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固定的钢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463781发布日期:2021-03-30 19:56阅读:79来源:国知局
一种便于固定的钢带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钢带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便于固定的钢带。



背景技术:

目前,钢带是指以碳钢制成的输送带作为带式输送机的牵引和运载构件,也可用于捆扎货物;是各类轧钢企业为了适应不同工业部门工业化生产各类金属或机械产品的需要而生产的一种窄而长的钢板。

现有技术中授权公告号为cn205240849u的中国专利公布了一种新型钢带,包括钢带本体,该钢带本体绕制成卷,钢带本体的自由端端面上设有至少一个挂钩,挂钩与钢带本体一体成型。在钢带本体上设有与挂钩相配合的挂接孔,挂钩与该挂接孔挂接,防止钢带本体的自由端脱落。该新型钢带结构简单、合理,可以方便的将钢带挂接固定。

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由于挂钩与钢带本体一体成型,当在将上述钢带进行加工时,需将挂钩与钢带本体分离,从而才能进行后续的加工;一旦将挂钩从钢带本体上拆除,便无法对剩余的钢带进行收卷固定,使用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申请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便于固定的钢带,具有能方便将钢带进行固定,使用时更加灵活的效果。

本申请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便于固定的钢带,包括有中空的套筒以及绕紧在所述套筒外壁上的钢带本体;所述套筒内设置有连接件,所述连接件的两端均设置有位于套筒外侧的固定件,所述连接件通过固定件可拆卸连接有位于钢带本体外侧的限位件,所述限位件沿着钢带本体的厚度方向超出钢带本体的自由端;所述限位件上设置有用于将钢带本体自由端进行压紧的压板,所述压板沿限位件的长度方向滑动设置在限位件上;所述限位件上还转动设置有与压板螺纹连接的螺杆,所述螺杆沿压板的滑动方向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将钢带本体的自由端进行固定时,通过转动螺杆使压板沿着限位件逐渐向靠近钢带本体的方向下压;随着压板的不断下压,钢带本体的自由端将被压板压紧在钢带本体的外侧壁上,从而便能实现对钢带本体自由端的固定;当需要将钢带本体进行加工时,通过反向转动螺杆使压板逐渐向远离钢带本体的方向上移,随着压板与钢带本体间的相互分离,从而便能将钢带本体的自由端顺利拉出;随着钢带本体的不断消耗,当需要再次将剩余钢带本体的自由端进行收卷固定时,只需将压板通过螺杆再次向下压紧即可实现对剩余钢带本体自由端的固定;使用时更加的灵活,同时也方便了将剩余钢带本体进行再次固定。

本申请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限位件包括有呈对称设置在连接件两端的第一支板与第二支板;所述第一支板与第二支板相向的侧壁与钢带本体外侧壁贴合;所述压板设置在第一支板与第二支板之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在将钢带本体的自由端从套筒上逐渐拉出时,在第一支板与第二支板的共同作用下能减小钢带本体的偏移,对钢带本体起到了限位的作用;同时也能使绕紧在套筒上的钢带本体更加的稳定,减小钢带本体的左右滑移。

本申请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固定件包括有滑杆、弹簧以及插板;所述滑杆一端插入且沿水平方向滑动设置在连接件内;所述滑杆另一端从连接件内穿出,所述插板固定安装在滑杆远离连接件的一端;所述弹簧套设在滑杆上,且所述弹簧一端与连接件外侧壁固定连接,所述弹簧另一端与插板固定;所述第一支板与第二支板上均开设有供各自相对的插板一端插入的插槽,所述插板一端插入在插槽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套筒上的钢带本体耗尽时,通过将连接件两端的插板向相互远离的方向拉出,并使插板一端从各自相对的插槽内退出;此时便可将第一支板与第二支板从连接件上拆除;待新的钢带本体被重新绕紧在套筒上后,再将连接件与限位件重新安装至套筒上,从而实现了连接件与限位件的重复利用,同时也方便将钢带本体重新绕紧在套筒上;在将第一支板与第二支板进行安装时,在弹簧的作用下能使插板一端压紧在插槽内,整个安装与拆卸的过程中无需借助工具,十分简便。

本申请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压板朝向钢带本体的侧壁上设置有橡胶压条。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压板将钢带本体的自由端进行压紧时,由于钢带本体表面较为光滑,通过橡胶压条能增大与钢带本体间的摩擦力,减小钢带本体自由端的移动;从而能进一步增强对钢带本体自由端的约束,使钢带本体更加的稳定。

本申请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连接件包括有第一顶板、第二顶板以及伸缩杆;所述第一顶板与第二顶板呈相对放置,所述伸缩杆位于第一顶板与第二顶板之间;所述固定件分别设置在第二顶板的两端,所述第一顶板与第二顶板相互背离的侧壁压紧在套筒的内筒壁。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顶板与第二顶板能对套筒的内筒壁起到支撑的作用,从而能增强套筒的抗形变能力,延长套筒的使用寿命;当套筒的内径规格发生改变时,通过调节伸缩杆使得第一顶板与第二顶板的间距与套筒的内径适配,从而便能满足不同内径规格大小的套筒的使用需求。

本申请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伸缩杆包括有第一撑杆、第二撑杆以及套管;所述第一撑杆与第二撑杆分别从套管的两端插入,所述套管的两端内侧壁上分别设置有呈反向的螺纹,所述第一撑杆与第二撑杆螺纹连接在套管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将第一顶板与第二顶板的间距进行调节时,先将连接件整体放入至套筒内,再调整好第一顶板与第二顶板所要支撑的位置;最后通过转动套管使第一撑杆与第二撑杆向相互远离的方向移动,第一撑杆与第二撑杆将推动第一顶板与第二顶板压紧在套筒的内筒壁上;调节过程十分的简便而且能使第一顶板与第二顶板更加牢靠的压紧在套筒的内筒壁上。

本申请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钢带本体表面设置有抗氧化层。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抗氧化层能减缓钢带本体表面的氧化,从而能增强钢带本体表面的抗氧化能力,使钢带本体表面保持光洁。

本申请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支板与第二支板远离套筒的一端上均设置有支脚,所述支脚两端向相互分离的方向张开。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支脚朝下放置在地面上,通过支脚能对钢带本体起到支撑的作用;通过将钢带本体进行架高,从而能防止钢带本体与地面的直接接触,减小钢带本体表面与地面间发生磨损,对钢带本体起到了保护的作用。

综上所述,本申请的有益效果为:

1、在将钢带本体的自由端进行固定时,通过转动螺杆使压板沿着限位件逐渐向靠近钢带本体的方向下压;随着压板的不断下压,钢带本体的自由端将被压板压紧在钢带本体的外侧壁上,从而便能实现对钢带本体自由端的固定;

2、随着钢带本体的不断消耗,当需要再次将剩余钢带本体的自由端进行收卷固定时,只需将压板通过螺杆再次向下压紧即可实现对剩余钢带本体自由端的固定;使用时更加的灵活,同时也方便了将剩余钢带本体进行再次固定。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隐藏钢带本体后凸显固定件处的局部结构爆炸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凸显伸缩杆处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套筒;2、钢带本体;21、抗氧化层;3、连接件;31、第一顶板;32、第二顶板;33、伸缩杆;331、第一撑杆;332、第二撑杆;333、套管;4、限位件;41、第一支板;42、第二支板;43、支脚;5、压板;51、橡胶压条;6、螺杆;7、固定件;71、滑杆;72、弹簧;73、插板;74、插槽;8、光杆。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照图1、图2,为本申请公开的一种便于固定的钢带,包括有内部中空的套筒1以及绕紧在套筒1外侧壁上的钢带本体2。套筒1的内部安装有连接件3,连接件3的两端呈对称安装有位于套筒1外侧的固定件7,连接件3通过固定件7可拆卸安装有限位件4,限位件4远离固定件7的一端安装有位于钢带本体2自由端外侧的压板5。压板5压紧在钢带本体2自由端的外侧。

如图2、图3所示,连接件3包括有呈上下平行放置的第一顶板31与第二顶板32,以及安装在第一顶板31与第二顶板32之间的伸缩杆33。伸缩杆33垂直于第一顶板31与第二顶板32,伸缩杆33包括有上端固定安装在第一顶板31底部的第一撑杆331,下端固定安装在第二顶板32顶部的第二撑杆332,以及安装在第一撑杆331与第二撑杆332之间的套管333。第一撑杆331下端从套管333的上端开口插入,第二撑杆332上端从套管333的下端开口插入。套管333的两端内侧壁上分别设置有呈反向的螺纹,第一撑杆331与第二撑杆332螺纹连接在套管333内。通过转动套管333,第一撑杆331与第二撑杆332将向相互靠近或相互远离的方向移动。第一顶板31与第二顶板32相互背离的一侧抵紧在套筒1的内筒壁上。

如图1、图2所示,两个固定件7分别安装在第二顶板32的左右两端,固定件7包括有两根沿钢带本体2宽度方向设置的滑杆71,套设在滑杆71上的弹簧72以及插板73。两根滑杆71呈水平并排放置,滑杆71一端插入并沿水平方向滑动设置在连接件3内。滑杆71另一端从第二顶板32的外侧壁穿出,插板73位于相邻的两根滑杆71之间,并且插板73位于滑杆71远离连接件3的一端。插板73的前后两端分别与相向的滑杆71固定连接。弹簧72位于第二顶板32与插板73之间,弹簧72一端与第二顶板32外侧壁固定连接,弹簧72另一端与插板73固定连接。

如图1、图2所示,限位件4包括有呈对称设置在第二顶板32左右两侧的第一支板41与第二支板42,第一支板41与第二支板42呈竖直向下放置。第一支板41与第二支板42上端分别从两根滑杆71之间插入,且第一支板41与第二支板42上端均开设有贯通的插槽74,插槽74沿插板73的滑动方向开设。插板73朝向插槽74的一侧形成有插块,插块在弹簧72作用下插紧在插槽74内,限位件4上端在插块的作用下固定在第二顶板32的两侧。第一支板41与第二支板42相向的侧壁与钢带本体2沿竖直方向的外侧壁贴合,在第一支板41与第二支板42的共同作用下能减小钢带本体2的偏移,对钢带本体2起到了限位的作用。

如图1、图2所示,第一支板41与第二支板42下端逐渐向下延伸,并超出钢带本体2的外侧壁,第一支板41的中心转动连接有沿第一支板41长度方向设置的螺杆6,第二支板42的中心固定安装有与螺杆6平行的光杆8,光杆8同样沿第二支板42的长度方向设置。压板5位于第一支板41与第二支板42之间,光杆8活动穿设在压板5一端,螺杆6穿设在压板5的另一端并与压板5螺纹连接。通过旋转螺杆6,压板5将沿着限位件4的长度方向上下滑移。压板5朝向钢带本体2的侧壁上固定粘设有橡胶压条51,橡胶压条51压紧在钢带本体2自由端的外侧。钢带本体2的表面还涂覆有抗氧化层21,该抗氧化层21主要由zs-1021(石墨)高温抗氧化涂料制成。

如图1、图2所示,第一支板41与第二支板42的底部均固定安装有支脚43,支脚43的底部超出限位件4的底部,并且支脚43的两端向相互分离的方向张开并形成支撑腿。通过支脚43能对钢带本体2起到支撑的作用。通过将钢带本体2进行架高,从而能防止钢带本体2与地面的直接接触,减小钢带本体2表面与地面间发生磨损。

本实施例的具体效果为:

在将钢带本体2的自由端进行固定时,通过转动螺杆6使压板5沿着限位件4逐渐向靠近钢带本体2的方向下压。随着压板5的不断下压,钢带本体2的自由端将被压板5压紧在钢带本体2的外侧壁上,从而便能实现对钢带本体2自由端的固定。当需要将钢带本体2进行加工时,通过反向转动螺杆6使压板5逐渐向远离钢带本体2的方向上移,随着压板5与钢带本体2间的相互分离,从而便能将钢带本体2的自由端顺利拉出。随着钢带本体2的不断消耗,当需要再次将剩余钢带本体2的自由端进行收卷固定时,只需将压板5通过螺杆6再次向下压紧即可实现对剩余钢带本体2自由端的固定。使用时更加的灵活,同时也方便了将剩余钢带本体2进行再次固定。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申请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