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上料机构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贴片机自动上料机构。
背景技术:
贴片机又称“贴装机”,在生产线中,它配置在点胶机或丝网印刷机之后,是通过移动贴装头把表面贴装元器件准确地放置pcb焊盘上的一种设备,分为手动和全自动两种,是整个smt生产中最关键、最复杂的设备,贴片机是smt的生产线中的主要设备;
现有的贴片机已从早期的低速机械贴片机发展为高速光学对中贴片机,并向多功能、柔性连接模块化发展,但是现有的贴片机没有专配进料机构,不方便贴片元件的不间断送入,多为人工手动进行上料,这样导致了在上料的过程中会影响贴片机的生产速度,影响贴片机的产量,且无法精准的对设备进行上料,会导致贴片元件出现偏差,导致贴片元件无法使用以及重新贴合的问题发生,影响生产效率,因此现设计一种贴片机自动上料机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贴片机自动上料机构,以解决人工手动上料慢影响生产以及上料传输过程出现偏差影响产品质量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贴片机自动上料机构,包括:
底座;
上料结构,其固定安置于底座上;
传输结构,其固定安置于底座上,且位于上料结构右侧;
所述上料结构,包括:两对结构相同的限位杆、第一支撑杆、第一液压缸、托板、两对结构相同的连接杆、两对结构相同的滑块、上料箱、第二液压缸以及防护柱;
所述底座为矩形结构,且其上壁靠近左端中心线上开设有圆形槽,两对所述限位杆均为矩形结构,且其上壁中心部位处分别开设有与前壁相通的结构相同的限位槽,两对所述限位杆分别固定焊接于底座上壁靠近左端部位处,且分别位于左端中心线前后两侧相互对称,所述第一支撑杆固定焊接于底座上壁靠近左端中心线上,且位于限位杆左侧,所述第一液压缸其一端固定嵌装于底座上圆形槽内,且位于中心部位处,所述托板固定安置于第一液压缸驱动端上,两对所述连接杆分别固定焊接于托板前后壁,且分别位于前后壁中心线左右两端相互对称,两对所述滑块分别固定焊接于两对所述连接杆侧壁,且分别位于托板中心线前后两端相互对称,所述上料箱为无左右壁箱体结构,且其前后内壁分别等距开设有若干结构相同的相互对称的插槽,所述上料箱可拆卸安置于托板上,所述第二液压缸其一端固定安置于第一支撑杆右侧壁靠近顶端部位处,且位于中心线上,所述防护柱为无左侧壁圆柱形结构,所述防护柱其一端固定套装于第二液压缸驱动端上。
优选的,所述传输结构,包括:第二支撑杆、转接板、传送带以及一对结构相同的限位块;
所述第二支撑杆其一端固定焊接于底座上壁中心线上,且位于限位杆右侧,所述转接板固定安置于第二支撑杆另一端上,所述传送带固定安置于底座上,且位于第二支撑杆右侧,并其与转接板位于同一水平面,一对所述限位块分别固定安置于传送带上,且分别位于传送带中心线前后两侧相互对称。
优选的,所述转接板其外部为皮质结构,且其内部填充有海绵。
优选的,所述限位块为l型结构。
优选的,所述滑块为t型结构。
优选的,所述防护柱为橡胶结构制成,且其另一端为凹型结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一种贴片机自动上料机构,首先将贴片元件插入上料箱内,然后将上料箱放置于托板上,通过第一液压缸通电驱动,使托板在限位杆上移动,然后可通过第二液压缸通电驱动,将贴片元件推入传送带上,通过转接板以及传送带上安装的限位块,防止人工手动上料较慢,影响生产,又防止了贴片元件在传输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偏差导致产品无法使用的事情发生,该设计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即解决人工手动上料慢影响生产的问题,又解决了上料传输过程出现偏差影响产品质量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拆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外观结构示意图。
图中:1、底座,2、上料结构,21、限位杆,22、第一支撑杆,23、第一液压缸,24、托板,25、连接杆,26、滑块,27、上料箱,28、第二液压缸,29、防护柱,3、传输结构,31、第二支撑杆,32、转接板,33、传送带,34、限位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2,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贴片机自动上料机构,包括:底座1;上料结构2,其固定安置于底座1上;传输结构3,其固定安置于底座1上,且位于上料结构2右侧;上料结构2,包括:两对结构相同的限位杆21、第一支撑杆22、第一液压缸23、托板24、两对结构相同的连接杆25、两对结构相同的滑块26、上料箱27、第二液压缸28以及防护柱29;底座1为矩形结构,且其上壁靠近左端中心线上开设有圆形槽,两对限位杆21均为矩形结构,且其上壁中心部位处分别开设有与前壁相通的结构相同的限位槽,两对限位杆21分别固定焊接于底座1上壁靠近左端部位处,且分别位于左端中心线前后两侧相互对称,第一支撑杆22固定焊接于底座1上壁靠近左端中心线上,且位于限位杆21左侧,第一液压缸23其一端固定嵌装于底座1上圆形槽内,且位于中心部位处,托板24固定安置于第一液压缸23驱动端上,两对连接杆25分别固定焊接于托板24前后壁,且分别位于前后壁中心线左右两端相互对称,两对滑块26分别固定焊接于两对连接杆25侧壁,且分别位于托板24中心线前后两端相互对称,上料箱27为无左右壁箱体结构,且其前后内壁分别等距开设有若干结构相同的相互对称的插槽,上料箱27可拆卸安置于托板24上,第二液压缸28其一端固定安置于第一支撑杆22右侧壁靠近顶端部位处,且位于中心线上,防护柱29为无左侧壁圆柱形结构,防护柱29其一端固定套装于第二液压缸28驱动端上;通过上料结构2,有效的提升贴片机的上料速度,节约了人力资源。
下列为本案的各电器件型号及作用:
第一液压缸:其为现有技术,只要适用于本方案的液压缸均可使用。
第二液压缸:其为现有技术,只要适用于本方案的液压缸均可使用。
传送带:其为现有技术,只要适用于本方案的传送带均可使用。
作为优选方案,更进一步的,传输结构3,包括:第二支撑杆31、转接板32、传送带33以及一对结构相同的限位块34;
第二支撑杆31其一端固定焊接于底座1上壁中心线上,且位于限位杆21右侧,转接板32固定安置于第二支撑杆31另一端上,传送带33固定安置于底座1上,且位于第二支撑杆31右侧,并其与转接板32位于同一水平面,一对限位块34分别固定安置于传送带33上,且分别位于传送带33中心线前后两侧相互对称。
作为优选方案,更进一步的,转接板32其外部为皮质结构,且其内部填充有海绵,防止贴片元件磨损。
作为优选方案,更进一步的,限位块34为l型结构,便于限位贴片元件。
作为优选方案,更进一步的,滑块26为t型结构,便于限位滑动。
作为优选方案,更进一步的,防护柱29为橡胶结构制成,且其另一端为凹型结构,便于推动贴片元件。
其详细连接手段,为本领域公知技术,下述主要介绍工作原理以及过程,具体工作如下。
实施例:通过说明书附图1-2可知,首先将贴片元件插入上料箱27内,通过件上料箱27放置于底座1上的托板24上,通过上料结构2中的第一液压缸23通电驱动,使托板24通过连接杆25上的滑块26在限位杆21上移动,然后可通过第一支撑杆22上的第二液压缸28通电驱动伸缩,使防护柱29推动贴片元件,提升了上料速度,有效的解决了人工上料慢的问题,通过传输结构3中的第二支撑杆31上的转接板32,将贴片元件精准的传输到传输带上,通过传送带33上安装的限位块34对贴片元件进行第二次限位,防止贴片元件在传输过程中出现偏移掉了的事情发生,当上料箱27内的贴片元件输送完时,可通过取下更换新的上料箱27,使设备正常运转。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同轴”、“底部”、“一端”、“顶部”、“中部”、“另一端”、“上”、“一侧”、“顶部”、“内”、“前部”、“中央”、“两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同时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固定嵌装”、“固定安置”、“固定套装”、“拆卸安置”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