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应用于智能叉车的电磁引导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864486发布日期:2021-04-30 09:32阅读:98来源:国知局
一种应用于智能叉车的电磁引导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叉车配件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应用于智能叉车的电磁引导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internet、广域和局域无线网络、移动信息设备的迅猛发展、移动计算技术已经成为信息技术发展的方向。智能叉车技术将企业信息系统扩展到叉车上,将无线车载终端装备到叉车上,由信息引导作业。这种自动化操作将会使众多的生产、仓储和物流环节都收益颇多。智能叉车上还装备了电磁引导系统,其通过电磁感应器感应路面和墙上的埋设的电线产生的电磁场,将叉车行驶的偏差信号传递到电磁引导系统中的单片机模块,其分析后通过控制电机驱动滚轮调整方向,而实现路径导向。然而虽说此项技术已经应用趋向稳定,但不排除叉车在无人控制下出现失误情况,导致物件运输受损,现有人员通过跟随在叉车一旁,时刻关注其动向和物件码垛情况,使得工作人员体力消耗大,影响其工作集中力。鉴于此,我们提出一种应用于智能叉车的电磁引导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应用于智能叉车的电磁引导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应用于智能叉车的电磁引导装置,包括叉车本体及其顶部安装的控制台,所述叉车本体的内部安装有电磁引导系统,所述电磁引导系统的顶部对称安装有电磁感应器,所述叉车本体的外壳前侧面竖向中线上连接有可折叠收合的座板,所述叉车本体的外壳前面底部连接有踏板,所述叉车本体的外壳前侧面顶部中心处开设有板槽,所述板槽的底部中心开设有贯穿所述叉车本体底面外壳的杆槽,所述叉车本体的前端底面开设有与所述杆槽相连通的凹台,所述座板呈半圆块结构且与所述板槽卡接配合,所述座板的底端中心设有座杆,所述座杆的底端铰接有固定杆,所述座杆和所述固定杆均与所述杆槽卡接配合,所述座杆的顶部外侧铰接有撑杆,所述固定杆的外侧中部开设有与所述撑杆卡接的凹槽,所述踏板的前端与所述凹台卡接并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所述踏板的顶面前端且位于中部设有与所述固定杆固定连接的固定座,所述踏板的顶面两侧边缘处均对称开设有若干螺纹孔,所述螺纹孔的上方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呈圆弧状的脚套。

优选的,所述电磁引导系统的内部包括单片机模块、路径识别模块、直流电机驱动模块和转向电机控制模块。

优选的,所述座杆底端对称设有连接台,所述固定杆的顶端中部设有与所述连接台卡接的圆弧台。

优选的,所述座杆的顶部外侧面设有套环,所述撑杆的顶端半侧设有圆环台,所述套环与所述圆环台的内部插接有销钉,所述圆环台的外侧中部设有限位块。

优选的,所述固定杆的底端半侧设有凸台,所述固定座的顶端半侧设有圆台,所述圆台和所述凸台的侧面中心开设有方孔且内部插接有方柱。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该应用于智能叉车的电磁引导装置,通过在叉车本体外壳上安装了可折叠收合的座板,便于员工坐着随着叉车一起行动,而随时观察货物堆放情况,从而提前做出预判,通过在叉车本体底部固定了踏板,利于员工站着随着叉车一起行动,且其顶面的脚套利于员工的脚部套住而站稳,使得员工专心操控叉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叉车本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座板和踏板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座板装配分解图。

图中各个标号的意义为:

1、叉车本体;10、板槽;11、杆槽;12、凹台;2、控制台;3、电磁引导系统;30、电磁感应器;4、座板;40、座杆;400、连接台;401、套环;41、撑杆;410、圆环台;411、限位块;42、固定杆;420、圆弧台;421、凸台;422、凹槽;43、坐垫;5、踏板;50、固定座;51、圆台;52、方孔;53、螺纹孔;54、脚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中心线”、“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深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另外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若干”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请参阅图1-图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

一种应用于智能叉车的电磁引导装置,包括叉车本体1及其顶部安装的控制台2,叉车本体1的内部安装有电磁引导系统3,电磁引导系统3的顶部对称安装有电磁感应器30。叉车本体1的外壳前侧面竖向中线上连接有可折叠收合的座板4,叉车本体1的外壳前面底部连接有踏板5。叉车本体1的外壳前侧面顶部中心处开设有板槽10,板槽10的底部中心开设有贯穿叉车本体1底面外壳的杆槽11。叉车本体1的前端底面开设有与杆槽11相连通的凹台12,座板4呈半圆块结构且与板槽10卡接配合,对座板4起着固定和隐藏作用。座板4的底端中心设有座杆40,座杆40的底端铰接有固定杆42,座杆40和固定杆42均与杆槽11卡接配合,对座杆40起着固定和隐藏作用。座杆40的顶部外侧铰接有撑杆41,固定杆42的外侧中部开设有与撑杆41卡接的凹槽422,当座板4向叉车外转至水平状态使,通过插杆41撑在凹槽422中,使得座板4承压。踏板5的前端与凹台12卡接并通过螺栓固定连接,使其稳固能经受住人体重量。踏板5的顶面前端且位于中部设有与固定杆42固定连接的固定座50,踏板5的顶面两侧边缘处均对称开设有若干螺纹孔53,螺纹孔53的上方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呈圆弧状的脚套54,用于套入脚部,以便员工站着随叉车运动,从而释放其双手进行操作控制台2。

本实施例中,座板4和踏板5均采用不锈钢板制成,使其强度坚硬,能够承受人体重量,座板4的顶面粘接有皮包海绵的坐垫43,以便长久坐着舒适。

进一步的,电磁引导系统3的内部包括单片机模块、路径识别模块、直流电机驱动模块和转向电机控制模块。单片机模块采用avr内核的atmega16,该芯片能够不需要外围品振和复位电路而独立工作,非常适合智能寻迹车模的要求。路径识别模块即为电磁感应器30。电磁感应式引导一般是在地面上,沿预先设定的行驶路径埋设电线,当高频电流流经导线时,导线周围产生电磁场,电磁感应器30所接收的电磁信号的强度差异可以反映叉车偏离路径的程度。单片机模块根据这种偏差来分析并控制直流电机驱动模块和转向电机控制模块驱动车辆的转向,保证叉车对设定路径的稳定自动跟踪。

具体的,座杆40底端对称设有连接台400,固定杆42的顶端中部设有与连接台400卡接的圆弧台420,连接台400和圆弧台420的端部均为半圆弧结构且侧面圆心处开设有通孔,用于插入销钉使二者铰接。

具体的,座杆40的顶部外侧面设有套环401,撑杆41的顶端半侧设有圆环台410,套环401与圆环台410的内部插接有销钉,使得撑杆41可转动收合和展开。圆环台410的外侧中部设有限位块411,当座板4转至水平位时,限位块411用于抵住座板4背面,形成稳定结构。

除此之外,固定杆42的底端半侧设有凸台421,固定座50的顶端半侧设有圆台51,圆台51和凸台421的端部均为半圆弧结构且侧面圆心开设有方孔52且内部插接有方柱,使得固定杆42与固定座50连接固定。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例,并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