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能克服试液残留的α-L-岩藻糖苷酶检测试剂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700594发布日期:2021-06-30 00:00阅读:89来源:国知局
一种能克服试液残留的α-L-岩藻糖苷酶检测试剂盒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试剂盒,具体是一种能克服试液残留的α-l-岩藻糖苷酶检测试剂盒。



背景技术:

α-l-岩藻糖苷酶(α-l-fucosidase,afu)是一种溶酶体酶,它的系统名为α-l-岩藻糖苷水解酶(ec3.2.1.51)。afu的基本生理功能是参与含岩藻糖基的各种糖脂和糖蛋白的分解代谢。遗传性afu缺乏可引起岩藻糖苷贮积病,组织细胞、尿液和血清中afu测定可诊断并鉴别该病。原发性肝癌(phc)病人的血清afu活性不仅显著高于健康人,而且显著高于转移性肝癌、胆管细胞癌、恶性血管内皮细胞瘤、恶性间皮瘤、肝硬化、先天性肝囊肿和其他良性肝占位性病变。一般认为afu的敏感性高于afp,特异性则差于afp,二者联合监测可提高肝癌的检出率。

现有的α-l-岩藻糖苷酶检测试剂盒其存放试剂所用的容器大都呈圆柱形,在取出试剂的过程中,试液在表面张力的作用下,会有少量残留粘附在容器内壁表面,同时由于取液工具的吸嘴通常较短,无法触碰到容器的底部,因此容器内通常会存在一定的试液无法取出,造成了试液的浪费,且圆柱形的容器不慎碰倒后,易发生滚动,从而摔碎,有待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克服试液残留的α-l-岩藻糖苷酶检测试剂盒,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能克服试液残留的α-l-岩藻糖苷酶检测试剂盒,包括盒体,所述盒体的内壁由上至下依次固定连接有第二支撑板、第一支撑板、第一橡胶垫,所述第一橡胶垫的底部与盒体的底部内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板的顶部均匀贯穿设置有多个限位孔,所述盒体的内部设置有多个试剂瓶,所述试剂瓶位于对应的限位孔内,所述试剂瓶的底端贯穿第一支撑板的顶部后与第一橡胶垫的顶部贴合,所述试剂瓶的外壁顶部设置有向外凸出的汇流槽,所述试剂瓶的外壁与汇流槽的对称处贯穿设置有取液管,所述取液管的外壁通过螺纹配合连接有密封盖,所述盒体的顶部设置有盒盖,所述盒体与盒盖通过搭扣固定连接,所述盒盖的顶部开设有多个放置槽。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试剂瓶的外观呈锥台型,所述汇流槽的两个相对侧壁与试剂瓶的圆周外壁相切,所述汇流槽与试剂瓶的顶部相对的外壁呈倾斜设置,且该外壁与试剂瓶的圆周外壁的夹角角度为100°~120°。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试剂瓶、汇流槽、取液管为一体成型结构,所述试剂瓶、汇流槽、取液管、密封盖均位于限位孔内,所述限位孔的内壁与试剂瓶、汇流槽、取液管、密封盖的整体外壁相贴合。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盒盖的顶部内壁均匀固定连接有多个弹簧,多个所述弹簧的底部共同固定连接有压板,所述压板的底部设置有第二橡胶垫,所述第二橡胶垫的底部与多个试剂瓶的顶部相互贴合。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放置槽的形状尺寸与试剂瓶与汇流槽形成的组合体的形状尺寸相适配。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试剂瓶、汇流槽、取液管、盒盖、放置槽等,将试剂瓶放置于盒盖顶部的放置槽内,并使取液管的开口垂直向上时,试剂管的几何轴心线会与盒盖的顶面保持平行,从而使试剂瓶内剩余的试液沿试剂瓶的倾斜内壁流至汇流槽内,以便于对对剩下的试液进行取用,大大减少了试剂瓶内的试液残留,减少了对试液的浪费。

2、本实用新型通过在锥台体试剂瓶的圆周外壁设置汇流槽与取液管,当试剂瓶被不慎碰倒时,可有效避免试剂瓶在操作台表面滚动,使用效果好。

3、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弹簧、压板、第一橡胶垫、第二橡胶垫,当盒盖关闭时,可利用弹簧的弹性通过压板将第二橡胶垫向下压紧,从而利用第二橡胶垫与第一橡胶垫对试剂瓶进行良好的固定,同时第一支撑板、第二支撑板可有效防止试剂瓶在盒体内发生晃动与碰撞,从而起到良好的保护作用。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能克服试液残留的α-l-岩藻糖苷酶检测试剂盒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一种能克服试液残留的α-l-岩藻糖苷酶检测试剂盒中限位孔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一种能克服试液残留的α-l-岩藻糖苷酶检测试剂盒中放置槽的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一种能克服试液残留的α-l-岩藻糖苷酶检测试剂盒中试剂瓶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盒体1、第一橡胶垫2、第一支撑板3、第二支撑板4、限位孔5、盒盖6、放置槽7、弹簧8、压板9、第二橡胶垫10、试剂瓶11、汇流槽12、取液管13、密封盖14。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能克服试液残留的α-l-岩藻糖苷酶检测试剂盒,包括盒体1,盒体1的内壁由上至下依次固定连接有第二支撑板4、第一支撑板3、第一橡胶垫2,第一橡胶垫2的底部与盒体1的底部内壁固定连接,第二支撑板4的顶部均匀贯穿设置有多个限位孔5,盒体1的内部设置有多个试剂瓶11,试剂瓶11位于对应的限位孔5内,试剂瓶11的底端贯穿第一支撑板3的顶部后与第一橡胶垫2的顶部贴合,试剂瓶11的外壁顶部设置有向外凸出的汇流槽12,试剂瓶11的外壁与汇流槽12的对称处贯穿设置有取液管13,取液管13的外壁通过螺纹配合连接有密封盖14,盒体1的顶部设置有盒盖6,盒体1与盒盖6通过搭扣固定连接,盒盖6的顶部开设有多个放置槽7。

试剂瓶11的外观呈锥台型,汇流槽12的两个相对侧壁与试剂瓶11的圆周外壁相切,汇流槽12与试剂瓶11的顶部相对的外壁呈倾斜设置,且该外壁与试剂瓶11的圆周外壁的夹角角度为100°~120°。

试剂瓶11、汇流槽12、取液管13为一体成型结构,试剂瓶11、汇流槽12、取液管13、密封盖14均位于限位孔5内,限位孔5的内壁与试剂瓶11、汇流槽12、取液管13、密封盖14的整体外壁相贴合。

盒盖6的顶部内壁均匀固定连接有多个弹簧8,多个弹簧8的底部共同固定连接有压板9,压板9的底部设置有第二橡胶垫10,第二橡胶垫10的底部与多个试剂瓶11的顶部相互贴合。

放置槽7的形状尺寸与试剂瓶11与汇流槽12形成的组合体的形状尺寸相适配。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锥台型的试剂瓶11外壁设置汇流槽12,当将试剂瓶11放置于盒盖6顶部的放置槽7内,并使取液管13的开口垂直向上,此时,试剂瓶11的几何轴心线会与盒盖6的顶面保持平行,从而使试剂瓶11内的试液沿试剂瓶11的倾斜内壁流至汇流槽12内,之后将针管或其他取液工具由取液管13插入汇流槽12内后,即可对试剂瓶11内的试液进行取用,当试剂瓶11内的剩余试液量较少时,剩余试液也会沿试剂瓶11的倾斜内壁流入汇流槽12内,由于取液管13的开口处与汇流槽12底部的间隔距离远小于试剂瓶11的高度,因此取液工具的吸嘴可直接与汇流槽12的底部相接触,从而对剩下的试液进行取用,大大减少了试剂瓶11内的试液残留,减少了对试液的浪费。

通过汇流槽12与取液管13的设置,当试剂瓶11被不慎碰倒时,可有效避免试剂瓶11在操作台表面滚动。

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弹簧8、压板9、第一橡胶垫2、第二橡胶垫10,当盒盖6关闭时,可利用弹簧8的弹性通过压板9将第二橡胶垫10向下压紧,从而利用第二橡胶垫10与第一橡胶垫2对试剂瓶11进行良好的固定,同时第一支撑板3、第二支撑板4可有效防止试剂瓶11在盒体1内发生晃动,从而起到良好的保护作用。

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