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抛丸机的抛丸器装卸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028662发布日期:2021-02-23 22:19阅读:222来源:国知局
一种抛丸机的抛丸器装卸装置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抛丸器装卸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抛丸机的抛丸器装卸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抛丸器中的双圆盘铆接成一体,构成叶轮体。叶轮体上装有八片叶片,叶轮体与位于抛丸轮中心的分丸轮一起装在由电动机驱动的主轴上。罩内衬有护板,罩壳上装有定向套及进丸管。工作时,弹丸由进丸管流入抛丸器。跟叶片作同步旋转的分丸轮使弹丸得到初速度。弹丸经定向套的窗口飞出,抛到定向套外面的高速旋转的叶片上,被叶片进一步加速后,抛射到被清理工件的表面上。因为分丸轮和叶片作同步旋转保证了弹丸向叶片的无振动传递,从而减小了对叶片的磨损。
[0003]
热轧棒材轧制后,钢材表面有氧化铁皮,随着用户对钢材表面质量要求不断提高,为满足用户要求,会对钢材表面进行抛丸去除氧化铁皮处理工作,然后交货。过程中,抛丸器是影响抛丸质量的重要部件之一,一旦发生故障直接影响钢材表面的抛丸质量。
[0004]
目前,企业使用的抛丸器损坏时,更换一般采用钢丝绳吊装,将损坏的抛丸器从抛丸机上吊起,然后进行卸下,再将全新的抛丸器通过吊装吊起,放到抛丸机上,通过人工完成对抛丸器的安装,现有技术中,当车间的面积比较小时,进而无法对抛丸器进行吊起,不仅导致拆装过程难度大,耗时长,还会影响对抛丸器的正常,进一步大大降低了工作效率。
[0005]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抛丸机的抛丸器装卸装置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0006]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抛丸机的抛丸器装卸装置,解决了当车间的面积比较小时,进而无法对抛丸器进行吊起,不仅导致拆装过程难度大,耗时长,还会影响对抛丸器的正常,进一步大大降低了工作效率问题。
[0007]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抛丸机的抛丸器装卸装置,包括:
[0008]
u型箱;
[0009]
底座,所述底座的顶部固定于所述u型箱的底部;
[0010]
移动板,所述移动板的两侧滑动连接于所述u型箱内部的两侧;
[0011]
升降组件,所述升降组件设置于所述u型箱的内部,所述升降组件包括电机,所述电机的底部设置于所述u型箱内部的一侧,所述电机输出轴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蜗杆,所述u型箱内部的一侧转动连接有螺纹套筒,所述螺纹套筒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蜗轮,所述蜗轮的外表面与所述蜗杆的外表面啮合,所述螺纹套筒的内部螺纹连接有丝杆,所述丝杆的顶端固定于所述移动板的底部;
[0012]
弹簧伸缩杆,两个所述弹簧伸缩杆的底端均固定于所述u型箱内部的一侧,两个所述弹簧伸缩杆的顶端接触于所述移动板底部的两侧;
[0013]
抛丸器,所述抛丸器的底部接触于所述移动板的顶部。
[0014]
所述移动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u型板,所述u型板内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定位
件。
[0015]
所述定位件内部的两侧之间滑动连接有移动块,所述移动块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挤压块,两个所述挤压块的一侧均接触于所述抛丸器的一侧。
[0016]
所述定位件内部的两侧之间且位于所述移动块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滑杆,所述滑杆的外表面滑动连接有两个滑动套筒,所述滑动套筒的一侧活动连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一端活动连接于所述移动块的一侧。
[0017]
所述滑杆的外表面且位于两个滑动套筒相对的一侧之间套设有挤压弹簧,所述移动块的一侧固定连接有两个操作杆,两个所述操作杆的一端均贯穿所述定位件并延伸至所述定位件的外部,两个所述操作杆延伸至所述定位件外部的一端之间固定连接有控制把手。
[0018]
所述u型箱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把手。
[0019]
所述底座底部的两侧均设置有万向轮。
[0020]
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抛丸机的抛丸器装卸装置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21]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抛丸机的抛丸器装卸装置,该装置能够满足不同面积的车间使用,使得在装卸抛丸器时,不会受到影响,并且装卸的过程方便快捷,通过调节移动板的高度,满足对不同高度的抛丸器进行装卸,方便快捷,进而使得装卸过程难度小,耗时短,进一步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0022]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抛丸机的抛丸器装卸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3]
图2为图1所示的a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0024]
图3为图1所示的定位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5]
图中标号:1、u型箱,2、底座,3、移动板,4、升降组件,41、电机,42、蜗杆,43、螺纹套筒,44、蜗轮,45、丝杆,5、弹簧伸缩杆,6、抛丸器,7、u型板,8、定位件,9、移动块,10、挤压块,11、滑杆,12、滑动套筒,13、连接杆,14、挤压弹簧,15、操作杆,16、控制把手,17、把手,18、万向轮。
具体实施方式
[0026]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0027]
请结合参阅图1、图2和图3,其中,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抛丸机的抛丸器装卸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的a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3为图1所示的定位件的结构示意图。抛丸机的抛丸器装卸装置,包括:
[0028]
u型箱1;
[0029]
底座2,所述底座2的顶部固定于所述u型箱1的底部;
[0030]
移动板3,所述移动板3的两侧滑动连接于所述u型箱1内部的两侧;
[0031]
升降组件4,所述升降组件4设置于所述u型箱1的内部,所述升降组件4包括电机41,所述电机41的底部设置于所述u型箱1内部的一侧,所述电机41输出轴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蜗杆42,所述u型箱1内部的一侧转动连接有螺纹套筒43,所述螺纹套筒43的外表面固定
连接有蜗轮44,所述蜗轮44的外表面与所述蜗杆42的外表面啮合,所述螺纹套筒43的内部螺纹连接有丝杆45,所述丝杆45的顶端固定于所述移动板3的底部;
[0032]
弹簧伸缩杆5,两个所述弹簧伸缩杆5的底端均固定于所述u型箱1内部的一侧,两个所述弹簧伸缩杆5的顶端接触于所述移动板3底部的两侧;
[0033]
抛丸器6,所述抛丸器6的底部接触于所述移动板3的顶部;
[0034]
电机41与外界的电源以及控制开关进行连接;
[0035]
电机41为正反转电机;
[0036]
弹簧伸缩杆5起到缓冲的效果,在移动板3向下滑动时,接触到弹簧伸缩杆5,通过挤压弹簧伸缩杆5,将移动板3向下滑动过程中产生的冲击力进行缓冲。
[0037]
所述移动板3的顶部固定连接有u型板7,所述u型板7内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定位件8。
[0038]
所述定位件8内部的两侧之间滑动连接有移动块9,所述移动块9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挤压块10,两个所述挤压块10的一侧均接触于所述抛丸器6的一侧;
[0039]
挤压块10的形状为t字形状。
[0040]
所述定位件8内部的两侧之间且位于所述移动块9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滑杆11,所述滑杆11的外表面滑动连接有两个滑动套筒12,所述滑动套筒12的一侧活动连接有连接杆13,所述连接杆13的一端活动连接于所述移动块9的一侧。
[0041]
所述滑杆11的外表面且位于两个滑动套筒12相对的一侧之间套设有挤压弹簧14,所述移动块9的一侧固定连接有两个操作杆15,两个所述操作杆15的一端均贯穿所述定位件8并延伸至所述定位件8的外部,两个所述操作杆15延伸至所述定位件8外部的一端之间固定连接有控制把手16;
[0042]
定位件8的形状为u形状。
[0043]
所述u型箱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把手17;
[0044]
通过推动把手17,使得u型箱1底部的万向轮18进行滑动。
[0045]
所述底座2底部的两侧均设置有万向轮18;
[0046]
通过设置的万向轮18方便对u型箱1进行移动。
[0047]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抛丸机的抛丸器装卸装置的工作原理如下:
[0048]
第一步:在进行安装抛丸器6时,通过启动电机41,使得电机41输出轴进行转动,进而带动输出轴上的蜗杆42进行转动,通过啮合的关系,使得蜗轮44进行旋转,将带动蜗轮44上的螺纹套筒43进行转动,使得螺纹连接在螺纹套筒43内部的丝杆45进行向上运动,进而将向上顶起,使得移动板3在u型箱1的内壁上进行滑动向上,将抛丸器6调节到与抛丸机安装的高度一致,进而通过人工将抛丸器6抬出,完成对抛丸器6的安装任务;
[0049]
第二步:在进行搬运抛丸器6到安装点时,为了避免运输的过程中,当遇到减速带时,可能出现抛丸器6的位移,进而存在掉落的风险,在装车时,通过人工拉动控制把手16,使得控制把手16上的操作杆15带动移动块9进行滑动,带动移动块9上的连接杆13进行挤压,使得滑动套筒12对滑杆11上的挤压弹簧14进行挤压收缩,此时将抛丸器6放入到u型板7的内部,通过释放控制把手16,在挤压弹簧14的回弹下,挤压连接杆13推动移动块9上的挤压块10对抛丸器6的一侧进行固定夹持住,提高在运输过程中的稳定。
[0050]
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抛丸机的抛丸器装卸装置具有如下有益效
果:
[0051]
该装置能够满足不同面积的车间使用,使得在装卸抛丸器6时,不会受到影响,并且装卸的过程方便快捷,通过调节移动板3的高度,满足对不同高度的抛丸器6进行装卸,方便快捷,进而使得装卸过程难度小,耗时短,进一步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0052]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