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护内衬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818128发布日期:2021-04-27 14:13阅读:85来源:国知局
防护内衬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包装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防护内衬结构。


背景技术:

2.防护内衬作为产品运输过程中保护产品的必需品,其基本材料主要有epe珍珠棉(英文为pearl cotton,中文为聚乙烯发泡棉)、eps泡沫(英文为expanded polystyrene,中文为聚苯乙烯泡沫)、纸卡等。
3.现有云台类产品,因产品需要加强缓冲防护,基本使用epe和纸卡组合形成内衬,嵌套在云台头部处进行缓冲。纸卡内衬常以纸制品为基本材料,通过模切、折叠、粘贴等工序,制作成立体形态的缓冲结构。现有纸卡内衬主要分为多单元纸卡组合成型与一体成型两种,且需要多处粘贴成型。但是,由多个纸卡单元组合而成的纸卡结构在一定外力作用下,容易分离,结构不稳定,影响对产品的防护性能。


技术实现要素:

4.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防护内衬结构,结构稳定,有利于提高对产品的防护效果。
5.一种防护内衬结构,包括:
6.上纸卡,所述上纸卡包括第一底板和第一插接部,所述第一底板开设有用于固定产品的第一开口,所述第一底板的两对侧分别设有所述第一插接部;
7.下纸卡,所述下纸卡包括第一盖板和第二插接部,所述第一盖板的两对侧分别设有所述第二插接部;所述第一底板和所述第一盖板面面相对,所述第二插接部分别对应插接于所述第一插接部内,所述上纸卡盖设于所述下纸卡上形成第一盒体;
8.第二盒体,所述第二盒体包括第二底板,所述第二底板开设有第二开口,所述第一盒体设于所述第二盒体内,且所述第二底板和所述第一底板面面贴合,所述第二开口和所述第一开口相连通。
9.下面进一步对技术方案进行说明:
1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插接部包括第一折叠板、第二折叠板和第三折叠板,所述第二折叠板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一折叠板和所述第三折叠板,所述第一折叠板远离所述第二折叠板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底板的端部;所述第一折叠板朝向所述第一底板弯折设置,所述第二折叠板相对于所述第一折叠板弯折设置,所述第三折叠板相对于所述第二折叠板弯折设置,所述第三折叠板的背离所述第二折叠板的一端抵触于所述第一底板上。
1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插接部还包括第四折叠板,所述第四折叠板的板面贴合于所述第一底板,且所述第四折叠板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三折叠板背离所述第二折叠板的一端。
1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折叠板上设有第一插接口;所述第二插接部包括
第五折叠板,所述第五折叠板向着所述第一盖板弯折设置;所述第五折叠板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盖板,所述第五折叠板的另一端设有插接片,所述插接片插设于所述第一插接口内。
1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三折叠板上设有第二插接口,所述第一插接口和所述第二插接口相连通。
1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插接口的形状和所述插接片的横断面相匹配;所述第一插接口有两个,且两个所述第一插接口间隔设置,所述插接片对应于所述第一插接口设置。
1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盒体包括第二盖板、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所述第二盖板和所述第二底板面面相对设置,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二侧板面面相对设置;所述第二底板的左右两对侧分别设置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二侧板,所述第二盖板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侧板远离所述第二底板的一端;所述第二盖板、所述第一侧板、所述第二底板和所述第二侧板围合形成内部中空、两端连通的腔体,所述腔体的两端均为开口端用于插设所述第一盒体。
1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盖板背离所述第一侧板的一端设有粘合板,所述粘合板贴合于所述第二侧板。
1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盒体还包括四个防尘襟片和两个封口板,所述封口板分别设于所述第二底板的上下两对侧,所述封口板用于封闭所述开口端;沿着从其中一个所述封口板到另一个所述封口板的方向,所述第一侧板的两侧分别设有所述防尘襟片,所述第二侧板的两侧分别设有所述防尘襟片。
1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开口和所述第二开口为大小相同的圆形开口,所述第一开口和所述第二开口完全重叠。
19.上述防护内衬结构,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20.本实施例提供的防护内衬结构包括上纸卡、下纸卡以及第二盒体。下纸卡插接于上纸卡,二者形成第一盒体。第一盒体设在第二盒体内。第一盒体的第一开口和第二盒体的第二开口相连通。使用时,将产品放入该防护内衬结构的第二开口处,使得产品局部嵌入第二开口内,通过第一盒体和第二盒体的纸卡结构来固定产品,减少产品在运输过程中的振动,从而达到保护产品的效果。即该防护内衬结构采用第一盒体和第二盒体的双层缓冲结构,第一盒体和第二盒体的结构稳定,有利于加强该防护内衬结构的整体缓冲性能,还有利于提高对云台类产品的防护效果。
附图说明
21.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
22.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3.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上纸卡的结构示意图;
24.图2为图1所示上纸卡展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25.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下纸卡的结构示意图;
26.图4为图3所示下纸卡展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27.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下纸卡插入上纸卡形成第一盒体的结构示意图;
28.图6为图5所示结构翻转180
°
后的结构示意图;
29.图7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盒体的结构示意图;
30.图8为图7所示第二盒体展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31.图9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盒体插入第二盒体的结构示意图。
32.附图标记说明:100、第一盒体;110、上纸卡;111、第一底板;1111、第一开口;112、第一插接部;1121、第一折叠板;1122、第二折叠板;1123、第三折叠板;1124、第四折叠板;1125、第一插接口;1126、第二插接口;120、下纸卡;121、第一盖板;122、第二插接部;1221、第五折叠板;12211、插接片;200、第二盒体;210、第二底板;211、第二开口;220、第二盖板;230、第一侧板;240、第二侧板;250、粘合板;260、防尘襟片;270、封口板。
具体实施方式
33.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34.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防护内衬结构,具有结构稳定,有利于提高对产品的防护效果的优点,以下将结合附图进行详细说明。
35.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图3、图5以及图7,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上纸卡的结构示意图;图3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下纸卡的结构示意图;图5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下纸卡插入上纸卡形成第一盒体的结构示意图;图7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盒体的结构示意图。一种防护内衬结构包括上纸卡110、下纸卡120以及第二盒体200。所述上纸卡110包括第一底板111和第一插接部112。所述第一底板111开设有用于固定产品的第一开口1111,所述第一底板111的两对侧分别设有所述第一插接部112。所述下纸卡120包括第一盖板121和第二插接部122。所述第一盖板121的两对侧分别设有所述第二插接部122。所述第一底板111和所述第一盖板121面面相对。所述第二插接部122分别对应插接于所述第一插接部112内。所述上纸卡110盖设于所述下纸卡120上形成第一盒体100。所述第二盒体200包括第二底板210。所述第二底板210开设有第二开口211。所述第一盒体100设于所述第二盒体200内。且所述第二底板210和所述第一底板111面面贴合。所述第二开口211和所述第一开口1111相连通。
36.本实施例提供的防护内衬结构包括上纸卡110、下纸卡120以及第二盒体200。下纸卡120插接于上纸卡110,二者形成第一盒体100。第一盒体100设在第二盒体200内。第一盒体100的第一开口1111和第二盒体200的第二开口211相连通。使用时,将产品放入该防护内衬结构的第二开口211处,使得产品局部嵌入第二开口211内,通过第一盒体100和第二盒体
200的纸卡结构来固定产品,减少产品在运输过程中的振动,从而达到保护产品的效果。即该防护内衬结构采用第一盒体100和第二盒体200的双层缓冲结构,第一盒体100和第二盒体200的结构稳定,有利于加强该防护内衬结构的整体缓冲性能,还有利于提高对云台类产品的防护效果。
37.进一步地,请参阅图1、图3以及图7,上纸卡110、下纸卡120以及第二盒体200均采用单一的纸卡材质制作,解决了epe等发泡材料体积大、成本高、不易回收的问题,还有利于降低成本和重复利用,更加环保,有利于出口。
38.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和图2,所述第一插接部112包括第一折叠板1121、第二折叠板1122和第三折叠板1123。所述第二折叠板1122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一折叠板1121和所述第三折叠板1123。所述第一折叠板1121远离所述第二折叠板1122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底板111的端部。所述第一折叠板1121朝向所述第一底板111弯折设置。所述第二折叠板1122相对于所述第一折叠板1121弯折设置。所述第三折叠板1123相对于所述第二折叠板1122弯折设置。所述第三折叠板1123的背离所述第二折叠板1122的一端抵触于所述第一底板111上。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插接部112还包括第四折叠板1124。所述第四折叠板1124的板面贴合于所述第一底板111,且所述第四折叠板1124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三折叠板1123背离所述第二折叠板1122的一端。
39.具体地,上纸卡110展开时如图2所示,将上纸卡110折叠出第一插接部112的步骤如下(参阅图1、图2):将第一折叠板1121垂直于第一底板111弯折,第二折叠板1122处置于第一折叠板1121弯折,第三折叠板1123垂直于第二折叠板1122弯折,第四折叠板1124垂直于第三折叠板1123弯折,使得第一折叠板1121和第三折叠板1123平行,第二折叠板1122和第一底板111平行,第四折叠板1124贴合于第一底板111。如此,第一折叠板1121、第二折叠板1122、第三折叠板1123以及第四折叠板1124形成一个空心的矩形腔体。
40.进一步地,请参阅图3至图6,图5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下纸卡插入上纸卡形成第一盒体的结构示意图;图6示出了图5所示结构翻转180
°
后的结构示意图。所述第二折叠板1122上设有第一插接口1125。所述第二插接部122包括第五折叠板1221,所述第五折叠板1221向着所述第一盖板121弯折设置。所述第五折叠板1221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盖板121。所述第五折叠板1221的另一端设有插接片12211,所述插接片12211插设于所述第一插接口1125内。
41.具体地,下纸卡120展开时如图4所示,将下纸卡120插在上纸卡110的步骤如下(参阅图3和图4):将第五折叠板1221垂直于第一盖板121弯折,再将插接片12211对准第一插接口1125插入。其中,如图5和图6所示,所述第一插接口1125的形状和所述插接片12211的横断面相匹配。比如,第一插接口1125的形状为矩形口,对应地,插接片12211的横断面为尺寸相同的矩形。插接片12211的横断面是指平行于第一插接口1125的面。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插接口1125有两个,且两个所述第一插接口1125间隔设置,所述插接片12211对应于所述第一插接口1125设置。比如,第五折叠板1221远离第一盖板121的一端开设两道槽口,用于形成两个插接片12211。
42.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至图3,所述第三折叠板1123上设有第二插接口1126,所述第一插接口1125和所述第二插接口1126相连通。这样,插接片12211可以从第二插接口1126滑入到第一插接口1125中,方便插接片12211和第一插接口1125的顺利插接。
43.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7和图8,所述第二盒体200包括第二盖板220、第一侧板230和第二侧板240。所述第二盖板220和所述第二底板210面面相对设置,所述第一侧板230和所述第二侧板240面面相对设置。所述第二底板210的左右两对侧分别设置所述第一侧板230和所述第二侧板240。所述第二盖板220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侧板230远离所述第二底板210的一端。第二盖板220用于贴合于第一盖板121。所述第二盖板220、所述第一侧板230、所述第二底板210和所述第二侧板240围合形成内部中空、两端连通的腔体,所述腔体的两端均为开口端(未图示)用于插设所述第一盒体100。所述第二盖板220背离所述第一侧板230的一端设有粘合板250,所述粘合板250贴合于所述第二侧板240。贴合板可以用钉子定在第二侧板240上。
44.具体地,第二盒体200展开时如图8所示,折叠第二盒体200的步骤如下(参阅图7和图8):先将第一侧板230和第二侧板240垂直于第二底板210弯折,再将第二盖板220翻折到平行于第二底板210的位置,接着将粘合板250固定至第二侧板240上。如此,第二底板210、第一侧板230、第二盖板220、第二侧板240依次围合形成一个两端连通、内部中空的矩形腔体。第一盒体100即可从矩形腔体的其中一个开口端插入到第二盒体200即可。
45.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7和图8,所述第二盒体200还包括四个防尘襟片260和两个封口板270。所述封口板270分别设于所述第二底板210的上下两对侧,所述封口板270用于封闭所述开口端。沿着从其中一个所述封口板270到另一个所述封口板270的方向,所述第一侧板230的两侧分别设有所述防尘襟片260,所述第二侧板240的两侧分别设有所述防尘襟片260。在将第一盒体100从第二盒体200的其中一个开口端插入到第二盒体200内部,接着向着开口端的方向弯折四个防尘襟片260,再合上封口板270用来封闭两个开口端。其中,封口板270背离第二底板210的端部弯折插入开口端内,即可封闭开口端。
46.进一步地,上纸卡110、下纸卡120和第二盒体200均可快速折叠成型并有效固定和保护产品,在折叠成第一盒体100和第二盒体200的过程中,均不需使用无胶水粘贴,有利于提高折叠效率,可以解决产线装配效率低的问题,纸卡还可以重复利用,提高经济效益,更加环保。
47.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7至图9,图9所示结构为图6所示的第一盒体插入图7所示的第二盒体中形成的防护内衬结构。所述第一开口1111和所述第二开口211为大小相同的圆形开口,所述第一开口1111和所述第二开口211完全重叠。由于云台类产品多为圆球状,开设圆形开口可以和云台类产品更贴合,嵌合效果更好。具体地,使用该防护内衬结构时,将云台类产品放入第二开口211处,使得产品局部嵌入,通过第一盒体100和第二盒体200的纸卡结构来固定产品,减少产品在运输过程中的振动,从而达到保护产品的效果。
48.本实施例提供的防护内衬结构包括上纸卡110、下纸卡120以及第二盒体200。下纸卡120插接于上纸卡110,二者形成第一盒体100。第一盒体100设在第二盒体200内。第一盒体100的第一开口1111和第二盒体200的第二开口211相连通。使用时,将产品放入该防护内衬结构的第二开口211处,使得产品局部嵌入第二开口211内,通过第一盒体100和第二盒体200的纸卡结构来固定产品,减少产品在运输过程中的振动,从而达到保护产品的效果。即该防护内衬结构采用第一盒体100和第二盒体200的双层缓冲结构,第一盒体100和第二盒体200的结构稳定,有利于加强该防护内衬结构的整体缓冲性能,还有利于提高对云台类产品的防护效果。
49.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50.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51.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52.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53.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54.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55.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