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流延机的卸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134271发布日期:2021-03-02 17:22阅读:97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流延机的卸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流延膜生产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流延机的卸料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流延机是指制作流延膜用的专用设备,是一种将塑料粒子经螺杆塑化后由平模头模口成线型挤出,随即将塑料流体拉伸后附着于纸张表面,最终冷却定型压合成流延膜的制造设备,流延机主要由加料装置、挤出机主机、模具、放卷机构、复合机构、收卷机构、边位控制装置、切边装置、加热冷却系统以及电气测控系统等部分组成,流延机在食品行业、包装行业、饮料行业、医药行业以及工程建筑业中应用广泛。
[0003]
流延膜在生产的最后一个工艺步骤为收卷,如此便于流延膜成品的收纳储存及搬运安装,其中,在对流延膜进行收卷时,需要用到收卷机,如专利公告号为cn203946646u的中国专利文件公开了一种流延膜收卷机,包括收卷机架,收卷机架上设有圆盘,圆盘上设有收卷主轴,收卷主轴连接收卷卷芯,收卷主轴通过传动装置由伺服电机驱动控制,收卷主轴与收卷卷芯位于同一轴线,且收卷卷芯由收卷主轴驱动转动,通过收卷主轴驱动收卷卷芯转动以对流延膜进行收卷。
[0004]
流延膜在收卷后形成膜卷,收卷完成的膜卷需要进行卸料,在卸料过程中需要将收卷主轴进行拆卸,并且通过人工的方式将膜卷以及收卷主轴从收卷机中取下,如此实现膜卷的卸料,然而膜卷的体积较为庞大,并且重量较重,在卸料时较为困难。


技术实现要素:

[0005]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流延机的卸料装置,其具有便于对膜卷进行卸料的功能。
[0006]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0007]
一种用于流延机的卸料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沿水平方向设置的底板以及沿竖直方向设置的安装座,所述安装座的底部固定于所述底板上,所述安装座的一侧设置有托架,所述托架用于承托收卷主轴,所述安装座上设置有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所述托架升降。
[0008]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对收卷主轴进行卸料时,将托架设置于收卷主轴下方,启动驱动机构,使得托架上升,托架对收卷主轴进行承托,此时再次启动驱动机构,使得托架下降,直至膜卷移动至地面,最终实现卸料,通过机器卸料的方式克服了人工卸料时膜卷较重导致的难以卸料问题,如此实现便于对膜卷进行卸料的功能。
[0009]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托架包括均沿水平方向设置的安装杆、第一承托杆以及第二承托杆,所述安装杆连接于所述驱动机构上,所述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所述安装杆升降,所述安装杆的一侧侧壁与所述安装座滑移抵接,所述第一承托杆的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安装杆上,所述第一承托杆垂直于所述安装杆,所述第二承托杆的一端固定连接于
所述安装杆上,所述第二承托杆垂直于所述安装杆,所述第一承托杆以及所述第二承托杆均位于所述安装杆与所述安装座相背的一侧。
[0010]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承托杆以及第二承托杆相对于安装座向远处延伸,如此为膜卷以及收卷主轴让出置物空间,将收卷主轴放置于第一承托杆以及第二承托杆上,第一承托杆以及第二承托杆起到对收卷主轴的两端进行承托的作用,同时,安装杆起到与驱动机构连接的作用,驱动机构驱动安装杆实现升降,从而实现了托架的升降动作。
[0011]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安装杆上分别设置有第一支撑杆以及第二支撑杆,所述第一支撑杆以及所述第二支撑杆均沿竖直方向设置,所述第一支撑杆的顶部固定连接于所述安装杆上,所述第二支撑杆的顶部固定连接于所述安装杆上,所述第一支撑杆与所述第一承托杆之间设置有第一肋板,所述第一肋板分别与所述第一支撑杆以及所述第一承托杆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杆与所述第二承托杆之间设置有第二肋板,所述第二肋板分别与所述第二支撑杆以及所述第二承托杆固定连接。
[0012]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支撑杆以及第一肋板增强了第一承托杆的受力强度,第二支撑杆以及第二肋板增强了第二承托杆的受力强度,使得托架的整体强度得到提升,保证了托架在工作过程中的稳定性。
[0013]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承托杆的顶部以及所述第二承托杆的顶部均设置有限位块。
[0014]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收卷主轴放置于第一承托杆以及第二承托杆上时,限位块起到限制收卷主轴滑动的作用,从而使得收卷主轴不易松脱掉落至托架外,结构实用。
[0015]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驱动机构包括驱动块、丝杆、导向块、导向杆以及动力组件,所述驱动块以及所述导向块均固定连接于所述托架上,所述丝杆沿竖直方向转动连接于所述安装座上,所述导向杆沿竖直方向固定连接于所述安装座上,所述丝杆贯穿所述驱动块,所述驱动块啮合于所述丝杆上,所述导向杆贯穿所述导向块,所述导向块滑移连接于所述导向杆上,所述动力组件设置于所述安装座上,所述动力组件用于驱动所述丝杆转动。
[0016]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启动动力组件,使得丝杆转动,在螺纹啮合的作用下驱动块实现升降运动,驱动块进而带动托架实现升降运动,同时导向杆与导向块之间的滑移配合使得托架在运动过程中更加稳定。
[0017]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动力组件包括液压马达以及一对相互啮合的锥齿轮,所述液压马达设置于所述安装座上,一对相互啮合的所述锥齿轮分别设置于所述液压马达的输出轴上以及所述丝杆上。
[0018]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液压马达输出转动扭矩,在锥齿轮的传动作用下,丝杆实现转动。
[0019]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底板上设置有配重块,且所述配重块位于所述安装座远离所述托架的一侧。
[0020]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配重块起到平衡卸料装置的重心的作用,使得托架在承托膜卷以及收卷主轴时不易倾倒。
[0021]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安装座以及所述底板之间设置有加强杆,所述加强杆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于所述安装座以及所述底板上,所述安装座、所述底板以及所述
加强杆三者之间形成三角形。
[0022]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加强杆起到强化底板与安装座之间的连接强度的作用,使得卸料装置整体更加稳固。
[0023]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底板的底部设置有若干个万向轮。
[0024]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万向轮起到便于卸料装置进行搬运的作用,如此便于卸料装置调整使用位置。
[0025]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为:
[0026]
1、启动驱动机构,使得托架上升,托架对收卷主轴进行承托,再次启动驱动机构,使得托架下降,直至膜卷移动至地面,最终实现卸料,通过机器卸料的方式克服了人工卸料时膜卷较重导致的难以卸料问题,如此实现便于对膜卷进行卸料的功能;
[0027]
2、配重块起到平衡卸料装置的重心的作用,使得托架在承托膜卷以及收卷主轴时不易倾倒;
[0028]
3、万向轮起到便于卸料装置进行搬运的作用,如此便于卸料装置调整使用位置。
附图说明
[0029]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中的结构示意图;
[0030]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中的装配关系示意图。
[0031]
图中,1、底板;2、安装座;3、万向轮;4、加强杆;5、托架;51、安装杆;52、第一承托杆;53、第二承托杆;6、第一支撑杆;7、第二支撑杆;8、第一肋板;9、第二肋板;10、限位块;111、驱动块;112、丝杆;113、导向块;114、导向杆;115、动力组件;1151、液压马达;1152、锥齿轮;12、容置槽;13、配重块。
具体实施方式
[0032]
参照图1和图2,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用于流延机的卸料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沿水平方向设置的底板1以及沿竖直方向设置的安装座2,底板1以及安装座2均呈长方体状设置,安装座2的底部固定于底板1上,优选的,安装座2与底板1之间一体成型,且安装座2位于底板1上表面的一侧,底板1以及安装座2之间呈l字形设置,底板1的底部安装有若干个万向轮3,在本实施例中,万向轮3的数量为四个,四个万向轮3矩形排布于底板1的底部,万向轮3起到便于卸料装置进行搬运的作用,如此便于卸料装置调整使用位置。
[0033]
进一步地,安装座2以及底板1之间设置有加强杆4,加强杆4的数量为两根,两根加强杆4分别位于安装座2的两侧,另外,加强杆4呈圆杆状设置,加强杆4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于安装座2以及底板1上,优选的,加强杆4的两端分别焊接固定于安装座2以及底板1上,加强杆4的一端自底板1靠近安装座2的一侧朝向底板1远离安装座2的一侧呈倾斜向下设置,如此使得安装座2、底板1以及加强杆4三者之间形成三角形,三角形具有稳定性,加强杆4起到强化底板1与安装座2之间的连接强度的作用,使得卸料装置整体更加稳固。
[0034]
参照图1和图2,安装座2的一侧设置有托架5,其中,托架5位于安装座2远离加强杆4的一侧,将收卷主轴以及膜卷放置于托架5上,托架5用于承托收卷主轴。具体的,托架5包括均沿水平方向设置的安装杆51、第一承托杆52以及第二承托杆53,安装杆51、第一承托杆52以及第二承托杆53均呈方杆状设置,安装杆51的一侧侧壁与安装座2滑移抵接,第一承托
杆52的一端固定连接于安装杆51上,优选的,第一承托杆52焊接于安装杆51上,且第一承托杆52垂直于安装杆51;第二承托杆53的一端固定连接于安装杆51上,优选的,第二承托杆53焊接于安装杆51上,且第二承托杆53垂直于安装杆51。另外,第一承托杆52以及第二承托杆53均位于安装杆51与安装座2相背的一侧,第一承托杆52以及第二承托杆53之间相互平行,如此使得托架5呈匚字形设置,第一承托杆52以及第二承托杆53相对于安装座2向远处延伸,如此为膜卷以及收卷主轴让出置物空间,将收卷主轴放置于第一承托杆52以及第二承托杆53的顶部,如此实现了托架5对收卷主轴以及膜卷的承托。
[0035]
为了实现对托架5的加固,安装杆51上分别设置有第一支撑杆6以及第二支撑杆7,第一支撑杆6以及第二支撑杆7均呈方杆状设置,第一支撑杆6以及第二支撑杆7均沿竖直方向设置,第一支撑杆6的顶部固定连接于安装杆51上,第二支撑杆7的顶部固定连接于安装杆51上,优选的,第一支撑杆6以及第二支撑杆7均焊接固定于安装杆51上,第一支撑杆6的一侧侧壁与安装座2的侧壁滑移抵接,并且第二支撑杆7的一侧侧壁与安装座2的侧壁滑移抵接。此外,第一支撑杆6与第一承托杆52之间设置有第一肋板8,第一肋板8呈三角肋板状设置,第一肋板8分别与第一支撑杆6以及第一承托杆52固定连接,优选的,第一肋板8分别与第一支撑杆6远离安装座2的一侧侧壁以及第一承托杆52的底面焊接固定,第二支撑杆7与第二承托杆53之间设置有第二肋板9,第二肋板9呈三角肋板状设置,第二肋板9分别与第二支撑杆7以及第二承托杆53固定连接,优选的,第二肋板9分别与第二支撑杆7远离安装座2的一侧侧壁以及第二承托杆53的底部焊接固定。
[0036]
安装座2为第一支撑杆6以及第二支撑杆7提供了受力支点,第一支撑杆6通过第一肋板8对第一承托杆52进行支撑加固,第一支撑杆6以及第一肋板8增强了第一承托杆52的受力强度;第二支撑杆7通过第二肋板9对第二承托杆53进行支撑加固,第二支撑杆7以及第二肋板9增强了第二承托杆53的受力强度,使得托架5的整体强度得到提升,保证了托架5在工作过程中的稳定性。
[0037]
进一步地,第一承托杆52的顶部以及第二承托杆53的顶部均设置有限位块10,优选的,限位块10呈方块状设置,限位块10与第一承托杆52以及第二承托杆53之间一体成型,另外,限位块10分别位于第一承托杆52上远离安装座2的一端以及位于第二承托杆53上远离安装座2的一端。当收卷主轴放置于第一承托杆52以及第二承托杆53上时,限位块10起到限制收卷主轴滑动的作用,从而使得收卷主轴不易松脱掉落至托架5外。
[0038]
参照图1和图2,安装座2上设置有驱动机构,安装杆51连接于驱动机构上,驱动机构用于驱动安装杆51升降,如此使得驱动机构驱动托架5进行升降,当托架5下降时,托架5对收卷主轴进行下降卸料。
[0039]
具体的,驱动机构包括驱动块111、丝杆112、导向块113、导向杆114以及动力组件115,安装座2上靠近安装杆51的一侧侧壁处由外向内凹陷设置有三道容置槽12,三道容置槽12均沿竖直方向设置,容置槽12自安装座2的顶部延伸至安装座2的底部,驱动块111以及导向块113均呈方块状设置,导向块113的数量为两块,驱动块111以及导向块113均固定连接于托架5上,优选的,驱动块111与安装杆51之间一体成型,导向块113与安装杆51之间一体成型。驱动块111以及导向块113位于安装杆51远离第一承托杆52的一侧,并且两块导向块113分别位于驱动块111的两侧,导向块113上沿竖直方向贯穿设置有导向孔,驱动块111上沿竖直方向贯穿设置有螺纹孔。
[0040]
丝杆112沿竖直方向转动连接于安装座2上,优选的,位于三道容置槽12中间的一道容置槽12中分别安装有两个轴承座(图中未标示),丝杆112的两端分别转动承载与两个轴承座上,丝杆112插接于螺纹孔中,并且丝杆112沿竖直方向贯穿驱动块111,驱动块111经由螺纹孔啮合于丝杆112上。
[0041]
导向杆114的数量为两根,如此与两块导向块113相适配,两根导向杆114分别容置于三道容置槽12中位于两侧的两道容置槽12上,导向杆114沿竖直方向固定连接于安装座2上,优选的,位于三道容置槽12两侧的两道容置槽12中分别安装有两个光杆座(图中未标示),导向杆114的两端分别固定于两个光杆座上,如此实现导向杆114的安装,导向杆114插接于导向孔中,并且导向杆114贯穿导向块113,导向杆114的周面与导向孔的孔壁滑移抵接,如此使得导向块113滑移连接于导向杆114上。
[0042]
转动丝杆112,在螺纹啮合的作用下驱动块111实现升降运动,驱动块111进而带动托架5实现升降运动,在此过程中,导向杆114与导向块113之间的滑移配合使得托架5在运动过程中更加稳定。
[0043]
动力组件115设置于安装座2上,动力组件115用于驱动丝杆112转动,具体的,动力组件115包括液压马达1151以及一对相互啮合的锥齿轮1152,液压马达1151安装于安装座2的顶部,一对相互啮合的锥齿轮1152分别安装于液压马达1151的输出轴上以及丝杆112的顶端上,液压马达1151可外接液压工作站,如此使得液压马达1151实现启动。启动液压马达1151,液压马达1151输出转动扭矩,在锥齿轮1152的传动作用下,丝杆112实现转动,如此使得托架5实现升降运动。
[0044]
进一步地,参照图1和图2,底板1上设置有配重块13,配重块13放置于底板1顶部,且配重块13位于底板1远离安装座2的一侧,配重块13起到平衡卸料装置的重心的作用,使得托架5在承托膜卷以及收卷主轴时不易倾倒。
[0045]
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在对收卷主轴进行卸料时,在万向轮3的作用下,推动底板1,使得托架5设置于收卷主轴下方,启动液压马达1151,液压马达1151驱动丝杆112转动,丝杆112驱动驱动块111上升,驱动块111带动托架5上升,托架5的第一承托杆52以及第二承托杆53对收卷主轴进行承托,此时再次启动液压马达1151,丝杆112驱动驱动块111下降,驱动块111带动托架5下降,直至膜卷移动至地面,最终实现卸料,通过机器卸料的方式克服了人工卸料时膜卷较重导致的难以卸料问题,如此实现便于对膜卷进行卸料的功能。
[0046]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