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储油装置技术领域,更具体的说,尤其涉及一种密封型防沉底的可再生燃料油炼油用储存装置。
背景技术:[0002]
随着化石燃料的成本和带来的环境问题的增加,可再生能源变得日益重要。可再生燃料来源的开发提供了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的手段。因此,目前正探索和开发许多不同的可再生燃料研究领域。
[0003]
由于低成本和广泛的适用性,生物质作为可再生燃料研究中的理想原料日益受到重视。因此,开发出了许多不同的使用生物质作为原料来生产有用的生物燃料和/或特殊化学品的转化方法。现有生物质转化方法包括,例如,燃烧、气化、慢热解、快热解、液化和酶转化。
[0004]
可来源于上述生物质转化方法的一个有用产品为通常被称为“生物油”的液体产品。生物油可以被加工成交通工具燃料、烃类化学品和/或特殊化学品。
[0005]
尽管近期在生物质转化方法中取得了进展,但许多现有的生物质转化方法产生含大量氧的低质生物油,其难以分成不同组分。由于该生物油中存在大量的氧,所以这些生物油需要大量二次提炼工作才能用作燃料油或加热燃料,在提炼工作前,需要用储油罐将这些有暂时储存起来,但这些油中含有的杂质经过储存后会发生沉淀,积聚在储油罐的底部,容易对储油罐的出油口造成堵塞。
[0006]
有鉴于此,针对现有的问题予以研究改良,提供一种密封型防沉底的可再生燃料油炼油用储存装置,旨在通过该技术,达到解决问题与提高实用价值性的目的。
技术实现要素:[0007]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密封型防沉底的可再生燃料油炼油用储存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尽管近期在生物质转化方法中取得了进展,但许多现有的生物质转化方法产生含大量氧的低质生物油,其难以分成不同组分。由于该生物油中存在大量的氧,所以这些生物油需要大量二次提炼工作才能用作燃料油或加热燃料,在提炼工作前,需要用储油罐将这些有暂时储存起来,但这些油中含有的杂质经过储存后会发生沉淀,积聚在储油罐的底部,容易对储油罐的出油口造成堵塞的问题和不足。
[0008]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密封型防沉底的可再生燃料油炼油用储存装置,由以下具体技术手段所达成:
[0009]
一种密封型防沉底的可再生燃料油炼油用储存装置,包括:储存罐体、出油口、支脚、顶盖、进油口、端盖、升降装置、支柱、压板、支架、提板、安装板;所述支脚通过焊接方式安装在储存罐体底部的外壁上,且出油口开设在储存罐体的底部;所述顶盖扣合安装在储存罐体的顶端,且顶盖与储存罐体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所述进油口开设在顶盖的一侧;所述端盖安装在顶盖的顶端,且端盖与顶盖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所述升降装置安装在端盖上,且
升降装置与端盖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所述支柱安装在升降装置的底部,且支柱与升降装置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所述支架通过焊接方式安装在支柱的外壁上,且压板通过焊接方式安装在支柱的底部;所述安装板通过焊接方式安装在提板的两端,且提板通过安装板安装在支架上,安装板与支架通过螺栓固定连接。
[0010]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实用新型一种密封型防沉底的可再生燃料油炼油用储存装置所述升降装置为丝杆升降机,且支柱通过螺栓安装在丝杆升降机螺杆的端部。
[0011]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实用新型一种密封型防沉底的可再生燃料油炼油用储存装置所述压板为圆形板状结构,且压板安装在提板的下方。
[0012]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实用新型一种密封型防沉底的可再生燃料油炼油用储存装置所述提板为横截面呈人字形的扇形板状结构,且提板的地面呈圆弧形。
[0013]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实用新型一种密封型防沉底的可再生燃料油炼油用储存装置所述支架为直角梯形板状结构,支架在支柱上呈环形阵列状分布设置有四处,并且相邻两个支架上安装有一块提板。
[0014]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的运用,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
[0015]
1、本实用新型升降装置为丝杆升降机,且支柱通过螺栓安装在丝杆升降机螺杆的端部的设置,支柱在丝杆升降机的驱动下实现升降,并带动底部的压板、提板往复升降,以此将杂质反复提升,防止杂质发生沉淀导致出油口堵塞。
[0016]
2、本实用新型压板为圆形板状结构,且压板安装在提板的下方的设置,能将底部的杂质通过挤压排向四周,减小底部死角,提高防沉效果。
[0017]
3、本实用新型提板为横截面呈人字形的扇形板状结构,且提板的地面呈圆弧形的设置,与罐体底部贴合度高,避免产生死角,且表面积大,承托效果好,增大提油量,使搅动更为充分。
[0018]
4、本实用新型通过对密封型防沉底的可再生燃料油炼油用储存装置的改进,具有结构设计合理,通过丝杆升降机驱动压板、提板往复升降,以此将杂质反复提升,提升量大,防沉效果好的优点,从而有效的解决了本实用新型提出的问题和不足。
附图说明
[0019]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20]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21]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2]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23]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提板结构示意图。
[0024]
图中:储存罐体1、出油口2、支脚3、顶盖4、进油口5、端盖6、升降装置7、支柱8、压板9、支架10、提板11、安装板12。
具体实施方式
[0025]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0026]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术语“上”、“下”、“左”、“右”、“内”、“外”、“前端”、“后端”、“头部”、“尾部”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0027]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0028]
同时,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性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0029]
请参见图1至图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密封型防沉底的可再生燃料油炼油用储存装置的具体技术实施方案:
[0030]
一种密封型防沉底的可再生燃料油炼油用储存装置,包括:储存罐体1、出油口2、支脚3、顶盖4、进油口5、端盖6、升降装置7、支柱8、压板9、支架10、提板11、安装板12;支脚3通过焊接方式安装在储存罐体1底部的外壁上,且出油口2开设在储存罐体1的底部;顶盖4扣合安装在储存罐体1的顶端,且顶盖4与储存罐体1通过螺栓固定连接;进油口5开设在顶盖4的一侧;端盖6安装在顶盖4的顶端,且端盖6与顶盖4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升降装置7安装在端盖6上,且升降装置7与端盖6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支柱8安装在升降装置7的底部,且支柱8与升降装置7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支架10通过焊接方式安装在支柱8的外壁上,且压板9通过焊接方式安装在支柱8的底部;安装板12通过焊接方式安装在提板11的两端,且提板11通过安装板12安装在支架10上,安装板12与支架10通过螺栓固定连接。
[0031]
具体的,升降装置7为丝杆升降机,且支柱8通过螺栓安装在丝杆升降机螺杆的端部。
[0032]
具体的,压板9为圆形板状结构,且压板9安装在提板11的下方。
[0033]
具体的,提板11为横截面呈人字形的扇形板状结构,且提板11的地面呈圆弧形。
[0034]
具体的,支架10为直角梯形板状结构,支架10在支柱8上呈环形阵列状分布设置有四处,并且相邻两个支架10上安装有一块提板11。
[0035]
具体实施步骤:
[0036]
安装时,首先将升降装置7安装到端盖6上,再将端盖6安装到顶盖4上,然后将提板11通过螺栓安装到支架10上,将顶盖4扣合安装到储存罐体1的上方,并将顶盖4与储存罐体1通过螺栓固定,最后将电机(图中未涉及)安装到升降装置7上,并将电机的输出轴与升降装置7的输入轴轴接连接,电机驱动升降装置7运行,升降装置7的伸缩杆伸出,安装在伸缩杆底部的压板9、提板11会随伸缩杆的伸出而下降,在下降过程中,压板9的挤压力会将位于储存罐体1底部中间位置的油料挤向四周,防止油料发生沉淀;压板9触底后,电机反向运
行,将伸缩杆收回,压板9、提板11会随伸缩杆的收缩而上升,压板9、提板11会将底部的油料向上提升,以此搅动储存罐体1内的油料,有效避免油料发生沉淀。
[0037]
综上所述:该一种密封型防沉底的可再生燃料油炼油用储存装置,通过升降装置为丝杆升降机,且支柱通过螺栓安装在丝杆升降机螺杆的端部的设置,支柱在丝杆升降机的驱动下实现升降,并带动底部的压板、提板往复升降,以此将杂质反复提升,防止杂质发生沉淀导致出油口堵塞;通过压板为圆形板状结构,且压板安装在提板的下方的设置,能将底部的杂质通过挤压排向四周,减小底部死角,提高防沉效果;通过提板为横截面呈人字形的扇形板状结构,且提板的地面呈圆弧形的设置,与罐体底部贴合度高,避免产生死角,且表面积大,承托效果好,增大提油量,使搅动更为充分;通过对密封型防沉底的可再生燃料油炼油用储存装置的改进,具有结构设计合理,通过丝杆升降机驱动压板、提板往复升降,以此将杂质反复提升,提升量大,防沉效果好的优点,从而有效的解决了本实用新型提出的问题和不足。
[0038]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