3加料;加料斗5的上端加料口为喇叭口状设计,方便加料;
40.驱动机构1包含两个侧立板24和两个驱动轴25,两个侧立板24的两端分别通过安装板23和后立板26连接,两个侧立板24、安装板23和后立板26共同组成安装架;
41.驱动轴25的两端分别可转动连接安装板23的上端一侧和后立板26的上端一侧,且驱动轴25的前端水平高度大于其后端水平高度,其倾斜角度与滚筒3倾斜角度相同;
42.安装板23上设有驱动电机10,驱动电机10分别与两个驱动轴25连接,每个驱动轴25的两端上分别套设有驱动滚轮9;滚筒3设于由四个驱动滚轮9组成的支撑结构上;
43.驱动电机10工作驱动两个驱动轴25带动其上的驱动滚轮9同步转动,进而驱动滚筒3带动刮板7转动,将产品移动至上料流道17上方并落入其内,直振器8驱动上料流道17对产品进行整理上料。
44.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上料流道17的前端的水平高度小于其后端的水平高度,由此上料流道17形成一定的坡度,使产品能够更加顺利地沿上料流道17向前移动上料,提高工作效率。
45.优选地,上料流道17包含底座条18,底座条18的后段两侧分别设有导向板20,两个导向板20与底座条18共同组成筛料流道;
46.底座条18的前段的上部宽度小于其下部宽度,并形成与产品相匹配的排料条19,排料条19用于将产品排列整理;排料条19的后端位于两个导向板20之间,使产品更加顺利地由筛料流道移动至排料条19上;
47.产品首先落入筛料流道后,在直振器8的作用下向前移动至排料条18上排列整齐后,继续向前移动。
48.进一步地,两个导向板20的上端呈喇叭口状结构,以使产品能够更加顺利地落入筛料流道,增加筛料流道的承载量,提高工作效率。
49.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些实施例,固定板14上设有支撑立柱16,支撑立柱16嵌于前侧板4内,支撑立柱16上设有开口,上料流道17的前端穿过该开口并位于支撑架13的上
方;支撑立柱16用于支撑固定前侧板4和上料流道4的前端,增加设备稳定性,提高使用安全系数。
50.可选地,本申请的上料机构还包含同步带结构,同步带结构包含同步带27、驱动带轮11和两个同步带轮22,驱动带轮11与驱动电机10同轴连接;
51.两个同步带轮22分别套设于两个驱动轴25上,同步带27分别套设于两个同步带轮22和驱动带轮11上;两个同步带轮22位于同一水平高度,并与驱动带轮11共同组成等腰三角形;
52.驱动电机10工作驱动驱动带轮11同步转动,驱动带轮11转动带动同步带27移动,进而驱动两个同步带轮22分别带动相应的驱动轴25同步转动,驱动轴25转动驱动其上的驱动滚轮9转动,进而带动滚筒3转动。
53.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驱动机构1还包含张紧轮12,张紧轮12通过销轴安装于安装板23上,并位于驱动带轮11的上方,张紧轮12位于同步带27的外侧;
54.张紧轮12与两个同步带轮22共同形成一个等腰三角形,张紧轮12用于张紧同步带27,使其保持张紧状态,确保驱动机构1正常工作。
55.优选地,后立板26的顶部中间设有限位结构21,后侧板2的底部高度低于限位结构21的高度,并位于限位结构21的前侧;限位结构21用于限制滚筒3位置,防止其向后滑落,不能正常生产或造成危险。
56.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些实施例中,固定板14的前端上设有落料盒15,落料盒15位于上料流道17的下方,落料盒15用于收集由上料流道17上掉落的产品以重新投入滚筒3内排列上料,提高工作效率。
57.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滚筒式上料机构,采用双驱动轴同步驱动滚筒转动,有效减小了驱动轴的扭转力,防止因扭转力过大而损坏;另外,双驱动轴由侧立板、安装板和后立板组成的安装架支撑固定,大大提高了设备稳定性,延长了设备的使用寿命。
58.以上所述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所述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